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20.50 KB
- 文档页数:29
病理报告单上的病理诊断看什么?肿瘤病理形态特征和鉴别诊断汇总-眼耳鼻咽喉肿瘤瘤部分眼疾病知识点1:眼睑皮脂腺癌的临床特点眼睑皮脂腺癌(睑板腺癌或麦氏腺癌)是眼睑常见的恶性肿瘤。
多见于40-80岁的老年人,以女性多见。
其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年,上睑发病多于下睑,早期酷似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知识点2:眼睑皮脂腺癌的病理改变眼睑皮脂腺癌的病理改变见表项目病理改变肉眼改变早期时,睑板增厚或出现结节,且质硬,边界清楚,继而肿块发展成为分叶状核桃样,使得眼睑高度肥厚、变形,但皮肤与结膜尚完整。
晚期时,可破坏结膜,露出黄白色结节。
癌组织可沿着睑板腺主导管蔓延至睑缘,导致睑缘肥厚,睫毛脱落,形成溃疡。
有的则可向眼眶深部发展,引起眼球突出镜下改变在镜下,皮脂腺癌的特点为癌组织呈小叶状结构、癌细胞胞质淡染呈泡沫状以及脂肪染色阳性等。
根据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分化型、鳞状细胞型、基底细胞型、腺型核梭形细胞型。
癌细胞根据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
小叶中央可发生坏死及囊性变。
间肿);③基底细胞上皮瘤。
知识点4:眼睑黄斑瘤的临床特点眼睑黄斑瘤为较常见的眼睑皮肤病变,好发于40-50岁妇女,可伴或不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
知识点5:眼睑黄斑瘤的病理改变大多数病变会累及双眼睑近鼻根部皮肤,对称或先后发生,大小不等。
局部皮肤深黄色,略高起。
镜下可见真皮或皮下有大片富含脂质的,且胞质呈泡沫状的巨噬细胞为其特点,主要环绕在血管及皮肤附属器周围。
知识点6:眼睑弛缓症的临床特点眼睑弛缓症又称眼睑松解症,大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较为多见。
早期可见双上睑皮肤水肿,继之表面菲薄,弹性消失,呈松垂状,晚期可见皮肤萎缩,表面有多数细皱纹。
皮下毛细血管扩张。
知识点7:眼睑弛缓症的病理改变表皮变薄,并有色素沉着。
表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并玻璃样变伴灶状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知识点8:睑板腺囊肿的临床特点睑板腺囊肿(霰粒肿)是由睑板腺或皮脂腺(Zeis)腺排泄管阻塞、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
眼睑肿瘤诊疗规范一、眼险色素痣【概述】眼险色素痣属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同时与身体其他部位色素痣并存。
色素痣是先天性扁平或隆起的病变,边界清楚,由痣细胞构成。
可在幼年即有色素,或直到青春期或成人时才有色素。
【临床表现】1.以睑缘多见,开始时肿物小,色素少,边界清楚,类似于乳头状瘤。
2 .青春期逐渐长大,色素增加,以后静止。
3 .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的交界痣,有少数会发生恶变。
4 .根据组织学,色素痣可分为:(1)交界痣:一般为扁平状,呈均匀的棕色,痣细胞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
有低度恶变趋势。
(2)皮内痣:最常见,一般为隆起状,有时为乳头瘤状。
色素很少,如有则为棕色至黑色。
痣细胞完全在真皮内,可能无恶性趋势。
(3)复合痣:常为棕色,由前二型成分结合在一起。
有低度恶性趋势。
(4)蓝痣:一般呈扁平状,几乎出生时就有色素,呈蓝色或石板灰色。
无恶性趋势。
(5)先天性眼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又称太田痣,是围绕眼眶、眼睑和眉部皮肤的一种蓝痣。
好发于东方人和黑人,无恶性趋势。
如发生于白人,则有恶性趋势。
【诊断要点】根据险缘或眼险带有色素的小肿物,可以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不需治疗。
2 .为美容可局部切除,但必须完整和彻底地切除。
3 .色素痣出现迅速增大、变黑及破溃出血等恶变迹象时,应立即彻底切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二、险黄色瘤【概述】本病是很常见的眼险良性肿物,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部分患者合并遗传性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其他继发性血脂过高,但多数患者的血脂是正常的。
【临床表现】1.病变位于上嗡近内眦角皮肤面,有时下险也可见,常为双侧。
4 .为黄色扁平状肿物,表面有皱褶。
5 .病理检查可见眼睑真皮内有含脂细胞聚集。
【诊断要点】根据上睑内眦上方黄色扁平状肿物,可以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1.为美容可进行全层皮肤和肿物切除,如果切除范围大,则应植皮。
2 .冷冻治疗,但有复发可能。
3 .激光光凝治疗,有复发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