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60例慢性胃炎患者,经临床辩证,予以中药养胃汤,并临证加减。
结果:总有效率88.33%,养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总体上差别不大,P﹤0.001。
慢性胃炎中肝氣犯胃型比较多。
结论: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标签:养胃汤;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疾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病变,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胃炎病程较长,复发率高,部分病例恶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1]。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气”“吐酸”,等范畴,饮食不慎,劳倦内伤,或情志失和,用药不当事引起本病的主要因素,我科自近年来应用养胃汤加减治疗胃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60例慢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经胃电子显微镜检查确诊。
其中男34女26,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5年。
中医辩证肝气反胃型28例,胃阴亏虚型15例,脾胃虚寒10例,脾胃湿热7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重庆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
(1)症状无特异性约一半以上有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较重,其次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也常见。
(2)内镜诊断依据:浅表性胃炎:红斑(点,片状,条索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血斑;萎缩状胃炎: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如果未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或伴胆汁反流。
1.3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2]。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23期 -47-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45-153.[10]吉乐富,万兴富,程秉山.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艾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8):865-867.[11]李智,蔡凤思,蓝鹏.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电图效果分析[J/CD].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1):9-10.[12]冯海艳,薛晴,冯丽丽.循经推拿辅助护理路径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3):36-38.[13]龙臣,陈朝金.陈朝金教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0):36-38.[14]张磊.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0):28-29.作者简介:袁胜康(1989-),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在心血管中的临床应用。
韩杰,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为推拿技术在康复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编辑:弓良彦编号:EA-4191114106(修回: 2020-08-15)慢性胃炎应用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研究Efficacy of the Yangwei decoction on chronic gastritis向 前(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蒙自,661199)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0)23-0047-证型:ID【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应用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的2 00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两组各1 000例。
对照组采取胃乐宁、吗丁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自拟养胃汤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自拟健脾养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1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沿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南曲靖 655008;2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养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
治疗组以自拟健脾养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等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自拟健脾养胃汤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疗效确切,与西药治疗比较,在改善上腹痛、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方面更有优势。
【关键词】健脾养胃汤;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嗳气、烧灼感、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
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自拟健脾养胃汤以健脾理气和胃,取得较好疗效。
本研究对2014年1至2015年8月收集的1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自拟健脾养胃汤与奥美拉唑加多潘立酮等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病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共160例。
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80例。
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脾胃虚弱型的诊断标准。
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岁至65岁的患者;③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治疗具有良好依从性的患者。
1.3排除标准①内镜检查合并有消化性溃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②近一月内服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以及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③恶性肿瘤患者;④有肺部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⑤精神病患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探讨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8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方法。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9,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3,P<0.05)。
结论在慢性胃炎治疗的过程中施行自拟养胃汤,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当加量加成分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廣。
关键词自拟养胃汤加减;慢性胃炎;疗效慢性胃炎是一种在消化内科中最常见的胃病,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胃粘膜炎性病变。
多发群体为中年以上的群体。
慢性胃炎患者的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黑便、食欲不振、上腹隐痛、舌炎、反酸、呕血、消瘦等[1,2]。
本次研究针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析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本次研究已经过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并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40.23±6.4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5±1.25)年。
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1.56±7.1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78±0.93)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法。
奥美拉唑肠胶囊(20 mg/次,1次/d)、替硝唑(0.5 g/次,1次/d)、氨苄西林胶囊(0.25 g/次,3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次,4次/d)。
自拟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76例疗效观察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患病人数明显增多。
该病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为“胃脘痛“范畴,常见症状为胃部灼热感、上腹部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上腹痛等症状。
在胃镜下观察:轻型胃炎以胃粘膜红白相间为主,或皮疹麻疹样改变,较重型或重型者以胃粘膜充血、水肿、粘膜表面有较多分泌物以及可见散在的粘膜下出血点或粘膜糜烂等。
目前虽有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近年来我运用自拟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获得良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与病例选择:对门诊就诊的患者,按1992年我国慢性胃炎学术会议制诊断标准,依胃镜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选择76例患者(均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
年龄为17—68岁,其中20—59岁患者58例,占76.5%。
症状为上腹饱胀、嗳气者60例,占78.9%;上腹部隐痛者44例,占57.8%;纳食减少、食欲不振者36例,占47.4%;胃部灼热、反酸者32例,占42.1%。
病程半年到30年。
1.2治疗方法:均以自拟胃炎汤为主方,适当随症加减,并停用其他中西药。
胃炎汤由柴胡、党参、白芍、元胡、白芨、甘草、乌贼骨、枳壳组成。
胃热炽盛者加黄连、蒲公英;积滞内停者加山楂、鸡内金、麦芽;脾胃虚寒加干姜、黄芪;胃阴不足加石斛、砂仁、麦冬;反酸者加黄连、吴茱萸;便溏者加茯苓、白术。
每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疗效标准与结果以上腹痛、嗳气、上腹饱胀三项为主要观察指标,胃部灼热、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为次要观察指标。
显效为上腹痛、嗳气、上腹饱胀完全消失或仅有一个症状,胃镜下可见胃粘膜红白相间呈桔红色,粘膜充血及出血点消失,无粘膜糜烂。
有效为上腹痛、嗳气、上腹饱胀基本消失,其余大部分消化道症状消失,胃镜下可见粘膜红白相间呈桔红色,粘膜下出血点及糜烂消失,偶见局部粘膜呈红色。
微效为疼痛或其它大部分症状减轻,胃镜下见粘膜出血点减少、糜烂减轻。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笔者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病患采用笔者根据病征自拟养胃汤进行治疗,药用,茯苓20g、半夏12g、厚朴12g、枳壳12g、香附12g、白芍12g、木香12g、延胡索12g、柴胡12g、砂仁10g、陈皮10g、炒黄连6g、甘草6g,脾胃虚寒者去白芍、黄连,加用高良姜、党参和吴茱萸;胃热炽盛者,原方加用蒲公英、黄岑、焦栀子;肝胃气滞者加用炒麦芽、鸡内金;胃脘冷痛者则去方中黄连厚朴,加用苍术、藿香、干姜。
对照组42例病患使用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
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42例病患,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69.0%,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显效率为40.5%,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笔者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自拟养胃汤慢性胃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43-02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以往多以中年以上人群为多,如今在青少年中也已很普遍。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发生反复性慢性炎症的反映,中医学理论中属于胃脘痛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或者情志不遂导致,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痛,病程反复,很难治疗。
笔者按照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了方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将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病患采用自拟养胃汤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西药治疗。
治疗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6~58岁,平均32.5岁,病程0.2~27年,平均12.4年,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2例,肝胃气滞21例,脾胃虚寒11例,胃热炽盛者9例。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04-14T20:49:21.3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作者:冯绮[导读]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病变,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并伴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疾病[1],具有病程持续时间长、难治愈、复发率高的特点。
冯绮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5002016年1月《中国医学人文》【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
实验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2.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复发率2.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且复发率低,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胃炎;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病变,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并伴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疾病[1],具有病程持续时间长、难治愈、复发率高的特点。
本文旨在研究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上腹不适,并伴随不同程度恶心、泛酸、呕吐等症状,经胃镜检查后确诊为慢性胃炎。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经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实验组给予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
实验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6~53岁,平均年龄41.8岁;病程8个月~13年,平均病程5.4年;病情:浅表性胃炎25例,萎缩性胃炎11例。
自拟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07-09T14:10:31.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作者:方石光[导读] 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显著升高[1]。
(罗田卫校中医湖北罗田 438600)【摘要】目的:探讨自拟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7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最终疗效。
结果:70例患者中,治愈11例,好转59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0%。
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给予自拟胃炎汤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自拟胃炎汤;慢性胃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336-01 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显著升高[1]。
中医认为该疾病属于“胃脘痛”范畴,患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是胀气、嗳气、恶心、呕吐等,并且还有食欲不振等现象。
在胃镜下观察,轻微的胃炎,胃粘膜红白相间,皮疹麻疹样,严重者还伴有充血、水肿或糜烂现象[2]。
目前,临床上多种药物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的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下面文本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7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探讨。
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7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新45例,女2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5.50±2.25)。
患者均表现为上腹胀气、嗳气,上腹还伴有隐痛;食欲减退、食欲不振等。
其中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中医证型:肝胃气滞型23例,脾胃虚弱型25例,胃阴不足22例。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观察
李连勇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8(11)1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给予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4.0%,复发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李连勇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富民一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1.41
【相关文献】
1.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88例慢性胃炎效果观察
2.探讨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3.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观察
4.自拟养胃汤加减对慢性
胃炎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分析5.慢性胃炎患者经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8-11-09T16:22:35.8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作者:李绍文[导读] 两组数据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为5%(1例),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李绍文(宁安市中医院;黑龙江宁安 157499)【摘要】目的:分析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3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自拟养胃汤加减疗法,为实验组,共20例患者,一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组,共1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12例),两组数据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为5%(1例),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慢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与环境、饮食、作息不规律、压力等多种因素相关,这是一种胃黏膜炎性病变,具有病程迁延、治愈困难、复发率高等特点[1]。
近几年,中医学逐渐在临床中受到重视,并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展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为进一步明确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我院对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3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自拟养胃汤加减疗法,为实验组,共20例患者,一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组,共18例患者。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3-04-28T05:13:53.483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2期作者:张汝卫[导读] 目的:探究分析对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应用自拟养胃汤加减疗法的效果。
张汝卫单位: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邮编:2641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应用自拟养胃汤加减疗法的效果。
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选择使用消化内科的常规疗法加以医治,研究组在上一组的基础上应用自拟养胃汤加减疗法。
并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从多个角度对两组的治疗情况加以比较。
结果: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从这两项指标的比较中显示研究组的数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效果的角度分析,研究组的疗效更为卓越(P<0.05)。
结论:对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使用自拟养胃汤加减疗法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成果,不仅可以使得患者能够尽早出院,而且可以提高康复速度,该疗法值得在临床领域大力推广普及。
关键词:自拟养胃汤;慢性胃炎;疗效慢性胃炎在消化内科较为多见,是一类常发病,该类疾病的产生病因是多方面的,多发人群是中年人和老年人[1]。
针对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加以分析,其主要会出现腹泻、黑便、食欲不佳、反酸、呕血等症状[2]。
此次研究期间重点围绕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加以探究,分析自拟养胃汤加减疗法的实效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3例与12例,年龄为28--67岁,平均年龄为(44.61±3.73)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1例与14例,年龄为29-70岁,平均年龄为(44.95+3.61)岁。
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在本次实验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消化内科的常规疗法加以医治,一般选用的药物为多潘立酮,该药物疗法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单次用量为10毫克,口服,每次用药时间为三餐后。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自拟养胃汤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将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5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疗法,治疗组采取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法,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7.7%;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5%。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χ2=6.26,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自拟养胃汤加减法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自拟养胃汤;慢性胃炎;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慢性胃炎其发病原因有多种,属于胃黏膜慢性炎症。
在各种胃病当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最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同时也是一种多发病。
目前在医学界里,由于其发病的反复性、难治愈性,单纯以西药治疗尚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1]。
为此本文对中药疗法,即自拟养胃汤加减法在治疗慢性胃炎时的疗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09年4月~2010年4月间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符合1982年全国胃炎会议所议定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2],并且经过胃镜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
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5岁,平均47.6岁;治疗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2岁,平均48.3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种、病程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疗法:胃乐宁0.54 g/次,吗丁琳10 g/次,口服,3次/d。
以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组采取中医疗法,即自拟养胃汤疗法:党参20 g,白术12 g,枳壳12 g,香附12 g,木香12 g,白芍12 g,红花6 g,炙甘草6 g,三七5 g,水煎服。
以1个月为1个疗程。
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68例摘要】观察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符合慢性胃炎68例患者,用自拟养胃汤进行治疗。
结果:治愈31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9%。
结论:养胃汤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胃炎养胃汤中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345-02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
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症”范畴。
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疗效不易巩固等特点。
笔者自1998年至2005年自拟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6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8例中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为47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20年。
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嗳气、反酸、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反复发作3月以上。
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其中慢性浅表胃炎4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7例,肥厚性胃炎2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胃炎诊治座谈会上慢性胃炎分类诊断标准试行方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上的腹痛、上腹胀、嗳气及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均提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粘膜炎性病变。
1.3 排除标准 (1)未按规定服药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合并精神病、心、肝、肾病以及恶性肿瘤、腹部手术史者。
2、治疗方法自拟养胃汤组成:黄连8g 白术15g 茯苓15g 佛手10g 郁金10g 玄胡10g 青皮12g 陈皮12g 麦芽30g 甘草5g。
若口淡乏味、便溏、肢倦、苔白腻、脉濡者,加苍术、厚朴、白寇和胃化湿,若胃痛,喜温喜按,形寒怕冷,舌淡苔白,脉迟者,加干姜、良姜、桂枝温胃散寒;若痛连两胁,欲吐泛酸者,加瓦楞子,白芍、旋复花和胃降逆制酸止痛,胃脘灼痛,口干舌红,苔薄黄或少苔加沙参、石斛、玉竹、麦冬养阴和胃;胃脘刺痛,固定不移,加三七、乳香、没药活络止痛。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作者:尹林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对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中医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关键词】慢性胃炎自拟养胃汤加减疗效分析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慢性胃炎患者均有腹痛、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
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其疾病男性多于女性,并且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使得发病率升高[1]。
因此,本次对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分析,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0例,女患者30例,年龄在18~78岁,平均年龄为(49.31±4.02)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其具体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反胃等。
所有患者经过胃肠镜检查,已经确诊为慢性胃炎。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中医治疗。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871,生产单位: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20mg、克拉霉素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25,生产单位: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50mg,替硝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273,生产单位:牡丹江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500mg,每日两次,饭后服用,一个疗程为30天。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自拟养胃汤加减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抽选我院42例慢性胃炎患者,所有人员均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自拟养胃汤、西药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价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疗效评价有效率为71.4%,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经研究表明,对自拟养胃汤加减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自拟养胃汤能够改善患者病情,消除不良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自拟养胃汤;慢性胃炎;疗效慢性胃炎在现阶段临床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本病与患者自身的饮食、行为习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饮食行为越来越不健康,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
以往临床中多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但由于患者耐药性越来越高,其治疗效果越来越不理想,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治疗[1]。
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对自拟养胃汤加减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42例慢性胃炎患者,所有人员均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
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拟养胃汤进行治疗,患者年龄为24-59岁,平均年龄为(41.3±16.8)岁,患者病程为(3.2±2.5)年,男性13例,女性8例,恶心、反酸者16例,呕吐者5例,胃脘隐痛者1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自拟养胃汤进行治疗,患者年龄为24-59岁,平均年龄为(42.1±17.1)岁,患者病程为(3.5±2.2)年,男性12例,女性9例,恶心、反酸者15例,呕吐者5例,胃脘隐痛者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审批。
1.2一般方法1.2.1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硝唑口服,一次一片,一日两次,奥美拉唑20mg口服,空腹口服,一日两次,四环素4.0g口服,一日两次,治疗一个月。
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11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为(6.21±1.17)d、住院时间为(12.45±1.27)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9.24±1.26)、(15.33±1.02)d,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不仅能缩短痊愈时间、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关键词自拟养胃汤加减;慢性胃炎;疗效评价
慢性胃炎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人体胃黏膜炎性病变而导致的,为消化内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该疾病不但难以痊愈,还易给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影响,若未及时实施治疗措施,易导致慢性胃炎发展成为癌症、胃溃疡、急性胃炎,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危害[1]。
因此,本院对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纳入标准:①11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慢性胃炎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无认知障碍,能配合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①在近期内实施治疗患者;②伴有精神疾病患者。
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性27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7.01±5.67)岁。
对照组患者男27例,女28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21±5.4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①对患者实施三联疗法,采用110 mg 枸橼酸铋钾,3次/d;200 mg替硝唑,2次/d;10 mg奥美拉唑,1次/d。
②对患者实施保护胃黏膜、消除幽门螺杆菌等基础治疗,若患者伴有胃黏膜损伤和泛酸严重情况时,应对患者进行对症用药。
1. 2. 2 观察组患者实施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山药20 g、沙参30 g、茯苓20 g、甘草5 g、石斛20 g、白芍30 g、麦冬15 g、海螵蛸20 g、法半夏12 g、佛手15 g、浙贝母15 g,将其水煎服,每日早晚服用。
若患者伴有痞满症状,则加用鸡内金和郁金;若患者伴有纳呆症状,则加用山楂、麦芽、谷芽等;若患者伴有烧灼感,则加用珍珠层粉、瓦楞子;若伴有嗳气症状、加用乌药、百合;若伴有胸胁苦满、加用木香、砂仁等,痛甚加延胡、沉香。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将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的痊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灶痊愈以及症状消失;有效: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灶缩小以及症状缓解;无效: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灶扩大以及症状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痊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为(6.21±1.17)d、住院时间为(12.45±1.27)d,均短于对照组的(9.24±1.26)、(15.33±1.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免疫、感染、遗传、饮食等多种因素而引起的[3]。
多数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萎缩,易引起人体内源性因素、胃蛋白酶、胃酸减少,导致营养障碍和缺氧情况发生,使人体正常胃肠功能受到破坏,累及胃体和贲门,同时部分患者易发生幽门括约肌失调等情况,从而造成胆汁反流,使胃黏膜损伤加重[4]。
常规治疗中的三联疗法为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患者通过采用枸橼酸铋钾,其能在自身胃壁形成屏障,起到抑制胃酸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再通过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能消灭患者其他病菌,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西药的药效较为猛烈,多数患者停止用药后,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引起复发情况[5]。
慢性胃炎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吞酸”范畴,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常为基本病理机制,易导致患者胃脘失和、脾失健运、肝气郁结,主要以健脾温胃、活血化瘀、补中益气治疗方式为主,治以自拟养胃汤[6]。
自拟养胃汤中包含沙参、山药、茯苓、甘草、白芍、石斛、麦冬、法半夏、海螵蛸、浙贝母、佛手等多种中药,沙参、山药、茯苓具有清热燥湿、温中祛湿等功效,白芍、石斛、麦冬具有和调寒热、甘草合用等功效,诸药合用,具有健脾温胃、活血化瘀等功效,能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7,8]。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为(6.21±1.17)d、
住院时间为(12.45±1.27)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9.24±1.26)、(15.33±1.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
对照组患者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不仅能缩短痊愈时间、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玉兰.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2014,28(10):132-133.
[2] 钟安朴,常建国,周泠,等.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70-3272.
[3] 邱国兰. 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老年慢性胃炎76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75.
[4] 孙琳林,卢林,陈海玲,等. 枳术散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中国老年学,2014,34(8):2247-2248.
[5] 张敏,李福,刘涛,等.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2015,55(13):48-49.
[6] 陶智,王梦旻,吕惠芳,等. 3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門螺杆菌感染活动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药房,2016,27(30):4224-4226.
[7] 崔梅花,魏红,雷晓燕,等. 含复方尿囊素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 中华消化杂志,2014,34(5):297-301.
[8] 由丽娜,高璇,热依汗古丽·乌修尔,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91-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