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共28页
- 格式:ppt
- 大小:11.49 MB
- 文档页数:28
中国电视剧发展流变?一、初创阶段: 1958年至1966年①1958年,试播期间的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前身)根据小说《一口菜饼子》(《新观察》) 改编成了一个20 分钟的同名电视剧,6月15日在演播室内进行了直播,拉开了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序幕。
②初创阶段主要为直播电视剧。
主要充当时事政治的宣传工具,题材单一、情节简单、主题概念化倾向和政治化倾向比较严重,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初创时期电视剧的主题特点:1.忆苦思甜;2.歌颂革命英雄(以创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为主要对象);3.歌颂时代英雄(以歌颂当代模范和英雄人物为主要内容,如雷锋、焦裕禄);4.歌颂大功无私的奉献精神;5.直接图解各种政策。
二、电视剧“艺术停滞”而“技术发展”阶段:1966年至1976年①这一阶段因社会政治文化的大变动,《八个样板戏》独占全国舞台,电视剧生产陷入了停滞。
②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电视技术设备的发展没有间断。
1967 年,我国有了磁带录像设备;1973年,我国开始彩色电视试播。
三、复苏阶段: 1976 年至1980年代中后期①以1978年播出的彩色电视剧《三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国产电视剧的质量和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电视剧担当了这一时期传播主流文化的任务。
②电视剧本体特点渐渐确立,除创作拍摄了大量单本剧之外,还于1980年录制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虽质量比较差,制作也比较粗糙,但初步体现了长篇电视剧的强大叙事功能。
★复苏期电视剧的主要特点:1.创作数量大增。
2.大多数作品注重社会意义和价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正面描写和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3.在样式上呈现多样发展的趋势。
从长度上分有小品剧、短剧、单本剧、系列剧、连续剧;从样式上分有纪实剧、轻喜剧、诗话剧、哑剧等。
4.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显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确立本体特征阶段: 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0年代初①随着电影界“电影与戏剧离婚”、“抛掉戏剧的拐杖”等呼声的渐渐加强,电视剧也渐渐摆脱了其曾经赖以借鉴的戏剧、电影等母体艺术的特点,开始向视听艺术本体回归。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一、我国电视的诞生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
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
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
现在,"中国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101 型43 厘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
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
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革,以下是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的概括:
1. 初期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中国电视剧起步于1950年代,以宣传为主要任务,内容主要是革命战争题材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宣传片。
代表作品有《海瑞罢官》、《火红的年代》等。
2. 紧缩时期(1970年代-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电视剧创作受到限制,内容受到政治影响,题材狭窄,创作风格单一。
3.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现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剧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电视剧创作开始多元化,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题材,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多样性。
4. 新世纪的发展(2000年代-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电视剧开始呈现更高水平的制作和
更多元的题材。
大型历史剧、都市剧、家庭剧、青春剧等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制作水平和观众反响逐渐提升。
5. 产业化和国际化(近年):中国电视剧产业逐渐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剧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展露头角,受到国际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中国电视剧的题材和风格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
从初期的宣传教育功能到今天的多元化表现,中国电视剧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视剧的发展历史简介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1、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2、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播放了几十部直播电视剧。
3、“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停顿。
中国唯一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4、中国第一部连续剧:《射雕英雄传》(1976年)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 5、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 6、1981年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后十八年》。
1985年年产电视剧一千多部,其中有许多上乘之作,如单本剧《新岸》、《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等,连续剧《武松》、《今夜有暴风雪》、《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等。
7、中国的电视剧蓬勃发展1980年~1999年注解: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和连续剧是台湾中视在1969年播出的晶晶,而不是一口菜饼子,在1958年到80年前是大陆红 *** 的 *** 时期,我们和香港一样,是80年后才开始涉足电视剧。
电视剧是如何发展的从1930年世界第一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英国)播出至今已有60余年了。
最初的电视剧是在演播室直播,摄像镜头对着演员,即演即播。
由于没有录像磁带和录像机,无法将播出的电视剧储存起来。
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可以利用电影胶片从电视机荧光屏上进行拍摄,把节目保存下来,便于流传。
随着便携式电视摄像机、盒式录像带与录像机的问世,电视剧的制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终于获得了与电影、戏剧并驾齐驱的地位。
随着1954年美国彩色电视的开播,彩色电视迅速传遍全世界,电视剧在制作质量、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及艺术品位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电视剧的制作开始走出演播室,进入实景摄像阶段,借鉴电影技巧,加速了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展露出了巨大的潜力。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电视剧开始与电影和戏剧争夺观众,并对后二者构成了威胁。
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的起步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该剧为20分钟左右的“直播电视小戏”,选择了第一人称串讲的叙事方式,由“姐姐”作为叙事者,讲述了解放前关于一口菜饼子的往事,借助亲情的力量教育妹妹节约粮食,体现了忆苦思甜的宣传精神。
该剧重视宣传教育的功能,艺术表现稍显粗糙,人物形象也不够鲜明。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
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4.少年儿童教育5.国外题材6.民间传说题材一、成就:(一)、艺术形式上不断尝试与探索。
(二)、电视内容上题材丰富,追求现实意义。
(三)、对电视剧事业发展来说: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电视剧创作人才,为以后电视剧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比如王扶林。
二、受时代环境和文化形态所限,起步中的中国电视剧存在着不足:(一)、从艺术观念上看:较多的是“宣传品”而非“艺术品”。
(二)、从创作条件上看:受条件所限,当时演播的电视剧长度大多为30分钟左右,人物与场景都比较少、时间跨度较小、剧情相对简单、对生活的挖掘不够深入。
(三)、从艺术形态上看:“直播电视剧”在演播室内设置的方式使得剧作的舞台气息较浓,遵循的是戏剧的创作模式,以戏剧的美学观点为支撑点,遵循戏剧“三一律”的要求。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
样板戏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发表,之后《红旗》第六期发表《呼唤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的社论,社论说,京剧革命“给无产阶级新文艺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该剧虽然采用录像设备,但是全剧的场景,时间、空间的转换等等还是同直播时期的电视剧一样集中。
电视剧发展历程电视剧是一种以影像和声音为主要语言表达方式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连续播放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
从悬疑神剧《外景》到历史文化剧《大明王朝》再到现代都市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电视剧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技术的进步,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初期,电视剧还算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以黑白电视为主流,剧情青涩简单,常常是由一台摄像机实时拍摄演员的舞台表演。
《前程锦绣》《辛亥革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以其朴实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
1958年,《白毛女》的播出标志着我国电视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部电视剧不仅把故事讲得更为生动,而且采用了演员实地实景拍摄的方式,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剧情的冲击力和情感的渗透。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开始走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风格。
从影视剧《霍元甲》到都市剧《还珠格格》,从武侠剧《笑傲江湖》到军旅剧《士兵突击》,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观众群体。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多元化的内容不断涌现,并逐渐形成了剧情丰富、表演精良、制作精细的电视剧全盛时期。
到了21世纪,随着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对电视剧的需求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网络剧和短剧成为了观众的新宠,它们以更加轻松有趣的方式,快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电视剧行业也在探索新的方式,如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和电视剧拍摄,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高清彩色,从单一剧情到题材多元,电视剧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
它既是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创新,也是时代变革和社会进步的见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相信电视剧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