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杀菌剂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229.50 KB
- 文档页数:16
银法利和烯酰吗啉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试验朱桂宁;贤小勇;黄福新;秦碧霞;李其星;石保峰;周兴华;蔡健和【摘要】The bioactivities of fungicides infinite (fluopicolide + propamocath) and dimethomorph to 7 Phyi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isolates, which were from different sites and with different Metalaxyl sensitivities, were tested by measuring radial growth on agar medium amended with fungicide. Hi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infinite and dimethomorph had strong fungistatic actions against P.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 the ECX values of infinite to mycelial growth of these 7 isolates were 1.1090 -1.9661 mg/L, while those of dimethomorph were 0.6218 -1.062S mg/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ioactivities of both fungicides to the metalaxyl sensitive, intermediate and resistant isolates, which indicated there was no cross resistance between metalaxyl and infinite or dimethomorph. The results of pot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infinite and dimethomorph were effective for the control of tobacco black shank caused by metalaxyl resistant isolates. The results of Held control effect tests during 2008 - 2010 showed that 68.75 % infinite SC and 50 % dimethomorph WP could control the tobacco black shank effectively, and both showed significant better control effect than 68 % metalaxyl-M·mancozeb WG.%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烯酰吗啉对7株来自广西不同烟区、对甲霜灵敏感性不同的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银法利、烯酰吗啉对7个烟草黑胫病菌株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范围分别为1.1090~1.9661、0.6218~1.0625 mg/L,两者对甲霜灵敏感型、一般耐药型、耐药型的菌株的毒力无明显差异,说明它们与甲霜灵没有交互抗性.盆栽试验表明银法利和烯酰吗啉对耐甲霜灵菌株引起的黑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08 ~2010年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68.75%银法利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黑胫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显著优于常用药剂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的防效.【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4)006【总页数】5页(P2220-2224)【关键词】银法利;烯酰吗啉;烟草黑胫病菌;毒力测定;田间防治试验【作者】朱桂宁;贤小勇;黄福新;秦碧霞;李其星;石保峰;周兴华;蔡健和【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区烟草公司德保分公司,广西德保533700;广西区烟草公司贺州市公司,广西贺州542800;广西区烟草专卖局烟叶管理处,广西南宁530023;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72由疫霉属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引起的烟草黑胫病是世界烟草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烟草主要病害[1]。
农药生物测定田间试验一个新药物的发现, 必须两个系统的同时运转一个系统是化学系统, 一个系统是生物学系统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西南大学植保学院丁伟教授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1.生物测定(bioassay )是由biological 和assay 组合而成,通常是指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对某种生物产生效应的一项测定技术。
但是,从更广的范围来理解生物测定,则可概括为:“对生物的任何刺激所产生的效应的测定, 包括来自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刺激对生物活体产生的反应。
”总之,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2.生物测定的一般模式3.农药生物测定(pesticidebioassay )指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靶标生物测定其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的量度,进而鉴别某种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靶标生物:通常指有害生物,包括昆虫、螨类、病菌、杂草、鼠类等。
包括这些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等。
待测化合物:可以是已经成为农药的化合物,包括杀虫(杀螨)剂、除草剂、杀菌剂、杀鼠剂、杀线虫剂乃至卫生杀虫剂等;也可以是待筛选的化合物(已知物和未知物)。
生物反应:指靶标生物对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的反应,可以延伸为凡是干扰破坏有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行为、代谢等效应的反应,如植物生长调节、昆虫生长调节、信息传递物质等。
生物反应用死亡率、抑制率、反应率等指标来表示。
量度:指反应的强度或者大小的指标。
要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借助于数学的方法,来给生物反应以量化表达。
生物活性:指药物或某一个化合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
如果有,则这个药物或化合物有生物活性,如果不产生效应,则这个药物或化合物就没有生物活性。
4.农药生物测定的知识体系(1)供试对象的准备(包括靶标生物的饲养技术和待测化合物的选择);也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培养、药剂配制、剂量计算等内容(2)生物测定的操作技术与方法(包括室内生测、小区实验和田间药效实验三个方面);(3)影响农药生物测定的因素分析;(药剂、生物体、环境、操作方法)(4)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价与表达。
实验十四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实验十四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一、目的意义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是具体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病害学防治提供新药剂剂型及合理的使用方法,因此,田间试验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科学性。
二、原理及方法(一)田间药效试验的类型:1、药剂品种(或剂型)比较试验:在室内筛选的基础上,挑选好的药剂,在田间针对防治对象进行比较,鉴定其使用价值,挑选好的再作进一步的试验推广使用。
2、药剂使用方法试验:对供试药剂进行施药浓度、施药量、施药时期入次数;混用和间用的性能及施药方法诸方面的试验,以找出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使用方法。
田间药效试验的一般顺序是先作品种比较试验,择优作使用方法试验。
但两者也可以结合进行,如在品种比较的同时兼作浓度或药效的比较,只有一种处理要素的试验称单因子试验,综合比较几种处理要素的,称多因子试验。
(二)试验地及试验品种的选择: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病害田间防治的试验选择,除了考虑地势,土壤肥力,栽培,管理诸因素外尤应注意对象病害的分布均匀一致,田间药效试验也是这样。
试验地最好是自然发病的,若不易找到,则应考虑进行人工诱发或人工接种。
试验地发病应比较严重且病情一致,因为发病不易看出不同药剂或使用方法间的差别,对叶面喷雾(粉)用杀菌剂而言,以对照区发病30—60%以上较为理想,但也有例外,假若供试药剂的效果并不是太高时,我们的目的是使其在综合防治中起一种辅助作用,则应选轻病田试验。
种子消毒剂应在无病田进行,以避免土壤带菌的干扰。
试验地发病应均匀一致,对气流传播的病害,应注意菌原的方位,距离及风向的影响。
对地土壤内植物残体或土壤带菌的病害应要求前茬作物一致,栽培措施相同,地面平坦,无沟,埂,塞,坑分布。
试验品种一般应选择感病品种,使田间发病较重,适于试验处理间的比较,但若供试药剂效果不太高,也可选耐病品种供试,以利比较。
(三)小区试验的设计根据田间试验的性质和要求,在田间试验设计时,可分为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生产试验。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是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技术依据,而标签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唯一指南。
为了规范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和内容,使试验更趋科学与统一,并与国际准则接轨,使我国的药效试验报告具有国际认同性,特制定我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国家标准。
该系列标准参考了;EPP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及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类似的准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而制定的。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
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Fungicides辣椒炭疽病是危害我国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为了确定防治辣椒炭疽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依据。
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新平、顾宝根、刘乃炽、朱庆华。
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辣椒(包括甜椒)炭疽病(Collectrichum capsici)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炭疽病。
试验作物为辣椒(包括甜椒)。
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
2.2环境条件田间试验须安排在历年发病地区,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肥力、生育阶段、作物行距)须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如要灌溉,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
如果在棚室进行熏蒸剂、烟雾剂药剂试验,每个处理须使用单个棚室或将棚室其严密隔离成若干个小区。
3试验设计和安排3.1药剂3.1.1 试验药剂注明药剂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家。
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定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不同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作者:魏晓兵等来源:《植物保护》2015年第05期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SL和2%蛇床子素EC对人参灰霉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分别为0.129、0.623 mg/L,2%春雷霉素AS 等5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在12.857~127.012 mg/L 之间。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SL在田间对人参灰霉病表现较高的防效,2%春雷霉素AS 和3%中生菌素WP次之。
初步筛选出了对人参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杀菌剂,为人参灰霉病的安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人参灰霉病;生物杀菌剂;毒力测定;田间药效;Botrytis cinerea中图分类号:S 482.29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5.05.042AbstractToxicities of 14 biofungicides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were tested by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trials of 7 biofungicides against grey mold of panax were also conducted. Indoor bioassay showed that 0.3% eugenol SL and 2% osthole EC had the best toxicity against B.cinerea with EC50 values of 0.129 and 0.623 mg/L, respectively. 2% kasugamycin AS and other four biofungicides also had toxicity to B.cinerea with EC50 values ranged from 12.857 mg/L to 127.012 mg/L. Field trials demonstrated that 0.3% eugenol SL exhibited high control effect, 2% kasugamycin AS and 3% zhongshengmycin WP followed. Thus, the effective biofungicides were screened out for the disease control.Key wordsgrey mold of panax;biofungicides;toxicity test;field control effect;Botrytis cinerea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主要分布在我国长白山地区,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1]。
第一单元: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1.杀菌剂生物测定(Bioassay of fungicides)利用病原菌或感菌生物体对杀菌剂的反应,来确定杀菌剂效力(毒力,药效)的农药生物测定。
2.杀菌剂的毒力测定方法(1)基于离体平板培养的毒力测定方法(2)活体测定法(3)组织筛选测定法(1)基于离体平板培养的毒力测定方法①孢子萌发测定法原理:在载玻片或平板上,通过滴加、喷施等方法将药液施于其上,然后滴加一定浓度的孢子悬浮液,经过一定时间培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的萌发率。
一般在低倍镜下,每处理随机检查200个孢子。
毒力越大的药剂,孢子萌发抑制率也越大。
%100⨯=检查孢子数萌发孢子数孢子萌发率%100-⨯=对照萌发率处理萌发率对照萌发率孢子萌发抑制率(1)基于离体平板培养的毒力测定方法②抑菌圈法此法先将病原菌孢子或菌丝的悬浮液与培养基混匀,待混合物冷却后,在培养基表面利用各种方法(管碟法、滤纸片法、孔碟法)使药液和培养基接触,培养一定时间后,由于药剂的渗透扩散作用,施药部位周围的病原菌被杀死或生长受到抑制,从而产生抑菌圈。
毒力越大的药剂,抑菌圈也越大。
该方法所用药剂需有较好的水溶性。
(1)基于离体平板培养的毒力测定方法③生长速率测定法此法的原理是趁热在培养基中加入药液,混合均匀后冷却,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病原菌接入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央,经过一定时间培育后观察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情况。
毒力越大的药剂,菌丝的生长越缓慢。
此法多用于不产孢子或产孢子量少而菌丝较密的真菌。
病原菌生长速率的表示方法有2种:①菌落达到一定大小所需的时间;②单位时间内菌落的直径大小。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重复性好。
但对病原菌要求严格,病菌易于培养,生长较快且边缘整齐,产孢子缓慢;供试药剂遇热不易分解。
(1)基于离体平板培养的毒力测定方法④对峙培养法将天然提取物及病原菌同时放在同一个有培养基的培养皿的两边,经过一定时间培育后观察菌丝生长的情况。
8种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试验作者:吴玉星, 李美娜, 周宗山, 迟福梅, 徐成楠, 乔壮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刊名:中国果树英文刊名:CHINA FRUITS年,卷(期):2008,(4)引用次数:0次1.期刊论文王俊.李玉美.班睿.王永康.黄荣茂.蔡正刚.WANG Jun.LI Yumei.BAN Rui.WANG Yongkang.HUANGRongmao.CAI Zhenggang40%福星乳油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由于常用药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急需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该病的药剂,通过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及30hma以上多点的生产示范试验,40%福星乳油、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对梨黑星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施用40%福星乳油1:6000~8000倍液、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1:2000倍液,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2.期刊论文张西伟.孙军40%福星乳油防治梨黑星病的药效试验-山西果树2008(4)用不同浓度的40%福星乳油防治梨叶片和果实黑星病,结果表明,其4 000倍液和8 000倍液防治效果在98.6%~99.7%,明显好于50%多菌灵800倍液的防治效果(77.3%~80.2%),建议使用浓度8 000液.3.期刊论文练森.李保华.董向丽.李宝笃福星和尿素对梨黑星病病菌假囊壳形成的影响-中国果树2007(2)梨黑星病是我国梨树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梨黑星病病菌能以不同的形式越冬,病芽梢一直被认为是主要初侵染来源[1-3],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梨黑星病病菌有性生殖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梨园内的越冬病叶上都能形成,子囊孢子是梨黑星病的另一重要初侵染来源,对于某些梨园来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初侵染菌源[4].4.期刊论文胡作栋.李普选.李立刚.崔学飞.郭英耀.邢哲.HU Zuo-dong.LI Pu-xuan.LI Li-gang.CUI Xue-fei.GUO Ying-yao.XING Zhe几种新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西北农业学报2006,15(2)为了筛选适宜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的药剂和使用剂量,对好力克、福星、世高、安泰生、大生M-45和烯唑醇等6种新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安泰生WP700倍液、80%大生M-45WP800倍液和12.5%烯唑醇1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41%、85.99%和85.24%;43%好力克SC4000倍液、40%福星EC5000倍液、10%世高WG3000倍液、80%大生M-45WP800倍液、70%安泰生WP700倍液和12.5%烯唑醇WP1500倍液对梨黑星病均有良好防效,防治效果均超过80%.上述药剂在所使用的剂量范围内,对苹果和梨安全无药害,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5.期刊论文张爱芳.王伟新.陈宁.王文相几种药剂对梨黑星病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安徽农业科学2003,31(2)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世高、福星、敌力脱、腈菌唑对梨黑星病的活性较高,烯唑醇次之,三唑酮最差.烯唑醇*多菌灵复配剂以其1∶15的配比活性最高,有一定增效作用.田间试验表明,35%多菌灵*烯唑醇1000倍液防治梨黑星病效果较理想,对砀山梨安全,无药害现象.6.期刊论文徐颖.曲健禄.李晓军.郝文强40%代·腈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落叶果树2004,36(4) 用40%代·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00倍液和1500倍液进行防治梨黑星病(Venturia pirina Ad-erh)田间药效试验,其1000倍液、500倍液对叶片黑星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9.3%和99.8%,对果实黑星病防效分别达到98.3%和98.6%,与40%福星乳油8000倍液的防效相近,极显著优于其1500倍液和对照药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及12.5%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7.期刊论文李金堂.李保华.李宝笃.孙秀英几种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的持效期的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1)通过田间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保护梨叶不受梨黑星菌侵染的持效期.结果表明: 猛杀生和波尔多液两种保护剂的持效期较长,施药后10d,保护作用效果仍在50%以上; 福星和万兴两种内吸治疗剂的持效期较短,仅维持4~7d;三唑酮对梨黑星病菌的保护作用效果较差,不宜用于梨黑星病的防治.8.期刊论文刘遵春.廖明安.单长卷.包东娥金花梨黑星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经3年调查表明:在四川省雅安市,落地病叶是梨黑星病的主要病菌来源,叶片于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发生率与当年3~4月份降雨量密切相关,5~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7月份高温多雨是病情严重的主要因素.生产防治应于发芽前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在发病初期每隔7 d喷40%福星乳油8000倍液1次,以后与腈菌唑、大生等交替使用,连续喷3~4次,防效可达90%以上.9.期刊论文邓贵义.李美华.李成新.于深荣.杨悦福.傅宝龙尖把梨黑星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中国果树2003(3) 经1999~2001年研究,初步明确辽宁省丹东地区尖把梨黑星病菌主要在落地病叶上越冬,为病菌初侵染来源.叶片于5月中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果实每年有3次发病高峰期.生产防治应于落花后开始喷1次内吸性杀菌剂福星乳油,以后与腈菌唑、大生、仙生、可杀得、波尔多液等交替使用.病菌对常用药剂多菌灵已明显产生抗药性,应暂停使用.10.期刊论文徐永江.姚炳初新型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的效果-中国南方果树2002,31(6)试验在慈溪市园艺场进行,果园地势平坦,树势一致,管理精细,品种为新世纪,4年生,株行距2m×4m,采用开心棚架栽培.设6个处理:10%世高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3 0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7.12%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40%杜邦福星乳油8 000倍液,以喷清水作对照.每个处理16株树.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ongggs200804016.aspx下载时间:201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