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3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研究进展
林清;高丽丽;石春兰
【期刊名称】《智慧健康》
【年(卷),期】2022(8)32
【摘要】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伴随症状使患者困扰不暇。
失眠是抑郁症常见伴随症状之一。
单一的西药治疗抑郁症伴失眠不仅副作用大,且起效缓慢;而中西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治疗,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中医药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平衡脏腑阴阳,改善症状。
本文就抑郁症伴失眠的中西药联合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9页(P59-66)
【作者】林清;高丽丽;石春兰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归脾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观察
2.远红外线磁疗贴穴位贴敷联合劳拉西泮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观察
3.经颅磁刺激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4.米氮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分析
5.阿戈美拉汀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伴失眠症状老年抑郁症的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中药配方治疗失眠症有效性一、失眠症概述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或睡眠质量差,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失眠症可以分为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短期失眠通常由应激事件引起,而慢性失眠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状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
1.1 失眠症的流行病学失眠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根据不同的研究,其患病率在不同人群中有所差异。
研究表明,失眠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失眠的困扰。
此外,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也是导致失眠症患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1.2 失眠症的影响长期的失眠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认知功能减退等。
因此,对失眠症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中药治疗失眠症的历史与现状中药治疗失眠症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认为失眠与心、肝、脾、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关,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平衡脏腑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现代研究也表明,中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2.1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失眠症的发生与“心肾不交”、“肝郁化火”、“脾虚生湿”等病理变化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失眠症的方剂多以安神、疏肝、健脾、补肾等为治疗原则。
2.2 中药治疗失眠的现代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治疗失眠的机制逐渐被揭示。
研究发现,某些中药成分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特点使其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2.3 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在临床上,中药治疗失眠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
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此外,中药治疗失眠也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等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三、中药配方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探究中药配方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惠茹婷;张镭潇;唐羽;罗荣【摘要】针灸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毫针、电针、耳穴等。
本文对近10年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现代文献进行分类综述,肯定了针灸疗法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客观分析了目前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希望能引起同道的一些注意,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决策。
%There are various way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insomnia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such as fili-form needle,electric acupuncture, auricular point therapy, etc.In this paper, literatures about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 including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for insomnia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over the last decade are reviewed , confirm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insomnia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objectively analyz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study .We hope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other colleagues ,and to provide decision making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uture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针灸;针药并用;综合治疗;失眠;抑郁障碍;综述【作者】惠茹婷;张镭潇;唐羽;罗荣【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1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属中医学“不寐”、“不得卧”等范畴。
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近年来,中医在抑郁症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本文将就近5年来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脑功能影像研究: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脑功能影像技术,为中医研究抑郁症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研究发现失眠型抑郁症患者的大脑静息态网络连接性存在异常,针灸治疗可改善这些异常。
2.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作为中医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近年来也得到了一些研究关注。
某些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逍遥丸等,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抑郁症状。
3.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其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电针对抑郁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4. 中医心理疗法:中医心理疗法是一种结合中医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综合治疗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中医心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症状和生活质量。
5. 饮食调节:中医注重养生,强调饮食的调节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调节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适量摄入含有丰富烟酸和三甲基色氨酸的食物,可以增加5-羟色胺的合成,从而改善情绪。
近年来中医在抑郁症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功能性脑影像研究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中草药、针灸、中医心理疗法和饮食调节等多种方法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抑郁症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各异,中医治疗抑郁症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摘要:伴随着目前人们生活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伴有失眠的问题,这时亚健康状态的开始,从而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也逐渐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治疗中进行指导,为中医治疗失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失眠;综述在中医学当中失眠属于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在当代医学当中认为失眠是对于睡眠时间或者睡眠质量并无法满足或者影响白天正常生活的一种主管体验。
在中医学中有资料表示,一夕不卧,百日不复。
由此可见睡眠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伴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在不断的加重,失眠的发生率也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进而使得人们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因此,通过药物治疗失眠,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非常有必要。
在当代医学中往往采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治疗失眠,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依赖性以及成瘾性[1]。
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较为突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并且治疗的手段多样化,具有确切的疗效,目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综述如下所示:1 病因病机有历代医家认为失眠大多是因为七情内伤所致,其病位在心,并且和肝、脾、肾有密切的关系。
其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根据《黄帝内经》作为指导,失眠大多是因为阴液亏虚,无法敛阳,或者阳气过旺,阴不制阳,或者外邪阻碍交通所致。
而在《灵枢·大惑论》当中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会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所以目不瞑。
在清·陈士铎在其《辨证录》指出不寐门,从脏腑论不寐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虑到心肾问题,提出心肾相交是确保正常睡眠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考虑肝胆,指出肝虚邪扰、胆虚气怯可致不寐。
翟振兴指出不寐主要是属于中医的神志疾病,心脑共主神明,因此治疗不寐当心脑同治,进而调整脏腑气血,安神定志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与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保持睡眠的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在治疗失眠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和西医在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气血不足、心火上炎、肝阳亢盛等内在因素和情绪紧张、环境干扰等外在因素导致的。
中医治疗失眠主要采用调理五脏六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失眠多选择草药、针灸等非药物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点。
草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远志、酸枣仁、黄连等药物,具有安神、降火、调理脾胃的功效。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对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也用于治疗失眠。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失眠症状。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增加睡眠总时间、缩短入睡时间,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二、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西医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探索了失眠的病因,并发展出了多种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咨询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西医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催眠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睡眠质量。
然而,长期使用药物会导致依赖性和药物耐受性等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是西医治疗失眠的一种非药物疗法。
该疗法通过改变失眠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习惯,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显著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长期效果较好。
咨询治疗主要包括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手段。
通过与失眠患者的交流和分析,咨询师能够找出失眠的深层次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研究发现,咨询治疗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和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中医与西医治疗失眠的展望中医和西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表明,两种医学在治疗失眠方面各有优势。
目录中药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 (1)第一章:引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二章:中药与心理健康的概述 (3)2.1 中药的基本概念 (3)2.2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测量 (3)2.3 中药对心理健康的传统认识 (4)第三章:中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3.1 中药对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4)3.2 中药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4)3.3 中药对压力反应的影响 (5)第四章:中药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 (5)4.1 神经递质的调节 (5)4.2 神经保护作用 (5)4.3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6)第五章:中药对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 (6)5.1 实验设计 (6)5.2 实验方法 (6)5.3 数据分析与结果 (7)第六章:中药对心理健康的临床应用 (7)6.1 中药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7)6.2 中药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8)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8)7.1 研究总结 (8)7.2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8)7.3 对中药在心理健康调节上的应用前景的展望 (9)中药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药在心理健康调节方面的作用,并深入研究了中药对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和压力反应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健康的定义进行阐述,揭示了中药对心理健康调节的传统认识。
在探讨中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我们聚焦于神经递质的调节、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等作用机制。
基于这些机制,我们提出了中药对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设计,包括实验方法、数据分析与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在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并展示了其在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然而,本研究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包括进一步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及研究中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尽管面临挑战,但我们对中药在心理健康调节上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相信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中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的潜力。
2022年1月第9卷第1期January.2022,Vol.9,No.1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187 通信作者:林漪清,E mail:730247419@qq com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林连华 林漪清(厦门市中医院,厦门,361000)摘要 失眠作为身体亚健康的一种表现,会极大地降低生命质量与工作学习效率,为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治疗的方式主要有西药治疗与中药治疗。
其中,西药治疗可以迅速发挥效果,但常常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且极易形成药物依赖性,影响到人的身体功能。
而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有关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为临床上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中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ofInsomniaTreated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INLianhua,LINYiqing(Xiamen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Xiamen361000,China)Abstract Insomnia,asamanifestationofsub healthofthebody,willgreatlyreducethequalityoflifeandefficiencyofworkandlearning Therefore,ithasarousedwidespreadconcern Themaintreatmentmethodsarewesternmedicine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Amongthem,westernmedicinetreatmentcanplayarapideffect,butoftenwithcertainsideeffects,anditiseasytoformdrugdependence,affectinghumanbodyfunction,whil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soriginalityinthetreatmentofinsomnia Basedonthis,thispapersummarizestheresearchstatusof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insomniainrecentyears,andthenpro videsreferencefortheclinicalresearchof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insomnia.Keywords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Insomnia;Researchprogress中图分类号:R242;R256 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2.01.064 失眠症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中医认为,气血失调极易诱发各类疾病,同时它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病因[1]。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就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与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实践,为今后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提供思路。
标签:失眠;病因病机;中医药;研究进展失眠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病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增加和生活节奏加快,失眠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等造成严重干扰。
现代医学用安眠镇静类药物治疗失眠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依赖性,对血液、呼吸、心血管系统都有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副作用少,疗效明显,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
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齐盛等[1]认为,失眠症病机复杂,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失眠症的发生,但根据临床观察,本症发病与肝和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肝为刚脏,主疏泄,主情志;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志,主血脉,今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疏泄不能,气滞血瘀,木火相乘,心阴耗伤,血不养心,神志失藏,故失眠作矣。
李夏林[2]认为,失眠症病机主要是由于心、胆、脾、肾脏器气血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气血失和所致。
2 中医药治疗2.1 中药汤剂治疗陈治林[3]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症,结果:睡眠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确切,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王兰恩等[4]用杞菊地黄丸加味治疗失眠,治疗结果:痊愈:用药后睡眠正常,伴随症状消失,3例;有效:用药后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9例;总有效率100%。
中医与西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近年来,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治疗抑郁症,中医与西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探索出了各自的治疗方法与理论。
本文将对中医与西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探讨。
一、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中医治疗抑郁症注重整体调理,认为抑郁症是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和精神活动异常引起的病症。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按摩治疗等。
在中药治疗方面,研究者们发现有许多中药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如柴胡、酸枣仁等。
这些中药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消除脏腑功能失调,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同时,一些中药还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含量,调节患者的情绪。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失调,并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抑郁症状,并且具有较好的持续效果。
此外,中医按摩治疗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按摩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和气机,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按摩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西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西医治疗抑郁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能够提高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缓解抑郁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失眠、头痛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心理治疗是西医治疗抑郁症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等。
心理治疗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不合理思维和行为方式来缓解抑郁症状。
研究发现,心理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没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三、中医与西医治疗抑郁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医与西医联合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这种综合治疗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随着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阐述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认为:“精神病”初发因素是脏腑功能失调(如肝、脾、肾功能紊乱等),导致脑磁场紊乱、情绪失调、神志痴呆、行为异常等症状。
因此,中医药通过平衡人体阴阳平衡,调理脏腑功能,调整人体内在环境,使其恢复正常。
同时,中医药强调“以御病者,先御肝”,即将调节和治疗重点放在肝脏上,因为肝主情志,不仅能影响精神状态,还能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
以上理论为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提供了基础。
二、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很好,这得益于中医药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就各个方面简单介绍。
1.中药方剂治疗神经质、失眠症、焦虑症等通过临床实践,中药方剂已经成为治疗精神疾病的可行方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药物学分会制定了《中药治疗精神障碍常用方剂标准》,旨在规范中药方剂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有“安宫牛黄丸”、“逍遥丸”等方剂,能够有效地缓解神经质、失眠症、焦虑症等症状。
2.针灸治疗神经症、抑郁症针灸作为中医药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已经被证明对治疗神经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针灸可以促进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平衡,维持寻常模式,促进神经细胞和大脑皮质的生长和分化,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和认知能力,还能对治疗癫痫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推拿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症推拿作为一种手法治疗,其目的是改变人体的气血流动和阴阳平衡,通过调整体内器官的功能,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效果。
推拿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症等症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态和情绪。
三、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新进展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是新的进展和研究也在不断开展。
中西医诊治失眠研究进展失眠是一种常见病症,其表现为难以入睡、易醒或早醒,导致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
本文将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认为失眠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失调、气血不足、心神不宁。
中医对于失眠的诊断主要通过四诊法:望、闻、问、切。
从脉象、舌苔以及病史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中医治疗失眠以调整情志为主,养心安神、理气宁神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精、百合、当归、天花粉等,经过调配适合个体的方剂使用,可达到镇静安神的效果。
但是由于中药副作用较大并且疗效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在用药方面更加谨慎。
西医认为失眠的原因可以是精神压力过大、脑部器质性病变、药物副作用、环境因素、睡眠呼吸疾病等多种原因。
基于这些因素,一些西医学家提出了许多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是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安定类药物、催眠药、抗抑郁药等都被应用于失眠的治疗。
这些药物的疗效比较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成瘾性、反复治疗、严重毒性等不良反应。
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专家支持非药物治疗失眠,如认知行为治疗、光疗法、音乐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强睡眠质量,降低失眠的发病率,并且避免了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已经成为了临床实践的一种常用方法,其疗效已经被广泛证实。
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中医和西医的优点,使其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疗效更为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包括:脑电图等生物电信号的监测、中药、针灸、认知行为治疗和其他非药物治疗等。
其中,针灸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针灸治疗可以调节失眠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恢复组织器官功能。
而认知行为治疗采用理性思维、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等方法进行。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已经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同。
但是,由于失眠病因的复杂性,需要在多方面教育和治疗方案中加以注意。
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抑郁症
是因为情志不舒所致,而情志是与脏腑相连,因此中医治疗抑郁症注重调整情绪的同时,
也需要对相关脏腑进行治疗。
以下是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1.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传统中药治疗抑郁症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症状和
生理症状,不过需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症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方。
最近的研究表明,
复方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一中药治疗,因为抑郁症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单一药物
的治疗效果较为有限。
气功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健康保健方法,它通过特定的呼吸和自我按摩等方法,改善人
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最近的研究表明,气功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疲劳、失眠等,且毒副作用低。
不过需要注意,气功的效果依赖于操作人的技巧和患者的
自我控制能力,操作不当可能引发一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传统中医疗法可以对抑郁症进行有效治疗,但是需要因人而异,选择针对
性较强的中医疗法。
此外,我们需要多方面的进行研究,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抑
郁症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的帮助。
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曹智怡;杜晓娜;施学丽【摘要】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郁证\"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情低落、失眠、意志消沉等症状,而失眠在抑郁症的症状中较为常见.抑郁性失眠症患者在近年来普遍增多,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且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抑郁性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9(021)006【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中医药;抑郁性失眠症;综述【作者】曹智怡;杜晓娜;施学丽【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7抑郁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症状主要以患者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和兴趣缺乏为主。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及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递增[1]。
抑郁症临床常见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以及性欲、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失眠是抑郁症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2]。
抑郁性失眠症可使抑郁的症状恶化、导致疾病复发、引发心血管疾病以及降低生活质量等,带来诸多不良影响[3]。
有研究发现[4],失眠症状在抑郁症中的发生率达84.7%,其中,夜间中段失眠(13.5%)是最常见的失眠类型。
由此可知,失眠在抑郁症中较为常见,二者常相互影响。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有效和安全,容易让患者接受,现对近年抑郁性失眠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 中医病因病机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未见有关于“抑郁性失眠症”的提法,在现代临床医学中,通过总结临床经验以及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为郁证、不寐等范畴[5]。
而郁证的病因多与情志有关[6]。
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曹智怡杜晓娜施学丽(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摘要】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郁证”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情低落、失眠、意志消沉等症状,而失眠在抑郁症的症状中较为常见。
抑郁性失眠症患者在近年来普遍增多,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抑郁性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抑郁性失眠症;综述【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6-0087-03 Research Progress in Treating Depressive Insomni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 Depressio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depression 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depression, insomnia, depression and other symptoms. Insomnia is more common in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Depressive insomnia patients have generally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afety and small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depressive insomnia in recent year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ressive insomnia; review抑郁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症状主要以患者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和兴趣缺乏为主。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及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递增[1]。
抑郁症临床常见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以及性欲、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失眠是抑郁症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2]。
抑郁性失眠症可使抑郁的症状恶化、导致疾病复发、引发心血管疾病以及降低生活质量等,带来诸多不良影响[3]。
有研究发现[4],失眠症状在抑郁症中的发生率达84.7%,其中,夜间中段失眠(13.5%)是最常见的失眠类型。
由此可知,失眠在抑郁症中较为常见,二者常相互影响。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有效和安全,容易让患者接受,现对近年抑郁性失眠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 中医病因病机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未见有关于“抑郁性失眠症”的提法,在现代临床医学中,通过总结临床经验以及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为郁证、不寐等范畴[5]。
而郁证的病因多与情志有关[6]。
郁证属于中医情志疾病中的一种,中医有七情五志,五脏对应五志,表现的是五脏的功能是否异常,而郁证的引起多与肝脾有关[7]。
施学丽等[1]认为心肝功能失调施是导致抑郁,引发失眠的重要因素,治疗上采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法。
王晓梅等[8]认为该病多与血虚肝郁有关,还兼有其他病理因素,治疗以疏肝解郁、补益心脾等法为要。
崔兵[9]认为该病以肝脏为辨证要点,以气血郁火痰虚为辅助要素,治疗采用疏肝养血,安神潜阳之法。
陶晓陨等[10]总结张永华教授的经验,认为该病从肝着手,同时兼顾它脏,治疗以疏肝清肝、养肝柔肝、平肝息肝为基本法。
李学新[11]认为该病是由肝郁脾虚所引起,治疗上以健脾疏肝为主。
周培培等[12]总结郝万山教授的经验,认为阳郁痰阻、心胆不宁是导致该病的根本病机,治疗上采用和少阳,益心胆,化痰浊,宁神志的方法。
亦有学者认为该病是“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所致,治疗以调和阴阳、疏泄肝气、调节情志,安神促眠之法为要[13]。
李楠等[14]认为其基本病机与卫气失常,神机不和密切相关,治疗上当使营卫通畅,气血调和。
孙明军等[15]认为该病多由思虑太过、肝郁化火、肾水不足、水火不济所致,治以滋养肾阴、疏肝清热为法。
由此可见,抑郁性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医者在临床治疗该病时需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运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审证求因,以便更好地运用中医药对该病进总第21卷238期大众科技Vol.21 No.6 2019年6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June 2019【收稿日期】2019-04-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1560818);广西教育厅课题(No: KY2016YB210); 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No:2017JQ002)。
【作者简介】曹智怡(1993-),女,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研究;杜晓娜(1993-),女,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通信作者】施学丽(1979-),女,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国家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 87 -行治疗。
2 抑郁性失眠症的治疗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具有安全性高和药物副作用小等特点。
医者们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通过辨证论治,并参考古代医家的丰富经验,通过证型及文献记载运用经方或自拟方剂或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2.1中药方剂治疗抑郁性失眠症陈启迎[16]通过使用逍遥散加减与艾司唑仑片对比治疗得出,逍遥散加减可以改善抑郁状态,使心理状态趋于稳定,提高睡眠质量。
崔兵[9]运用柴芍龙牡汤加减治疗该病有明显的疗效。
翟文瑜[17]采用临床自拟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的抑郁障碍性失眠,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副作用也较小。
马晓婷等[18]运用中药越鞠丸合酸枣仁汤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疗效可观。
郑美琼等[19]运用自拟疏肝健脾解郁汤与盐酸帕罗西丁片对比治疗抑郁性失眠症,得出该方药可调节神经功能,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抑郁状态,治疗抑郁性失眠效果较显著。
施学丽等[1]临床上采用对药酸枣仁-合欢花治疗抑郁性失眠症,酸枣仁酸甘收敛心阴,合欢花甘苦疏解肝郁,二药合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相辅相成,疗效良好。
中药方剂治疗抑郁性失眠症,能够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辩证施治,增减药剂和药量,进而改善患者的精神和提高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2.2针刺治疗抑郁性失眠症针刺治疗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使二者能够相互协调而达到各种神经递质间的相互平衡。
针刺治疗该病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特点,且临床应用较广[20]。
针刺治疗方法主要有疏肝理气、调神宁心等,对大多数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的主要方式有普通针刺、电针、腹针和针药结合等。
2.2.1普通针刺尤斌[21]通过研究观察针刺(内关穴、三阴交穴、定神针三穴、申脉穴、照海穴)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患者,发现针刺治疗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陈雪梅[22]对抑郁相关失眠采用针刺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四神聪治疗,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抑郁相关失眠,不仅可缓解抑郁情绪,而且可改善睡眠质量。
针刺治疗可以通过调节机体阴阳及气血的平衡、调和五脏、进而调理机体,使经络疏通畅达,可达到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和调养患者身心的效果。
2.2.2电针洪永波[23]将60例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组。
电针组通过针刺主穴百会、印堂得气后接通电针仪,选择睡眠波形,辅以辨证施治针刺其他穴位得气后留针,药物组采用曲唑酮。
结果显示两法具有相同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的作用,电针副作用较小且总体临床疗效优于曲唑酮。
付丽[24]将120位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安慰剂组,治疗组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大椎穴和两侧肝俞等穴,对照组施以普通针刺,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三组均以耳穴贴压法作为辅助治疗,结果得出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患者睡眠和抑郁状态的效果相当。
郑杰等[25]采用电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老年抑郁性失眠症,结果显示电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老年抑郁性失眠疗效显著,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少,可丰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电针在治疗该病上,临床操作方便,且患者不需长期服药,安全性高。
2.2.3腹针叶家盛[26]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将60例抑郁症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用腹针疗法,对照组用体针疗法,结果表明两种疗法均有改善抑郁症失眠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两种方法疗效相当,但在显效率、HAMD量表总分及维持抑郁性失眠症状的疗效方面,腹针疗法优于体针疗法。
2.2.4针药结合杨春宝等[27]采用电针并配合口服西药百忧解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结果得出针药结合治疗该病疗效可观。
李彩霞[28]通过观察针刺与柴胡白芍止郁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治疗效果佳,无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上对于较为严重的抑郁性失眠症,通过辨证论治,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疗效显著。
2.3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林立峰等[29]通过观察中成药百乐眠胶囊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得出其疗法可有效改善抑郁与失眠。
王彤[30]通过舒眠胶囊合黛力新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患者失眠症状减轻,睡眠好转。
李翔等[31]通过自拟解郁活血安神的方剂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在有效控制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症状。
张小容等[32]运用参芪五味子片联合米氮平片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米氮平片。
王俊力等[33]运用安神合剂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结果得出二药合用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在临床中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方剂联合抗镇静、抗焦虑的西药,在治疗该病上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和缓解抑郁性伴失眠状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情绪,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提高临床疗效。
3 结语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古文献记载,不论是经方验方或是针刺治疗,均可有效缓解患者失眠症状和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