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手术术后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显微手术,主要是通过重新建造已经损伤或断裂的前交叉韧带,以恢复膝部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这种手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拉伤或撕裂、肌肉损伤或其他膝关节损伤情况下被广泛使用。
但是,该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的方式,重点讨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及进展,以帮助康复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术后康复护理前期手术后的第一天是非常关键的时期,特别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水肿情况。
医护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照顾,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1. 疼痛控制疼痛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能够引起患者的不适和抵触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因此,疼痛的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轻度的疼痛可以采用局部冰敷和非甾体消炎药治疗。
对于严重疼痛患者可使用镇痛药物。
2. 水肿控制手术后的膝关节很容易出现水肿,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
常见的措施包括局部冰敷、高枕头睡眠、非甾体消炎药治疗等。
3. 动作指导手术后的第一天患者需要尽量保持足够的休息,但是也需要适当进行一些动作。
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术后康复动作。
手术后第二天到第七天是康复的关键时期。
此时需要加强疼痛和水肿的控制,逐步开始进行康复运动。
1. 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关键环节。
适当的康复运动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弹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康复运动包括:膝关节屈伸、肌肉收缩、轻度跟腱和髌骨平稳运动等。
2. 操作指导在康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持续的操作指导,对运动姿势和顺序进行详细讲解,特别是保证患者的动作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大影响,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出更好的康复效果。
3. 术后疼痛控制术后疼痛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疼痛在康复过程中控制不好,将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甚至可以导致康复失败。
因此,当患者的疼痛加重时,应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加强疼痛防治措施。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手术。
术后康复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的进展。
1. 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患者需住院休息。
护士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手术部位的红肿、渗血等情况。
如有必要,应当及时采取措施。
术后第二天,患者可进行下床活动,适量站立。
护士应当在旁边协助患者前往洗手间或进行其他康复活动。
此时,患者可能感到疼痛和不适,护士应当及时安抚和帮助患者。
3. 术后第三天至第七天术后第三天至第七天,患者需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加强肌肉的锻炼,促进膝关节的康复。
护士应当监督患者康复训练,确保训练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术后第七天至第四周,患者应当逐渐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此期间,护士应当注重营养和睡眠的管理,保证患者能够充足地休息和摄取足够量的营养。
5. 术后第四周至第十二周术后第四周至第十二周是患者恢复期的关键时期。
患者需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才能逐渐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
护士应当监督患者的训练和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6. 术后三个月以后术后三个月以后,患者的康复进展已经明显,但仍需继续锻炼和康复训练,以巩固康复效果。
护士应当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进展,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与支持。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护士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使患者能够顺利地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护士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协助医生完成患者的康复工作。
膝关节镜术后引流的护理指导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能够在直视条件下,对关节动态、形态进行观察,准确诊断病损情况,并进行组织检查及手术治疗。
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膝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性的特点,手术创伤更小、恢复速度更快,术后瘢痕及并发症也更少。
在膝关节镜手术后,通常需要置管引流,为保证良好的恢复效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
因此,在膝关节镜术后引流中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以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膝关节镜手术的概述膝关节镜在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关节内疾病的检查和诊疗,对于肺感染性关节炎、膝关节损伤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作用。
对于很多膝关节病变,采用膝关节镜手术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传统膝关节手术方法为开开放性,创伤较大,出血较多,会影响时候恢复,且关节位置会残留较大的瘢痕。
而膝关节镜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同时疗效确切、瘢痕小、并发症少,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膝关节镜手术主要是在关节内部进行,如果关节内严重感染,会对关节功能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有效控制,对手术指征及患者情况严格把握。
对于合并局部炎症或感染灶、全身感染性疾病、其它易感因素的患者,必须妥善控制后,方可进行手术。
手术后要根据患者情况,放置引流管,避免术后关节积液,同时促进关节肿胀缓解。
二、膝关节镜术后引流的目的在膝关节镜手术后,需要放置术后引流管,其目的在于有效排出关节内积蓄的生理盐水、血液、组织液等,避免液体潴留引起关节腔内感染或组织直接损害。
同时,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术后引流情况,能够辅助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恢复情况。
此外,术后引流能够有效缓解引流液造成的压力,使患者疼痛减轻,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三、膝关节镜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在引流管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对引流管放置相关注意事项加以了解。
对引流管的作用、走向加以明确,避免接错方向。
要对引流管妥善固定,以免引流管脱落或滑入体腔内部。
对引流管固定装置、外露段长度、敷料清洁、外渗情况等严密观察。
膝关节镜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术后手术室内的实际护理配合过程。
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人工镜术后膝关节的患者,分析手术室内的护理配合情况,对人工镜术后膝关节的手术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实际手术前期、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期的护理内容,低相关的护理位置和护理标准进行判断,确定实际术后随访的相关分析过程和内容。
结果:5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人工髋关节镜术后手术后,均恢复效果良好,未发生各类感染问题,未发生各类并发症问题。
结论: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整体手术成功效率水平,逐步降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发生几率,这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过程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膝关节;手术室;护理配合引言人工膝关节手术镜术后是使用医学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通过人工关节镜术后方式,对坏死的关节进行手术的过程。
通过有效的人工膝关节镜术后手术,可以接触患者的疼痛问题,保证患者髋关节的活动自如效果。
人工膝关节的镜术后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难度较高,切口较大,出血量较多,容易造成各类并发症问题。
为了有效的解决手术后的各类不合理问题,需要在手术后,合理的控制护理效果,明确实际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
本文将针对入院后人工膝关节患者的手术护理情况进行回顾状态的分析,总结实际临床的护理配合效果。
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需要更换人工膝关节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45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左右。
患者的病程为2年至5年,平均病程为2.5年。
50例患者中存在陈旧性骨折病症的有15例,存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10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5例,髋臼发育不足的患者3例,退化性骨关节炎的患者4例,股骨颈磨损骨折的患者13例。
50例患者均采用人工膝关节镜术后手术的方法,其中有40例采用单侧镜术后,10例采用双侧镜术后的方式,人工膝关节镜术后手术过程中有15例患者采用生物假体镜术后,有15例使用骨水泥假体镜术后,有20例采用混合性固体定型假体镜术后。
关节镜术后护理常规一.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予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检测。
为了促进静脉回流,患肢下垫一软枕抬高10~15cm,呈外展中立位。
2.患肢观察及护理: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膝关节有无肿痛,若敷料渗血较多,关节肿痛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膝关节内出血情况。
术后常规给予膝关节加压冷疗或间断敷冰袋降温减少关节内出血及疼痛。
同时要保护腘窝的血管神经。
观察血液循环,足趾活动度及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膝关节镜术后均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患肢疼痛: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患肢有轻微疼痛,一般能忍耐,不需要镇痛剂。
如果有剧烈疼痛,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首先要考虑是否并发症所致,否则要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要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剂。
4.引流管的护理:关节镜一般手术不放引流,如膝关节滑膜切除,韧带重建等手术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并要妥善固定。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1.关节内出血:一般情况关节镜手术后关节内有少量积液,多为术中冲洗液,关节稍肿胀,可自行吸收,不会影响关节功能锻炼。
如发现关节内积液增多,关节肿胀加重,如有引流管,引流出大量血性液,应暂停功能锻炼,关节制动,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及时进行相应治疗。
2.感染:尽管关节镜手术创伤小,切口小,手术操作迅速,加之有灌注液的操作冲洗,明显降低了感染率,但仍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感染是关节镜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关节内感染一般全身症状轻,不典型,有低热,持续时间长。
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皮温高,锻炼后症状加重。
化验血常规如考虑感染可能,停止功能锻炼,关节制动。
应行关节穿刺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如切口感染,切口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全身症状不明显,可以引流换药继续关节功能锻炼。
3.预防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主要原因是术中冲洗液外渗,渗入组织间隙,至小腿间室内压力增高,小腿感觉运动障碍。
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62例,参考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
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优良率。
结果:以对照组的优良率为参考,观察组该指标明显降低,P<0.0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效果膝关节是人体关节组织中最大的一个,更容易受损,比较常见的类型有韧带损伤、骨折脱位,该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有运动、车祸[1]。
关节镜技术术野清晰、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术后护理对预后效果的影响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因此,为了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的效果,我院开展相关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62例,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
参考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
两组资料差异不大,可对比。
纳入标准:行走不便、有膝关节疼痛、局部压痛、活动受到限制、ASA分级为I~II级。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合并凝血功能方面的障碍;依从性不高。
1.2方法对照组接受的护理内容为: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等。
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如下:(1)术后第1d: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以给予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让其将大腿放在病床上,紧绷肌肉15s后休息10s,反复锻炼;直腿抬高锻炼:指导患者平卧在床,将健侧膝关节屈伸,伸直其患侧,确保其踝关节处于正常功能位,抬高其患肢,其与床面大约呈30°,保持抬高动作10s后缓慢放下,重复锻炼。
(2)术后第3d:锻炼患者的膝关节屈伸。
指导患者在床边坐下,双下肢在自然的状态下下垂,固定健侧后给患肢加压,让其被动屈曲,持续60s。
膝关节镜术后护理与康复期功能锻炼指导【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护理及康复期功能锻炼指导。
方法:通过对52例膝关节镜手术病人在术后护理中采用体位、局部护理、并发症预防及科学的康复训练。
结果:52例病人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科学有效的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是病人康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关节镜;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关节镜是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它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关节的形态和动态对关节的病损做出准确可靠的诊断,且能同时行手术治疗及组织检查,还可通过关节镜的闭路电视显示放大病变部位,配合手术操作,同时为教学、科研提供资料。
另外,镜下手术与切开相比,具有损伤轻、术后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由于关节镜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给护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能否对关节镜手术病人实施良好的术后护理与正确的康复指导,将直接影响术后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0年6月一20l2年11月行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疾病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5~65岁,镜下手术48例,其中关节清理15例,半月板选择切除13例,交叉韧带重建7例,软骨面修整术5例,关节面游离体摘除5例,单纯镜检加活检3例镜下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平均为7d,与关节切开术后平均14d相比,天数缩短7d。
均取得满意疗效,未发生特殊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2 心理护理:术前膝关节疼痛,关节不稳可导致患者产生恐惧感,首先我们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和关节镜的优点、医院技术,使患者认识到术后可完全改变术前的症状,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随后给患者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意义,安排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沟通,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
3 术后护理3.1 卧位本组病例95%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术,术后需去枕平卧6h,以后可根据患肢情况改为半卧位,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出现下肢肿胀。
为防止和减轻患肢肿胀,要求病人在解除加压包扎前除功能锻炼不负重活动膝关节外,常规取平卧直腿曲髋抬患肢30~40。
膝关节镜手术术后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
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手术后患者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护理对策与康复指导方法。
方法: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临床统计资料得出经过科学系统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患者术后的膝关节能够得到有效恢复。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临床护理康复指导
after knee joint mirror surgery technique clinical nursing and recovery instruction
chen xiaoling
abstract:objective:the observation knee joint mirror surgery future trouble situation,discusses its clinical nurs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recovery line of
conduct.methods:carries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the knee joint mirror surgery patient clinical
material.conclusion:the clinical statistical data obtains passes through scientific system clinical nursing and the recovery instruction,after the patient technique knee joint can obtain restores effectively.
keywords:knee joint mirror surgery clinical nursing recovery i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1879(2010)12-0120-01
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月—12月进行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加强对膝关节镜手术术后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患者手术类型包括“诊断性关节镜、游离体摘除、部分内侧半月板切除、骨性关节炎的关节清理术、滑膜次全切除、髌内侧滑膜皱璧切除、髌下脂肪垫切除、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固定术、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再固定术”等。
1.2 方法。
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问题特点等问题制定相应表格,依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
计录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在该期间内共279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有4例软骨损伤,3例关节粘连,3例关节血肿,4例关节积液,2例盐水渗漏,2例切口渗液。
全部患者都未出现关节、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神经、大血管的损伤问题[1]。
全部患者手术前后至出院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或康复治疗。
3 讨论
3.1 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护理。
3.1.1 患者手术后的基础护理。
患者手术后应该去枕平卧,在术后6小时内需禁食,6小时以后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合理的饮食。
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抬高患肢15—20cm并在患者膝下垫一软枕,以保证患者的膝关节最大程度接近伸直位,达到有效减轻患者患肢肿胀的效果。
手术后为防止患者关节内出血与积液情况的发生应该将患者的患肢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医护人员应随时密切检查患者患肢的肿胀、患者足趾末梢循环、皮肤色泽、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以防止因包扎过于紧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的障碍。
一旦出现患者提出患肢肿胀且无法直腿抬高时应提高要警惕并及时联系主治医师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关节内血肿问题的发生。
[2]
3.1.2 患者手术后的感染护理。
手术后的感染是属于关节镜手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有效护理措施包括:①应每日在无菌环境中换一次药来保持患者创口敷料清洁干燥,一旦出现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更换。
②患者一旦因关节内积血导致关节肿胀明显的问题,应进行关节穿刺排为患者排出积血,弹力绷带可在术后5天停用。
③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与疼痛状况,患者手术后如果体温超过了38.5℃且伤口出伴随针刺样疼痛则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检查其血常规与细菌培养,并使用敏感抗菌素,以有效控制感染症状。
④患者手术后应
安置于专用病房,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所处室温应控制在20-25℃之间,室内需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3.2 患者手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指导。
患者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最及时有效的防治膝关节出现肌肉萎缩的不良状况,帮助患者维持其膝关节的稳定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以达到提高关节镜手术的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与意义,指导患者及时有效的进行轻度功能锻炼来增强耐受性,以不疲劳为准则。
包括“术后24小时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腘绳肌联合收缩、术后第二天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每天3次踝关节跖屈与背伸及足趾运动”等等。
患者手术3天后可以指导并要求患者使用cpm机练习其膝关节的屈伸,从30°开始进行每次30分钟、一天2到3次均可的练习,练习的时间与角度严格依据患者自身的耐受度进行递增[3]。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鼓励,帮助患者克服怕痛的心理,在患者正确掌握训练方法之前需要护士人员在旁协助辅导。
患者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避免患者因康复心切而进行剧烈引起新的损伤。
此外患者在饮食过程中需要增加营养来为自身体制增强抵抗力,同时要密切注意膝关节的保暖情况,有效避免外伤与过度劳累的发生防止给膝关节带来负担。
告戒患者在手术后6到8周的时间内尽量避免蹲坐的运动,也不要进行跑步等运动。
一般患者要完全恢复需要6个月的时间,患者出院后要继续加强其股四头肌等长期收缩运动及膝关节
屈伸活动,医护人员可以建议患者进行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适量运动。
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后应定期电话回访,为患者进行指导训练[4],一旦患者在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与锻炼活动中出现膝部明显肿痛或绞锁等异常情况则应及时回医院进行复诊。
参考文献
[1]张建军.膝关节镜手术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34)
[2]徐志宏;陈东阳;邱旭升;蒋青.1582例膝关节镜手术意外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06)
[3]侯士华;高波;陈虹.膝关节镜手术配合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14)
[4]刘欣;李娜.膝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