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园艺植物的生物学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10.88 MB
- 文档页数:76
第六章园艺植物定植引言:定植,是指将育好的苗移植于生产田的过程,植株将从定植生长到收获结束。
园艺作物通过育苗定植,可缩短占地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上市时间,增加收入;一些观赏植物定植是为了改变位置,增加观赏性。
定植是种植园生产的开始。
这一过程要把握好定植时期、定植方法、定植密度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您应该能够:掌握园艺植物定植密度确定的依据、定植方法及定植后的管理内容第一节定植时期定植时期对园艺作物的上市期、产量、品质等方面有着显著影响,确定适宜的定植期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适宜的定植或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施设备的性能、作物的种类、品种及栽培目的来确定。
一、多年生木本园艺植物的定植时期木本园艺植物采用大苗栽植比较普遍,在起苗、运输以及栽培的过程中,根系(特别是吸收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幅和根量缩小,主动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降低。
裸根苗比带土苗根系破坏程度更高。
栽植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受伤的根系才能发出较多的新根,恢复和提高吸收功能。
所以加强根系保护和降低蒸发量是移栽和定植的重要环节。
确定最适宜的栽植季节和时间,首先应有适合于保湿和树木愈合生根的温度和水分条件;其次是树木具有较强的发根和吸水能力,有利于维持树体水分代谢的相对平衡。
一般不宜在树液流动最旺盛的时期栽植。
这时枝叶蒸腾作用强,栽植时由于根系受伤,水分吸收量大大减少,树体容易失去水分平衡。
树木根系的生长具有波动的周期性生长规律,一般在新芽开放之前数日至数周,根系开始迅速生长,栽植容易成活。
夏季高温干旱,树木根系往往停止生长,但10月以后,根系活动又开始加强,其中落叶阔叶树种的根系比针叶树种更旺,并可持续到晚秋,所以落叶阔叶树种更适合于秋植。
因此一般落叶木本类的果树、花卉在秋季植株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定植为宜。
但有些树种在刚冒芽时移植,新芽形成时产生的生长激素传导到根部,能促使根部伤口愈合和长出新根,成活率高。
如乌柏、苦棣等。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测定一、遗传多样性的检测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
遗传多样性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遗传变异水平的高低。
但是,对于任何个体来说,其生命总是很短暂的,由个体构成的种群或种群系统(例如种、亚种)才是在时间上是连续不断的,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这些种群或者种群系统在自然界有其特定的分布格局,所以遗传多样性不仅包括变异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包括变异的分布格局,即种群的遗传结构.对于大范围的异交植物来说,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会明显增加,种群遗传结构上的差异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一个物种的进化潜力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取决于种内遗传变异的大小,同时也有赖于遗传结构。
遗传结构是遗传变异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分布.它包括基因的种类及比例,而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基因频率及演化规律是种群遗传结构的核心问题。
因此研究种群遗传结构有利于阐明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变异。
人们对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最初是从形态学开始的。
随着染色体的发现及其结构和功能的澄清,人们又把研究的重点转向染色体上。
上世纪60年代,酶电泳技术以及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法应用于群体遗传和进化研究,使科学家们从分子水平来客观地揭示遗传多样性成为可能,并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进入80年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更为直接的检测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即直接测定遗传物质本身DNA序列的变异。
从不同水平上检测遗传多样性的各种方法在灵敏度、可行性以及检测目的等方面差别很大,目前检测遗传多样性的常用手段基本上是以形态学性状为主的表型分析和分子水平的检测。
1、形态学(表型)检测从形态学或表型性状上来检测遗传变异是最古老也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由于表型和基因型之间存在着基因表达、调控、个体发育等一系列复杂的中间环节,如何根据表型性状上的差异来反映基因型上的差异就成为用形态学方法检测遗传变异的关键。
通常所利用的表型性状主要有两类。
园艺植物种类调查实训报告总结1.引言1.1 概述概述园艺植物是指人类栽培和利用的植物,广义上包括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植物。
园艺植物种类繁多,种类调查实训报告旨在对园艺植物的种类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植物资源。
在园艺植物种类调查实训中,我们采用了科学的调查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对不同地区的园艺植物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植物的收集、分类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园艺植物的分布情况、生态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对园艺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将详细阐述调查方法,包括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然后,我们将展示调查结果,包括不同地区园艺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和特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发现,并提出相应的意义和建议。
通过本次实训报告的撰写,我们旨在增强对园艺植物种类调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园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篇报告,向读者介绍和传播园艺植物的知识,促进园艺植物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对园艺植物种类调查实训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说明本次实训的目的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本小节),对整篇报告的结构进行说明。
正文部分将分为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两个部分进行叙述。
调查方法部分将介绍我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调查手段。
调查结果部分将详细阐述实地调查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园艺植物种类的情况,包括数量、分布、特征等方面的描述。
结论部分将对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园艺植物种类研究的意义和建议。
主要发现部分将列举本次调查中所观察到的关键发现和数据分析结果。
意义和建议部分将说明这些发现对园艺植物种类研究的贡献,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布局,本报告将全面而系统地呈现园艺植物种类调查实训的全过程和结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园艺植物研究法,是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在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运用的一门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园艺植物生物学调查、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田间试验设计、田间试验的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的方法。
是在一定数学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后的一门专业提高课。
主要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生物学调查方法;采集、整理试验数据的方法;掌握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如数据资料特征值的计算,显著性测验的方法;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各种设计的要求和特点,并能根据所给试验条件正确选用试验设计方法,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掌握利用SPSS及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概率论》、《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课程,以及《土壤学》、《农业气象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等专业基础课程。
由于实验课要借助计算机完成,因此还要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试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试验误差的控制、各种设计的特点及不同设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难点:小区技术、局部控制、田间试验的实施、各种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园艺植物科学研究导论是一门既偏重理论但实践性也很强的学科,因此课程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引导、案例分析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与手段,同时在数据统计分析部分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计算机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 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意义。
园艺植物研究法_廖明安_“园艺植物研究法”习题“ 园艺植物研究法” 习题一、解释概念1 、科学2 、研究3 、科学研究4 、技术5 、园艺6 、调查总结研究法7 、田间试验法8 、实验室实验法9 、观察 10 、植株类型 11 、树势 12 、叶面积系数 13 、果树营养诊断 14 、产量 15 、经济产量二、简述题(一)简述园艺植物研究法的特点,(二)简述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三)简述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四)简述园艺植物科学试验研究的程序,(五)列出有关园艺植物主要的中、外文期刊, (六)简述园艺植物生物学调查的主要内容 , (七)简述果树生物学特性调查内容 ,(八)简述果树生物学特性调查方法 ,(九)简述果树根系调查的主要方法 ,,(十)简述叶面积的调查方法,(十一)简述果实生长量的调查方法及果实形状的一般观测项目, (十二)简述果实质量划分 ,(十三)简述果树产量的划分 ,(十四)简述果树产量的表达 ,(十五)简述果树产量的形成因素,( 十六 ) 果树群体调查的主要项目与内容,( 十七 ) 简述蔬菜品质的划分,(十八)简述蔬菜品质的鉴定方法,(十九)简述蔬菜种质资源的调查内容 ,(二十)简述蔬菜种质资源的调查方法 ,( 二十一 ) 简述观赏植物生物学特性调查内容 ,( 二十二 ) 简述观赏植物生物学特性调查方法 ,( 二十三 ) 简述观赏植物产品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一 ) 概述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结构格式、撰写内容与要求, (二)试述对果树地上部进行生物学调查的主要项目和依据,(三)根据当前园艺植物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省级计划书的格式与要求,自拟项目名称,写一份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划书,(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按综述性论文的撰写结构格式和要求,写一篇综述性论文, (五)按学术性论文的撰写结构格式、内容和要求,通过试验和查阅文献资料,写一篇研究论文,。
第六章园艺植物有性杂交育种一、名词解释1.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根据品种选育目标,有目的地选配遗传性不同的品种、变种、亚种或种作为亲本,通过人工交配使它们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变异的后代,再进行一系列的培育选择,经比较鉴定后,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的新品种,称为有性杂交育种,也称为重组育种。
2.非轮回亲本: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
3.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两两配成单交种,两个单交种再杂交。
4.轮回亲本:多代用以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
5.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依次参加杂交的称为添加杂交。
6.杂交合成群体:由二个以上自交系品种杂交后繁殖出的分离的混合群体,最后成为一个由多种纯合基因型构成的混合群体。
个体纯合,个体间异质,但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差异较小。
7.回交育种:从杂种一代起多次用杂种与亲本之一继续杂交,从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近交: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间的杂交。
9.远交:指植物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10.亲本选择: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11.亲本选配:是指选用那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配组杂交和配组的方式(如决定父母本,多亲杂交时那两个亲本先配组等)。
12.回交:杂交后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为回交。
13.单交:两个亲本之间只有一次杂交。
14.系谱法:按照育种目标,以遗传力为依据,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代代选单株,直到选出纯合一致、性状稳定的株系后,转为株系(系统) 评定。
由于当选单株有系谱可查,故称系谱法。
15.混合-单株选择法:在杂种分离世代按杂交组合混合种植,不选单株,只淘汰明显的劣株。
直到群体中纯合体频率达到要求(一般要求80%左右)时,才开始选择一次单株,下一代种成株系,从中选择优良株系升级试验。
16.单子传代法:从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每株取1粒(或者2粒)种子混合组成下一代群体,直到纯合程度达到要求时(F6及其以后世代)再按株收获,下年种成株(穗)行,从中选择优良株(穗)系,以后进行产量比较。
实验⼆园艺植物⽣物学性状调查实验⼆园艺植物⽣物学性状调查⼀、⽬的要求掌握园艺植物⽣物学性状调查的项⽬、内容和⽅法。
通过植株地上部分⽣长指标测量分析,对园艺植物试验材料进⾏测评,从⽽正确采⽤标准化农业技术措施、⼩区设计技术和正确选⽤试验植株来矫正试验误差,以提⾼试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材料⽤具1、材料试验场地:柑桔园;柑橘树15株,每组5个。
2、⽤具⽪尺、钢卷尺、游标卡尺、软尺、计算机、台秤、天平、记号笔等。
三、实验内容(⼀)果树地上部分⽣长指标调查1、试验地的选择试验地的⼟层深浅、地下⽔位⾼低、⼼⼟状况等要求均匀⼀致,变异系数不能超过15%。
由于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存在,⼀般不能⽤⼟壤分析来测定。
因此,要估测试验地的⼟壤差异程度可⽤⽬测法进⾏分区测定。
调查试验地段内杂草和作物的⽣长情况,例如可从茅草、芥菜、鸭蹄草、蒲公英等杂草的⽣长的长短(株⾼)、疏密程度和⽣物学产量等情况,分区得出⼟壤肥⼒的差异程度。
根据果树(或其它树⽊)单株的⼲周、冠⾼、冠径、新梢长度和产量档案记录,作为分析各区⼟壤肥⼒的资料。
通过⽥间⼩区设计技术可纠正系统误差。
对⼟壤肥⼒差异⼤的试验地要经过长期的标准农业技术措施来纠正。
2、试验材料的选择试验果树株间差异较⼤,必须⾸先选择株间差异⼩的树株进⾏试验。
新建果园的试验树要选⽤同⼀品种、同⼀树龄、同⼀母株上的砧⽊种⼦或接穗,并在同⼀年份同⼀地点繁殖的苗⽊。
原有果园选⽤试验树时要通过调查,确定品种、砧⽊、树龄、⽣育状况相同的植株作为供试树。
其果树地上部分⽣长指标测量可从繁殖⽅式、树龄、⼲周,株产、树⾼、冠径等⽅⾯进⾏。
对同⼀品种、同⼀树龄果树进⾏株间差异预选测验调查,作变异系数测定,进⼀步选出⼲周和花果量相似的植株作为供试树。
对同⼀品种、不同树龄果树进⾏性状调查,了解不同树龄果树的性状变化,找出随树龄的增长,某些性状的相关变化规律(表1、表2),从⽽找出供试树的主要性状(如⼲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