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典型河道清淤效益评估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5.21 KB
- 文档页数:4
河道清淤项目调研报告河道清淤项目调研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城市河道的清淤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河道的清淤可以有效防止洪水灾害,保护河岸地区的安全;同时,清淤也有助于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因此,进行一次针对河道清淤项目的调研分析十分必要。
二、调研目的1.了解目前河道清淤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清淤周期、清淤方法、清淤资金来源等;2.探讨清淤项目的效果及其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后续项目选址提供依据;3.分析目前清淤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调研内容1.调研目标:选择一条城市河道作为调研目标,全面了解其清淤情况,并分析清淤效果;2.数据收集:收集河道清淤项目相关的文件资料、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3.实地调查:对调研目标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清淤工程的实施情况、清淤方式以及清淤效果等;4.交流座谈:与相关部门、专家进行交流座谈,了解他们对清淤项目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通过对调研目标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市区河道的清淤工作较为落后,清淤周期较长,导致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河道的通航和洪水排泄功能;2.河道清淤工作主要依靠政府专项资金,缺乏企业和社会资金的参与,导致清淤工作的资金短缺,进一步影响了清淤工作的进展;3.清淤工程的实施方式还存在问题,部分地区清淤方法不合理,清淤效果不佳;4.部分地区对清淤效果缺乏监测和评估,无法准确衡量清淤工作带来的效果。
五、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大市区河道清淤项目的投入,提高清淤工作的效率。
可以采取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清淤工作,加大资金来源;2.提高清淤工程的技术水平,采用科学合理的清淤方式,确保清淤效果;3.加强对清淤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方针和方法;4.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对河道清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当前的河道清淤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河道清淤报告根据对某河道清淤工作的现场观察和分析,现将清淤工作的情况进行报告如下:该河道清淤工作于某日期正式启动,目的是清除河道内的淤泥和杂草,保证河道畅通,防止积水和洪水灾害发生。
在清淤工作开始前,我们对整个河道进行了全面的勘测,确定了淤泥和杂草的积聚程度和位置。
根据勘测结果,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清淤计划,拟定了清淤工作的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
清淤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清除淤泥,第二阶段是清除杂草。
在清淤工作中,我们采用了人工清淤和机械清淤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清淤质量。
在第一阶段的清淤工作中,我们先采用机械设备将大块的淤泥清除,然后再通过人工清理细小的淤泥。
清淤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确保不对河道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和破坏。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一阶段的清淤工作进行了数天,清除了河道中的大部分淤泥。
我们对清除的淤泥进行了分类和处理,将其中可回收的资源进行了分类回收利用,保护环境。
第二阶段的清淤工作主要是清除河道内的杂草。
我们重新部署了人员和机械设备,采取适当的方法将杂草进行清理。
清淤工作中,我们对杂草进行了妥善的处理,避免其再生和扩散。
同时,在清除杂草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水生植物和鱼类的影响。
综上所述,该河道清淤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河道内的淤泥和杂草得到了有效清除。
清淤工作过程中,我们遵守了相关规定,保护了环境,保证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但是,还需要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和清理,以保持河道的畅通和干净。
同时,还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保护河道和环境的意识,共同维护好我们的河道环境。
以上是对该河道清淤工作的报告,请予以审阅和备案。
河道清淤工程中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河道清淤工程是一项旨在解决河道淤塞问题的重要工程,其通过清理河道底泥和沉积物,恢复河道的水流通畅性,提高治理区域的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益。
然而,对于这项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本文将围绕河道清淤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开展讨论,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增强防洪能力河道清淤工程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增强治理区域的防洪能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区域内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河道淤积导致的洪水威胁也日益突出。
通过清淤工程,可以有效地减少河道内的淤积物,恢复河道原有的水流容积,提高水流通畅性。
这将大幅度降低洪水在治理区域内的侵袭程度,减少洪灾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增强社会的防洪能力。
二、改善水质环境河道清淤工程也有助于改善水质环境。
由于河床淤积,会导致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水质形成污染威胁。
通过清淤工程,不仅可以清除河道内的底泥污染物,还能降低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改善水生态环境。
这将有利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三、促进水运物流河道清淤工程的实施还能促进水运物流发展。
河道淤积导致航道变浅,限制了水运船只的通行能力和吨位限制,从而阻碍了水运物流的发展。
通过清淤工程,可以恢复河道原有的航道深度和宽度,提高船只通行能力,降低航运成本。
这将为区域内的经济贸易活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水运交通条件,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促进经济发展。
四、创造就业机会河道清淤工程的实施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清淤工程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施工、设备制造、物资供应等多个环节,需要各类专业人才和劳动力参与。
同时,清淤工程还需进一步协调河流治理、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安全监控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多部门合作机制。
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综合经济的提升。
河道清淤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河道清淤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旨在保障河道的通行能力、维护河道生态环境,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探讨河道清淤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一、经济效益1. 提升水运能力河道清淤可以有效提升河道的通行能力,保障水运的顺畅进行。
无论是河流内陆航道还是河口海岸航道,清淤工程都能够使航道深度达到标准要求,确保船舶能够安全通航。
这将促进水上货运、旅游观光等产业的发展,加强地区之间的物流联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
2. 改善防洪排涝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风险也日益增加。
河道清淤工程可以清除淤泥垃圾,拓宽河床,增加河流的输水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
这将为城市保护提供有效手段,减少洪涝灾害对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 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河道清淤有助于维护水体生态环境,增加自然水资源的存储和调度能力。
清淤后的河道水体流动性更好,有助于水资源的再利用和合理供应。
此外,清淤过程中产生的淤泥和废弃物可以进一步利用,作为肥料或者回收资源,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二、社会影响1. 生态保护与改善河道清淤工程的进行,不仅清除河床淤积物,也有助于修复和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清除淤泥垃圾可以增加水体氧气含量,改善水质,促进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同时,清淤还有助于恢复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河道清淤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清淤后的河道水质更清澈,环境更加优美,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居民也可以通过河边的步行道和公共休闲设施进行健身活动,增加社交互动,促进身心健康。
3. 增强城市形象与旅游吸引力河道清淤可赋予城市更美丽的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旅游吸引力。
清淤后的河道可以打造成景观带,沿河而建的建筑群、公园、广场等配套设施也会相应兴起,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
清淤绩效评价报告一、引言清淤工作是保障水域畅通、水质清洁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人民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清淤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分析清淤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推动清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清淤工作情况自去年年初以来,我市持续开展了清淤工作,共清理了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在内的水域30条,总清淤量达到了200万立方米。
清淤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清淤工作的绩效评价1. 成效评价(1)水域通畅度提高:通过清淤工作,许多水域的通畅度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水域的运输效率和生态环境。
(2)水质改善:清理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淤泥,有效改善了部分水域的水质情况。
(3)减少洪涝灾害:清淤工作有助于灾害防范,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几率。
2. 问题评价(1)清淤工作不及时:部分水域清淤工作进展缓慢,尚未达到预期效果。
(2)投入不足:清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目前的投入还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3)监管不到位:对于一些水域,清淤工作并未按照规定进行,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
四、改进建议1. 加大清淤工作力度:提高清淤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清淤工作的及时性和质量。
2. 完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清淤工作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清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清淤工作的规范进行。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清淤工作的认识与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清淤工作合力。
五、结论清淤工作是维护水域环境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工作,通过本次绩效评价,可以看出清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监管措施、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清淤工作的绩效,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
杭州市城区河道水环境治理案例分析杭州市的水系目前可以分划为运河片水系、上塘河片水系、下沙片水系、上泗片水系和江南片水系共五大水系。
杭州市市区范围大致有河道1449条,总长度约7453km,市区绕城公路以内就有465条河道,总长度约为1021.5km,其中1千米以上的河道约有291条,总长度约873km[1]。
杭州的水系在分片区的基础特点上,又较为依赖人工配水,多处运用水泵、闸门等设施。
现有城区河道水污染的三大主要来源分别是未截流污水、径流、合流制溢流。
另外,河道底泥污染、大气沉降及水面降雨污染、达标排放尾水污染也是河道水污染的来源。
近年来,杭州对城区河道水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在全国前列,现对两个城区河道水环境治理案例进行分析介绍。
1 杭州市中心沿山河治理案例1.1 地理位置及修复前河道污染状况沿山河是杭州的一条界河,属于典型的中心城区河道,河北面是西溪湿地,南面是天目山路,将湿地与城市环境、闲适与嘈杂隔离开来。
沿山河发源于余杭区闲林镇与富阳市受降镇交界的板照山麓,经留下,沿天目山路一路向东至古荡,在保俶路八字桥大拐弯后向北,改称西溪河,过文一路后并入余杭塘河,最终注入大运河。
沿山河在杭州市区内的河段全长约9.8km,河道宽度为9-30m,水深2.0-2.3m,流速约0.33-0.54m/s,整体流速较快。
沿河两岸有直立式驳岸和生态砌块驳岸两种类型。
由于周边人口密度大,污水管道比较老旧,沿线排污口密集,沿山河承担着大量的排水排污压力,所以整治前河水氮磷超标严重,属于劣V类,水华和黑臭也爆发频繁。
这使得沿山河河水的水质和自净能力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1.2治理措施及效果沿山河采用了清淤、截污、高效组合填料、鼓风曝气、微生物循环驯化系统、人工浮岛湿地、沉水盆栽、人工水草、沉水植物“水下森林”、长距离微孔曝气、水生动物放养等多种修复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沿山河整治的两期工程共处理了污染源点22处,督促公建单位整改污染源点34处,减少的污水排放量每天在1000立方米左右。
河道疏浚评价分析报告河道疏浚是指对河道进行清淤、疏通、加固等工程技术措施,旨在改善河道的通畅程度,预防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
河道疏浚评价分析报告对河道疏浚的效果和成本进行评估,以便了解疏浚的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下面是一份河道疏浚评价分析报告的模板,共计700字。
河道疏浚评价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河道疏浚工程是为了改善河道通畅程度和预防洪涝灾害而进行的工程技术措施。
我市XX河道疏浚工程于XX年XX月开始施工,工程包括清淤、疏通、加固等方面的工作,并于XX年XX月完工。
为了评价疏浚工程的效果和成本,特编制此报告。
二、疏浚效果评价经过疏浚工程,XX河道的通水能力明显提升,河道的水流速度加快,水位明显下降,河道内的淤泥和杂草得到了有效清除。
疏浚后,河道中的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鱼类和底栖生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同时,河道的退水时间明显缩短,河道内积水和滞洪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三、经济效益分析疏浚工程的投资经费共计XXXX万元,其中资金用于清淤、疏通等工程措施的施工成本为XXXX万元,人工和材料的成本为XXXX万元。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洪涝灾害:疏浚工程提高了河道的通水能力,减少了河道堵塞的风险,有效预防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据统计,该河道疏浚工程每年可避免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XXXX万元。
2. 改善水环境质量:河道疏浚使得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减少了污染物的积累和扩散,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加干净的水源。
这不仅改善了居民的便利生活环境,还为当地开发旅游业、发展农业等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3. 促进交通运输:河道疏浚提高了河流的航行能力,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
这有助于减轻公路交通压力,提高物资运输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在河道疏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1. 对于部分难以清理的河床结构和河岸边坡处未进行彻底处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清淤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排水管道中淤积物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长时间的废水排放以及管道内的固体废物,导致管道中淤积物的积累。
淤积物不仅会引起管道堵塞,影响排水效果,还会滋生细菌和病毒,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清淤项目应运而生,旨在对城市排水管道进行定期的清淤作业,解决淤积物问题。
二、项目目标1. 解决城市排水管道淤积物问题,保证排水畅通。
2. 减少淤积物积累,提高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
3. 预防淤积物滋生细菌和病毒,保证居民身体健康。
三、市场需求分析1.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排水管道需求增加。
2. 排水管道淤积物问题普遍存在,市场需求旺盛。
3. 政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清淤项目有一定的经济支持。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 清淤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包括机械清淤、高压水冲刷和化学清洗等方法。
2. 可以借鉴国外的清淤经验和技术,提高清淤效率。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考虑引入无人机和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辅助清淤作业。
五、成本可行性分析1. 清淤项目主要涉及人员、设备和材料等成本。
2. 人员方面,需要招聘有经验的清洁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
3. 设备方面,清洁工作需要使用高压水枪、清洗车辆等设备,设备购置及维护费用较高。
4. 材料方面,对于化学清洗液等材料的需求存在一定成本。
六、经济效益分析1. 清淤项目的主要经济效益在于延长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部分维修费用。
2. 大规模清淤作业可以提高排水效果,减少城市内涝现象,降低灾害风险。
3. 清淤项目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七、风险分析1. 清淤项目涉及到排水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应加强培训和管理。
2. 市场竞争激烈,可能面临价格战和客户选择的压力。
3. 清淤作业需要面对不同的管道状况,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八、可行性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清淤项目在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河道清淤业绩分析报告河道清淤业绩分析报告一、引言河道清淤是保护环境、维护水利工程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改善水质、促进生态恢复的关键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我公司参与的河道清淤业绩进行分析,以评估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二、河道清淤业绩概述自公司成立以来,我们积极参与了多个河道清淤项目,包括河道淤泥清理、水草修剪、污水沉淀池清理等。
我们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保证清淤过程高效安全。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在这一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声誉,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清淤团队。
三、河道清淤业绩分析1. 项目数量公司参与的河道清淤项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2018年至今,公司共参与了10个河道清淤项目,其中5个为市级主导项目,5个为县级或镇级项目。
项目数量的增加反映了公司在这一领域的认可度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2. 项目规模公司参与的河道清淤项目涵盖了各个规模。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大型项目占比最高,约为60%;中型项目占比约为30%;小型项目占比约为10%。
大中小型项目数量的合理分配,使得公司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3. 项目效益在参与的河道清淤项目中,绝大部分项目达到或超过了预期效益。
项目效益主要表现在水质明显改善、水利设施运行更加顺畅、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等方面。
有效的清淤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公司积累了优质的口碑和良好的信誉。
4. 业绩增长从2018年至今,公司河道清淤业绩呈稳步增长态势。
参与的项目数量逐年增加,同时项目规模和效益也得到提升。
据统计,公司河道清淤业绩年均增长约为20%。
业绩增长稳定且可持续,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问题分析虽然公司在河道清淤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人力资源短缺: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加,我们发现人力资源不足,无法满足项目需求。
2. 技术更新缓慢: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清淤技术和设备,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排水沟清淤施工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估1. 引言清淤是维护排水沟正常功能的关键工作之一。
本文将对排水沟清淤施工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提供决策者在选择清淤方案时的依据。
2. 清淤施工方案的目标与方法清淤施工方案的目标是恢复排水沟的流通能力,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般采用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两种方法进行。
机械清淤较为常见,包括挖掘机或吸污车等工具的使用。
人工清淤主要依靠劳动力完成,通过人工清理沟槽内的淤泥、垃圾等杂物。
3. 经济效益分析(1)成本分析清淤施工方案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设备使用费用、材料费用等。
机械清淤的成本相对较高,因为需要投入大型设备和燃油。
人工清淤的成本较低,但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劳动力。
因此,在经济效益分析中,需要对不同方案的成本进行详细计算。
(2)效益评估清淤施工的效益主要包括两方面: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 提高排水系统的流通能力,减少水患的发生,保护农田和城市建筑。
- 改善水质,减少水污染,保护环境。
- 延长排水沟寿命,减少维护费用,节约资源。
间接效益:-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 促进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吸引投资。
4. 经济效益评估方法(1)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回收期是评估清淤施工方案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计算出投资回收期,即投资成本回收所需的时间。
一般来说,投资回收期越短,经济效益越明显。
(2)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净现值是将清淤施工方案的全部收益和成本折现到现在的价值,以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
净现值为正表示方案具有盈利能力;净现值为负表示方案亏损。
(3)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对清淤施工方案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
通过调整关键因素,如成本、效益、折现率等,来观察方案的经济效益变化情况,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
5. 结论与建议清淤施工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估是决策者选择合理方案的重要依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28卷第7期增刊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28No.72018收稿日期:2018-01-04作者简介:黄朝煊,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及清淤工程。
E -mail :516227811@qq.com 。
基金项目: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快速排水防淤的哑铃形生态排水板加固滩涂区软基的新技术应用与理论研究”(批准号:LGF -18E090004);浙江省水利厅科技计划项目“人工岛式围垦中新型海堤结构应用实践及理论研究”(批准号:RC1701);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科标业项目“深厚淤泥中双排桩结构和平度位控制与优压设计研究”(批准号:B1609,B1803)。
浙江省典型河道清淤效益评估分析黄朝煊安贵阳(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02)摘要为了对清淤项目实施后的清淤效果进行标准化评估分析,本文给出了水资源利用效益、水环境改善效益以及防洪减灾效益的定量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河库清淤项目效益定量评估的框架体系。
以浙江省平阳县鳌郑塘河清淤项目为例,分别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定量、定性地评估研究,认为平阳县鳌郑塘河实施清淤后其总效益显著,为相关清淤项目效益评估提供基础。
关键词清淤工程;替代法;底泥处置;清淤效益;水环境改善效益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8)07增-0101-04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浙江省通过“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清三河”、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太湖流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治理等工程措施,河道基本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总清淤约5.7亿m 3,其中,“十二五”期间完成约1.5万km ,清淤约1.9亿m3[1]。
浙江省通过河道清淤,增加了河网蓄水能力,提高了行洪排涝能力,提高了城乡生活质量,改善了河道水生态环境。
本文建立了典型清淤项目清淤效益评估体系,并以浙江省平阳县鳌郑塘河清淤项目为例,根据清淤前、后水常规检测成果对比、清淤底泥检测成果以及底泥处置利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分别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定量、定性地评估研究,为相关清淤项目效益评估提供基础。
1清淤效益评估研究1.1清淤效益清淤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其中经济效益比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直接,可以运用若干经济指标来计算,而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通常有等效法、替代法等[2-6]。
1.2效益评估指标经济效益评估指标计算主要有净现值法和效益费用比法[7]。
净现值法:净现值为考察项目在寿命期内每年发生的现金流量,按一定折现率将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到基准年的现值之和[7]。
效益费用比法:效益费用比法即是指工程在计算期内所获得的效益与所支出的费用之比。
BCR为平均年效益与平均年费用之比。
1.3效益定量计算水环境改善效益计算采用替代法,考虑通过建设替代污水处理厂,达到相同的水质改善效果,将替代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作为水环境改善的效益。
替代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以现有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为基准,以清淤后与现有污水厂处理后污染物减少量的比乘以现有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进行估算[8],即:B 3=mI 0。
式中:B 3为水环境改善效益;m 为清淤后与现有污水厂处理后污染物减少量的比;I 0为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
m 可通过下式计算:m =ΔΔ0=t ·Δc t 0Δc 0。
式中:△、△0分别为清淤前后与现有污水厂处理前后污染物的变化量;t 为替代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即平原河网容积;t 0为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取10万t /d ;△c 、△c 0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7期增刊分别为清淤前后和现有污水厂处理前后水质指标的变化量。
类似地,防洪减灾效益也可采用替代法分析,即防洪减灾效益以增加容积等效的水库建设投资来替代估算。
2典型清淤项目概况2.1项目概况鳌郑塘河综合治理工程位于平阳县鳌江镇境内,属水网地区,其中山丘区集水面积44.6km2,占总面积的54%;平原区河网密布,地势平坦,河网总长135km,平均河宽21.2m,平均水深2.02m。
平原地面高程3.2 4.5m。
治理河道总长2349m,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治理措施包括护岸工程、清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绿道工程、景观工程[9]。
2.2清淤前后检测资料鳌郑塘河位于鳌江镇下厂社区。
从鳌江镇下埠水闸至下厂水闸,河道全长约3km。
本项目涉及长度约3km,采用普通绞吸式清淤,合同价97万元,计划清淤方量6.5万m3,实际收方6.498万方;淤泥处置采用自然堆填固结。
鳌郑塘河清淤前水常规检测资料见表1。
根据鳌郑塘河清淤前河道水质监测结果,认为除COD、BOD5、氨氮超标外,其他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要求,鳌郑塘河清淤前水质呈现明显的有机物污染特征,整体水质呈劣V类,已无环境容量,主要原因是受附近村庄生活污水等影响。
鳌郑塘河清淤后水常规检测资料见表2。
由表1、2对比分析可知,鳌郑塘河虽然清淤后短期内水质仍维持劣V类,但是各项水常规指标(PH值、溶解氧、透明度、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均有较好改善。
清淤底泥检测资料见表3。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鳌郑塘河清淤底泥满足III级土壤环境之间标准。
本项目实施后,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达到景观提升的作用,美化河道两侧的景观,改善沿岸的环境,有利于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
3清淤效益评估鳌郑塘河位于鳌江镇下厂社区。
河道全长约3km。
本项目涉及长度约3km,采用普通绞吸式清淤,合同价97万元,计划清淤方量6.5万m3,实际收方6.498万m3;淤泥处置采用自然堆填固结。
鳌郑塘河虽然清淤后短期内水质仍维持劣V类,但是各项水常规指标(PH值、溶解氧、透明度、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均有较好改善。
3.1污泥利用效益以自然干化的压缩率为50%,自然固结的压缩率为40%,机械固结的压缩率为30%计,清淤项目产生的可用污泥方量为6.5万m3,底泥基本采取围垦区回填、场地回填等方式,相同回填方式采用的情况下,填方效益记为10元/m3,制砖制陶、园林绿化等以20元/m3计,则鳌郑塘河污泥利用效益为26万元。
3.2水资源利用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益主要体现在清淤工程实施后,河道容积增加,可以更好地满足区域水资源供给,提高供水保证率,满足河网供水水源地的平原地区农业灌溉等供水条件。
特别在干旱年份,供水效益十分明显。
清淤工程实施后,以河道项目复蓄指数2,河道水主要功能为灌溉,按照农业灌溉水资源0.2元/m3,则鳌郑塘河每年可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益为2.6万元/年。
3.3水环境改善效益鳌郑塘河水环境改善效益计算采用替代法,考虑通过建设替代污水处理厂,达到相同的水质改善效果,将替代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作为水环境改善的效益。
替代污表1鳌郑塘河清淤前水质检测资料/mg/L 点位名称样品性状pH值(-)溶解氧透明度/cm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水质类别定类项目鳌郑塘河无色澄清7.852.93555.200.455.7劣Ⅴ氨氮、总磷表2鳌郑塘河清淤后水质检测资料/mg/L 点位名称样品性状pH值(-)溶解氧透明度/cm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水质类别定类项目鳌郑塘河无色澄清7.244.80402.060.3694.0劣Ⅴ氨氮黄朝煊,等浙江省典型河道清淤工程实施后清淤效益评估分析表3鳌郑塘河底泥检测资料/mg/kg样品性状pH值(-)总汞总砷铜铅总铬总镉锌镍阳离子交换量/cmol/kg有机质/g/kg褐色无味7.20.0956.33652720.622763815.815.8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以现有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为基准,以清淤后与现有污水厂处理后污染物减少量的比乘以现有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进行估算。
根据前述替代法计算得出结果,以及对清淤河段长度及宽度的统计,清淤后水环境改善的河网调蓄容积约为清淤方量的5倍,则鳌郑塘河清淤后水环境改善效益合计为1476万元。
清淤后的水环境改善效益还将持续较长时间,水环境改善的效果也将会加强,水环境改善的效益也将持续增加。
3.4防洪减灾效益防洪减灾效益以增加的容积等效的水库建设的投资来估算。
根据对各区域新建水库建设成本的估算,浙江省新建水库建设成本约为30元/m3,则鳌郑塘河防洪减灾的效益为97.5万元。
3.5社会综合效益水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水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水库清淤疏浚工程,为附近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4总效益经济评价分析根据前述效益分析,本项目主要效益为淤泥利用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益及水环境改善效益。
根据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97万元,项目工期为1年,项目完成后不涉及年运行费及流动资金。
经济评价指标是指经济效益费用比、经济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采用计入时间价值的动态法计算。
项目施工期为1年,效益发挥年限为10年,计算期为11年,社会折现率为8%。
经计算本典型清淤项目的经济指标: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以及经济效益费用比等各项指标都能较好地满足规范的要求,表明本项目社会效益显著。
5结论与建议本文对浙江省河库清淤实施情况进行了说明,本文建立了河库清淤项目清淤效益评估体系,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评估分析,其中主要结论如下:(1)对浙江省河库清淤实施情况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污泥利用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益、水环境改善效益、防洪减灾效益等定量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河库清淤项目效益定量评估的框架体系。
(2)浙江省平阳县鳌郑塘河清淤项目为例,分别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定量、定性地评估研究,认为本案例实施清淤后其效益显著,为相关清淤项目效益评估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1]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省河湖库塘清淤“十三五”实施方案[R].2017.[2]张建华.太湖生态清淤关键技术及效果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11.[3]陈荷生.太湖底泥的生态疏浚工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4(6):34-37.[4]李小平.美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和治理[J].自然杂志,2000,24(2):63-68.[5]FALCAO M,GASPARM B,CAETANO M,et al.Short-term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lam dredging in coastal waters(south of Portugal):chemical disturbance and subsequent recovery of seabed[J].Marine EnvironmentalResearch,2003,56(5):649-664.[6]MAGUIRE J A,COLEMAN A,JENKINS S,et al.Effects of dredging on undersized scallops[J].Fisheries research,2002,56(2):155-165.[7]李宝虎,俞益铭.赋石水库清淤工程的效益评价[J].浙江水利科技,2014,17(2):80-81.[8]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江省典型河湖库塘清淤项目效果评估[R].2017.[9]浙江中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平鳌平原片(鳌郑塘河)河道整治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R].2016.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7期增刊Benefit analysis of dredging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of typical river dredging project in Zhejiang ProvinceHUANG Chao-xuan AN Gui-yang(Zhejiang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Hangzhou Zhejiang310002,China)Abstract Zhejiang Province through the river storehouse dredging,has raised the flood waterlogging drainage capac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sludge utilization benefit,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benefit,water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benefit and flood control disaster benefit.Through the typical dredging project,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onventional test results of dredging before and after water,the results of sediment inspection and the disposal and utilization of sediment,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was carried out,and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benefit of this case was significant.This case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study of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dredging benefit of similar proje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future.Key words dredging engineering;substitution method;sludge disposal;dredging benefit;water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bene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