三氧化二砷在白血病及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15.37 KB
- 文档页数:6
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对患者的作用,为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针对我科需要注射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的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的进行选取22例,具体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分别为11例患者,选择的患者在31~65岁,其中年龄最小的为31岁,年龄最大的为65岁,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2.5±5.2),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43.1±4.8),随机选择取的4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5.0),两个小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针对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段。
结果:观察组的19例需要注射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的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对照组的患者12例减轻,有7例患者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病情加重。
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在治疗中非常重要。
针对需要注射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的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加强研究,更有针对的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M3型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81-01现阶段,随着肿瘤等等疾病的频频发生,大多数的患者选择化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传统的给药途径反复的进行静脉穿刺,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伤害,甚至会影响治疗的效果,而PICC管输注因为其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避免了化疗过程对于血管的刺激,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毒副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加强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和研究,对于其护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4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6例,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患者18例。
参照组患者给予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治疗同时接受三氧化砷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77.78%,有效率为94.44%;参照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55.56%,有效率为72.22%;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高于参照组,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但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要对其血糖值加以监测。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与常人不同,较易出现颅内出血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的出血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1]。
本文为探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我院近三年所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了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0年4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6例,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患者1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此次研究不将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组内。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均在14--6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7.4±6.1)岁;体重均在32--75kg范围内,平均体重为(57.8±8.2)kg。
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是一种常用于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药物,而经皮导管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管)则是输注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对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进行论述。
首先,对于M3型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采用三氧化二砷作为靶向药物的方案已被广泛认可。
三氧化二砷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以及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有效控制了APL的疾病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三氧化二砷作为一种有副作用的药物,其输注过程需要细心的护理。
采用PICC管输注的优势在于其在输注过程中能够确保药物的快速输送以及患者的舒适度。
对于临床护理人员而言,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 PICC管的选择与置入:PICC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并通过相关的检查确保血管结构的完整与合适性。
置管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并确保操作技巧熟练,以减少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 预处理药物的使用:在输注三氧化二砷前,通常需要预处理患者使用类固醇或者抗过敏药物。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剂量,做好药物配制与给药的准备工作。
3. 输注药物的技巧:采用PICC管输注药物,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相应的输注技巧,包括滴注速度的控制与药物的稀释方法等。
通过熟练的操作,可有效减少输注药物时的不良反应,并确保药物的正常输注。
4. 输注过程中的监测:在输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的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等。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并记录相关的护理观察。
5. 合理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定期更换敷料,对PICC管口进行护理与消毒等。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2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根据其诱导缓解方案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5例)。
对照组采用维A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三氧化二砷,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虽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也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是要充分考虑利弊。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属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特殊类型,是一种恶性疾病[1]。
而三氧化二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临床研究报道,其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2],但是由于该物质的特殊性使得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临床应用是医学家们探究的热点。
本次作者探究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2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诊断[3]。
根据诱导缓解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5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4例,女7例,年龄19~7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19~7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前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以及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
对照组给予维A酸治疗,剂量20 mg/(m2·d)。
三氧化二砷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尿砷水平变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亚型,其发病率约占小儿白血病的10%。
三氧化二砷(ATO)是治疗APL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其疗效和尿砷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
因此,通过开展本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三氧化二砷在治疗小儿APL中的疗效和机制,提高其治疗水平,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首先将收集小儿APL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采用三氧化二砷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对照组也给予原行治疗时的化疗方案区别于治疗组位于此基础上加用三氧化二砷。
此外还将对患者尿液中的尿砷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观察。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将全面探究三氧化二砷在小儿APL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和尿砷水平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三氧化二砷疗法在小儿APL治疗中的深入应用和发展,为小儿APL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其康复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23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三氧化二砷联合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反应停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3例。
结果:23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为%。
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为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
我国学者1992年首先报道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显着后,诸多临床资料证实ATO可使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率≥90%,对全反式维甲酸和化疗耐药、复发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也可高达87%[1]。
ATO可以诱导耐药白血病细胞凋亡,并且下调耐药细胞Pgp表达并抑制其功能,对耐药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和抑制Pgp表达的双重效应。
此外还能够对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发挥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等作用。
我们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3年期间,应用ATO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3例,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3例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0~65岁。
其中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10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予ATRA诱导分化治疗达骨髓相完全缓解,应用DA、HA、MA、ATRA交替治疗期间,出现复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GL-AP)3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口服羟基脲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维持治疗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白细胞进行性增高,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10%。
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5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经标准MP方案:马法兰5 mg·m-2·d-1,强的松40 mg·m-2·d-1连用7天,每4周1疗程,2疗程无效。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毒副作用临床观察及护理我院1994年至今应用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来,初治109例中完全缓解96例(88.07%),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及化疗后复发21例中缓解14例(66.7%)。
回顾应用三氧化二坤(As2O3)治疗APL经验,现就其疗效、毒副作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130例APL诊断标准全部依据文献[1],M3a 99例,M3b 31例,初治96例,复治21例,男69例,女61例,年龄13~62岁。
1.2 治疗方法:应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院生产0.1% As2O3注射液10 ml用5%葡萄糖液500 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持续2小时以上,28天为1疗程。
对于ATRA治疗及化疗后复发者,As2O3静脉应用,42天一疗程。
治疗过程中每周检查血象、骨髓象,随机检查凝血纤溶指标和肝、肾功、心电图。
治疗中如有感染者根据药敏加敏感抗生素。
输注适量新鲜血浆或全血作为支持治疗,如白细胞升高,加用羟基脲或阿糖胞苷降低白细胞,防止白细胞瘀积。
在获得CR后,患者休息7天,继续应用As2O3作巩固治疗,每个疗程28天,治病间歇期逐渐延长(1~3个月)。
对于获得CR者,全部依医嘱进行定期检查及巩固治疗,并长期随访。
2 结果本组13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水钠潴留、胃肠道反应、皮肤干燥、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升高等,但大多程度较轻,无需停药,给予适当支持治疗和护理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
1例出现全身水肿,尤其颜面部为重,停药3天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另有1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出现心梗,中断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其中1例改为隔日疗法后好转,1例停止应用,缓解后再次应用未出现类似反应,其余未终止治疗。
3 护理3.1 白细胞过多综合征:As2O3治疗过程中由于其诱导分化作用,外周血及骨髓中出现不同程度的WBC增多现象,故为预防白细胞过多综合征的发生,应每1~2天测血常规1次,严密监测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李菲;张荣艳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5(006)003
【摘要】砷剂的应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砷剂用于治疗皮肤病,梅毒等。
19世纪砷剂在西方曾被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用三氧化二砷(ATO)通过诱导凋亡机制成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近年来.通过干预细胞凋亡,ATO在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治疗谱不断扩大.包括治疗白血病在内的多种恶性血液病。
本文就ATO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129-131)
【作者】李菲;张荣艳
【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西,南昌,330006;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西,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2
【相关文献】
1.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J], 张旭辉;张日
2.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23例疗效分析 [J], 赵钰;徐昕;徐茂忠;许忠仁
3.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J], 石瑞平;郭树霞;陈荣华;范玮;秦娜;王艳梅
4.三氧化二砷治疗肿瘤临床应用进展 [J], 高静;陈蓓蕾(综述);董昌虎(审校)
5.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海燕;张小红;孙桂珍;党正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氧化二砷泛素化酶
三氧化二砷在医学研究中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尤其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它能够通过与癌蛋白结合,诱导这些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和多聚化,进而激活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UPS是细胞内负责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泛素化修饰标记待降解蛋白质。
泛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可以通过一种级联反应附着到目标蛋白质上,形成泛素链,这标志着蛋白质应当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
三氧化二砷诱导的癌蛋白多聚化和构象变化使得这些蛋白质更容易被泛素化标记,之后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从而抑制了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
这一机制对于理解砒霜治疗APL的作用机制非常重要,也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调节特定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可以影响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存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达到治疗目的。
·论著·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 系统医学2019年8月第4卷第15期急性髓性白血病[1],世界卫生组织划分髓系肿瘤为4个种类,AML、CMPD(慢性骨髓性增生疾病)、MDS/MPD(骨髓异常增生或者骨髓增生性疾病)、MDS(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目前对于白血病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病因[2-3],可能和电离辐射、环境因素、化学接触等存在一定关系。
该文主要评估三氧化二砷联合DOI:10.19368/ki.2096-1782.2019.15.004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赵永琴,董沙沙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029[摘要]目的评估患者开展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骨髓系白血病的临床价值和效果。
方法该研究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选取该院收治的5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每组26例,常规化疗治疗用于对照组,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用于观察组,关注两组患者有效救治统计值、骨髓抑制情况、不良反应统计值。
结果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效救治统计值(88.46%)对比对照组数据(61.5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56,P=0.0249<0.05)。
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统计值(15.38%)对比对照组数据(42.3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0,P=0.0321<0.05);观察组治疗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值(0.55±0.11)×109/L、血小板数值(25.65±0.36)×109/L、CD34+(2.56±0.01)%、P-gp(10.21±0.24)%优于对照组数据[(0.69±0.11)×109/L、(30.54±0.37)×109/L、(4.54±0.33)%、(18.5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生存时间(12.32±0.21)个月长于对照组相关数值(6.52±2.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7063,P=0.0000<0.05)。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目的: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观察。
方法:对50例APL患者进行As2O3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行DA或者是MA方案进行1个疗程的巩固,再行三氧化二砷与化疗进行交替,每3个月治疗一次,疗程3年。
之后再利用甲氨蝶呤片以及巯嘌呤进行1年时间的维持治疗。
结果:在所选择的50例患者中,有42例达到完全缓解效果,有40例坚持治疗从而持续缓解,缓解时间在18-120个月之间,中位缓解时间在80个月;有2例CR2患者的缓解时间在42-70个月之间,中位缓解时间为50个月。
有42例缓解仍处于完全缓解时期,生存时间为20-13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
结论:APL完全缓解后,每年四个周期的巩固以及维持治疗,能够使疗程缩短,减少药物副作用。
标签:三氧化二砷;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因凝血功能异常,死亡率较高,用砷剂诱导能够使缓解率提高,使早期凝血功能得到改善,病死率降低。
在完全缓解之后对其进行合理巩固维持治疗,减少复发,提高无病生存。
本文对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白血病,以及完全缓解之后进行三氧化二砷与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所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们对确诊的50例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0例患者都是初诊患者,其中男性有30例,女性有20例,年龄在15-60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5岁,其症状与诊断标准相符合。
这50例患者中,有44例的主要表现就是不同程度的出血,另外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以及贫血。
骨髓形态学检查示增生至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所占比例为85%-90%。
2、方法诱导治疗对于这50例患者都对其进行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具体方法是,将10mg三氧化二砷加入到5%葡萄糖500ml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时间在2h以上,每天1次,以28d作为一个疗程;给予红细胞、血小板悬液及新鲜冰冻血浆支持治疗,使血红蛋白要维持在>60g/L,血小板计数>20×109/L,诱导治疗中,白细胞计数≥10.0×109/L时加柔红霉素20mg/d,对其进行静脉滴注,直到完全缓解后白细胞计数0.05),同时观察到联合治疗组头痛、肌肉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探究石瑞平;郭树霞;陈荣华;范玮;秦娜;王艳梅【摘要】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为患者的治疗寻找最有效的方式。
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0%)(P<0.05),且毒副反应的发生率(27.5%)显著低于对照组(65.0%)(P<0.05)。
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临床治疗方式。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senic trioxid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and recurrent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so as to optimize its treatment.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and recurrent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and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rapeutic schemes. Single chemotherapy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arsenic trioxid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87.5% vs 65.0% and 27.5% vs 65.0%,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senic trioxid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and recurrent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s remarkable, which shows less adverse reaction.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00)022【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化疗;难治性复发性恶性血液病;临床效果【作者】石瑞平;郭树霞;陈荣华;范玮;秦娜;王艳梅【作者单位】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三氧化二砷是我国学者在上世纪中期时发现的一种能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凋亡的药物,在将其运用到白血病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现阶段三氧化二砷在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工作中运用广泛。
姓名林世东学号09411078 班级09中西医临床2班砒霜治疗白血病作用机理的研究摘要传统中药砒霜主要化学成份是三氧化二砷,在祖国医学中应用砒霜治疗疾病已长达几百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砒霜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原浆毒作用,能干扰白血病细胞的核酸代谢,破坏白血病患者细胞胞膜,干扰DNA及RNA的合成和克隆、增殖能力,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产生凋亡,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临床上砒霜在治疗白血病中取得了突出成绩,疗效确切。
关键词砒霜三氧化二砷白血病砒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
药理研究说明砒霜具有直接细胞毒作用,能通过诱导细胞死亡,包括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和干扰线粒体的能量代谢,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过多地增殖;还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甚至使其死亡;能强有力地破坏白血病患者细胞胞膜,抑制DNA及RNA的合成和克隆、增殖能力[1]。
现将其治疗白血病的机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诱导细胞凋亡1.1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及其产物目前已经发现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有30多种,As2O3可以调节某些基因及其产物而诱导细胞凋亡[2]。
Bax的产物可拮抗As2O3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NB4和HL-60细胞内的TF、PAI-1和PAI-2的表达。
Bax的基因产物可拮抗Bcl-2的作用,As2O3作用后可以下调Bcl-2的表达,从而降低Bcl-2/Bax基因比率引起细胞凋亡。
1.2线粒体途径1.2.1诱导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多蛋白复合体(MPT),通过线粒体基质中的Ca2+、pH和电荷形成线粒体跨膜电位,维持线粒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氧化磷酸化通路顺畅。
日益增加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诱导因素和细胞类型,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在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见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线粒体基因组COX2的表达可能参与了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过程[3]。
1.2.2调节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As2O3作用的生化基础在于与含巯基的化合物相互作用,影响巯基酶活性。
三氧化二砷,化学式为As2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剧毒。
它在工业和农业上有多种用途,例如用于提炼元素砷,是冶炼砷合金和制造半导体的原料,也被用于玻璃工业用作澄清剂和脱色剂,以增强玻璃制品透光性。
在农业上,三氧化二砷被用作防治病虫害的消毒剂和除锈剂,也用作其他含砷杀虫农药的原料。
此外,它还被用于涂料和染料的制造,可作化学试剂,还用于气体脱硫、木材防腐、锅炉防垢以及陶瓷和搪瓷等方面。
然而,三氧化二砷的毒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可能会对动物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产生影响。
在治疗方面,三氧化二砷也有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白血病的治疗中。
据研究,三氧化二砷是药剂中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成分,而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效果最好。
此外,三氧化二砷也被用于癌症治疗,例如在原子力显微镜(AFM)压痕法中被用来评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对三氧化二砷(ATO)治疗的反应。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三氧化二砷的使用和处理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以防止其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在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