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自然环境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广东地理冷知识广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南海之滨,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之一。
广东地理上的一个冷知识是,广东是中国面积第17大的省份,但是人口却是全国第一大省份。
这意味着广东的人口密度非常高,人口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省份。
广东位于中国的南部,东临南海,西濒珠江,北界湖南和广西,南界香港和澳门。
广东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连接着中国的其他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是中国的重要门户和枢纽。
这也是为什么广东的经济发展非常快速的原因之一。
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广东的森林资源丰富,尤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高。
广东的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拥有许多湖泊和河流,其中最著名的是珠江,它是中国第三大河流,也是广东的母亲河。
广东的地理特点也使得它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广东是中国最重要的渔业省份之一,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广东还拥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如华南虎、白鳍豚等。
这些动植物的存在使得广东的生态环境非常丰富多样。
广东的地理气候也非常独特。
广东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广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这也是广东农业发达的原因之一。
广东的农业主要以稻米、水果和蔬菜为主,其中以水果产业最为突出。
广东的水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广东地理上的冷知识有很多,从人口数量之大到丰富的自然资源,再到独特的地理气候,都使得广东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地方。
广东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环境的地方。
作为一个广东人,我为广东的地理之美感到自豪。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广东人民版一、自然地理1. 广东省的位置和地理特征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东临南海。
广东地理特征独特,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广东在自然地理上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地貌类型。
广东省的地形分布大致可分为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
广东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多样,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丰富。
2. 广东的地理特色景观广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广州珠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水系,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
珠江周边的岛屿如珠海和香港,以及著名的澳门半岛,都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
此外,广东还拥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如广东海岛自然保护区和南海珊瑚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广东的气候特点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丰富。
具体来说,冬季广东气温较高,平均温度在10-20摄氏度之间;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温度在25-35摄氏度之间;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雨水丰沛,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600毫米。
二、人文地理1. 广东省的人口和民族分布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的人口已经超过1亿。
广东省的人口多样,主要由汉族人口构成,但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在广东省,例如壮族、苗族、侗族等。
广东省人口的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城市。
2. 广东省的经济地理广东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经济重镇,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广东省的经济离不开多个因素的支持,包括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以及人口多样性等。
广东省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制造业、出口贸易、旅游业和服务业。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3. 广东省的重要城市广东省拥有多个重要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州、深圳和珠海。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南方重要的交通和商业中心。
深圳是中国的特殊经济区之一,是全球科技和创新的重要城市。
广州高二地理知识点汇总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使其成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下面将给大家介绍广州高二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汇总。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南部,东临大海,西临珠江口,北界太平洋西北部的北回归线,南邻香港。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广州的自然环境独特,有着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动植物种类。
二、地形地貌广州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主要地形分布为低丘和丘陵地带。
其中,素有“岭南屏障”之称的白云山是广州最高的山脉,为广州的天然屏障。
三、水文地理广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珠江贯穿城市,使广州成为中国内河运输的重要枢纽。
而珠江三角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为发达的三角洲之一。
四、人文地理广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人口众多,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广州的城市格局呈现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繁华的商业区与古老的建筑共存。
五、经济地理广州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
其港口是南中国海的重要港口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
广州也是南方地区的制造业重镇,汽车、电子、纺织等行业发达。
六、旅游地理广州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长隆野生动物园、白云山、广州塔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广州的风景名胜与独特的岭南文化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七、城市规划广州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通过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比如,广州番禺新城的建设,以及近年来不断完善的交通建设,使广州的城市形象更加现代化。
八、环境保护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是广州需要面对的挑战。
广州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水体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结:广州高二地理知识点汇总主要介绍了广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城市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广东省人文地理经济介绍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山地和丘陵,南部是平原和台地。
广东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广东省的河流主要是珠江水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珠江三角洲。
广东省有着悠久的的历史文化,岭南文化是广东地区的主要文化。
广东的传统文化包括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
同时,广东省也是中国的重要革命圣地,中国在广东进行了多次革命斗争。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中国的前列。
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城市和工业基地,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广东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其中电子、电器、玩具、服装等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广东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金融、旅游、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广东省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广州的陈家祠和潮州的开元寺。
陈家祠是中国南方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而闻名。
开元寺是广东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广东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如佛山祖庙、珠海渔女等。
广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这些资源为广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得到了广泛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阐述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的进展和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文—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涵盖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人文—经济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热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南方地区主要指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份,这些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各有不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首先,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多雨。
由于靠近赤道地区,南方地区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年均气温较高,冬季很少有严寒天气,而夏季气温高且湿度大,容易出现高温酷暑天气。
降水丰富,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且分布不均,有显著的季风特征。
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而冬季相对较少。
这样的气候条件为南方地区的植被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供给。
其次,南方地区地貌多样,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等。
南方地区的独特地貌特征主要与地壳构造和长期的水动力作用有关。
例如,广西桂林地区以奇峰怪石著称,山水相间,美不胜收;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拥有大量的喀斯特溶洞和地下河;云南的丽江古城以雪山和峡谷环绕,地势险峻;湖南的张家界被誉为“八百里洞庭,十九峰二十八岳”,有着独特的石峰地貌景观。
这些地貌特征为南方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再次,南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由于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有着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种群。
例如,云南是中国的物种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如云南金丝猴、金钱豹、滇红鱼等;贵州是中国的蕨类资源重点区域,拥有多种特有蕨类植物;广东的四川盆地是国内最大的水稻种植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此外,南方地区的水生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海域。
海南岛周围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是中国最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最后,南方地区还存在一些自然灾害风险。
由于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地质构造复杂,常常受到洪涝、旱灾、山体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例如,广东、福建等地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造成严重的风灾和水灾;云南、四川等地常年发生地震,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有独特的气候、地貌、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等方面。
广东发展海洋牧场的自然原因广东是我国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省份,拥有着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近年来,广东开始发展海洋牧场,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自然原因。
广东拥有着良好的海洋气候条件。
广东位于南海之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广东的海洋环境温暖湿润,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温暖的海水温度和适宜的盐度是许多海洋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基本要求,广东的海洋环境正好符合这些要求,为海洋牧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广东海域的水质较好。
广东海域的水质受到陆源污染的影响较小,海水清澈透明,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这种良好的水质条件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而且,广东的海域没有明显的潮汐和洋流,海水稳定性较高,这也有利于海洋牧场的管理和运营。
广东海域的海底地形复杂多样。
广东海域有着丰富的海底地形,包括海底丘陵、海山、海沟等。
这种多样的地形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海洋牧场可以根据不同的海底地形布置养殖网箱或者建设海上平台,利用这些地形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广东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广东海域拥有着丰富的鱼类、虾类、贝类等海洋生物资源,包括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
这些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养殖提供种苗和市场需求。
同时,广东的渔业传统也为海洋牧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技术支持。
广东发展海洋牧场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良好的海洋气候条件、优质的水质环境、复杂多样的海底地形以及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这些自然条件为海洋牧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同时也为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广东将继续加大海洋牧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发挥海洋资源的优势,推动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圳自然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之南,东经113°46′~114°37′,北纬22°27′~22°52′。
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侧。
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望,北与东莞、惠州市接壤。
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东起大亚湾,西邻伶仃洋,地形呈东西向狭长形,东南部多山脉,西北部地势相对较为平缓。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气候宜人,四季鲜花盛开。
年平均气温22.5℃,若以气候寒暖为具体指标来划分深圳的四季,春季平均有76天,夏季平均有191天,秋季平均有76天,冬季平均只有22天。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深圳冬季时间有减少的趋势,近10年中有7年没有冬天。
深圳的气候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均居全省前列,但又是灾害性天气多发区,春季常有低温阴雨、强对流、春旱等,少数年份还可出现寒潮天气;夏季受锋面低槽、热带气旋、季风云团等天气系统的影响,暴雨、雷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秋季尽管多秋高气爽的晴好天气,是旅游度假的最好季节,但由于雨水少,蒸发大,常有秋旱发生,一些年份还会出现台风和寒潮天气;冬季雨水稀少,大多数年份都会出现秋冬连旱,寒潮、低温霜冻也是这个季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从自然地理环境而言深圳是宜居之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气温,对装修而言气温太高或太低都很不利,影响装修质量。
就深圳而言,年平均气温22.5℃,而11月份气温基本降至25℃,一直到12月份都在20℃左右,是相当适于装修的温度。
2.气温跟据1971-2000年30年的历史资料分析,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1.5℃,极端最低达0.2℃(1957年2月)。
7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2.2℃(见图2),极端最高达38.7℃(1980年7月)。
受地形影响,地势平坦地区气温较高,山区温度随海拔和纬度增加而降低,平原与山区过渡带温差大。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中国南海。
花都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市北面。
地形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气候花都位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总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夏长冬短,无霜期长。
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泥塑、盘古王诞、客家山歌、中彩珐琅制作技艺、花都元宵灯会、南狮、粤剧、瑞岭盆景等广州全境可通用粤语。
广州本地居民以讲广州话(粤语广府片)为主,因为广州是广府民系的核心地带,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广府民系占广州本地人口近八成。
广州万达茂业态规划示意图度假酒店设计原则度假酒店不再是单纯提供食宿的驿站,而是要为度假者创造一种全方位的休闲生活经历。
这种经历往往在度假酒店与它所处的特殊自然和人文环境产生共鸣时显得更加丰富和动人,此时很容易让度假者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度假酒店与其周围环境的“契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设计之初就从以下三个方面着重考虑: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和技术与材料因素。
1. 自然因素度假酒店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与客户需要,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使酒店成为载体,使环境成为主要观赏对象,将设计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落在融合到其所处地点的自然环境之中,即营造“场所感”。
4.6公顷的人工湖风景美丽诱人,广州酒店群在规划和空间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何使尽可能多的客房以及公共空间欣赏到水景。
酒店内的人们可以自由、便捷的感受自然风景,建筑与水体之间再无其它建筑遮挡及机动车流线等阻碍。
广东省乡土地理一、基本概况1.广东位于祖国大陆的最端,北依,南临,东北与海峡相望,西南端隔海峡与岛相对,是我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2.与广东省接壤的省区从东往西依次是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毗邻、两个特别行政区。
3.广东省地处低纬,横贯汕头——从化——肇庆。
4.广东省海域面积广大,是我国最长的省份。
5.广东省现设21个地级市,分为北部山区、东翼、西翼和经济区。
二、自然条件6.广东省地形复杂多样,以为主,复杂的地形为农业化和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势高低,南岭是江和江流域的分水岭。
7.广东省气候属和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月,雨季较,受和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优点: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农作物能;缺点:旱涝频繁,是全国登陆最多的省份。
8.广东省河网,主要河流有、韩江、鉴江等。
特征:流量较大,含沙量,汛期,水能资源。
珠江是广东最大的水系,径流量仅次于,主要由干流、北江、东江汇流,经八大门汇入。
北江的是广东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9.生物资源丰富,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云豹、熊猴、中华白海豚等。
海洋资源丰富,珠江口外海域和油气资源丰富,沿海滩涂众多、红树林广布。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的称号,但煤、铜等资源比较短缺。
三、环境与人口问题10.环境形势严峻,耕地锐减,污染严重,能源供应紧张。
所以广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优化,建设广东。
1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成中国人口第大省,常住人口过亿,主要聚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人口。
珠江三角洲外来工人数超过本地居民人数,利:参加广东建设,为广东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弊:给广东的、、、、以及等带来一定压力。
12.全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程度最高。
四、文化、经济与旅游景点13.全国汉族七大方言中,广东占三种:(广府话),,。
14.广东是著名的,海外侨胞占全国的2/3。
15.珠江三角洲、东翼城市比较,北部山区和西翼较。
岭南⾃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岭南⾃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岭南地区⾃然环境岭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候,夏季⽓温⾼,太阳⾼度⾓⼤,⽇照时间长,因此,太阳辐射热⼤。
此外,⼴⼤地区夏长⽆冬⽇,粤北、桂北⼭区有飘雪。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北风,⽽夏季主导东南风和南风。
台风是东南沿海地区最⼤的⾃然灾害之⼀,台风来时常有暴⾬,对农业⽣产、建筑、⼈畜安全危害极⼤。
本地区⾬量充沛,但分布很不均匀,冬季和初春⾬少较⼲旱,2、3、4⽉多梅⾬,湿度⼤。
5、6⽉是降⾬最⾼峰,有“龙⾈⽔”之称。
地理环境、⽓候条件对建筑影响较⼤。
以⼴东为例,据上述因素,可以将⼴东居民综合分为四个地区:1、珠江三⾓洲地区。
该地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候炎热、潮湿,因此,村镇布局和单体居民以解决通风隔热为主。
2、潮汕和沿海地区。
该地区地⼤,⽽夏季⽓候也是炎热潮湿。
因此,建筑物既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隔热,⼜要防台风侵袭。
3、兴梅客家地区。
此处为丘陵⼭区,⼭多⽥少,村落多沿⼭后布置,不占耕地,⽓候⽅⾯主要防东北寒风,同时也要防台风。
4、粤北地区。
该地区⽆台风影响,但冬季寒风⼤,建筑以防寒保暖为主。
另外,地势起伏较⼤,建筑依⼭⽽建,顺应⼭势。
以海南省为例,该地区分为东南沿海平原地区和西部⼭区两部分。
平原地区多为汉族居民,⼭区多为黎族和苗族居民,建筑主要以隔热防风为主。
⼆、⾃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在上述这种⽓候条件下,解决湿热⽓候的⽅法就是要使室内通风,同时也要尽量防⽌太阳射晒和热量进⼊室内,以达到综合降温的⽬的。
需要提出的是,炎热地区的降温主要⼿段是通风和隔热,但两者使⽤时的要求是不等同的,湿热地区应⼀通风为主,辅以隔热⼿段,⽽⼲热地区,如新疆⼽壁滩地带,则以隔热为主。
在岭南地区的建筑中,考虑解决⽓候带来的影响,⽐北⽅解决御寒、防风问题要繁复得多。
举个例⼦,南⽅⽓候炎热潮湿,草⽊⽣长快是有利条件,但是,⾍害和微⽣物也滋长迅速,流⾏性疾病也极易迅速蔓延,如建筑物中最常碰到的就是⽩蚁。
一、广东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广东简称粤,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位于东经109°45′~117°20′和北纬20°09′~25°31′之间。
北依南岭,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临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北回归线从其中部横穿,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管辖东沙群岛。
2.自然特征(1)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常有台风登陆,冬春少雨。
气象灾害繁多,主要有寒潮、龙卷风、暴雨洪涝和热带气旋等。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中南部是比较平坦的珠江三角洲;北部多丹霞地貌,南部沿海多海蚀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3)水文:珠江是本省流程最长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约5~10月为汛期,航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其支流上游红水河水能丰富。
(4)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5)土壤:多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质黏重,需加熟石灰、种植绿肥、掺沙子等措施进行改良;珠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6)自然资源:有“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海域油气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繁盛;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比较匮乏。
二、广东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城市:密度大,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地区;稀疏地区主要在粤北山区。
城市化水平高,但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外来人口多,深圳为移民城市.2.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3.建筑:骑楼、客家围屋等特色鲜明。
4.旅游:海陆景观兼备,四季皆宜,可进入性强,接近消费市场,地区接待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5.交通:广州自古是我国的南大门,有京广、京九南北向铁路,海陆空交通便利。
6.农业:有水稻种植业、城郊农业、热带园艺业、水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尤以基塘农业最具特色。
7.工业: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广东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广东是中国南方的一片富饶之地,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特色。
广东地理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系统地归纳一下广东地理高考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广东位于中国南海之滨,东临大海,西瀚高山。
它的西北部为丘陵高原地貌,表现为起伏的山脉和河谷;中部为低丘广场地貌,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海滨沙滩;东部为低洼河系地貌,以珠江、潮汕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为主要特征。
二、气候特点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
雷雨多发,台风频繁,尤以夏秋季节为盛。
三、自然景观广东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湖泊、岛屿海滨等。
其中,广东五岛是广东著名的海岛风光,包括南澳岛、九龙洞、红树林等,是旅游者的理想选择。
广东还有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自然奇观,例如骑楼、飞霞和双月湾等。
四、经济发展近年来,广东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创新科技而闻名于世。
广东还是台资、港资和外资在中国大陆投资的首选之地。
对于考生来说,了解广东的经济特点和主导产业是必要的。
五、城市规划广东的城市规划不断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和提升城市形象。
深圳作为特区城市,不断推出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成为城市规划的典范。
珠海则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宜居城市。
六、人文特色广东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汇聚了汉族、粤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广东的饮食文化举世闻名,以广东菜为代表的粤菜更是享誉全球。
广东还有自己独特的戏曲文化和音乐艺术,例如粤剧、武术和民间音乐。
广东还是众多名人的故乡,如袁崇焕、黄埔军校的老兵等。
七、环境保护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环境保护成为广东面临的重要挑战。
广东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垃圾分类、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湿地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广东的自然环境特点1. 地势地形 -- 北高南低广东省地处华南,境内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
全境地势总体北高南低,从粤北山地逐步向南部沿海递降。
粤北群山连绵,是南岭的组成部分,其间夹有南雄盘底、英德盘地、韶关盘地和一些南北向的切谷。
粤东山地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中低山,即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粤西山地也有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包括天露山、云雾山脉和云开大山。
全省最高点(石坑峪)与最低点(南海边)相差1900多米。
2. 气候特征——长夏无冬、降水充沛深受季风和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广东从北向南分别为业热带和热带气候,降水充沛,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适合农作物生长。
广东省年平均气温约为19C —24Co冬季受西伯利业寒潮影响,多数地区出现霜冻。
粤北山区年年有霜。
广东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降水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丁2200毫米。
3. 河流一一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广东的河流非常之多,据统计:干流和支流有600多条。
主要的河流有珠江、韩江、漠阳江、鉴江等。
而所届珠江流域的约占广东全省陆地面积一半左右。
由丁广东的河流受降雨量大的影响,河流流量大,汛期长,枯水期短,含沙量少,水力资源非常丰富。
拿珠江来说,流域面积只有黄河的三分之二,但每年流入海洋的水量相当丁黄河的七倍。
漠阳江每平方千米流出的水量达每秒44立方,约为长江的2.5倍。
广东的多数河流,每年4月以后开始涨水,10月以后才逐渐下降,汛期长达半年以上。
地表植物繁茂,流入河中的泥沙不多,平均每立方米水含沙200至600克。
上中游多峡谷,河床坡度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利丁建设水库和电站;下游江面宽阔,水流平■稳,对航行、灌溉和淡水养殖都有利。
但是广东气候多暴雨,经常造成河水骤涨,如遇海潮顶托,容易泛滥成灾。
据我知道的,在各河流中、上游建成了大批水库和电站。
在下游普遍加固堤围,疏疏浚了河道,加上大量造林绿化,洪涝灾害已大大减少。
说明广东丹霞山植物类型丰富的自然原因广东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丹霞地貌之一。
丹霞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植被资源而闻名,而丹霞山植物类型丰富的自然原因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丹霞山地势陡峭,海拔较高,气候湿润,这为丹霞山的植被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丹霞山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降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得植物生长不受限制。
此外,丹霞山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特点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资源。
喀斯特地貌通常具有石灰岩、石粉岩等岩石,这些岩石富含矿物质,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水分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丹霞山地区植被类型丰富的自然原因还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丹霞山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这个地理位置使得丹霞山同时具备了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植被特点。
南亚热带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而北亚热带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丹霞山地区的植物种类因此得以兼具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
丹霞山地区地处南岭山脉的腹地,地形复杂,植物生态环境多样。
在丹霞山区域内,海拔高度的不同和坡度的不同导致了植物生长环境的多样性。
比如,在山脚下的低海拔地区,常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这些植被主要由桫椤、楠木、红豆杉等树种组成。
而在山顶的高海拔地区,常见的植被类型有云雾林和高山针叶林,这些植被主要由杜鹃、松树和冷杉等树种组成。
这种地形多样性使得丹霞山地区的植物类型更加丰富多样。
丹霞山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丹霞山地区有着众多的山泉、瀑布和溪流,这些水源不仅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供应,也为植物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湿润的气候条件。
水资源的充足使得丹霞山地区的植物能够在干旱季节得到足够的水分补给,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广东丹霞山植物类型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势陡峭、气候湿润、喀斯特地貌特点、地理位置、地形多样性和丰富的水资源等。
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下,使得丹霞山地区的植被生态环境得以保持良好,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植物类型。
广东的自然地理一、广东的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20°09′N~25°31′N,109°45′E~117°20′E,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沿汕头(南澳)——广州(从化)——肇庆(封开)横贯广东。
2、海陆位置: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北依南岭,南临南海,东北部与台湾海峡相望,西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对,是我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3、邻省:接壤的省区自东往西依次是:福建、江西、湖南、广西。
深圳濒临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海濒临澳门特别行政区。
4、面积(1)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约占广东总面积的30%(2)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千米,约占广东总面积的70%,广东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二)自然环境1、地形(广东最高峰:石坑崆,高1902米)(1)地形复杂多样,“七山一水一分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多为东北至西南走向,主要有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天露山、云开大山等,最高峰石坑崆,平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20%。
复杂的地形为农业多样化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条件。
(2)地势北高南低,南岭是珠江与长江的分水岭。
(3)四大地形区珠江三角洲平原(全省最大的平原)、粤东山地丘陵、粤北山地和粤西山地台地。
(4)独特地貌:广东地貌形态复杂,肇庆岩溶地貌、韶关丹霞地貌、西樵山火山岩地貌、汕头海蚀地貌等奇特优美。
2、气候(1)气候类型:北回归线横贯中部,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2)特点:长夏无冬,降水呈南多北少的趋势。
降水集中在4~9月,雨热同期,由于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不大。
(3)优势: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可全年生长,最适宜种双季稻加冬种作物一年三熟。
劣势:旱涝频繁,气象灾害种类多,出现频繁,是全国各省中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
广东灾害性天气多,主要有:“四风”,即台风、寒露风、清明风、干热风;“三水”,即龙舟水(芒种水)、秋分水、早春低温阴雨;“二旱”,即春旱、秋旱。
广东高二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广东是我国华南地区的沿海大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地理是广东高二上学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习地理知识点对于全面了解广东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广东高二上学期地理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和边界特征广东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部沿海地区,东临南海,西邻广西、云南,南接海南岛,北界与湖南、江西和福建交界。
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2. 自然地理环境广东的自然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河流和海岸线等。
粤东以高山丘陵为主,主要有五指山、九连山和峡谷等景观;粤北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有韶关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由于地势低平,形成了众多的滨海湿地和珠江口等景观。
3. 气候特征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广东气候的主要特点是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差较小。
由于气候的影响,广东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广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东莞、深圳等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
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是广东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
2. 城市发展广东拥有众多的发达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
这些城市在国内外都拥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集聚地。
3. 交通运输广东交通发达,包括陆路、航空、水上交通等多种方式。
广东拥有众多的铁路和公路网,连接内地以及周边省市。
广东还拥有众多的机场和港口,方便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
三、经济发展1. 工商业广东是我国民营经济比重最大的省份,拥有众多的制造业、服装业、电子业等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工商业基地之一。
广东还拥有多个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旅游业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以及阳江、清远等地区的风景名胜区都是广东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的自然环境特点
1. 地势地形——北高南低
广东省地处华南,境内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
全境地势总体北高南低,从粤北山地逐步向南部沿海递降。
粤北群山连绵,是南岭的组成部分,其间夹有南雄盘底、英德盘地、韶关盘地和一些南北向的切谷。
粤东山地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中低山,即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粤西山地也有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包括天露山、云雾山脉和云开大山。
全省最高点(石坑崆)与最低点(南海边)相差1900多米。
2. 气候特征——长夏无冬、降水充沛
深受季风和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广东从北向南分别为亚热带和热带气候,降水充沛,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适合农作物生长。
广东省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
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多数地区出现霜冻。
粤北山区年年有霜。
广东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降水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
3.河流——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
广东的河流非常之多,据统计:干流和支流有600多条。
主要的河流有珠江、韩江、漠阳江、鉴江等。
而所属珠江流域的约占广东全省陆地面积一半左右。
由于广东的河流受降雨量大的影响,河流流量大,汛期长,枯水期短,含沙量少,水力资源非常丰富。
拿珠江来说,流域面积只有黄河的三分之二,但每年流入海洋的水量相当于黄河的七倍。
漠阳江每平方千米流出的水量达每秒44立方,约为长江的2.5倍。
广东的多数河流,每年4月以后开始涨水,10月以后才逐渐下降,汛期长达半年以上。
地表植物繁茂,流入河中的泥沙不多,平均每立方米水含沙200至600克。
上中游多峡谷,河床坡度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利于建设水库和电站;下游江面宽阔,水流平稳,对航行、灌溉和淡水养殖都有利。
但是广东气候多暴雨,经常造成河水骤涨,如遇海潮顶托,容易泛滥成灾。
据我知道的,在各河流中、上游建成了大批水库和电站。
在下游普遍加固堤围,疏疏浚了河道,加上大量造林绿化,洪涝灾害已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