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2006真题
- 格式:pdf
- 大小:135.38 KB
- 文档页数:1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A年级班级姓名学号提示:请把答案移到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 (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1、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A、黄爵滋B、林则徐C、邓廷桢D、关天培2、()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战争3、20世纪初,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B、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D、中国内地全部开放4、“南北议和”时南方的代表人物是()A 、伍廷芳B 、唐绍仪C 、王宠惠D 、宋教仁5、孙中山辞职时,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专制提出了以下条件()A 、袁世凯在北京就职B 、临时政府定都北京C 、临时政府定都南京D 、新总统必须遵守《中华民国约法》6、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7、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这表明()A、中共继承了“一大”所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B、中共斗争经验的成熟C、中共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加深D、中共改变了自己的奋斗目标8、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的历史事件是()A、一二○政变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五政变D、七一五政变9、第一个在中国比较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作者和作品是()A、陈独秀的《谈政治》B、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杨达的翻译著作《唯物史观解说》D、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10、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11、下列事件中,没有共产国际代表直接参与的是()A、中国共产党建立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12、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A、武装斗争B、革命中心应转向农村C、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D、支持城市斗争道路13、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006~200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自考真题及答案(全)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18年《新青年》刊发的外国文学专号是( )A.易卜生专号B.萧伯纳专号C.托尔斯泰专号D.莎士比亚专号2.“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戏剧界提出“爱美的”(Amateur)的口号,“爱美的”意为( )A.爱情戏剧B.唯美戏剧C.职业戏剧D.非职业戏剧3.京派作家的创作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 )A.乡村中国B.都市中国C.学院生活D.平民生活4.“七月”诗派的特点是( )A.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B.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民歌体为主要形式C.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格律诗为主要形式D.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阶梯诗为主要形式5.关于杂文“鲁迅风”的争议发生在( )A.30年代上海B.抗战时期上海“孤岛”C.延安解放区D.抗战时期重庆6.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先河的作家是( )A.鲁迅B.茅盾C.台静农D.叶绍钧7.鲁迅小说《铸剑》中的人物宴之敖(黑衣人)是一个( )A.侠义者形象B.复仇者形象C.爱国者形象D.叛逆者形象8.《女神》中的多数诗篇写于( )A.“五四”前夕B.“五四”高潮时期C.“五四”退潮时期D.大革命时期9.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南冠草》宣扬的基本思想是( )A.忠君报国B.士为知己者死C.英雄主义D.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10.《潘先生在难中》反映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军阀混战D.辛亥革命11.《缀网劳蛛》表现的主要思想是( )A.带有宗教色彩的积极人生态度B.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C.对封建专制的揭露D.对劳动妇女的同情12.冰心于1931年发表的标志她小说创作新阶段的作品是( )A.《超人》B.《悟》C.《斯人独憔悴》D.《分》13.郁达夫表现“五四”青年性苦闷的小说是( )A.《薄奠》B.《沉沦》C.《春风沉醉的晚上》D.《迟桂花》14.受到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影响的作家是( )A.刘半农B.王统照C.冯文炳D.唐弢15.下列不宜用来描述《腐蚀》主人公赵惠明的词语是( )A.堕落B.人性未完全泯灭C.追求肉体享乐D.企图自新16.在茅盾下列小说中,较多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的是( )A.《蚀》三部曲B.“农村三部曲”C.《虹》D.《霜叶红似二月花》17.茅盾描写延安人民革命生活风貌的散文名篇是( )A.《雷雨前》B.《沙滩上的脚迹》C.《风景谈》D.《卖豆腐的哨子》18.老舍创作的寓言体小说是( )A.《二马》B.《离婚》C.《猫城记》D.《小坡的生日》19.老舍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的小说是( )A.《月牙儿》B.《骆驼祥子》C.《四世同堂》D.《二马》20.沈从文的《湘西》是( )A.诗歌集B.小说集C.散文集D.小说散文合集21.下列沈从文塑造的人物中“作为美的精灵与化身”的是( )A.夭夭B.三三C.《丈夫》中的妻子D.翠翠22.下列沈从文小说中表现“湘西人性世界”的作品是( )A.《绅士的太太》B.《柏子》C.《大小阮》D.《八骏图》23.曹禺在抗战初期创作的以革新一所医院腐败现象为内容的剧本是( )A.《咖啡店之一夜》B.《蜕变》C.《上海屋檐下》D.《正在想》24.曹禺以暴露“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为创作思想的剧作是( )A.《原野》B.《日出》C.《北京人》D.《家》25.曹禺剧作《北京人》中“棺材”的象征意义是( )A.资产阶级的灭亡B.封建阶级的灭亡C.知识阶层的败落D.官僚买办的灭亡26.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期红极一时的作家是( )A.张爱玲B.张恨水C.萧红D.林语堂27.20世纪40年代我国新歌剧最早的一部代表作是( )A.《刘胡兰》B.《王秀鸾》C.《赤叶河》D.《白毛女》28.下列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形象中个性最鲜明生动的是( )A.小二黑、小芹B.二诸葛、三仙姑C李有才 D.阎恒元29.赵树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A.《李有才板话》B.《邪不压正》C.《李家庄的变迁》D.《三里湾》30.郭全海这个人物出自于( )A.《光荣》B.《荷花淀》C.《暴风骤雨》D.《邪不压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国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公共文化管理/戏剧/戏曲/历史教育/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选课表 2014.2——2014.6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2级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硕士研究生选课表 2014.2——2014.6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新)2014。
2——2014。
6注:2014年2月20日正式上课.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新) 2014。
2——2014。
6注:2014年2月20日正式上课.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2014。
2——2014。
6注:2014年2月20日正式上课.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2014。
2——2014。
6注:2014年2月20日正式上课.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 2014。
2——2014。
6注:2013年2月20日正式上课.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公共文化管理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2014。
2——2014。
6注:2014年2月20日正式上课.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2014。
2——2014。
6注:2014年2月20日正式上课.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2014。
杭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纸
杭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纸
杭 州 师 范 学 院
2006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学科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说明:1、命题时请按有关说明填写清楚、完整; 2、命题时试题不得超过周围边框; 3、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4、研究方向不要填写
一、论述题(第1题必做,2、3、4三题中选答二题。
每题30分,共90分)
1.“十七年文学”我见。
(可综论;亦可侧重审视、反思某一文体的创作,如“十七年小说”、“十七年戏剧”)
2.试论京派小说的文化立场与审美感情。
(可举废名、芦焚[师陀]等为例)
3.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之为“生命三部曲”,试以三部剧作为例,谈谈曹禺剧作的生命意蕴。
4.试论巴金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二.评论(60分)
赏析台湾诗人痖弦的诗作《怀人》。
(赏析文章需自拟标题;字数最少不低于800字)
怀人
......后来我们就哭泣了当夕阳和锦葵花一起碎落在北方古老的宅第
算命锣盲目的漂泊着
向远方
想象它正穿过贞洁坊的雕栋间 当当
与一只啄木鸟的啄声应和又自己哑下去
茫茫的书斋里有你茫茫的小雕像永远的倾听
蛀虫们诉说一些藏书的幽怨永远的凝视窗纸上绘的松影
一如老祖母昔日罗衫上的泪痕 当当算命锣远了向远方
唱那些长长的陋巷门环上的狮子眼滴血的故事
记得我那时尚在病中颓坐一只年老的藤椅里为亡母编一些悼亡的诗句。
杭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纸杭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纸
杭州师范学院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教育学
说明:1、命题时请按有关说明填写清楚、完整;
2、命题时试题不得超过周围边框;
3、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4、
5、5.根据知识本位的课程观,课程的内容就是()
A.经验
B.体验
C.知识
D.活动
6.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社会实践
C.科学探究
D.课外活动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量力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杜威
C.陶行知
D.卢梭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考生注意:如果判断认为命题错误,还需要说明理由。
)
1.教学计划即教师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
2.学者即良师。
3.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4.学校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5.新课程改革的“课程”即指教材。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谈谈您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
2.怎样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3.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何谓启发性教学原则?
5.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2006年4月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中学组)试题及详解(答案请购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C.《爱弥儿》 D.《康德论教育》2.问世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卢梭3.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因此,教育研究应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
这是______学派的观点。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______的观点。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5.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______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6.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为( )。
A.《甲子学制》 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计划 B.组织 C.沟通 D.实施8.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家庭 B.个人主观努力 C.学校 D.社会9.华生提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
这是______的观点。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C.辐和论 D.系统论10.“教育必然促进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 )。
A.正确 B.基本如此 C.不完全正确 D.错误11.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 )。
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C.公务员 D.自由择业者12.“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体现了______的观点。
杭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纸
杭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纸
杭州师范学院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学科专业:中国哲学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中国哲学史
说明:1、命题时请按有关说明填写清楚、完整;
2、命题时试题不得超过周围边框;
3、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4、
5、
、、请分别简答、述评以下问题:(每题15分)
1、庄子相对主义学说述评。
2、荀子的性恶论。
3、慧能与禅宗。
4、《易传》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及其意义。
、、论述题(每题30分):
1、试述朱熹理学的基本思想、理论特色及其在明清时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
方哲学的主要原因。
2、请分析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繁荣的基本原因及其有益启示。
3、试述严复的“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及其对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作用和影
响。
1。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历史学考研真题【中国通史】一、名词解释1、陆贾2、关汉卿3、后周世宗改革4、废两改元5、五一六通知6、立三路线7、北洋海军8、蒲安臣使团9、铁路国有政策二、简答题1、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2、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3、建国初期整顿经济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1、比较唐代都城和宋代都城在建筑上的主要区别,并说明中国古代都城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
2、义和团运动除了反洋教的原因之外,还是中国社会其他引述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这些因素有哪些?义和团失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都有哪些?3、分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建国方针、共产党建国方针以及中间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中国近现代史】一、名词解释1、较邠庐抗议2、赫德3、废两改元4、祺祥政变5、淞沪会战6、万国公报7、厘金8、减租减息9、政治协商会议(应该是八个,但是记多了一个,不过八个一定都在里面了)二、论述题1、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你认为这个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表述?谈谈你的看法。
2、论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学术上的争鸣。
3、中间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世界通史】一、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2、兰斯受洗3、自由大宪章4、维多利亚时代5、容克6、谢尔曼反托拉斯法7、1917年俄国革命8、凯恩斯主义9、亚非会议10、海湾战争二、简答题1、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的名字及代表作品两部2、黑奴贸易的过程及影响3、简述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三、论述题1、罗马帝国晚期的宗教、民族政策2、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句话,不记得了)3、雅尔塔体制的影响【世界近现代史】1、材料题,大意是甲乙两位先生以法国大革命为史例,甲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乙认为资产阶级才是历史的动力(与99年还是哪一年的题目基本一样)。
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2、苏联三十年代外交的利弊得失3、书评(选做题)(1)以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教材写一篇书评,要求写出编者、出版社等基本图书信息,必须是公开出版社,评述者无须忌讳(2)以所学的20世纪世界史教材写一篇书评(要求相同)。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浙江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 题, 共计 32 分)1、(16分) 16.D17.D18.C19.A解析:16.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首先排除B、C。
第一国际建立于1864年,早于巴黎公社;C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A中“直接”两字明显错误,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7.A错,俄国的工人阶级并不占人口的大多数;B错,二月革命就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错在并非“中止”,而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18.要寻找相同的措施就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政权,而A、B、D均不符合巴黎公社。
1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列主义,也找到了一条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革命道路。
B是欧洲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C是中共二大上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革命纲领,D是中共在革命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2、(12分) 20.B21.B22.C解析:20.这是一道图表式选择题,借助图中的“北德意志同盟”可知此时德国尚未实现统一,排除C、D。
再从箭头的方向可知是德军进入法国境内,所以正确答案是B。
21.从时间上看,先排除D,因为它出现在1993年,而A不是法德和解的见证,只能说明法德两国都加入了由美国控制下的军事政治集团。
B、C在教材小字部分有明确表述。
B时间要早些。
22.A错,欧盟不完全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B错,与美实力相当,仅在经济领域,而非整体实力;D错,欧盟尚未实现货币联盟,如英国尚未起用欧元。
3、(4分)B解析:C、D符合《堂吉诃德》,与《水浒传》没有丝毫关系。
考生会误选A,但A不能准确地反映《堂吉诃德》的内容。
二、材料解析题 ( 本大题共 1 题, 共计 32 分)1、(32分) 要点(1)从分散走向整合。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
杭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纸杭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纸
杭州师范学院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学科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说明:1、命题时请按有关说明填写清楚、完整;
2、命题时试题不得超过周围边框;
3、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4、
5、
一、名词解释:(56分)
1.四洲志:
2.厘金制度:
3.西国近事汇编:
4.盛世危言:
5.僧格林沁:
6.中华革命党:
7.筹安六君子:
8.预备立宪公会:
二、简答题:(34分)
1.马克思说“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
最富庶的地域”(《中国和英国的条约》),请用史实说明之。
(16分)
2.简评清末新政。
(18分)
三、论述题:(60分)
1.评述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的论战。
30分
2.评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30分
2006 年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科目中国近代史(本考试科目共1 页本页第1 页)2006 年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科目中国近代史(本考试科目共页本页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