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学业水平测试周末讲练(六)
- 格式:doc
- 大小:593.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二语文周末练习试题二(含答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周末练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语文周末练习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到3题(共9分,每题3分)说“似”()杨铸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
所谓具象写意,非严格写实,亦非纯粹表现;不离物象,又不拘于物象;“造化”与“心源”化合为一,了无痕迹。
一个“似”字,其中潜存着厘清中国古代绘画具象写意传统的重要线索。
古代绘画理论言“似”,主旨乃是在标示绘画作品形象体系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
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肯定,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具象特性。
“似”之本义即相像、近似。
宋代以前,绘画的题材一直“以人物居先”。
画人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似”。
在这里,“似”被理解为绘画的恒常追求。
宋代以后,山水画、花鸟画繁盛,“似”的意识则一直不断延展,有新变,但并未遭到过彻底的颠覆。
讲“似”,意味着绘画作品不是绝对独立自足的:讲“似”,强调了绘画作品需要以外在世界作为自身的基本参照系统;讲“似”,引导着画家超越对抗关系而去追求与外在世界的一致。
另一方面,古代绘画理论通过对“似”的具体界定和阐发,准确揭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趋势。
肯定绘画要“似”,并不等于倡导极端的写实。
在人物画占据中心位置的阶段,借着“传神”目标的确立,古代绘画理论适度地拉开了“似”同完全写实之间的距离。
谢赫称“画有六法”,居首者为“气韵生动”,而联系人物画的艺术实践可知,所谓“气韵生动”,强调的就是“传神”。
由强调“传神”,延伸到厘分“神似”与“形似”,再延伸到重“神似”而轻“形似”,这一历程带给中国古代绘画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严格写实的艺术超越。
到山水画兴盛以后,古代绘画理论与时俱进,对“似”的阐发叉出现了重要的衍变。
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高二语文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人们总是期待一种来自他人的启明之光,却不太愿意运用自己的理性作出判断。
我们把自己的理性交付给了别人,我们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对分歧有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在危机与无常面前,人的脆弱性总是特别容易显现,而这个时候,依赖外力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选择。
人们期待媒体提供确定的信息和价值判断,人们指望政府保障给予万无一失的救援,人们希望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结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甚至人们假定“命运共同体”同时就是他们的“价值共同体”,这里万世太平,没有歧见与纷争,没有怯懦与犹疑,只有“高尚的”人们手拉手,灾难中的人类都是善良的天使。
然而现实并不如此,纷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记者们的职业表现受到争议,红十字会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官员们的报告和手表也时时被检视着……一本书名为“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何以暴力在降低”的著作倒在乐观地告诉你,由于暴力前所未有地降低,人类迎来了“道德进步”的历史时期。
在危机与无常面前,同样有一种声音认为,灾难唤起了人性的道德觉醒,敬畏生命的价值在生离死别的苦难中得到重申和救赎。
但这些无不把“道德进步”建立在一个泛集体的维度上,它总是离不开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唯独缺省了个体层面的观照。
在此意义上,也许把“道德进步”的坐标放置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时间轴上是更有价值的。
今天,我们追问地震亲历者范美忠相较于五年前有何新的道德认知,我们检讨自己当年称呼他为“范跑跑”是否带着一种娱乐至死的狂欢。
尽管我们可以自辩:因为别人都如此称呼,我不如此称呼,别人就不知我所指的是什么事件了。
无论如何,处理道德歧见需要我们了解基本的道德情境和运用理性判断的能力。
当人们不允许一个依然自诩有着道德优越感的人说话时,不去与他辨析政治道德与日常道德的关系时,我们在面对分歧时已经选择了逃避,就像人们把无数个“滚”字送给了红十字会那样,选择了懒惰。
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zhōngxué)2021-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六周周测试题〔2〕一、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30分〕1.以下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哪一项〔〕A.日前丧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谢不尽。
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侯。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效劳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良意见,并且责成指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错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2.以下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哪一项〔〕A.奉上拙著一本。
鄙人才疏学浅,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斧正。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效劳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改良意见,并且责成指导研究落实。
C.某请一位全国著名的小小说作家来作报告,报告完了之后,主持人对这位作家说:“您的报告还不错,对我们有些帮助,特此致谢。
〞D.甲中学学生会致函乙中学学生会主席杨雪,邀请她去参加甲中学学生会工作经历交流会,并介绍乙中学学生会工作经历。
可是开会前夕杨雪生病了。
为此,杨雪写信给甲中学学生会,说明不能到会的理由。
她在信中写道:“因病不能到会,经历介绍作罢,深感遗憾。
〞3.以下句子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三岁四岁狗也嫌。
〞小点点一会儿爬到床上翻跟头,喊“我是孙悟空〞;一会儿又在地上爬,喊“我当解放HY,母亲给我买枪〞。
B.洋柿子是一年生或者二年生草本植物(cǎoběnzhíwù),全株有软毛,花色黄,结浆果,球形或者扁圆形,红或者黄色,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
C.老村长说:“张全家的二亩地,秋里收了一千五!咱都得科学种田,都弄它一千五。
〞D.“我这法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
〞4.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HY就称为润例或者润格。
一、(15分,每小题3分)1.D(A项,zháo/zhuócuán jiáo;B项,yùchà/shàyìài;C项,y īn/yìn xiě/xuèzài;D项,qiào zhuàng dàng)2.C(A“柱”应为“炷”;B“焕”,“世”应为“势”;D组中的“园”应为“源”)3.A(①“申述”是“详细说明”,“申诉”则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
②“率先”为形容词,后接结果或者事情;“首先”为副词,一般用于阐述观点或者看法,其后引出要说的话。
③“隔阂”意在说明相互间心理上存有障碍,侧重指彼此有意见,关系不融洽。
“隔膜”着重指彼此不了解,关系不密切。
)4.C(A火山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B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D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很不愿意搬迁)5.D(A搭配不当。
“一支”应换成“一个”,量词“支”只可用于计量队伍、乐曲、纱线和杆状的东西。
B重复赘余。
“坛”本身指文艺或体育界,与“领域”重复。
C语序不当而造成主语残缺,应将“我们”放在“只有”前面。
)二、(9分,每小题3分)6.B(A“三里屯”应是与古代的军事活动密切相关。
C文中说的是“春秋以来”许多地方以“龙”“凤”冠名,而不是说“龙”“凤”是“春秋以来”创造的神物。
D“越河街”应在越河上,而不是在运河上)7.D(此项非“特点”,而是这种特点所产生的效果、影响)8.C(“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过于绝对,“独特”二字于文无据)三、(12分,每小题3分)9.D(遑:闲暇)10.C(A项,第一个“乃”是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福建省2025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综合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六)(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落空。
高二下学期语文周末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寻找暗物质云凡绝大多数天文学家均接受这样一个令他们困惑的事实: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我们能够看到的。
宇宙中的暗物质比构成我们普通世界的原子物质多得多。
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每秒将有100万暗物质粒子穿过你的小指。
人们却看不到它们,因为它们不发射任何光,它们不带电荷,与原子物质的相互作用很少。
暗物质没有电磁场,这也就意味着几乎无法借助任何常规科学测量设备探测到它们的存在。
但人们知道它们是存在的,因为如果它们不存在,就无法解释宇宙的结构。
1915年,爱因斯坦根据他的相对论得出推论:宇宙的形状取决于宇宙质量的多少。
他认为宇宙是有限封闭的。
如果是这样,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必须达到每立方厘米5×10-30克。
但是,迄今可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却比这个值小100倍。
也就是说,宇宙中的大多数物质“失踪”了,科学家将这种“失踪”的物质叫“暗物质”。
谁最先发现了暗物质呢?20世纪30年代,瑞士天文学家茨威基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言论:在星系团中,看得见的星系只占总质量的1%以下,而99%以上的质量是看不见的。
茨威基首先发现了暗物质的存在,但当时许多人并不相信茨威基的结果。
万物之间存在万有引力,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越往外其转动的速度越低。
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在观测宇宙其他一些星系中的恒星运行速度时就发现,越往外,围绕中心的速度并不都是衰减下去,而是和内圈恒星的速度差不多。
这与越往外,物质越少,引力也越小,速度也应该越低的常规不符。
科学家们大胆地猜测:宇宙中一定有某些物质没有被我们的天文观测所发现,这些物质被称为“暗物质”。
科学家认为,通过测量物体围绕星系转动的速度可以找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计算的结果发现,星系的总质量远大于星系中可见星体的质量总和,推算的结果:星系中的暗物质约占宇宙物质总量的20%~30%。
如何“网”住暗物质?科学家们也想了很多办法。
2024年6月温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语文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须知: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种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鱼饲料蛋白,竟然是用钢铁厂炼钢时产生的工业尾气生产出来的。
生产这种饲料蛋白的首钢朗泽是首钢集团的子公司,它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以钢铁工业尾气生产饲料蛋白和燃料乙醇的企业。
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被称为生物制造,指的是利用菌种、细胞、酶等生命体的生理代谢机能或催化功能,通过工业发酵工艺,规模化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的制造过程。
它的核心是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热点。
中国也把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说:“有别于传统的物理、化学制造模式,生物制造创新了物质生产方式,以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将对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另外,生物制造对于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也非常关键。
”发展生物制造是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当前,中国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中国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发布政策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国家。
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滑县六中2014级高二理科限时练语文练习五(范围:必修一至必修五共44分)使用时间班级姓名考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孟郊《游子吟》中那位“游子”的情怀,其实也是今天到处漂泊的人们的心声。
为了种种原因,离开故土,走上了漂泊之路,其间的情境今古有天壤之别,但其心理和情绪却跨越千年,彼此相通。
孟郊时代的时空距离比今天当然小得多,但在今天我们有了天涯咫尺的时空经验,却仍然无法消除我们“游子”的感情。
孟郊发现的其实是一个永恒的人类命题,这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情感的呈现。
精神分析者曾经有一个命题对于人生很有说服力,这个命题是:我们不得不失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以实现我们人生的目标。
我们的“游子”情怀,就是为追求人生目标而背离了母亲、故乡的那种感情,但这又总是无法阻止的、面对过去的一份思恋和怀念。
人们不可避免地失去,却又不可避免地怀念。
于是,《游子吟》不朽。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到处“流动”的世界。
全球的资本、产品、人口和信息的巨量的流动正是今天的全球化时代的表征。
资本冲破了过去阻滞它流动的一切要素,不断地在一种逐利的冲动中跨出边界,寻找新的机会。
这种进程使得人口的流动也在一个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流动当然有不同的方向,一面是寻找机会的人从自己贫困或缺少机会的故乡向经济发达、充满机会的地方“流”过去。
这可以说是一种从低向高的流动。
这样的流动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也发生在区域或民族国家的内部。
另一面从高到低的流动也在进行着,资本总是从成本高的地方流向成本低的地方,生产和消费的链条总是要向大有希望的新兴地区滑动。
于是伴随着资本的流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白领也在迅速地流动着。
他们身份“灵活”了,却往往被批评为数典忘祖,也会使自己漂在半空中。
但太不“灵活”,又会产生生存危机,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生活冲击。
其间的那份进退失据的痛苦和彷徨的确难于厘清。
我发现“游子”的生涯里有投入异乡的动力,却也深有对于过去的绵绵不尽的怀念感情。
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试题【考前必读】1、第6题必须分条答4条以上,否那么得0分;2、第7题、第8题、第15题所答字数不可过少,否那么适当扣分;3、名句默写题必须字迹工整一笔一划,横平竖直不连笔,否那么0分;4、作文必须横平竖直不连笔,卷面整洁,否那么一律45以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对现代精神最有力的推动之所以往往来自传统文明,是因为古代文化本来就根深蒂固地包含在现代精神当中。
我们知道,自由民主、科学理性、经济增长、政教别离等等,是现代性的一些根本内涵。
但这些现代文明的外壳并不是人类美妙生活的全部内容,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内容。
它们都只是为美妙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外在条件,并不等于美妙生活本身。
美妙生活,还必须有更本质的内容,而这些,正是靠古代的德性和基督教的HY来填充的。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些传统的价值作底蕴,才有可能展开现代性的种种风景。
因此,现代从来没有分开传统而存在过。
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并不必然是矛盾的,但是当这个外壳忘记了、破坏了、压抑了其中的内容,或者是变得与其中的内容不相匹配的时候,其内在的传统部分就会对抗和调整这个外壳。
因此,没有古代内容的现代生活不仅是索然无味、不值得过的,而且是根本就无法存在下去的。
从社会制度的根本架构上讲,中国早就进入了现代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都应该成认中国现代化得不彻底,不能让人充分满意。
但这种不满意终究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反映的是一个极为悖谬的问题,即中国之所以现代化得不彻底,恰恰是因为她已经变得太现代了,我们已经过于强调现代的这个外壳,而没有充分发育外壳里面应该有的文明内涵,使我们的现代生活不够丰富,这从而也会影响到现代性的整体外观,使得一些现代制度好似永远无法在中国安排下来。
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认为,要充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恰恰是要努力开掘古代传统,才能使这个现代文明变得丰富而厚实。
高二文科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周末讲练(六)第二单元力与运动考点1理解力的概念1.关于力的说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加力B.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C.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 D.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相互施加力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用脚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飞行的时候,始终受到向前的力来维持它向前运动D.甲用力把乙摧倒,说明甲对乙的作用力在先,乙对甲的作用力在后考点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下列有关弹力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弹簧才有可能施加压力B.施加弹力的物体一定有形变C.蓝墨水瓶放在课桌上,墨水瓶对课桌施加了弹力,但墨水瓶没有发生形变D.压力就是竖直向下压的力4.将一本书水平放在桌面上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B.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在数值上等于书受的重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受到书的压力产生形变而产生的D.书能静止,是由于书的重力大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5.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A.1N,0 B.0,1N C.2N,1N D.1N,1N考点4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考点5明确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考点6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6.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7.下列有关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成正比B.滑动摩擦力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力D.滑动摩擦力随压力增大而增大8.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于所受水平拉力不同,A作匀速运动,B作加速运动,C作减速运动,那么它们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关系应是A.F B>F A>F C B.F A<F B<F C C.F B=F A=F C D.不能比较大小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必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其间可能有弹力C.两物体间有弹力,则其间必有摩擦力D.两物体间无弹力,其间必无摩擦力10.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时,它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上和F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上向上,F下向下,F上=F下B.F上向下,F下向上,F上>F下C.F上向上,F下向上,F上=F下D.F上向上,F下向下,F上>F下11.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2;当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3,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B.F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C .F 3与车前进方向相同D .F 4与车前进方向相同考点7 掌握力的图示方法,会画力的示意图考点8 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区分矢量与标量12.互成角度的两个共力点,有关它们的合力与分力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B .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C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D .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13.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A .5N,7N,8N.B .5N,2N,3NC .1N,5N,10ND .10N,10N,10N14.有三个力,F 1=2N ,F 2=5N ,F 3=8N ,则A .F 1可能是F 2和F 3的合力B .F 2可能是F 1和F 3的合力C .F 3可能是F 1和F 2的合力D .以上说法都不对15.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 ,反向时合力为b ,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A .22b a +B .2/)(22b a +C .b a +D .2/)(b a +16.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 1,F 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 1=10N ,F 2=2N 。
若撤去 F 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 .10N ,方向向左B .10N ,方向向右C .2 N ,方向向左D .零17.一个力F 分解为两个力F 1和 F 2,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F 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B .F 1和 F 2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C .物体同时受到F 1,F 2和F 三个力作用D .F 1和 F 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 相同考点9 用力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考点10 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考点11 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18.一根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 ,现把一重为G 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两绳先并拢分别握住绳的两端,然后缓慢的左右对称的分开,若绳不断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A .45 0B .60 0C .1200D .135019.光滑小球放在两板间,如图所示,当OA 绕O 点转动使θ角变小时,两板对球的压力F A和F B 的变化为A .F A 变大,FB 不变 B .F A 和F B 都变大C .F A 变大,F B 变小D .F A 变小,F B 变大20.质量为m 的长方形木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应该是A .沿斜面向下B .垂直于斜面向上C .沿斜面向上D .竖直向上21.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都是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A .必定是OAB .必定是OBC .必定是OCD .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C考点1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理解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惯性现象22.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原处,这是因为A .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个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向前运动B .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 .人跳起后,车厢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上升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 .人跳起后直至落地,在水平方向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23.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A .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B .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C .向车右侧方向跌倒D .向车左侧方向跌倒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B .物体速度大时惯性大C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D .放在太空中的物体将失去惯性2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个同学看见某人在推来静止的小车,但没有推动。
于是他说,这是因为惯性太大的缘故B .一个物体原来以10m/s 的速度运动,后来变为30m/s ,则其惯性变大了C .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所以将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其惯性为原来的1/6D .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惯性不变考点13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并会用公式计算26.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作用,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B .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C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D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27.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 和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现让拉力F 逐渐减小,则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应是A .加速度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大B .加速度和速度都在逐渐变小C .加速度和速度都在逐渐变大D .加速度逐渐变大,速度逐渐变小28.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ma 中,有关比例系数k 的说法,正确的是A .k 的数值由F 、m 、a 的数值决定B .k 的数值由F 、m 、a 的单位决定C .在国际单位制中,m 、a 取任何单位,k 的数值一定等于1D .在任何情况下k 都等于129.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由F=ma 可知,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B .由aF m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的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 .由mF 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 .由a F m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力而求出 30.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方向与动力方向相同B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C .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D .加速度方向与阻力方向相反考点14 了解单位制3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A .N 、m 、s B.kg 、m 、s C.N 、kg 、s D.N 、kg 、m32.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B .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C .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应用物理公式,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来表示D .一般来说,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33.下列单位中, 是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单位的是A .cm / s 2B .m / s 2C .N/kgD .N/m考点15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简单问题考点16 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4.人走路时,人和地球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数有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35.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
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大人拉小孩间的拉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拉力大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36.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37.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测力计,甲、乙分别用100N的两个力沿水平方向拉测力计的两端,则测力计的读数应为A.0 B.100N C.200N D.400N38.对于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斜面对物体的弹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弹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弹力是平衡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考点17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理解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考点18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39.某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保持其中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使另一个大小为F 的力方向转过90°,则欲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必须再加上一个大小为多少的力2C.2F D.3FA.F B.F40.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在他蹲下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