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阅读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
指导写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引起答案。
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上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有无数的宝藏和财富。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
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思考作者从那两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烛”。
提示火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书写时左窄右宽;提示“幻、蜡、诱、润、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剑”书写时左宽右窄。
指导书写“乘”要注意笔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1.听写生词。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地球)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1.自由读课文,思考:(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29 古诗两首知识链接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有《李义山诗集》。
课前独学一、我要默读古诗两遍,熟读三遍。
二、放声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哦!加油!三、我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四、我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或诗句有:课中导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过程】一、小组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二、独学检测:1.以“我要抢话筒”的形式,展示独学部分的题目。
2.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部分的题目,并互评星。
三、晒晒我的朗读:我能想象画面,把古诗朗读得韵味十足。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学习过程】一、合作探究(一)两人对子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互相评价。
(二)三人小对子讨论后展示:1.《乞巧》中哪句诗写出了乞巧节的盛况?用“——”画出来。
2.《嫦娥》中的“夜夜心“改为”此夜心“好吗?为什么?二、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三、我要当小诗人:有节奏地吟诵古诗。
四、达标检测1.拼一拼,写一写。
qǐqiúqiǎo miào yún xiāo píng fēng làzhúcháng ã( ) ( ) ( ) ( ) ( ) ( )2.加偏旁,将下面的字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第七单元本单元有四篇课文。
《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买木雕的少年》为精读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
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儿童诗《太阳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叙事性文章《一面五星红旗》《买木雕的少年》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新闻报道,报道了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情。
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可结合本单元专题,多参考一些关于“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想想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专题思想。
要引导学生学习关系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教育概念,本组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到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上。
25、太阳是大家的②假如你是这些鲜花、小树还有小朋友,太阳暖烘烘地照着你,你的心情怎样?把你的高兴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让别人听出高兴,把你的舒服送到句子中读一读,让别人听出温暧。
③同学们,太阳带给鲜花、小树、小朋友的不仅仅是快乐、舒服。
它还带来了暖暖的爱!这样的爱流淌在细节中,要靠同学们去发现!请你们再用心默读第二小节,想想从哪个字,哪个词中发现了太阳的这份爱?(“洒”、“拔”、“陪着”、“看”)从这个词可以看出诗人把太阳当成()来写,运用了()的手法,把太阳写活了。
④你们喜欢这样的太阳吗?那就把你对太阳的喜欢之情表达出来吧。
和同桌比一比读第二小节,看谁更能读出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如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⑤除了诗中写到的,太阳还为大家做过哪些好事?小组交流。
请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把自己说的编成诗句写在书上第二节后面,比一比谁是优秀的小诗人。
(3)第三节:大家和太阳相处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可是一天过去了,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下啦!她要去哪儿?用诗中的语告诉我。
(4)第四节:指导学生用轻柔的语气读。
第七单元25、太阳是大家的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主题:友谊和理解课时: 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张杰/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掌握本单元至少31个生字,读读写写43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
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法。
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了解作者写作的特点,尝试把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儿童诗。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做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
“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3.学情分析这首诗歌想象丰富、形象感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学生非常喜欢。
而且因为文辞比较简单,所以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字面意思,但诗歌的深层含义及诗歌的语言魅力则不容易领悟,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评价任务1、书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以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
2、板书课题。
齐读。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检查读课文情况。
3、我来提醒: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
”彤”字本音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7-8单元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读拼咅,写词语。
hong tong tong shui jiao pei ban chen zao fang zhi bo zi qT hei)( )( )( )( )( )wu ying wu zong huang wu ren yan chujing you yu you lan gong yi pin mi ng bu xu chuan you ren ru zhi zhuang guan wu guan duan zheng( )( )( ) ( )( ) ( )( ) 二、用下面的偏旁组字,再组词。
例: 走一(趁)(趁早);—(起)(起床)丁…()();- ・・()( ) 力…()( );― ()( ) 周…()();- -()( ) 月…()( );… ()( ) 三. 比一比,再组词。
能(八、、)气()霄()炼() 旅()科()能()乞()宵()练() 旋()料() 四. 补充完整词语。
( )如生()起舞() 不舍() 在目( )俱到()是道() 不断() 有礼( )相关()R± () 有味() 不绝qTng xT ke bian yd chi guan gai ran shao ye ti ye 1ian zheng zha五.按要求写词语。
1、仿“四面八方”写三个含有数字的词语。
2、仿“人山人海”写三个ABAC形式的词语。
3、仿“南辕北辙”写三个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
六、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八仙过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悟空大闹天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多多益善张飞穿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公断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姜—愿者上钩七.仿写句子。
1、夸父颓然倒了下来。
(写比喻句)2、巫婆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过来了。
第七组课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组课文安排了三篇课文:《军神》、《掌声》、《金子》,一篇习作、一个练习。
《军神》讲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刘伯承同志在负伤后的一段经历。
《掌声》这篇课文要抓住动作、神态的语句,通过反复朗读交流、反馈来体会文中人物感情的变化,悟出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金子》这篇文章的理趣蕴涵充满波折的情节之中,要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
教学目的: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4.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能主动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6.运用京剧脸谱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读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写好“捺”笔变“点”的钢笔字和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提”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
教学重难点:1.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意志。
2.理解课文中揭示课文主旨的句子的含义。
3.理解“金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军神》 2 课时《掌声》 2 课时《金子》 2 课时习作7 2 课时练习7 2 课时20 军神课型:阅读课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引读法、自学探究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挂图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沃刘龄匪拒醉剂施哼晕勉堪承2.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容易少横的字:龄醉容易多横的字:哼注意字的笔顺:匪二、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初读了解,感知设疑1.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2.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阅读教案备课阅读教案备课在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阅读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够阅读理解、掌握常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
本次课程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为例,是一篇非常好的教材,特别是在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
由于阅读课程是基础,因此建议进行数量适中的课堂练习,相对轻松的任务是逐步提高孩子们进入阅读门槛的良好选择。
1、教学目标:本次阅读教案学生通过小短文和图画的交互方式,学习如何快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掌握文本细节;学习使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表述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教材分析:本单元首先是以一个小故事为主题,故事中主要讲述了燕子在春天端午节回家探亲,然后面临生存与繁殖的问题。
针对这个话题,课程特别设计了多道与燕子有关的问答题,来帮助孩子们通过多种不同角度了解燕子的生存在大自然中的基本习惯和生存条件,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逐渐认识自然环境对生命的保障与限制。
3、教学计划:通过本次阅读教案,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技能:(1)如何快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2)掌握文本细节的关键信息(3)使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表述能力(4)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以下课堂教学计划来帮助学生实现以上技能:(1)通过小组互相讨论来加深对燕子的了解(2)领读文章,通过关键词语来快速把握文章主旨(3)以问题查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细节(4)让学生小组之间动态交互,简单讲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5)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4、阅读教案过程中注意事项:(1)阅读教育需要注重“讲真话、做实事”,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2)阅读教育要注重多元化,尝试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好阅读习惯。
(3)阅读教育要注重动态教学,及时跟进和总结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且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25、太阳是大家的教学目标: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法设计:合作交流读中感悟、讲授法学法设计:边读边想象法、背诵法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
读词扩词。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
教法设计:合作交流读中感悟、讲授法学法设计:边读边想象法、资料收集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导入: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
现在老师来说一条谜语,大家可要认真听,动脑筋猜啊!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
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
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3.认一认: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帮一帮: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5.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1.读一读: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第二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
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她使庄稼茁壮成长,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阅读教学七八单元的课文包括:《恐龙》、《槐乡五月》、《海底世界》、《日月潭的传说》、《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这几篇。
题材从知识性短文、优美散文、到说理故事,涉及面很广。
二、具体分析
、现代散文
散文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
智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它的背后站着深厚的知识基础,丰厚的生活体验,丰赡的审美情怀。
国标本三语上选编的现代散文,讲究弹性,具有鲜活美;讲究密度,有灵秀美;讲究质料,具有睿智美。
所谓讲究密度,是指在一定的字数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
如《槐乡五月》中:槐乡地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这充满灵秀的美文,嚼之口香,闻之耳净。
可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步步莲花,美不胜收。
所谓弹性,是指选文的文体和语气变化多姿、鲜活美丽。
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像维吾尔族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地小辫。
这些语句活泼、新颖,鲜活亮丽,让人拍手叫绝。
、寓言传说
寓言是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象征性解答。
国标本三语下第七八单元选编的《日月潭的传说》,体会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为救百姓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品质;《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鹬蚌相争》告诉我们双方争执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争论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这些课文为学习者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享受自由精神的过程。
、知识性短文
《恐龙》这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文中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做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恐龙与小读者地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而《海底世界》则选取了典型的动物植物,抓住特点进行介绍,并配有栩栩如生的海底生物图,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剪枝的学问》以事情的发展为顺序,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活泼轻松的笔调娓娓道来,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道理。
这些虽说是知识性的文章,但句子贴近儿童生活实际,通俗易懂,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三、教学建议
一、注重情感陶冶、获取精神力量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就这两单元的课文来看,我们应该关注教材中的精神元素,以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对儿童的教育不能采用钢性楔入的方法,而应注重熏陶感染。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条理地讲述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拯救日月的经过,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等重点词句,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地精神。
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假想来到了神秘的海底,让学生说说看到各类海洋动物植物时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想到些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海底真是隔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三、拓宽教学空间,共度智性时光
课堂要成为一种真正鲜活的生活,使教学过程成为启人心智、怡人心境的精神漫游,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充满张力。
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真切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立体地亲历所学的课文。
如教学《槐乡五月》一课,我们可以创设在五月的一天乘车去槐乡的情境,结合插图、课文说说来到槐树林边看到的景象、闻到的花
香,说说看到槐乡的孩子到槐树林里都干了些什么。
让学生想象身在槐树林里,看到周围这么多的槐花想干什么?再启发学生想象来到农家小院,在农家品尝槐花饭,最后与槐乡孩子告别时的情形。
在这样一个连续的游槐乡的情境中学习课文,学生玩并学习着,学并快乐着,可以充分享受情境化的语文教学带给他们的欢乐。
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应该是开放的,不能定格在课文中。
教《争论的故事》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又有一只大雁从天空飞过,兄弟俩会怎样做。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心智在更大的时空中得到舒展。
三、触摸语言肌肤,感受母语魅力
对词句的理解、记忆应该伴随着形象。
在教《揠苗助长》中的巴望一词时,可以先问学生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个人巴不得禾苗一下子长大的心情,引出巴望一词,再让学生想象并演示他焦急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词。
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