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县域村镇银行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已经在我国迅速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
而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以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移动支付案例为主题,探讨其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和作用。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为普通百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在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机构常常因为地域偏远、成本高昂等原因而无法覆盖到每一个农户,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缺口,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更加普惠。
三、农村移动支付案例1. 支付宝“县村通”项目支付宝“县村通”项目致力于提供支付、借贷、保险、信息等一系列金融服务,通过智能无线终端和移动支付评台,实现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普惠。
这一项目有效地为农村地区的居民带来了便捷的金融服务,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2. 微众银行“乡村振兴计划”微众银行通过“乡村振兴计划”,为农村地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通过合作的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微众银行向农民提供了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理财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力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
3. 农商银行“无线终端银行”农商银行将无线终端银行服务引入到农村地区,通过无线终端应用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
农民可以通过无线终端轻松进行转账、缴费、理财等操作,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四、农村移动支付的影响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更加全面、便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主体可以更便捷地进行资金流转、贷款借款等业务,为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农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消费、理财等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移动支付也为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
《普惠金融背景下J银行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普惠金融的深入推进,村镇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流动性风险管理成为村镇银行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J银行村镇银行作为行业内的重要一员,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稳健运营和客户的资金安全。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普惠金融背景下J银行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以期为该类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普惠金融与村镇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是指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全面、便捷、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在这一背景下,村镇银行作为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为广大小微企业和农民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
然而,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村镇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流动性风险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三、J银行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J银行村镇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银行建立了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设立专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流动性风险。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业务规模的扩大,J银行村镇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四、J银行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问题概述当前,J银行村镇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风险管理意识不足,部分员工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入;二是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三是资金来源不稳定,部分村镇银行存在资金来源单一、依赖性强的问题;四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如政策调整、市场波动等。
(二)原因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其次,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滞后,部分银行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第三,业务结构单一,部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以吸收存款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最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安徽省金寨县与蚂蚁金服公司开展了合作,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本文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实践进行了调研,认为其具有满足部分农村主体的金融需求,对传统金融供给形成良好补充的现实意义。
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目前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有项目的商业性质、数据的安全问题、价格的普惠性、市场的开放性等问题值得关注。
标签: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为贯彻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精神,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发展数字经济,给广大农户提供现代金融的便利,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金寨县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符合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但目前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业竞争压力相对宽松,市场潜力巨大,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探索推广。
一、蚂蚁金服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实施情况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自主开发“蚂蚁普惠金融”项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普惠金融产品。
帮助涉农群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农村金融服务相对匮乏等问题。
结合大数据快速授信,为群众提供1000元-20万元的低门槛、纯信用、便捷的线上信贷服务。
该项目目前请求采用的合作模式是“整市推进+县域运营”。
市政府与蚂蚁金服、浙江网商银行签订普惠金融合作协议及智慧县域合作框架协议,约定相关的数据和金融服务内容。
2018年以来,蚂蚁金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刷现在内乡、兰考县试点。
截至2019年2月,项目已与全国20多个省区130多个县域签约,上线运行80多个县。
计划在三年之内基本实现全国县域全覆盖。
二、金寨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项目实践及经验(一)建立工作原则,明晰政企责任本着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的指导思想,金寨县政府制定了《金寨县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机会平等、惠及民生。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一、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在县域的探索实践为破解农村金融服务的“痛点”“难点”,开封市祥符区积极探索实践,通过致力于建设数字化金融场景,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扎根、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一)切实发挥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普”的功能。
一是引导小微银行自主创新。
如,指导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先后研发了“一账通”风控模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和口袋银行惠农小站APP,并推出了祥符e贷、村医贷、东方融e链等一系列线上产品。
其中,“东方融e链”可将核心企业、一级供应商、多级供应商及资金方在内的多个参与方一起进行数字化信息上链管理,成功实现了应收账款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流通。
目前,该产品已发展核心企业“链”客户380余户,金额超2亿元。
二是引导中小银行借力创新。
如,引导中原银行祥符支行与祥符区有效对接,促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和村民智慧生活便捷化,积极推广“乡村在线”平台,搭建农村金融生态圈,提供农村党建、村务、生活、社交、电商、金融等6大板块服务,丰富“线上+线下”惠农服务模式;引导宋都农商行借力省联社和开封市办的科技资源力量,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借助村“两委”、农金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探索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民信用信息库平台,并成功推出数字化“汴捷贷”产品。
截至11月末,该行已授信6891户、金额4.5亿元,累计用信2112户、金额1.3亿元。
三是引导国有控股银行产品创新。
先后推出惠农E贷、极速贷、“云税贷”等多种无抵押无担保普惠贷款产品。
如,建行祥符支行推出的“云税贷”产品,企业在满足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行基本信贷政策条件下,近24个月诚信缴税,且最近一次纳税信用评级为A、B级,近12个月纳税总额1万元(含)以上,即可线上自主申请,贷款优惠利率4.05%,贷款额度最高200万元,期限1年。
(二)切实发挥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惠”的作用。
一是复制推广兰考模式,数字赋能普惠金融。
在普惠金融兰考模式基础上,祥符区推出的“普惠通”APP成功实现了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全程数字化和无纸化,综合成本比手工采集降低80%以上。
2023年第6期(总第527期)金融理论与实践摘要: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城乡融合的内在要求。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引导金融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呢?基于城乡融合内涵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TOPSIS 法测算城乡融合水平,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城乡融合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农村产业发展与地区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均存在空间集聚;(4)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带动邻近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长期来看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区域协调发展;(5)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对城乡融合产生显著影响,且该影响程度伴随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升而递增。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城乡融合;空间溢出;门槛效应文章编号:1003-4625(2023)06-0082-14中图分类号:F832.43文献标识码:A程静1,陈佳睿1,杜震2(1.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江苏镇江212100;2.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00)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内在机制与实证检验收稿日期:2022-12-11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共同富裕目标下民族地区农村相对贫困脆弱性测度与减贫治理研究”(22YJA790010)、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YJ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程静(1979—),女,湖北应城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与农村贫困;陈佳睿(2001—),男,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通信作者杜震(1976—),男,江苏扬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经济。
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普及程度较低,农民往往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办理业务,效率低下。
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线上平台,使得农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和查询,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APP申请贷款、购买保险、理财等,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经营。
数字普惠金融拓宽了农民的融资渠道。
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的支持相对较弱,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
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更准确的信用评估,降低了融资门槛。
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还与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合作,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这些新的融资渠道使得农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取资金支持,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精准的风险管理服务。
农业生产受天气、疫病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风险较高。
传统的保险服务往往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农田的环境和作物的生长情况,为农民提供精准的保险服务。
当农田发生异常情况时,系统将自动触发保险赔付,减轻了农民的损失。
这种精准的风险管理服务,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营销。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民往往面临着销售难的问题。
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电商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连接起来,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农民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直接销售农产品,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和传统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村镇银行普惠金融助农案例研究——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
例
韩晨晨;马延安;苗淼;王红雨
【期刊名称】《吉林金融研究》
【年(卷),期】2024()2
【摘要】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银行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激活农村金融供给、优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但是,村镇银行在实践运行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对其普惠助农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本文首先对村镇银行普惠助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普惠助农成果案例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继而,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为促进我国村镇银行普惠助农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6页(P1-6)
【作者】韩晨晨;马延安;苗淼;王红雨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相关文献】
1.对村镇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思考——以蕲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例
2.商业银行与境外投资机构合资组建村镇银行的模式探究——以蕲春县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
例3.村镇银行:践行普惠金融专注“三农”小微的生力军村镇银行:践行普惠金融专注“三农”小微的生力军——《河北省村镇银行实践与探索发展研究》评介4.村镇银行支农支小商业不可持续观点之证伪
——以临颍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例5.农村金融服务特色产业发展探究——以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惠金融背景下安徽省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普惠金融背景下安徽省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作者:蒋蔚玲来源:《经营者》2021年第13期摘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是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
探讨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发展对于构建我国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以及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章从阐述我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探讨了普惠金融视角下安徽省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发展路径一、前言“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村金融机构助推中国梦的重要着力点。
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对解决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竞争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2021年安徽省首家村镇银行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成立后,为安徽省农户提供了更广阔的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也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取得较快发展。
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贷款公司的成立,扩大了农村信贷的投放,有效的解决安徽省小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近几年,安徽省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取得了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二、安徽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金融组织发展环境有待完善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组织准入政策出台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有了较快发展,但对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仍然缺乏政策支持。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信贷、风控制度,导致贷款决策上人情贷款等时有发生,易造成不良贷款。
(二)信用风险问题突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的主要投向是简单再生产和小规模扩大再生产。
传统的种养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歉收,农民收入减少,就很难还贷款。
财政金融(作者单位: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州分所)新农村金融改革之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探究◎崔佰岩合市场规范,可以经受重新核算,否则标价发生偏差,另一方要加以赔付。
新收入准则,收入确认时可以依据收入额或交易额来计算,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4.核算特殊业务。
企业发生的特殊业务一种是已售出但符合退回要求的商品,另一种是商品已售出的回购。
会计核算针对特殊业务要结合实际,依据新收入准则的规定,对实际收入加以确认。
企业要对退回商品加以核查,寻找解决办法,降低经济损失。
在符合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如果货物已退回,对于售后服务发生的成本,要计入企业的总成本支出。
对已售商品的二次租赁或回购,由于所有权已变更,要依据新的约定来加以会计核算,计算要结合实际终止服务时间与成本支出。
四、企业会计核算应对新收入准则的措施1.确定交易价格。
依据新收入准则,交易价格是指企业提供劳务或商品后,预期可以获得的对价金额。
对于交易价格的确认,要考虑到应付客户对价、可变对价等。
此外,商业惯例会影响到交易价格。
企业引入新收入标准,要优先预估可变对价,要依据财务执行法定的权限。
为了保证收入确认的有效性、合理性,企业要注重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会计估算的合理性。
2.有效控制缺口。
为了保证新收入标准的实施效果,企业要对会计信息系统加以改革创新。
企业要分析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新收入准则的相关要求,针对系统缺口加以修复。
企业要在结合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基于可操作视角,提升信息系统数据搜集的效果,以促使系统的兼容性。
从执行角度,会计人员要深入理解新收入准则,把握收入分配、商业模式等要素的变革,对相应会计核算科目等加以重新编制,以保证会计系统可以高效运行。
3.盘点合同。
企业采用新收入准则会对经营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针对项目管理,企业要注重合同内容的确定。
企业为了保护利益,要梳理及盘点合同。
企业相关人员要对现已签订生效合同开展全面的盘点,相关部门要加以配合,基于职能管理角度,对合同的执行加以有效分析。
2020年6期第22卷(总第124期)No.6,2020General No.124,Vol.22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孙晶晶(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文章基于安徽省2011-201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并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负向效应,随着城镇化水平的降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缩小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性逐步升高;随着产业结构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步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在安徽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与监管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水平[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30(2020)06-0038-08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全方面部署,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创造多种壮举,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减至2019年底的551万。
虽然脱贫攻坚已取得重大进步,但目前仍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城乡收入差距m依旧是社会焦点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44元,前者仅为后者的41.08%,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安徽省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城乡收入差距⑵问题依旧十分显著,其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40元,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416元。
较高的城乡收入差距不仅体现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生活的不平等,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浅谈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作者:王明宇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年第12期【摘要】论文以农村普惠金融为研究对象,围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农村发展展开研究。
首先,对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相关内涵进行了简要解析;其次,结合普惠性金融优势特点,围绕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最后,结合当今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发展总体情况,对其发展整体成效以及存在的显著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业务创新、多方协力方面详细介绍了农村普惠性金融服务发展的完善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rural inclusive fina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ocuses on rural inclusive finance service to help ruraldevelopment. Firstly,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inclusive financial services.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sive financ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inclusive financial services on rural development.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ial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effect and existing significant problem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inclusive financial service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multi-party cooperation.【關键词】普惠性金融;金融服务;农村发展;影响;对策【Keywords】inclusive finance; financial services; rural development;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F323;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2-0088-03 1 引言农村普惠金融的有效供给不足、供求失衡是制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瓶颈”。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2期) 003409J.Shanxi Ag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2 Vol.222023数字普惠金融能收敛城乡收入差距吗?——以安徽省为例王刚贞,陈鸣(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有望打破金融业“二八定律”,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机会和服务。
基于2013-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能收敛城乡收入差距,并利用DEA方法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果进行效率评价。
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教育投资力度提升对收敛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消极作用;地区城镇化率程度与政府支出比重增加能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高、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均能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且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收敛作用更强。
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借助其普惠性与便利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带来全体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泰尔指数;DEA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2023)02⁃0033⁃09一、研究背景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不仅在区域间突出,在城乡之间更是如此,如何收敛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过度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会影响到社会稳定,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
随着我国经济转为高质量发展,这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但数据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未得到有效收敛。
2010年我国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为13 190元,而2016年收入差距上升到21 253元,2021年时城乡收入差距已高达28 481元①,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
尽管农村居民收入相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更快,由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基数更大,使得农村居民收入一直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
合肥县域村镇银行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应用研究
【摘要】县域村镇银行作为基层村农村经济的润滑剂,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抓手,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系统的普遍应用,县域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如数字普惠金融对激烈的银行竞争中进行弯道超车。
同时,县域村镇银行在发展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难
以克服的外在条件,优化县域村镇银行的外部生存条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途径。
【关键词】村镇银行科技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支持
县域村镇银行扎根基层,服务于社会最底层经济――农村经济,重要性举足轻重。
特别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充分刺激并释放出县域农村地区的经济潜力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进
一步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合肥县域各村镇银行充分利用科技力量,扩大金融覆盖面,推出新颖的新型金融工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合肥县域村镇银行科技管理与数字普惠金融应用情况
合肥县域范围内存在的5家商业银行均配备了专门的科技人员,各村镇银行及其网点积极推广使用数字普惠金融,增加金融受众群体的覆盖面。
为保障数字普惠金融的顺利开展,各村镇银行主要通过加强科技管理和银行卡风险管理水
平来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力度。
强化金融业科技管理模式,提高结构组织效率。
各村镇银行因地制宜,行内设综合管理部、审计部、内控与风险管理部、运营管理部、零售金融部、三农金融部、小微金融部。
各村镇银行依托于发起行,采用远程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对银行科技人员进行培训。
在银行卡管理方面,制订了《安徽村镇银行银行卡业务办理操作流程》,加强对银行卡的办理、使用以及风险防范的管控。
各村镇银行银行卡完全采用了金融IC卡。
同时严禁留存非本机构的支付敏感信息。
二是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管理责任,严格分离不相容岗位兵控制信息操作权限,制定信息操作流程和规范,强化内部监督,责任追究机制等。
三是每年应至少展开两次支付敏感信息安全的内部审计,并形成报告存档备查。
积极推进金融科技新技术应用。
县域村镇银行充分的利用金融科技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
如,在发起行的大力支持下改版手机银行,投产综合业务系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系统。
并开通了企业网银、支付宝、微信等主流转账平台。
上线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客户风险管理系统、担保链系统、微信管理驾驶舱等系统。
二、合肥县域村镇银行传统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合肥市辖内各县级共有网点数量20个,暂时难以覆盖全部乡镇,营业网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区和周边几个重要乡
镇;共有员工数量289人,其中科技人员数量10人,科技人员占比3.4%,且存在部分兼岗现象。
村镇银行扎根农村基层,而农村地区人口分布结构主要以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为主,该群体大都受教育程度较差,对新事物的接受性不强。
都直接影响到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和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实际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同时,农村地区面积广大,金融受众群体分布不像城镇地区那样集中,呈现出离散分布的特点,特别是山区。
而目前村镇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和人员数量也严重不足,因为要匹配相应面积农村市场,金融机构建设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非常高的,也没有必要,所以传统全覆盖的推广普惠金融存在着实现上的困难。
以肥东县为例,肥东县面积2216平方千米,下辖18个乡镇,常驻人口近90万。
例如,目前肥东县域范围内村镇银行仅有一家肥东湖商村镇银行,该行共有网点3个,分别为营业部(店埠镇)、店埠支行、撮镇支行。
其中3个网点中有两个在县城,周边乡镇仅有一个,村镇银行乡镇覆盖率仅为5.8%。
对于传统普惠金融来说,实体网点数量的不足,使得推广普惠金融难以取得普惠的效果。
三、合肥县域村镇银行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实施
合肥县域村镇银行扎根基层,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发展,有效的填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当然,村镇银行自身的不足也
是十分明显的,覆盖面小、金融受众整体素质较低,所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是必然选项。
以巢湖扬子村镇银行为例。
该行于2015年3月12日正式成立,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独立的自主权。
注册资本1亿元。
?村镇银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控风险,充分发挥法人银行的优势,营造特色,培育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服务“三农”、普助小微、惠及民生、下沉金融服务工作,始终坚持“立足巢湖,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坚持“支农、支小、支微”的服务方向,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
该行因地制宜,开发当地特色产业专项贷款。
进一步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先后推出“扬子微贷”、“惠烟贷”、“现金流量贷”、“渔网贷”、“小额农户贷”等相关产品。
巢湖扬子村镇银行共有职工42人,网点三家。
但是,巢湖扬子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明显障碍。
如:营业网点少,不可能实现对农村地区的全覆盖;金融科技手段研发成本高,且难以在农村入口中普及等等。
这些都是深深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合肥县域村镇银行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应对政策
(一)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村镇银行立足地方,服务于地方经济,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政府监管部门应扩大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风险系数较大
的传统农村经济。
(二)村镇银行加强员工现代化金融科技水平的培训,提高员工利用金融科技助力本行的发展。
例如,通过定期化的培训、深入村镇进行金融科技宣传、发放纪念品来吸引农村金融受众群体对现代化金融科技手段的了解兴趣。
(三)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应积极与通信企业沟通,通过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乡村部署安全性和连续性都较高的光纤或者质量较高的4G信号来为现代金融科技提供硬件保证。
(四)针对农村广大受众,村镇银行应加大产品的升级换代,争取让金融产品的操作更加简易、便捷,同时应该在推广金融科技时加大对农村客户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客户金融知识水平,增加农村客户对线上支付等新型金融服务的信心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