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2)
- 格式:ppt
- 大小:11.91 MB
- 文档页数:179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兼评代谢综合征定义之争与第三届
世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会
钱荣立
【期刊名称】《中国糖尿病杂志》
【年(卷),期】2006(14)1
【摘要】@@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4月在第一届国际糖尿病前期和代谢综合征(MS)会议上,由Alberti和Zimmet等代表IDF流行病学共识小组提出了"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IDF新定义)和诊断要求[1].新定义适用于任何国家确认心血管病(CVD)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2].同年9月由Kahn和Ferrannini等[3]代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SDA)起草一份共同声明,发表在
<Diabetes Care>上,对IDF关于MS的定义提出质疑,认为"定义"不够准确,缺乏确切的病因机制,是否这一簇伴发的综合征是由于一个共同的基础病理过程?
【总页数】2页(P2-3)
【作者】钱荣立
【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代谢综合征(MS)/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诊断标准 [J],
2.代谢综合征定义与胰岛素抵抗 [J], 高志立;郑景晨
3.评《给工具书下定义—兼评几种有关的工具书定义》一文的工具书定义 [J], 宋
昭池
4.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的定义与标准 [J],
5.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的异同及临床意义 [J], 祝之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疾病名: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英文名:insulin resistance and metabolism syndrome缩写:别名:抗胰岛素作用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力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症;胰岛素耐受性与代谢综合征ICD号:E14.6分类:内分泌科概述:胰岛素抵抗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便观察到糖耐量受损(IGT)、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常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体,当时有人称其为繁荣综合征,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人们并不了解该综合征的各种成分为何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或同一家族,因此又称其为X综合征。
直至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后,人们才将上述多种表现与胰岛素抵抗联系在一起,认为他们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为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的反应性降低或敏感性降低。
狭义的胰岛素抵抗是指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的反应性降低。
产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在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
临床研究发现,约25%的正常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糖耐量低减(IGT)人群75%存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为85%左右。
1995年Stem提出“共同土壤”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是滋生上述疾病的共同基础。
鉴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的疾病有密切联系,故1997年Zimme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流行病学:目前无相关资料。
病因: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它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C D D C D D C D D C DD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胰岛素抵抗绝大多数(90%以上)是由于多基因突变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变协同导致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理生理现象,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和靶器官(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超常量胰岛素才能引起正常量反应的一种状态,常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IR这种现象早在1936年Himsworth就已经描述。
他指出糖尿病患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胰岛素敏感,另一种是对胰岛素不敏感。
目前有人认为这是IR的最早概念。
在随后的数十年中,虽然不断有学者对IR进行了探讨,但一直未得到广泛重视,研究多局限在治疗领域。
1988年美国学者Reaven在权威杂志《糖尿病》上发表了著名论文“人类疾病的胰岛素抵抗”,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概念,并指出IR可能是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的共同发病基础。
在此之后IR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很多病理、生理状态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包括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高血压病、肥胖症、血脂紊乱、高凝状态、冠心病、微量白蛋白尿等,并发现上述疾病可以先后或同时出现,构成临床综合征。
由于这些簇集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具有共同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曾先后被命名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X综合征或Reaven综合征或死亡四重奏,近年来统一命名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1。
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弱,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是基于多种指标的综合分析,下面将详细介绍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两个方面。
在临床表现方面,胰岛素抵抗患者常常出现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多毛、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内分泌异常的表现。
在实验室检测方面,胰岛素抵抗患者常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葡萄糖比值、高C肽水平等特征。
同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也可以用于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其次,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
胰岛素抵抗常常与肥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诊断胰岛素抵抗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生活方式,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其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最后,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胰岛素抵抗常常伴随着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
因此,在诊断胰岛素抵抗时,需要排除这些疾病的可能性,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病史、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才能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胰岛素抵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为患者的健康提供帮助。
浅谈代谢综合征体重超标或过度肥胖,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胰岛素血症等一系列病变,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城市人口面临的一种常见身体问题,它不仅可以增加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同时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而这四种疾病经常“狼狈为奸”,是现代城市人的“死亡四重奏”。
因此,专家们呼吁,代谢综合征必须引起医学界和公众的重视。
一、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情况代谢综合征以前在我国发病情况并不多见,因为那时的生活水平并不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肥胖病人700万人,特别是青少年肥胖的越来越多。
高血压病人在我国大概有1.6亿人,糖尿病病人大概有3~4千万,所以代谢综合征的病人在我国的发病情况目前也很高。
另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调查,目前在中国城市20岁以上的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4%~16%。
代谢综合征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在50至70岁人群中达到发病高峰,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多基因的,遗传性的疾病,而且受环境的影响。
其临床特点是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和高血压四方面合并出现。
大量研究证实,这些病变可能来源于同一病理基础——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就是正常的胰岛素起不到正常的作用,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下降,造成糖代谢紊乱。
其基本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进食过多,活动量少导致肥胖,而肥胖常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②基因突变或基因缺失引起胰岛素受体减少:②胰岛素受体后代谢障碍,如葡萄糖运载体异常等。
三、代谢综合征与肥胖肥胖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引发代谢综合征,当体重指数大于30时,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提高10倍。
专家指出,肥胖病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组成成分之一,肥胖造成体内脂肪堆积,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引发代谢综合征,这是一个直接的因果关系。
中国人群肥胖的特点是腹内型肥胖,或者称为中心型肥胖。
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症状有什么
一、概述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是一种治愈率小于百分之十的疾病类
型之一,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他们只能够通过控制自身血糖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并不能够完全的根治,所以这也给很多的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甚至有些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心理都会因此而出现干扰。
接下来呢就让大家来一起具体的了解一下关于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这种疾病究竟患者的症状表现包含了那些方面呢。
二、步骤/方法:
1、对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症状有什么这个问题呢,实际上患者要知道的是,本病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含了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者是糖耐量受损、脂质异常以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等,这些症状表现都是能够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的,患者要多加重视。
2、此外呢,本病患者还要对于其疾病的预防工作多家很重视了。
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好自身的体重,加强运动、控制饮食,积极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等等,其中,控制好自身体重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患者也是要多加注意的。
3、而除了这一点之外呢,本病患者还要知道的就是其及病的治疗方式了。
本病的治疗目前还是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有中医药物和西医药物等,并且本病的治疗周期是比较长的,甚至有些人群还需要终生治疗,所以患者也是可以多听取医生的建议的。
三、注意事项:
患者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积极预防其他类型疾病的发生,当自身身体出现问题时应当第一时间就诊解决,不能拖延病情。
患者自身也要注意调节好情绪问题,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
胰岛素反抗与代谢综合征〔讲稿〕胰岛素反抗〔IR〕与许多代谢异常相关,包括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胖胖,血压升高以及血脂异常。
大量以群体为根底的研究讲明,人群中大约有25%的个体患有胰岛素反抗。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反抗大约发病率超过80%,胰岛素反抗被认为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始动因素。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基本上一些导致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子,可能与IR有关。
Framingham研究:高血压、血脂异常、胖胖、糖耐量异常、吸烟基本上CVD的危险因子,经常合并存在。
IR与MS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二者是因果关系呢,依然独立的,依然彼此互相交叉,这些年来,有许多讲法,近年来的深进研究,又有了新的熟悉。
胰岛素不能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进细胞,不能正常落低血糖,胰岛素敏感度落低,喊做胰岛素反抗。
胰岛素反抗是2型糖尿病的全然缘故。
胰岛素反抗是如何扰乱人体血糖代谢的呢?食物被胃和小肠消化后,大局部转化为葡萄糖。
葡萄糖在小肠内被汲取,并随血液循环到心脏、大脑、肝脏、肌肉组织。
在正常的机体中,胰腺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顺利进进人体数百万个细胞中。
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燃料〞,提供躯体作为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胰岛素是通过胰岛素受体而发扬作用,当胰岛素受体及其结合力缺陷时,即使胰岛素的浓度升高,也仍然不能充分发扬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一旦胰岛素反抗发生,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不能充分地被细胞汲取。
当大多数的葡萄糖滞留血液中,血糖就升高,血液中过剩葡萄糖只能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糖尿病确实是基本如此发生的。
由于细胞内得不到充分的葡萄糖提供躯体作为能量,因此糖尿病人总是感到饥渴和疲乏。
胰岛素反抗使机体血糖代谢不再自然循环,继而进进到恶性循环中。
由于胰岛素反抗,胰腺β细胞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行工作,出现高胰岛素。
血液中的高胰岛素反过来进一步加重胰岛素反抗。
如此的恶性循环最终使胰腺β细胞衰竭,再也分泌不出更多的胰岛素来,血糖也只能“居高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