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闽南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24
闽南独特民俗文化简介
闽南的民俗文化有很多,但最吸引我的是“泉州八景”。
所
谓“八景”就是:清源山、开元寺、南音、东石木偶戏、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石湖温泉。
这“八景”都是历史悠久的,历史上的名人对这“八景”都有很高的评价。
清源山,是泉州市区自然风景名胜,位于泉州城东,海拔657米,为泉州名胜地之一。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景色宜人。
清源山分前山和后山。
前山由安平桥、石佛、天后宫等景点组成;后山有摩崖石刻,集“儒、释、道”于一体。
清源山是国家5A级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福建省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
安溪铁观音位于南安市石井镇境内的铁观音广场上,其“风从水上来”的传说为泉州八景之首。
安溪铁观音“观音韵”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的音乐理论。
石湖温泉是全国四大温泉之一。
这里冬暖夏凉,水温在40~60℃之间。
水质无色、无味、透明,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据说喝了这里的水可以“洗去尘垢”。
—— 1 —1 —。
《依托综合活动走进闽南文化》综合实践案例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依托实践活动亲近闽南文化---三年级校本课程之《有趣的闽南童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需要以校为本的研究。
基于我校“走进童谣亲近闽南”的校本课题,依托“有趣的闽南童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近闽南文化,推动课题延伸的教育教学成效。
闽南童谣、玩具及游戏等传统的闽南童玩是聪明、勤劳的闽南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给孩子带来快乐,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智的发展。
本着外来学生占95%左右的校情,我校开发了“走进童谣亲近闽南”的校本课程,《有趣的闽南童玩》成了我们重要的课程资源,并在一二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生活》的“闽南文化月”活动中进行学科的整合渗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选择以“有趣的闽南童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保护和传承闽南童玩,而且能分散沉迷于电玩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闽南童玩的乐趣,并在学校这块乐土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描述】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而就一个具体的活动,又往往是由搜集信息、资料查询、走访调查、总结提炼一系列过程来完成,怎样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又快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呢这就取决于各小组成员中的分工合作与个人任务的出色完成。
通过成果的汇报与展示,能清楚学生在此次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能力提升程度及活动收获,检验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从而验证活动目标是否落实。
一、关注课堂生成,渗透闽南语言教学在实践成果的展示过程中,戏谣小组成员通过走访老一辈闽南人,结合校本课程《闽南童谣》搜集相关戏谣的信息,有的用表演的形式念唱戏谣《捻称仔》《猪八戒》《炒米芳》……;有的则自编闽南戏谣,然后写在自制的书签上。
该小组成员上台展示写着戏谣的书签,老师相机采访其中一位同学。
闽南普度民俗信仰考察闽南地区是中国南部岛屿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这里的民俗信仰极为独特而丰富,充满着古老而生动的传统活动和仪式。
如果要了解闽南地区的民俗信仰,就需要深入考察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概况,并举出五个例子来加深对这些信仰的了解。
一、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概述闽南普度民俗信仰是闽南地区人们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包含着祖先崇拜、驱鬼邪、消灾祈福、祭祀等多种元素。
这些信仰与习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成,如今已被广泛流传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信仰之下,闽南人民独创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和仪式,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清明节上的扫墓、七月十五的盂兰节、中元节等等。
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寓意和祈求,但它们都蕴含着生命的尊严、自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和道德观念,让人们更加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和积极向善。
二、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例子1. 扫墓扫墓是闽南地区最著名的民间活动之一,它在清明节期间举行,人们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扫,悼念已故的亲友。
这个活动可以追溯至古代,相传最早是鲁国大夫管仲为了纪念死去的朋友,亲自到墓地祭奠,并以自己的身影为模型,在墓前竖立青铜像。
此后,人们便将这个仪式传承了下来,并对它进行了不同的灵活性调整,以适应时代和地域。
在闽南地区,扫墓不仅是一项传统的宗教仪式,更是一种亲情和文化的表达。
人们会认真清理墓地,修缮坟墓,烧纸钱、燕麦和炙鸟等物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激和追思。
同时,这个活动也成为了团聚亲友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携带食品、鲜花和香烛,为祖先献上最真诚的祝福。
2. 盂兰节盂兰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也是闽南地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据传,这个节日起源于唐朝,最初是为了纪念佛教历史上的一位大德,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祭祀鬼魂和祈福的仪式。
闽南地区的盂兰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人们会为自己和已故的亲属祈求福气和平安。
这个节日的形式非常多样,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例如举行盂兰大戏、摆放光明灯、放生水生等等。
闽南文化特色及传统文化
1、语言文化: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流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
2、建筑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崇武古城)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
3、宗教文化: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4、民俗文化: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
5、饮食文化:闽南菜的发展与传承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它从泉州发源,流传到漳州、台湾、厦门等闽南文化圈中。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
闽南地区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汉族、闽南族、客家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建筑、饮食、民俗、艺术等多个方面。
闽南话
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汉语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闽南建筑以土楼为代表,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闽南美食以海鲜、糕点、小吃为主,口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和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木偶戏等,这些活动都是闽南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
些传统文化不仅是闽南地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闽南文化传统文化,让它继续发扬光大,为后人传承。
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闽南文化,让这份宝贵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会继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依托综合活动走进闽南文化综合实践案例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内核。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提高学生对闽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将以其中一次活动为例,详细介绍活动策划、实施和评价等环节。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学生对闽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我校特组织了一次以闽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够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使他们更好地了解闽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二、活动策划1.目标确定: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闽南文化的概况、特点、传统节日等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等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活动形式:该次活动以综合实践为主,结合参观、体验、讲解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多个方面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
3.活动内容:a.参观闽南文化展览馆:学生将参观展览馆,了解闽南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以及闽南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和艺术形式。
b.体验传统手工艺:学生将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捏面人等,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乐趣。
c.参加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将参与闽南传统节日活动,如灯笼节、庙会等,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
d.制作闽南传统美食:学生将学习制作闽南传统美食,如隆饼、肉粽等,感受闽南美食的独特魅力。
三、活动实施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做好了活动的准备工作:1.邀请专家指导:我们邀请了闽南文化专家来指导活动的具体实施,并就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进行细致讲解。
2.确定活动场地: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文化活动,我们在校内找到了一个适合举行活动的场地,并提前进行了布置。
3.分工合作:我们将各项活动内容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具体任务,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并确保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和体验,保证活动的效果和品质。
在传统手工艺制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乐趣和技巧。
闽南文化的作文关于闽南文化的作文(精选12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闽南文化的作文(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闽南文化的作文篇1我热爱闽南文化,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它也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她就像一颗星永远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以前的我总是认为闽南文化一点也不出名,只不过古人在闽南地区留下了非物质遗产,但自从我看了那次的梨园戏,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那一次,学生记者团组织参加了观梨园戏的活动,我欣赏到了《陈三五娘》中的《赏花》,这让我久久的陶醉。
你看,演员们的动作时多么的眼花缭乱,五娘和益春在舞台上感叹这春天的美好,却又哀叹着花易落得季节。
欣赏了《赏花》我才真正明白,闽南文化不是什么古人留下的非物质遗产,它还有更广阔的天空,之所以有这些演员在艰苦中磨练,才能为闽南文化增添一份光彩。
除了梨园戏另外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南音和提线木偶,提线木偶也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它必须要好的技术才能控制好木偶,否则线就会乱掉。
南音也很出名,它的曲调非常的优美,它利用各种民间乐器演奏出各种优美的曲调,每次听到南音我都会被这美妙的音乐久久陶醉。
我把参加闽南文化的活动告诉好朋友,她也不禁赞叹闽南话,还说闽南文化是一颗星永远闪烁着光芒,永不熄灭。
在我的课余时间里我也经常了解一些关于闽南文化的节目和有关书籍。
闽南文化永远是那样的灿烂,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弘扬闽南文化,让闽南文化的光芒永不熄灭。
闽南文化的作文篇2我虽不是闽南人,但是我五六岁时就来到了厦门,也有六七年了,在这里我过了许多闽南地区的节日,因此,对于闽南文化我也算是熟悉。
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福建的南部,从地理、行政区划、语系等各方面,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区均合称为闽南。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闽南建筑里的文化,作文《闽南建筑里的文化》篇一:《红瓦燕尾的魅力》在闽南的大地上,有着一种独特的建筑,它们就像一个个宝藏,藏着无尽的文化秘密。
闽南建筑里,那红瓦燕尾脊可算是最显眼的标志了。
我记得有一次去闽南的一个古镇玩,刚走进那片老街区,眼睛就没法从那些房子上挪开了。
那些房子的屋顶是红色的瓦片,一片挨着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特别鲜艳。
最奇特的就是那燕尾脊了,两个屋脊像燕子的尾巴一样高高翘起。
有的燕尾脊上还有各种装饰呢,就像那家老茶馆的屋顶,燕尾脊上有一些彩色的瓷片,拼出了花的形状,虽然历经风雨有点掉色,但还是能看出以前的精美。
我就好奇地站在那看,这时候茶馆的老板出来了,见我盯着屋顶看,就笑着说:“小娃子,这燕尾脊可讲究咯,以前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做得这么精美呢。
”这燕尾脊啊,就像房子的帽子上插了漂亮的羽毛,让整个房子都精神了起来。
从远处看,这些有红瓦燕尾脊的房子连成一片,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红燕飞在半空当中。
在过去,这样的设计可不单是为了好看,在闽南人的观念里,燕子是吉祥的象征,燕尾脊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二:《古厝里的布局文化》闽南的建筑不但外观独特,里面的布局那也是大有学问。
还是在古镇那次,我走进了一个古厝。
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大院子,院子里地面是用石板铺成的,有点不太平整,但是被岁月打磨得很光滑,一看就知道经历了很多人的脚步走过。
这古厝是三进的布局。
进了第一进的厅堂,发现里面的家具摆放很整齐,正中间放着一张大桌子,周围是几把椅子。
厅堂两边的墙上还挂着一些字画,虽然有点发黄,但是隐约能看出是描绘山水和花卉的。
老板说这是他们家老一辈留下来的,放在这也算是一种传统的延续。
再往里走就是第二进了,这里像是起居的地方,有卧室有小间的茶室。
卧室的床看起来很古老,床架是木头做的,上面有精细的雕刻,刻着一些小动物和花草,摸起来很有质感。
这布局其实很讲究家庭的私密性和待客的区分。
第一进主要是接待客人谈事情的,第二进是自己家人生活休息的地方,最后一进往往是祭祀祖先和放些杂物的地方。
福建闽南文化传统福建闽南地区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发源地,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闽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闽南地区,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闽南地区的木偶戏、布袋戏、歌仔戏等传统戏曲形式在当地广受欢迎。
这些戏曲形式以其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和剧情内容吸引着观众,传承着闽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扎染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和文化传统,展现了闽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游客。
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呈弯曲的飞檐形式,建筑内外装饰精美,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除了艺术和建筑,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多样,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
许多宗教建筑和庙宇也成为了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景点,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最后,闽南地区的美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而著称。
著名的闽南菜系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精致的烹饪工艺吸引着众多食客,成为了闽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福建闽南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建筑风格、宗教信仰和美食文化都展现了闽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丰富了闽南地区的文化内涵,更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寄托。
希望闽南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提及闽南,你会想到什么呢?是红砖建筑,还是鼓浪屿的浪漫转角,或是《大鱼海棠》中的永定土楼……闽南的文化中藏有太多浪漫与神秘,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闽南的风土人情,那就跟我一起走进福建博物院去瞧瞧吧!感受闽南文化魅力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闽南文化源远流长闽南文化由闽南人创造,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融合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以时代发展为纵贯线,生动地展示福建从远古时期到近代的万年征程。
展厅共分为“山海家园 闽之先民” “青铜辉映 礼乐初萌”“越魂不灭 王族世家”“衣冠南渡 闽中隆兴”“丝路云帆 海国雄风”“风云际会 东西交流”六大部分。
你看,那个瓶子真的好美,它叫什么呢?它可是有着镇馆之称的五代孔雀蓝釉陶瓶。
这件文物出土于五代时期闽国王后刘华的墓室之中,在墓穴中发掘出3件孔雀蓝釉陶瓶,引起文/北辰鲤50了学术界普遍关注。
是不是很惊讶,早在千年之前,古人就有如此巧夺天工的手艺?孔雀蓝釉陶瓶十分引人注目,它的造型特别,形状像橄榄,器体较硕大,高近80厘米,表面施有一种介于蓝、绿之间的釉色,釉层较厚,人们习惯将此种釉色称为“孔雀蓝釉”或“孔雀绿釉”。
你见过最轻的衣服是什么?想必五代孔雀蓝釉陶瓶南宋烟色梅花罗绣彩花边单衣南宋褐色罗印花褶裥裙商周陶虎子形器许多人的回答是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福建博物院也珍藏了许多堪比国宝的衣服,如南宋烟色梅花罗绣彩花边单衣、南宋烟色罗广袖袍、南宋褐色罗印花褶裥裙。
大诗人陆游有诗云:“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南宋服饰轻薄如烟雾,用一个火柴盒就能够塞进两件薄纱,可见当时的技艺是多么高超。
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位于平潭屿头岛附近海域,2005年7月10月对其进行发掘,出水1.7万件瓷器,大部分为景德镇民窑产品,有青花、青花釉里红、单色釉、五彩瓷器等。
馆内荟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考古成就之精华,旨在全方位地展示福建独特的历史风貌。
闽南文化简介说起闽南,嘿,那可是个有味道的地方,满满的都是故事和风情。
咱们先来聊聊这闽南文化,它就像是一碗热腾腾的海蛎煎,外焦里嫩,鲜香四溢,让人一尝难忘。
你走在闽南的街巷里,耳边就能听到那软糯的闽南话,像是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温柔又带着点俏皮。
老一辈的人聚在一起,用这独特的语言聊着家常,那种亲切感,就像是回到了童年的老屋,心里头暖洋洋的。
说到闽南,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些古老的建筑了。
红砖古厝,一座座错落有致,就像是从历史画卷里走出来的。
那红砖,红得鲜艳,红得热烈,就像是闽南人对生活的热爱,从不褪色。
屋顶上的燕尾脊,高高翘起,像是在诉说着这里的辉煌与梦想。
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上,整个闽南都笼罩在一片温馨祥和之中。
当然啦,闽南的文化可不止这些。
这里的戏曲,也是一绝。
歌仔戏、高甲戏,那唱腔,那身段,一板一眼,都透着浓浓的闽南韵味。
尤其是那歌仔戏,唱词里藏着家长里短,道尽了人间烟火。
每逢节假日,村里的戏台上总是热闹非凡,乡亲们围坐在一起,看得津津有味,那叫一个过瘾!再来说说闽南的美食吧。
那可真是个个都是宝啊!海鲜就不用说了,新鲜得能掐出水来。
还有那土笋冻、沙茶面、烧肉粽……每一样都是舌尖上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就说那土笋冻吧,看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Q 弹爽滑,再蘸上点特制的酱料,哎呀,那滋味,简直了!闽南人还特别讲究“人情味”。
邻里之间,就像是一家人一样,谁家有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这种淳朴的民风,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那份热闹和喜庆,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除了这些,闽南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节庆活动。
比如端午节的时候,除了划龙舟、吃粽子外,闽南人还会举行“抓鸭子”的比赛,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还有中秋节的博饼活动,也是闽南的一大特色。
一家人围在一起掷骰子,欢声笑语不断,那份快乐和幸福,真是难以言表。
总之啊,闽南文化就像是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探秘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建筑风格和口头语言等都深深地影响着福建和周边地区的人们。
在这里,我们来探秘一下闽南文化的风采。
首先,闽南文化的传统建筑极具特色,其代表性建筑就是福建土楼,是被誉为神秘村落的名胜景点。
福建土楼建筑属于山地民居,由石头和泥土构筑而成,具有天然的避暑降温、防火、防盗等功能,也是厚重而充满着古老传统文化的代表。
其次,闽南文化的民俗风情非常丰富多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闽南人喜欢庆祝神明诞辰的传统活动。
例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就会举行盛大的中秋节活动,热闹而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此外,闽南还有一些特殊的民间活动,如妈祖文化节、海神祭旅游文化节等,都极富地方特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最后,闽南文化的语言独特,闽南话是福建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语方言之一。
闽南话富于幽默感,表达力强,精炼而又生动,很多民谣民歌以及相声小品都离不开它。
闽南话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地域认同和文化自信。
总之,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是非常多样的。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份文化遗产,把闽南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和喜爱它。
依托实践活动亲近闽南文化---三年级校本课程之《有趣得闽南童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综合实践活动得开发与实施,需要以校为本得研究。
基于我校“走进童谣亲近闽南”得校本课题,依托“有趣得闽南童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近闽南文化,推动课题延伸得教育教学成效。
闽南童谣、玩具及游戏等传统得闽南童玩就是聪明、勤劳得闽南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得宝贵文化遗产,丰富了孩子们得生活,给孩子带来快乐,促进孩子得身心健康与心智得发展。
本着外来学生占95%左右得校情,我校开发了“走进童谣亲近闽南”得校本课程,《有趣得闽南童玩》成了我们重要得课程资源,并在一二年级下册得《品德与生活》得“闽南文化月”活动中进行学科得整合渗透,受到学生得热烈欢迎。
选择以“有趣得闽南童玩”为主题得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保护与传承闽南童玩,而且能分散沉迷于电玩中孩子们得注意力,让她们感受到闽南童玩得乐趣,并在学校这块乐土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描述】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以小组得形式来开展活动,而就一个具体得活动,又往往就是由搜集信息、资料查询、走访调查、总结提炼一系列过程来完成,怎样在人力、物力有限得情况下,又快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呢?这就取决于各小组成员中得分工合作与个人任务得出色完成。
通过成果得汇报与展示,能清楚学生在此次实践活动过程中得能力提升程度及活动收获,检验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得成效,从而验证活动目标就是否落实。
一、关注课堂生成,渗透闽南语言教学在实践成果得展示过程中,戏谣小组成员通过走访老一辈闽南人,结合校本课程《闽南童谣》搜集相关戏谣得信息,有得用表演得形式念唱戏谣《捻称仔》《猪八戒》《炒米芳》……;有得则自编闽南戏谣,然后写在自制得书签上。
该小组成员上台展示写着戏谣得书签,老师相机采访其中一位同学。
师:这首童谣就是怎么来得?生:爷爷教我编得。
师:您怎么会想要编这首童谣呢?生:我在玩“献纸炮”时突然想到得。
师:您能现场再为我们展示一次献纸炮吗?该生边展示“献纸炮”动作边念童谣:听着砰一声,逐个都青惊,其实您免惊,我就是献纸炮,互您听!师:哇,您真厉害,玩玩具时还能编出这么有趣得童谣,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闽南文化心得体会闽南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较为封闭的历史背景以及多元的民族文化交融,使得闽南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独到的魅力。
作为一个来自其他地区的外乡人,我在接触和了解闽南文化的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其产生了许多感悟与体会。
首先,闽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其独特的气质与精神。
闽南地处温暖湿润的气候带,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肥沃的土地造就了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繁荣。
同时,闽南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吸引了中原文化南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
这也融合了中原与福建本地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文化。
其次,闽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深深吸引了我。
闽南文化历史上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迭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但却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特色,并吸收着外来文化的精华。
闽南人民有着开明包容的思想,擅长经商并重视教育。
他们乐观向上,勇于创新,对外来文化抱着包容与融入的态度。
这样的心态使得闽南文化不仅具有传统美学的韵味,还能吸收和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
再者,闽南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也是我深感兴趣的。
闽南民间音乐、传统建筑、木雕、瓷器和剪纸等艺术形式都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情味。
闽南的民间音乐以悠扬动听的曲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闽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而闽南的传统建筑则展示了福建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其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土楼作为闽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不仅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还体现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学。
最后,闽南文化中独特的品味与生活方式令我印象深刻。
闽南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体现在他们对美食、茶艺、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热爱与追求。
品味一碗热气腾腾的闽南小吃,喝上一杯香气扑鼻的闽南茶,让自己漫步在一座精致的闽南园林中,或者沉浸在一本闽南文学巨著中,都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生活情趣。
总之,闽南文化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宝库,它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积淀、艺术表达方式以及独特的生活品味都使得闽南文化成为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符号。
闽南节日风俗闽南地区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地域,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这篇文章将介绍闽南地区的节日风俗,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元宵节等重要节日。
通过了解这些风俗习俗,可以更好地了解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闽南地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闽南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祭拜祖先,摆放祭品和燃放烟花爆竹。
除夕夜的晚餐是全家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吃团圆饭,同时也吃一些象征吉祥的食物,如年糕、鱼和饺子。
除夕夜过后,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并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舞狮和舞龙表演。
清明节是闽南地区传统的祭祖节日。
人们会前往祖坟上香、烧纸、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祭祖习俗叫做“逐山”。
逐山是指以担架抬着祖先牌位走进大山中,以向祖先表示敬意和缅怀。
逐山活动不仅体现了闽南地区民众对祖先的敬仰,也体现了他们对家族血脉的传承和承载。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也是闽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赏月,并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闽南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庆祝方式,叫做“乞巧”。
乞巧是指小女孩在中秋节这天向嫦娥仙子乞求智慧和技艺的仪式。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千层渔火”的习俗,是指人们点燃一排油灯,象征着对海神的祈福和感恩。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也是闽南地区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元宵灯会,燃放烟花爆竹,共庆佳节。
在元宵节这天,民众会点亮彩灯、放放烟花、赏花灯,并品尝元宵汤圆等传统美食。
同时,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叫做“抬花灯”。
抬花灯是指一群人将一座高大的花灯举行,游行于闽南地区的市镇中,展示各种各样的灯饰和艺术表演。
除了以上的节日风俗,闽南地区还有很多其他的节日和习俗,如端午节、七夕节和农历年的“打渔节”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都是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体现,代代相传,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总之,闽南地区的节日风俗丰富多样,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通过了解和体验这些传统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闽南的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加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