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稻田套养小龙虾 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稻田套养小龙虾 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稻田套养小龙虾 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稻田套养小龙虾 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稻田套养小龙虾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土地污染的情况尤为严重,水资源又极其紧缺,就如何提升水稻以及水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土地污染的情况尤为严重,水资源又极其紧缺,就如何提升水稻以及水产品的品质,已经成为困扰很多养殖户的问题之一。因此,很多地区已经开始进行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新型种养模式,此种模式建立在节省水土资源的基础之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水稻生长发育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收益明显提升。

一、稻田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稻田更多的是靠近水源、无污染、排灌方便以及土壤肥沃的位置。通常是长方形,背风没有太阳的位置,面积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通常情况下20-30亩最佳,沿着稻田的周围开挖上口、下底、深度分别是4m、2m和1.5m 的环形沟,如果稻田面积过大中间需要额外挖"十";或者"井";字形的田间沟,环形沟面积一般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置在稻田的两角,选用不锈钢网片进行封口。田埂的周围采用30-50cm高的立桩塑膜作为防逃装置,可以根据当地历年的暴雨情况设定立桩塑膜的高度,塑膜埋置在田埂的土下夯实,间隔100cm配置立柱固定塑膜,避免小龙虾在雨天或者是夜晚逃走。

二、水稻栽插和管理

养虾稻田一般只种一季中稻,水稻品种要选择叶片张开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在水稻栽种之前,需要施加足够的基肥,每亩施用200-300kg 有机肥。水稻栽插之后,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足量施加生物肥。水稻育秧的时间一般是在4月中旬和下旬,大田移栽更多的是在五月底到六月初。每穴栽种两株到三株,植株之间的距离要合理控制,不允许过密栽种,会影响阳光的照射,最终水稻会出现各类病虫害。水稻在管理过程中,要从根本上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水稻水质管理仅需要正常的管理即可。如果在田中套养小龙虾,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会降到最低。稻田中一旦出现病虫害,需要专业人士联系实际情况,合理购买农药,做好施药工作,将对小龙虾养殖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放养小龙虾亲虾和幼虾

水稻一般是在每年的8月份到9月份进行收割,收割完成后将小龙虾亲虾投放到稻田四周的环形沟中,同时需要确保亲虾完好无损、生命力旺盛并且规格齐整。亲虾的来源需要确定清楚,尽量不要投放从河道、湖泊中捕捞的亲虾,生长环境的变化会让亲虾大量死亡,同时不要从没有资质的小商贩处购买亲虾,亲虾的来源渠道无法确认,而且多方流转,会让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有些亲虾可能带有病菌,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死亡。在亲虾的选择过程中,要尽可能规范流程,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大型企业作为亲虾的购买地点,挑选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企业,而且最好距离近,这样才能缩短运输时间,节省成本。亲虾的规格要进行控制,雌虾和雄虾的比例为3∶1,放养的密度为每亩20kg。

四、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

要想发展稻田套养小龙虾,需要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优质的土壤和水源环境,尽可能远离污染,加强稻田的排灌、改造以及防逃建设,确保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高效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方面,在稻田养殖小龙虾时,需要确保小龙虾和水稻的良好生长,从根本上实现一虾一稻双丰收的种养模式,建立在提升水源和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减少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以及小龙虾养殖的模式,培育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较为常见的做法是,要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要让其和农民一起共同探索,不断的归纳总结,提升稻虾共作的技术,打破单一的种植模式的限制,从根本上解决好土地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小龙虾的质量,并从根本上提升水稻以及小龙虾的产量和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在市场需要的基础之上,提升小龙虾的上市规格,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之上,实现小龙虾的平衡供应,之前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要注意弥补,不断推广虾稻共作模式,对稻田等资源合理利用,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构建规模化的虾稻共作模式,重点开展片式的虾稻共作模式,加强虾稻合作组织基地,加大龙头企业建设,为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提供依据。

五、虾稻共作品牌种养模式

伴随着虾稻综合种养产业不断的壮大,需要创新种养技术,构建虾稻的产业链,摸索出虾稻共作品牌的种养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小龙虾的竞争力以及附加值。第一,要对小龙虾在稻田中的种植规模进行合理规划,选择优良的品种,并且在过程中,及时地处理水稻以及小龙虾的种养问题,拓宽小龙虾的海外销售市场,实现水稻以及小龙虾的绿色种植,打造独有的小龙虾品牌,加强宣传,设计包装,提高水稻和小龙虾的附加值,将合作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加强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的技术指导,加强生产管理,推动优势地区的发展,拓宽共作发展共作,提升小龙虾的档次;第二,构建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效应,树立稻田套养小龙虾的品牌市场,拓宽稻田套养小龙虾综合种养机制,创建具有一定知名度稻田小龙虾的品牌,要对当地的小龙虾品牌加强宣传,在提高虾稻共作产品品牌的基础之上,实现小龙虾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并且构建好良好的生态机制;第三,开展稻虾共作模式时,需

要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服务,构建示范基地,建立在稻虾共作的基础之上,和绿色产品实现无缝链接,在工程中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通过技术培训的方式完善稻田套养小龙虾的生态环境,在绿色以及安全的基础之上,确保现代农业的社会效益。

六、结语

因为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条件的局限性,我国水稻种植以及小龙虾的养殖出现了较大的改变,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有关部门需要紧密地配合,全力推进稻田套养小龙虾的综合种养模式,构建品牌模式,合理科学地设计产品包装,拓宽多元化的销售方式,提升小龙虾的质量,对水土资源合理优化,在确保水稻单产以及品质的基础之上建立起完善的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技术指导工作。在稻田产量以及小龙虾的质量都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当地农户的经济收益,全力促进农户增收创效。

《稻田套养小龙虾综合种养关键技术》来源:《渔业致富指南》,作者:王春华。

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

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 一、田块选择 宜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保水性能力强的田块进行小龙虾养殖,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上百亩都可,面积大比较好。 二、田间工程建设 养虾稻田田间工程建设包括田埂加固、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环沟、田间沟、遮荫棚等工程。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养虾沟,沟宽1米~2米,深0.8米~1米,坡比1:2.5。面积较大的田块,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井”字形田间沟和增设几条小埂。田间沟宽0.5-1米,深0.5米~0.6米,小埂为管理水稻之用。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5%-10%左右。利用开挖养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土都要进行夯实,防止雨水冲涮使田埂倒塌。田埂顶部应宽3米以上,并加高0.5-1米。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随水流而外逃。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还可在离田埂1米处,每隔3米打一处1.5米高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待藤蔓上架后,在炎夏起到遮荫避署的作用。 三、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清沟消毒。放虾前10天~15天,每亩稻田养虾沟用生石灰50千克,或选用其他药物,对饲养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2、施足基肥。放虾前7-10天,田沟中注水深50厘米~80厘米,每亩稻田虾沟用生石灰50公斤~75公斤泼洒消毒。然后施肥培水,一般每亩施复合肥50千克、碳铵59千克或农家有机肥200千克~500千克。 3、移栽水生植物。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性水生植物,或在沟边种植蕹菜、水葫芦等。水草面积占虾米沟面积的20%~25%,以零星分布为好。 4、过滤及防逃。进、排水口要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等防逃、过滤设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 四、虾苗虾种放养。 小龙虾虾苗虾种在放养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投放幼虾。放养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头一年的7月份将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规格40克以上的亲虾20千克,雌雄性比3:1。第二年采用免耕法种植水稻,让其繁殖孵化出来的幼体能直接摄食稻田水中的浮游生物,提高幼体孵化率和幼虾成活率;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入小龙虾幼虾,一般每亩放养规格2-4公分的幼虾5000尾~8000尾。放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稻田综合种养指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轮作互促系统,通过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环保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从生态学上讲,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进鱼(鳖、虾、鳅、蟹)种群后而形成的以稻、鱼(鳖、虾、鳅、蟹)为主导生物的稻—鱼(鳖、虾、鳅、蟹)共生生态系统。我国稻田绿色种养的历史悠久,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稻田绿色种养才发展为一种渔业产业。之后,稻田绿色种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5个时期,分别为起步性发展时期(1978—1985年)、生产性发展时期(1986—1992年)、拓展性发展时期(1993—2002年)、综合性发展时期(2003—2012年)和全面创新发展新时期(2013年以后)。在稻田绿色种养的各个发展阶段,虽然其面积曾有回落,但其渔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当前,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种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而受到高度重视。在农业部大力推动下,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的积极探索实践下,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以水稻为中心,以特种水产品为主导,以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稻田绿色种养典型模式不断涌现,逐步构建了“以渔促稻、提质增效、生态环保、保渔增收”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在全国范围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目前,已形成稻—鱼共作、稻—鳖共作、稻—虾共作、稻—鳅共作、稻—蟹共作5大类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增产增效情况 在稻田综合种养复合生态系统中,物质就地进行良性循环,能量朝着稻、鱼(虾、蟹、鳖、鳅)双方都有利的方向流动,形成了稻鱼互利

稻田综合种养一亩地收入过万

稻田综合种养一亩地收入过万 同一处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方式—— 稻田综合种养一亩地收入过万 一直以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是庄稼人所推崇的耕作方式。如何另辟蹊径,让有限的耕地发挥潜力,给农民增收多加一道先天屏障?事实上,在我国江浙地区,稻田养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在四川,这种情况算得上是稀罕事。近年来,我市蓬溪县、射洪县大力探索和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新模式,把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生态画卷沿袭下来,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增长方式。 稻田养鱼变成“香饽饽” 金秋时节,稻香鱼肥。一场短暂的秋雨过后,蓬溪县明月镇村民庞先阳一大早就起床,赶紧跑到自家地里看鱼。庞先阳的2亩田里都蓄满了水,只见上百条红色的鱼在空荡的田埂间缓慢游动着,不时有鱼从水面跃出再落入水中,激荡起阵阵水声。庞先阳告诉记者,稻田里养的都是红田鱼,每斤能卖到20元,养得好的话一亩能产400斤,一亩田能赚上几千块钱,再加上种庄稼赚到的钱,一亩地基本能达到1万元,有时甚至能超过万元。“稻田养鱼的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挣钱稳当!” 记者了解到,实行稻田养鱼,不仅能提高鱼肉的品质,还有助于稻田松土,鱼类分泌物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在减少水稻施药量的同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增加水稻的产量和稻田的亩产值。 亩产值达万元,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蓬溪县结合现代农业园区、新农村建设、小农水等项目,投资近2000万元对常乐镇拱市村稻田

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区进行了进排水系、田埂加高加固、拦鱼设施、鱼沟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实现了“稻-鱼”模式亩增稻谷44.12公斤,亩增鱼54.5公斤,亩新增产值2256.04元; “稻-鳅”模式亩增稻谷34.91公斤,亩增鱼131.89公斤,亩新增产值5857.42元。如今,蓬溪县按照“协会+企业+农户”联营的“产、供、销”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红田鱼,在槐花等乡镇进行稻田综合种养试验初获成功。红田鱼稻田养殖已成为该县稻田综合种养的主导产品,并于20XX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蓬溪红田鱼”商标。 无独有偶,正当蓬溪县甩开膀子在稻田养鱼上下功夫时,射洪县稻田养鱼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射洪县已建成集中连片标准化稻田养鱼3000余亩,其中红田鱼1500亩、大闸蟹600亩、泥鳅300亩,增加产值2000万元。同时,射洪县通过成立稻田综合种养合作社,规范稻田基础设施,统一品种、统一投放鱼苗、统一管理标准,按稻田面积分红,形成了捆绑式稻田综合种养经营主体,该县稻田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达到5家,直接参与农户达450余户。 射洪太乙镇,威迈农业负责人李谓也是第一年从事稻田生态养殖,也流转了300亩稻田。田里除养红田鱼外,每亩还放养了500只大闸蟹苗。“稻、鱼、蟹共生。”他给记者算了算,今年1亩能收有机稻300至400公斤、鱼150公斤、蟹50公斤,产值能超过1.5万元。入秋后,他们还将在田坎上种植晚熟李。 种养新模式前景广阔 在我市,稻鱼综合种养新模式究竟有多大的发展环境和空间?记者了解到,我市年平均气温18度,适宜鱼类生长天气270天左右,自然

稻田养小龙虾承包合同协议书定稿版

稻田养小龙虾承包合同 协议书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承包合同

承包合同 甲方(发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承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甲方经研究决定,将本公司承包稻田承包给乙方养殖水产品。现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订立合同条款如下: 第一条乙方承包本公司承包稻田的地块名称或坐落:_________,承包稻田面积:_________亩_________分_________厘。 第二条承包期限:从_________ 年___月 __日至 _________ 年___月___日止。 第三条承包金额和缴交方法:乙方每年需向甲方交纳承包费 _______元,每年的承包金应于当年_____月___日前一次性交纳完毕。甲方收到承包费后需向乙方出具书面收据。 第四条第四条在承包期间,乙方所承包稻田用电须服从电管站管理,要安全用电,开户、电力设备安装、材料费用以及稻田用电电费由乙方全权负责。如因乙方原因发生用电事故,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第五条稻田用途 1、甲方提供稻田给乙方承包经营,乙方必须按规定养殖水产物,不允许随意改变其使用用途和破坏稻田。合同期限内,乙方可以根据养殖的需要开挖沟渠,合同期满后乙方按原貌交还给甲方(包括塘基修复)。

2、乙方养殖水产品、新放苗种、看管稻田(或河道、水库、湖面)的费用,均由乙方自理。 3、乙方在捕捞水产品时,严禁使用电、毒、炸等危险办法。 第六条在承包期内,乙方有权在塘基建盖建筑物或种植农作物,合同期满后应拆除建筑物或停止耕作,若新承包者愿意受让,可继续保留。 第七条在承包期内,因国家建设或者乡镇需要征用土地时,本合同解除。甲方应将剩余承包金以及保证金退还乙方。征地单位按征用土地的有关规定予以补偿,青苗费、土地补偿费和其他补偿费归乙方所有。乙方在接通知6个月内必须腾还稻田,乙方应缴的承包款则按发出通知当日减收六个月计算。如乙方收到补偿款后6个月内未腾还稻田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不作任何补偿。乙方建盖的建筑物在承包期满后 60 天由乙方自行拆除,逾期不处理的则归甲方所有。如需修筑塘基的由乙方自行维修整治,但承包期满后甲方不作任何经济补偿。 第八条乙方需要排水或抽水时,甲方应及时提供抽水机给乙方使用。如发生偷、毒、炸虾等情况,甲方应积极协助乙方处理。 第九条乙方必须按合同所定期限缴纳承包款,逾期 15天未完成的,作自动退包处理,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第十条若乙方所承包稻田水质出现问题或受到污染,乙方有权解除合同,甲方应将剩余承包金以及保证金退还乙方。合同期满后,甲方如再行发包,在同等条件下,乙方有优先承包权。

稻田养殖小龙虾发展之路

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发展之路 小龙虾,又称克氏螯虾,属于外来引进物种,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等国。由于小龙虾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低,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因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小龙虾消费市场一直火爆。 小龙虾现主要养殖区域在湖北、江苏等养殖水域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在小龙虾最初发展阶段主要利用精养塘养殖小龙虾,能够获得不错的效益。而随着小龙虾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市场潜力进一步得到开发,很多地区开始利用稻田养殖小龙虾,“虾稻共养”模式充分利用稻田资源,达到水稻、小龙虾双丰收,提高了质量,增加了效益。 总的来说,小龙虾具有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食性广泛,种群增殖速度快的特点,不过却因常剪断农作物特别是稻作物而受到其“排斥”。 一、稻田套养小龙虾需注意:

利用稻田套养小龙虾能够有效利用稻田,同时小龙虾可起到除草除害作用,另外,由于小龙虾在稻田里游动,可增加田水溶氧量,它排出粪便,又起到了增肥的效果。 1、要建造稻田养虾环境 (1)选择养殖小龙虾的稻田水源要充足、排灌要方便、土质要肥沃、保水性要强、不易被山洪淹没。放养前要装好进出水口和稻田的防逃设施,要按照养殖技术要求搞好稻田的田间工程建设,开好沟、种好草、消好毒,田间沟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20%左右。 开沟要在距离田埂内侧1~1.2米处,沿四周开挖宽1.5~3.0米、深1.0米左右的环形沟。在田块中间应开挖“十”字或“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1.0米、深0.6~0.8米。稻田四周要有防逃设备,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墙,以防小龙虾逃逸。 (2)选择好水稻品种。养虾稻田的水稻经常被水浸泡,易倒伏,病害也多。因此,应选择抗倒伏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高产品种。 2、小龙虾虾苗虾种放养 (1)选择好放养模式 稻田套养小龙虾应放养虾苗或虾种,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利用冬闲田养殖小龙虾,8~10月投放亲虾,放养密度为每亩投放抱卵亲虾10~15千克,亲虾雌、雄比例以1.2~

稻田综合种养日常管理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65214764.html, 稻田综合种养日常管理技术 作者:魏文燕曹英伟李良玉唐洪张小丽杨马陈霞陈健王恒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7期 摘要稻田综合种养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田水生 态环境和空间的生产方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稻田产出率,增加种养户经济收入。总结了稻田综合种养日常管理技术,包括施肥与施药、水位和水质管理、饲养管理、稻田工程维护等方面内容,以为获得高产提供保证。 关键词稻田;综合种养;施肥;施药;日常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288-02 稻田综合种养就是在稻田中既种稻谷又养殖水产经济动物,充分利用稻田的水生态环境和空间,既可增产稻谷,增加水产品产出,又可减少水稻病虫害,少施化肥和农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年来,成都地区稻田综合种养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要获得稻田养鱼双丰收,必须两者兼顾,同时保证水稻和田鱼的共存良好生长。笔者通过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将稻田综合种养日常管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水稻的合理施肥与施药 1.1 合理施肥 养鱼稻田施肥,既要满足水稻的生长,又要兼顾田鱼的生长。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夏季稻田一般不再施肥,如确需追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少施或不施无机肥,少量多次施肥,且要掌握适宜的时机施肥,如闷热天、阴天以及鱼浮头时不施,晴天有风可施。施肥前,先将稻田中的水位降低到鱼沟、鱼溜内,再进行施肥。施肥应施在稻田的插秧处,切勿将化肥直接施入鱼沟、鱼溜内,以免引起田鱼误食。稻田施肥量为腐熟粪肥4 500~7 500 kg/hm2或有机肥2 250~3 750 kg/hm2,一般采用尿素追肥,每次追肥量为45.0~75.0 kg/hm2[1],具 体施肥量根据稻田肥力和水稻叶片颜色深浅酌情考虑。施肥2~3 d后再增高水位,使田鱼重 新回到稻田中活动。 1.2 合理选择农药 危害稻谷生长、影响稻谷丰收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稻飞虱、稻叶蝉、稻纹枯病等。综合种养水稻田病虫害防治提倡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可在稻田中设性诱剂、黑光灯、太阳能杀虫灯等,还可在稻田抽穗前,用竹竿等工具来回拉动稻禾,采用人工方法将稻飞虱等害虫打入田中,既能消除害虫,又可为鱼供饵。

天津宝坻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发展的调研报告_李贺密

天津宝坻区稻田 立体化生态养殖发展的调研报告 李贺密1魏云亭2郭占峰3齐俊海4 (1.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天津300221;2.天津市宝坻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天津301800; 3.天津市水产局,天津300202; 4.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天津30022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追求高品质生活,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生态、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顺应了这一趋势,其中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则充分体现了低碳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它具有除害、减少化肥农药施用、节约资源、保证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的特点,能有效地促进效益最大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拥有水稻种植面积34万亩,其中天津宝坻区分布22万亩,相当于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三分之一。多年来,宝坻区水稻种植一直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稻田的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低,而且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食品安全受到威胁。在大力提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生态农业的背景下,宝坻区从合理利用资源、创新生产模式入手,利用稻田资源优势,种养结合发展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开发宜渔资源,很好地实现了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对接,为发展低碳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10年10月份,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就宝坻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为全市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发展现状 1.养殖规模及模式 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水稻为核心,辅养水生动物为特点的生态养殖,是实现水稻与水生动物共生共长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2010年宝坻区发展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面积12000亩,养殖模式主要有6种。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宝坻区的八门城镇和黄庄乡,其中:稻田套养河蟹7000亩、稻田套养泥鳅3600亩、稻田套养小龙虾400亩、稻田套养中华鳖200亩、稻田套养黄鳝400亩、稻田套养罗非鱼400亩。 水稻栽培品种主要有:华育409、粳香米等。5月中旬插秧,平均亩插秧8万株左右。每种养殖模式亩投放水生动物情况见表1。

江苏省金湖县六种小龙虾养殖模式介绍

江苏省金湖县六种小龙虾养殖模式介绍 唐玉华 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小龙虾(学名:克原氏螯虾)肉质丰满,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是名贵的淡水虾类。近年来,因“盱眙国际龙虾节”的成功举办,大有横扫大江南北之势,市场消费日益火爆,价格也持续攀升,由此而大大激发了人们养殖小龙虾的热情。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以渔业科技入户“民心工程”项目为依托,积极发展小龙虾养殖,并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了六种养殖模式,为当地渔业经济发展又培育出了的新增长点,受到了渔(农)民的普遍欢迎。现将淡水小龙虾池塘主养、河蟹池混养、成鱼池混养、鱼种池混养、藕塘套养、稻田套养六种养殖模式及苗种放养方式,供养殖者分析、探讨和参考。 一、池塘主养模式 小龙虾主养模式是指在池塘内以小龙虾养殖为主,合理搭配放养部份大规格的鲢鳙鱼种,以调节水质,增加综合养殖效益。小龙虾放养模式有2种:一种是秋季投放虾种。放养规格为20-30尾/㎏,雌雄比为3:1,密度为25-30㎏/667㎡,时间在8-9月份。于次年3-5月份及时将已繁殖过的虾种起捕上市销售,将虾苗留在池内进行成虾养殖;另一种是春季放养虾苗。放养规格为200-300尾/㎏,密度为30-40㎏/667㎡,时间在3-4月份。鲢、鳙鱼种的放养规格4-6尾/㎏,密度为200尾/667㎡左右,时间在5月份。小龙虾于6月份开始起捕,捕大留小。鲢鳙鱼待小龙虾养殖结束时一起干塘捕捉。据前锋镇示范户韦爱良介绍,该模式平均667㎡可收获小龙虾150-200㎏、鲢鳙鱼250-300㎏。 二、河蟹池混养模式 小龙虾、河蟹同属甲壳类,食性相似,也具同类相残的特性,因此在养殖养殖池内应栽植复合型水草,水草覆盖率应达60%以上。水草不仅可作为蟹、虾的

稻田蟹养殖技术大全

稻田蟹养殖技术大全 一、选择养蟹稻田 选好田块,搞好养蟹配套设施建设。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为黏土、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稻田养蟹蟹沟的开挖可参照稻田养鱼,沟宽1.5-2m,沟深lm,呈“田”字形。稻田四周用钙塑板或其他材料建好防逃墙,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布密封,冉建.道竹栅,并加盖网,防止河蟹从进、排水口逃跑。所有这些设施建设都要在幼蟹放养前搞好。 二、适时放养蟹种 栽好水稻,适时放养蟹种。养蟹的稻田,宜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害的丰产水稻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栽插,并适当增加田边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增加水稻产量。

蟹种的放养规格以每千克40-60只的为好,亩放20-30kg,也可放规格为每千克lOO-200只的,亩放10-15kg,要求当年都能达到上市规格:幼蟹要求规格整齐,肢体齐全,体质健 壮,以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三、稻田蟹的饲养管理 调控好水质稻田养蟹的饵料投喂方法、全年投饵量、每天投饵量、投喂次数,均可参照池塘养蟹的办法进行规划布局和组织实施。要在稻田中增放~些绿萍、浮萍等,7-9月份,除投喂南瓜、小麦、黄豆等植物性饵料外,还要有计划地投喂一些小鱼小虾、猪血、蚕蛹、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以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 四、及时收获 搞好暂养越冬稻田养蟹在9月中、下旬捕捉,捕捉的方法有放水捉蟹,夜晚徒手捕捉以及诱捕等。河蟹收获后要及时出售或暂养。如果稻田养的蟹种,捕获后选择池塘口较深、水质条件较好的作为越冬池,进行暂养或越冬,留作来年发展养蟹的蟹种用。 五、注意事项 1、清田消毒田块整修结束,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泡成乳液,全田泼洒,以杀灭 敌害和病菌,补充钙质。 2、水稻插秧,应采用宽行密株栽插,适当增加沟四周的栽插密度,可发挥其边际优势, 增加产量,并可防止沟壁坍塌。 3、适时放养蟹种,在水稻插秧后7~10天,选用大小一致的蟹种,亩放300~500只。 4、稻田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肥次数和数量。确定需要采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素,不宜用碳铵,每次每亩用量控制在7.5~10公斤以内。 5、水稻田的田面需经常保持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晒田。如确需晒田时,只能将水位下降至田面无水,也可采用分次进行轻晒田,以防止水体过小而影响河蟹生长。 6、病害防治河蟹对农药的毒性比鱼类更敏感,因此稻田养蟹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对河蟹毒性强的农药。

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3(2)

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黄梅县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和负责人 1、项目实施单位:湖北红马生态农业养殖有限公司 2、项目地点:黄梅县濯港镇太白湖 3、项目负责人:赵新成 (三)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高标准化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000亩,运用“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既种稻又养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虾共赢。项目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种苗,统一管理、统一经销。预计年产小龙虾40万斤,产值600万元;优质稻200万斤,产值280万元,综合经营收入880万元。 (四)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一年 (五)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其中110万元用于基地租金;120万元用于基地开挖建设;130万元用于水、电、路及涵闸基础设施建设;80万元用于网具、水电、人工费;60万元用于购买苗种、饲料和肥料。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三农”问题已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

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 (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沿湖开发。县委县政府把推进“三化三区”建设作为黄梅“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行动纲领,进一步明晰县域经济发展路径和发展格局。不断加大“太白湖、龙感湖”建设开发力度。依托水域资源优势,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机遇,成立项目专班,超前谋划项目,并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全面推进“两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和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实现水产大县向水产强县跨越,得到了“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县政府还把发展小龙虾产业列为《黄梅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三年(2016——2018年)规划》,要求相关部门做好对上对外对接,让此项目早日挤进国家、省规划盘子。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优势特色明显,适得其势,正当其时。 (三)项目区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非常适于“稻虾共作”。项目区所在地濯港镇,地处黄梅县腹地,属长江冲积洲地质,其地理位置独特,北有丘陵,南有湖面,东有后湖相依,南有梅济港相环,西有太白湖相抱,三面环水,拥有8.6万亩田地和8万亩水面,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历史上曾是黄梅县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万亩粮田人民富,一湖锦鳞千家殷”的美誉。太白湖濯港镇地段以前多是低洼田地,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生产效益很低。全县“一港一路”工程和“两湖”农业产业示范区项目建设,斥巨资疏通了湖区水系,

稻田养蟹技术简介

稻田养蟹技术简介 种养结合,是提高稻田利用率的好方法。我国在稻田中实行种养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稻田养蟹既可使稻田少施肥、节肥、增产、省工、而且并不妨碍河蟹生长。稻田养蟹,所养品种为河蟹,学名中华绒螫蟹,俗称毛蟹或螃蟹。 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 稻田养蟹要选择水源充足,排水通畅、地势平坦、无污染的稻地。养蟹稻田用排毛埝、中间埂埝及稻田周围埝,一要宽,一般在0.5m左右;二要坚固、牢实无漏洞;三要高,一般在0.6m左右。 2、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是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措施,也是投资重点,一般是周围田埂用水泥板或砖块砌成两面光滑的防逃墙,墙高0.5m左右,墙基入土0.2m左右,注意墙体两侧脱空,使内防蟹逃,外御敌害进田。 3、河蟹放养 稻田在放蟹苗一周前,必须停止施用农药和化肥,并将稻田水排干、晾晒一天左右,以达消毒洁田之作用。并用生石灰乳液全田泼洒,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稻田消毒后,在放养前可先施腐熟的人粪尿,以培肥水质。然后,在直播三叶期或移栽定植7~1o天后,选择大小规格一致,个体重30g以上的小蟹,每亩放养3000~3500只,若放蟹苗或幼蟹一般每亩可放1.5~3.5万只,放养时要注意均匀分散投放,以避免过于集中,而引起自相残杀,降低成活率。 4、饲养方法 河蟹为杂食性动物,既喜食动物性饵料,又爱吃植物性饵料,因此,稻田自然饵料资源对河蟹生长壤为重要。因为稻田中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物均可被河蟹食用,所以,稻田养

蟹投饵量要适宜,如果投喂太少,河蟹饿而不长或自相残杀;投喂太多,既加大成本,又污染水质。 蟹苗期投喂蛋黄、蚕蛹粉、蟹种期后,则以米糠、稻谷、浮萍、谷粉,还有鱼粉、豆类、动物内脏等均可作为河蟹饲料,投料应做到定时、定位,一般一天投喂两次,投喂量每天应掌握在河蟹总体重的3%~5%左右。还应根据稻田水质好坏、天气情况、剩饵多少灵活掌握确定。 5、水质管理 养蟹稻田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并经常维持畦面有5~6cm深的水体,不能任意变化水位或脱水烤田。一般每3~5天换一次水,高温季节应每天换水,每次换水量掌握在田间正常规规定水体的1/3~1/2,换水时间定在上午10时前后为宜、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差不超过3℃,并防止急水冲灌,干扰河蟹正常生活。 6、施肥 养蟹稻田以施有机肥为主,在施足基肥后,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如确实需要追施化肥时,应施尿素、不宜施碳酸氢铵。 7、防逃防害 蟹苗放人稻田后,每天都要进行巡池,以防天敌侵害。要彻底清除养蟹田内的青蛙、蛇、鳝鱼、泥鳅、老鼠等天敌。 养蟹稻田应避免使用农药,在必须使用农药时,也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而且只能单用一种,不能交替使用几种农药,施药时应先灌注新水加高水位,施农药一般应在下午4时以后,施药后,要注意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换新水。 大面积进行稻田养蟹,应突出抓好两件大事。一是防盗,二是防逃。防盗主要依靠专人管护解决防逃则需要防逃设施坚固实用。墙面要牢固,严防被水冲垮、被风刮倒及埂埝

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规划项目申请材料

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与计划目标 第五章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六章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 第七章资金概算及来源 第八章效益分析 第九章结论 一、项目概况

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以发展“稻虾”、“藕虾”特色龙虾养殖为手段,带动周围经济发展帮助当地人脱贫为目标的龙虾养殖项目。项目周期为两年,设立地点是,项目建设单位是县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的基础条件是30亩龙虾养殖基地,该项目依托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适宜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稻虾”、“藕虾”特色小龙虾养殖。 “稻虾”、“藕虾”连作寄养是一种生态链式农业循环养殖模式,项目以示范推广“稻田养虾”、“藕田养虾”为载体,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周边农业走产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通过这种养殖模式带动周边附属经济,带动农村人员家门口就业,带动贫困户和示范本地农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本地人员收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提升综合竞争力,进而把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龙虾养殖基地。 二、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背景 该项目依托县政府扶贫支持,示范基地将着力于扩大生产,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己任。“送一篓鱼,不如送一张网”,让农民脱贫致富,不仅要加大投入,更要给农民传授脱贫致富的科技。只有让农民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具备了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 养殖基地将采取“示范场+农户”的形式,以前期30亩为点,

联结农户并以点带面,通过租借贫困农户稻田、聘请贫困农户务工等多种方式,来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养殖基地自身的经营发展也将产生示范效应,后期引导和帮助贫困农户学习“稻虾”、“藕虾”养殖技术,以便农户后期进行龙虾稻田、藕田个人养殖。为农户提供学习发展的平台,共同探索推进小龙虾特色养殖模式。项目将有效利用本地养殖优势和丰富的水产资源,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以“摸得着、看得见、学得着”的方式,为农户开创增收致富之路。 2、项目建设必要性 拥有优良的龙虾养殖环境,当地人员多数以外出务工和务农为主,急需探索出特色的本地特色经济。在项目成功后,可以依托现有资源增多种养殖种类,扩大规模,初步建立种养殖一体的立体农业,通过各式各样的经营手段提升村的经济竞争力。 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区域综合环境:村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沟纵横,水源较为充足,且周边无工业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而小龙虾对水质要求不高,生命力强,最适水温10~30℃,最适pH 值为7.5~8.5,自然条件优越,十分适合小龙虾养殖,而且当地农民都有田,项目实施起来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响应,可帮助当地人快速脱贫致富。 2、项目优势:“稻虾”,是指稻虾共养,稻虾共生是指利用稻田种植一季中稻,期间养两季虾的种养模式,小龙虾是经济型

稻田立体种养的五种模式

稻田立体种养的五种模式 稻鱼共生。水稻选择两优慈4、两优培9、威优111、冈优22、冈优725等生育期较长、产量高、抗性较好的品种。选择水源方便的稻田,在靠水源的一角或一端,挖一鱼池(占稻田面积5%至10%),池深1.5米,田埂加高到50厘米、加宽到40厘米。根据稻田大小、形状,开挖成“十”字、“日”字、“田”字、“井”字等形状的鱼沟,沟宽60厘米,沟深50厘米,并使鱼池与进出水口相连。以养殖鲤鱼、鲫鱼为主,2月~3月每亩投放鱼苗300尾至400尾,配20%的草鱼、鳙鱼苗。饲料可选择菜籽饼、发酵稻壳、青草等。夏季在鱼池上搭凉棚遮阳,晒田时要慢慢排水,待鱼集中到鱼池后再晒田。 稻蟹共生。水稻品种选择同上。在稻田四周开350厘米宽、90厘米深的田沟,中间开2条各350厘米宽、60厘米深的沟,再开一条横沟。田中沟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在4月中旬,选择晴天的晚上放种,每亩投放大约600只河蟹苗(单只重5克至10克),用猪血、马铃薯、鲜鱼肉、麦子、蚌,肉等饲料饲养。河蟹生长期5个月,10月份即可上市。 稻鳅共生。水稻品种选择同上。在稻田四周开2米宽、0.8米深的围沟,中间视稻田大小,酌情开几条比围沟略窄、略浅的沟。5月中下旬放养泥鳅苗,每亩2万尾,放种前要用生石灰消毒。可用菜籽饼、猪牛粪及糠等做泥鳅的饲料。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的不同,饲料投放量也不同,要小量勤投,均匀投放。 稻蛙共生。水稻品种选择同上。首先加固田埂至1米以上,田埂坚固,迎水面安砌石料护坡,并建好进、排水口,在近田埂处开挖沟作为牛蛙保护沟。沟面宽2米,沟底宽1米,总面积为养蛙田面积的15%左右。在沟溜上搭遮阳棚,或在田埂四周内侧种

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2020版)

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2020版)稻蟹综合种养分为稻田养殖扣蟹和稻田养殖成蟹两种模式,放养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应提前做好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田间工程、育秧和扣蟹暂养等。 (一)田间工程 1.田埂加固。加固夯实养蟹稻田的田埂,根据土质情况田埂顶宽50~100cm,高50~80cm,内坡比为1∶1。 2.防逃设施建设。每个养殖单元在四周田埂上构筑防逃墙。防逃墙材料采用尼龙薄膜,薄膜高出地面50~60cm,每隔50~80cm用竹竿作桩。对角处设进排水口,进、排水管长出埂面30cm,将防逃网套住管口,防逃网目尺寸以养殖蟹苗/扣蟹不能通过为宜,同时可以防止杂鱼等进入稻田,与蟹争食。 (二)扣蟹暂养 待稻田插秧后,根据气温、供水条件等及时起捕扣蟹投放到养殖稻田。 1.扣蟹暂养区改造。选择靠近养蟹稻田、水源条件好的冬闲池塘或预留一块稻田作为暂养区。暂养区沟坑深度要达到1.5m,并预先移栽水草。水草首选当地常见种类,并注意疏密搭配,总面积占暂养区2/3左右。

2.扣蟹选择。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色光泽、无病无伤、附肢齐全,特别是蟹足指尖无损伤,体表无寄生虫附着的扣蟹。 3.饵料投喂。当水温超过8℃时候,要适时投喂精饲料,增强扣蟹的体质。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可按蟹体重0.5%~3%投喂。 4.水质调控。及时调水,选择盐度2‰以下、pH值在7.8~8.5之间的井水、河水或水库蓄水。注意换水时间,确保水温变化幅度不大。使用井水时,一定要注意应充分曝气和提高水温。 5.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查,主要观察扣蟹摄食、活动、蜕壳、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三)病害防治 1.降低密度。北方地区冬季扣蟹需集中越冬,待春季气温回暖,需及时分塘,降低密度。扣蟹暂养至水稻插秧后应及时起捕投放,避免暂养区内密度过高诱发疾病。 2.增加溶氧。暂养区可根据实际条件增加微孔增氧等设施,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 3.合理投喂。根据暂养区密度,适量投喂,既保证饵料充足,又要防止过多投喂影响水质。 (四)苗种及投入品运输

虾稻套养项目申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水稻小龙虾套养项目 食品学院 201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答辩人:安玲导师:杨续金

1 23 4 5

项目背景 第一部分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 THE BACKGROUND THE SIGNIFICANCE 国内外相关研究RELATED RESEARCH

选题背景RESEARCH IDEAS 呼市土左旗有近40万亩强碱性土地,这些土地的特点如下, 缺点是:地下水位高、碱性大、地表水很难下渗。 优点为:多年没有施用过化肥,土壤清洁没有污染;土地平整;水源充足。改造这些强碱性土地存在投入大,经济效益不显著的问题。根据当地土壤、水质、气候等条件的特点,种植水稻为最佳选择。内蒙古稼泰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当地强碱性土壤中通过三年的水稻试种,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017年该公司种植水稻1000亩,收获水稻80万斤,出米52万斤。亩收入可达7800元,创建了土左旗农业种植收入的最高水平,成为呼和浩特市重点农业推广项目。

小龙虾原产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因其个体大、肉质鲜美而被誉为虾中之王,其高蛋白,低脂肪,易于人体的吸收,虾肉内锌、碘、硒等微量元 素的含量要高于其他食品;小龙虾主要生长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河、湖 泊等水体中,其生长期短,从虾苗到成虾仅需55天,适合土左旗当地的气候 特点。稻虾共作模式可以改善稻田土壤,减少化肥使用量,水稻可以增产5- 10%。在与项目实施地土左旗土壤、水质、气候、纬度相似的辽宁锦州和新 疆奎屯市已有成功稻虾养殖案例。 国内现状 地区现状

国内外相关研究Related research 国内研究一: 江苏扬州九江市都昌县“虾稻共作”示范基地,带动686 户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 国内研究二: 湖北省潜江市“虾稻共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小龙 虾带动大产业,虾稻共作加快农民脱贫步伐。 国内研究三: 上海鑫蓉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虾稻共作”示范基地, 实现水稻、龙虾双产两旺,带动农民致富。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保护好水草免遭大量破坏,此时应及时投喂部分人工饵料,如螺蛳、河蚬、鱼虾肉等,植物性饵料中的谷类、豆类、南瓜丝等,以促进河蟹快速生长。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上午宜投喂在水草的深水区,下午应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 4.2水质管理大水域一般水体畅通,水质不易变坏,但在水草被河蟹咬断漂浮水面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在高温季节腐烂败坏水质。同时禁止有机磷类及菊酯类药物污染水质。 4.3日常管理首先要加强拦网管理,及时检查围栏的网片有无漏洞,如发现漏洞,应及时补修,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河蟹很容易随水的流动逃逸。另外,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打捞水草,禁止放鸭,禁止用渔具进行水下作业,因为这样都很容易造成河蟹伤亡,特别是河蟹蜕壳高峰期,其危害性更大。 五、河蟹病害防治 5.1蟹种投放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并挑出病蟹死蟹。 5.2在投放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尽量不要使蟹体受伤。 5.3采用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投喂内服药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常用的内服药有氟哌酸、益肝素、FR C等。 六、适时捕捞 要适时掌握好河蟹逃跑的规律,河蟹一旦蟹膏、蟹黄丰满后即上岸寻找回归路线,一般在东南方向或有水流的方向。8月中下旬,开始用地笼回捕,即从白露起捕到寒露结束,约1个月,过寒露捕捞量明显减少,捕捞原则是宜早不宜迟。 七、暂养培育,适时销售 由于大水面捕捞河蟹早晚相差一个月,先捕的要暂养,且蟹黄不丰满,需要强化培育。首先做好暂养池的准备,7月末将5亩一个池塘注清水30cm,消毒处理,做好防逃备用。8月中旬,捕蟹放入池中,投喂杂鱼、熟黄豆等,也可投喂鲜嫩的水草,培育半月到一个月,促进河蟹品质提高,同时观察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销售前要雌雄、大小分等,一般2龄蟹100g,60元/kg,3龄蟹60-100元/kg(基本6只一公斤),平均最低批发价60元/kg。 八、经济效益 双凤水库2005年放扣蟹1500公斤,经过五个月的养殖河蟹长势良好,成蟹100g以上,共产河蟹5000公斤,6万只左右。回捕为30%,总收入20万元。蟹苗3万元,管理费、捕捞费等5万元,纯效益12万元。另外越冬后,明年秋天有望产3龄蟹500公斤左右。 九、大水面河蟹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大水面河蟹放养密度应0.25公斤/亩为宜,这样既保护了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又能生产出大蟹、优质蟹,提高回捕率。 2、在方正大水面养殖的3龄成蟹,基本上6个头一公斤,红爪、黄毛、绿盖,淡水大河蟹申请了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注册了蝴蝶岭商标。 3、大水面养蟹,蟹大小看水草,应移植伊乐藻,培育福寿螺等,增加饵料生物。 4、大水面河蟹养殖,管理也要到位,病害防治要及时,这样才能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艾丹 (绥滨县水产局黑龙江绥滨156200) 一、稻田养蟹的意义与作用 稻田养蟹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

小龙虾养殖技术详解

小龙虾的生命力极强,可充分利用池塘、稻田和一些荒滩、小坑塘等水体进行养殖,面积以2001-3335平方米为宜。由于该虾有掘穴打洞的习性,一般洞穴的深度在50一80cm,部分洞穴深度超过1m,为避免掘穴外逃,养殖水体的四周埂宽应在1.5m以上,并在埂上四周设置0.5m高、内壁光滑的防逃墙或防逃板,建好注、排水系统。同时,池塘中间要搭建几条泥埂,泥埂两头不要与池埂相连,埂长约为池长的4/5,埂宽lm以上,埂高出水面5-10cm,为小龙虾创造打洞穴居的场所。池水深以0.5-1m为宜,最好是中间水深,四周有浅滩。池底放置树根、竹筒等,水面移养水草。 2、放养准备 (1)池塘整理在虾苗入池前,要认真进行池塘整理,去除淤泥和平整池底,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尽可能减少水的渗漏。池堤要有一定的坡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底的中部挖一条水沟或在池塘坡底四周开挖一条沟,主要有利于早期虾苗的培育管理和捕获时操作方便。 (2)清塘消毒清塘消毒工作好坏直接影响虾的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生石灰消毒:有干法消毒和带水消毒两种。干法消毒,每亩用

生石灰60-80千克,全池泼洒,再经3-5天晒塘后,灌入新水;带水消毒,每亩以1米水深计算,用新鲜生石灰125-150千克,要把新鲜生石灰放在水中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 ②漂白粉消毒:将漂白粉溶化后,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7千克,漂白精用量减半。 ③敌百虫消毒:每亩水面用晶体敌百虫500克,再加敌杀死50克,溶化后全池泼洒。 (3)进水和施肥注入新水时要过滤,以防止野杂鱼及鱼卵随水入池。同时施肥培育浮游生物,成为虾的直接天然饲料。常用有机肥料施用量为每亩75-100千克,使水色有一定的肥度。此时水位较浅,随着水的加深,要逐步增加施肥量。具体要视水色而定。 (4)种植水草小龙虾食性杂,尽管偏动物性,但在动物性饲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吃水草来充饥。小龙虾摄食的水草有苦草、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喜旱莲子草(水花生)等。水草同时是虾隐蔽、栖息的理想场所,也是虾蜕皮的良好场所。在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

稻田综合种养试验示范报告

稻田综合种养试验示范报告 一、材料与方法 1、示范区稻田的基本条件 稻田土质:系黑色壤土,田面平整,田块较大,并与周边连片。 水源:系上游桃山水库,由倭肯河灌渠流经示范区稻田边,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能保证随时灌溉。 电力交通:九龙鱼种场位于勃七公路边,交通十分便利;电力设施齐全,三相电贯通示范区。 2、田间工程 示范区稻田,有其特殊性,部分由鱼池、部分由沼泽地改建而成。多数田块,或在中央或在田角或在田边,无需建设,自然形成鱼坑,只需开挖鱼沟即可。因此,选用了鱼沟鱼坑式养殖模式。 开挖鱼沟:根据鱼坑所处位置的不同,因地制宜,挖成不同形状。多数挖成口字形,少数田块由于鱼坑处在中心位置,因此,以鱼坑为中心挖成一字形。鱼沟宽50cm、深40cm ,鱼沟外边距离田埂1m左右。田埂加高加宽加固。内埂高40cm 、顶宽30cm、底宽50cm;外埂比内埂加高加宽10cm;泡田整地后开挖鱼沟。 3、设置防逃网

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进水口埋置直径4寸硬塑管并在稻田端捆绑密眼过滤网袋,即可防止鱼类顶水逃跑,又可防止野杂鱼进入稻田内,与养殖鱼类争饵争氧争空间;排水口埋置大眼聚乙烯网。 泥鳅顶水或顺水逃跑能力很强,加之所投放泥鳅规格较小,因此设置密眼防逃墙。在田埂内侧埋置聚乙烯网布,高50cm左右,下方埋入土中深度15cm左右,并用木桩加以固定,木桩间距1m左右。 4、水稻种植 水稻种植品种选用北稻29号。插秧时间:5月15日开始,5月末结束。插秧方式:用小型水稻插秧机插秧。行距9寸、株距4寸。插秧完成后,清理修整鱼沟损坏部位。 5、投放苗种 投放鲤鱼春片:6月5日,稻苗返青,开始投放鲤鱼春片鱼种。投放规格:平均尾重125g,即8尾/kg。投放密度:45尾/亩。共计投放2.25万尾。 投放地产泥鳅:6月15日投放。规格:2.5g/尾。密度:7.5kg/亩,3000尾/亩。共计投放30万尾。 6、日常管理 6.1 饲料投喂 投喂时间:稻鲤模式6月8日开始投喂混料。混料配比:豆饼占50%以上,其余用玉米面、麦麸子、米糠等,占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