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冬至习俗
- 格式:pptx
- 大小:648.11 KB
- 文档页数:11
苏州冬至的习俗文章目录*一、苏州冬至的习俗1. 苏州冬至的习俗2. 冬至的由来3. 冬至节的禁忌*二、冬至吃什么1. 北方冬至要吃饺子2. 潮汕地区冬至吃甜丸3. 广东人吃冬至肉*三、冬至的其他习俗1. 数九九2. 圆仔贴门3. 冬至团4. 窖花苏州冬至的习俗1、苏州冬至的习俗 1.1、吃冬至团苏州人冬至夜吃“冬至团”。
冬至团又称“稻窠团”,用糯米粉加馅料做成,馅料有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等,做成后用于祭祀、食用或赠送亲友。
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1.2、吃冬酿酒冬至吃冬酿酒,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酿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扑鼻。
斟酒入杯,酒香渐渐泛起、然后扩散,最后满室皆是暖暖的甜甜的香气,让人不饮先醉。
旧时的苏州冬酿酒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口味甘甜,色泽金黄,隐隐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1.3、吃馄饨老苏州人吃的却是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觉得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苏州人冬至夜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让世界变得神清气爽、更加美好。
2、冬至的由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3、冬至节的禁忌 3.1、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在鬼节的时候大家要早点回家呆着。
3.2、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那个会以为是你在招他来分享食物。
3.3、不要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那个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冬至吃什么1、北方冬至要吃饺子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吴地民俗:冬至吴地民俗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
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吴中竹枝词》明天是冬至,这一天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长,也是苏州人常说的『冬至大如年』的日子。
古时也有『肥冬瘦年』之语,意思就是吴地民俗将冬至看得比过年还重。
细细数来,苏州人如此隆重对待冬至的民俗能追溯到周秦时代。
在古代,人们对于岁首十分重视,而周代历法中,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原来,『冬至大如年』是因『冬至本是年』。
但对苏州人来讲,更看重的却是今晚,冬至夜。
冬至是我国传统节气,但独独在吴地苏州,百姓尤为重视。
这还得从泰伯奔吴说起,作为吴地文明的始祖,泰伯将周朝的不少习俗也带来了吴地,虽然后来历法变更,冬至不再是新年的开始了,但这冬至“过年”的习俗却在吴地千年传承了下来。
冬至夜,正是寒风凛烈的时候,偏又是长夜难熬。
最相宜的则是一家人围炉餐炊,抱团取暖,共度这漫长时光。
所以,苏州的冬至习俗,便与团聚有关、与吃有关。
在物质匮乏的当年,“有吃吃一夜,呒吃冻一夜”。
家家户户的主妇都会想方设法摆出一桌最丰盛的冬至家宴。
也许是因为要吃一夜的缘故,冬至夜总得有七八碟的冷盆开道。
漫不经心地挟块熏鱼或者羊糕,细嚼慢咽,是寒冬中最适意的享受了。
每到这个时节,苏州大大小小的卤菜店都会排起长队。
添点暖意,当然要架上一个火锅。
当年的火锅不用电也不用燃气,几方木炭送进炉底,上面是锅,锅的中间是烟道。
鱼肉菜蔬投于一锅,边吃边烧,热气腾腾,苏州人更习惯叫它“暖锅”。
暖锅中的木炭烧得红红火火,给人在寒冬中带来暖暖春意,也象征着家道兴旺发达。
不过这夜,有小孩的人家总得多点操心,暖锅虽好却容易烫人,一个蛋饺下去,总有小孩抢着吃,少不得有几个性急的烫着嘴。
这夜,鲭鱼蹄髈、冷盘热炒都有了,自然少不了来点酒助助兴。
为了冬至夜,素性淡雅的苏州人专门发明了一种度数不高、老少皆宜的老酒,冬酿酒。
苏州自古就出好水好米,酿酒也是古来闻名。
那时候的苏州人认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到第二年的三月,均能酿酒,但唯有小雪后下缸,六十日入糟的酒才是佳品,才能称之为“冬酿酒”。
苏州人的立冬习俗详解苏州人的立冬习俗详解冬天终于要来了!俗话说:“立冬晴,冷一冬。
立冬阴,暖一冬。
”各地过立冬都有不同的习俗,那么今天就跟店铺来看看苏州人过立冬有哪些习俗。
苏州人过立冬,有哪些自己的习俗吃碗咸肉菜饭补补肾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
霜打过的矮脚青、肥瘦兼有的咸肉丁,配上糯滑香甜的新米,半个小时的功夫,灶台上就飘出了诱人的香气。
稍微焖上片刻,盛一勺在瓷碗里,再用筷子划一小块杏色的猪油,借着菜饭的温度,猪油逐渐融化进饭里。
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其实,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吃咸补肾。
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最易伤害肾的阳气。
咸味食物入肾,能起到补肾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羊肉一碗抵严寒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
羊肉有着益肾养肝、御寒祛湿的功效。
因而苏州人坚信,一碗羊汤带来的温暖,足以抵挡一冬的严寒。
白汤羊肉、黄焖羊肉、红烧羊排、羊肉火锅……羊肉的鲜美在每一道菜品里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小碟冰凉的藏书羊糕、一大碗滚烫的浓白羊汤,一冷一热的交替,让品尝美食的过程变得有趣。
不过羊肉虽好,但也不能吃太多。
吃羊肉时,最好同时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白菜、土豆等,以起到平衡的作用。
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羊肉不宜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吃完羊肉后也不可马上饮茶。
这是因为羊肉中的蛋白质会与茶叶中的鞣酸结合,产生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容易引发便秘。
另外,吃完羊肉后也不要吃西瓜、柿子等凉性的水果,这会大大降低羊肉的温补作用,同时还会造成脾胃的不适。
螃蟹已是最肥时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
立冬以后螃蟹就会越来越少,但这时的螃蟹才算真正长足。
不论是雄蟹还是雌蟹,蟹膏或是蟹油,都已丰满醇厚、风味最佳。
桔红色的蟹黄、白玉似的脂膏、洁白细嫩的蟹肉,难怪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女士曾说:“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苏州冬至习俗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被广大民众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冬至习俗,而苏州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然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冬至习俗。
以下将介绍一些属于苏州地区的特有冬至习俗。
苏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冬至这一天,苏州的人们有着一系列独特的习俗,其中包括饮食、活动和仪式。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苏州人民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传统。
首先,苏州人在冬至这天开始注重饮食方面。
他们相信,饮食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特别注重饮食的烹饪和摄取。
苏州人会准备一些传统的冬至食物,比如饺子、汤圆和豆糕等。
据传统,吃饺子能够带来好运和团聚,象征着一个美好的新年的开始。
汤圆则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而豆糕则寓意着岁岁平安。
其次,苏州人还有一项非常特别的活动,那就是冬至晒艳。
据传说,苏州是一个有着丰富园林文化的城市,人们非常注重园林景观的美。
他们相信冬至这一天晒艳花会让花卉开得更加艳丽。
因此,冬至当天人们会将花束摆放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期望花朵更加美丽盛开。
这一活动也成为了苏州冬至独特的景观,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另外,苏州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仪式,那就是祭祀祖先。
根据苏州的传统习俗,冬至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祭祀用品,包括鲜花、食物和纸钱等。
在这一天,人们会亲手为祖先准备丰盛的饭菜和供品,并在家中的神台前诚心祭拜。
这个仪式被视为传承家族血脉和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的重要方式。
除了上述的饮食、活动和仪式之外,苏州人还有其他一些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比如,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赋予自己一个新的目标或希望,并写在纸上,然后将其烧成灰烬,象征着消除旧有的不幸和开始新的一年。
此外,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也会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比如舞狮、走街串巷等,以庆祝冬至的到来。
总之,苏州冬至习俗的丰富和独特性,展现了苏州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爱好。
冬至苏州风俗
今天是冬至,妈妈说冬至是个特别重要的日子。
嘿嘿,咱们苏州有好多好玩的风俗呢!早上刚起床,我就闻到厨房里飘来的香味儿,“咕噜噜”,我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
我跑过去一看,哇!是汤圆!妈妈说,冬至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
我端起小碗,“呼呼”地吹着热气,咬一口,黏糯糯的皮里裹着甜甜的芝麻馅,太好吃啦!
吃完汤圆,奶奶还拉着我去街上看热闹。
外面真冷,风“嗖嗖”地吹,我直跺脚取暖。
街上有卖米酒的摊儿,奶奶给我买了一碗热腾腾的甜米酒,喝一口,暖乎乎的,舒服极啦!奶奶说,以前苏州人冬至这一天还会祭祖,烧香磕头,祈求家里平安幸福。
我听着奶奶讲,觉得好神气呀!
晚上,爸爸还带我去看灯会。
街上挂满了大红灯笼,“亮晶晶”的,像天上的星星掉下来了一样。
人们脸上都笑眯眯的,连寒风也不觉得冷了。
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冬至一阳生,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长咯!”我乐呵呵地想,明年冬至我还要这么过!
—— 1 —1 —。
苏州冬至的节日风俗
1. 饮食习俗,在冬至这一天,苏州人会有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寓意着团圆和丰收,因此成为冬至的传统食物。
苏州的饺子种类繁多,有荠菜饺子、虾仁饺子、猪肉饺子等等,每个家庭都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制作。
2. 温泉浸泡,冬至这一天,苏州的一些温泉度假村会推出特别的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享受温泉。
许多人相信在冬至这一天泡温泉可以祛寒保暖,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健康。
3. 糯米饭,在冬至这一天,苏州人还有吃糯米饭的习俗。
糯米饭是用糯米、豆沙、红枣等材料制作而成,寓意着丰收和幸福。
有些家庭还会在糯米饭中放入一些小物件,如硬币、红线等,寓意着来年的好运和财富。
4. 祭祖扫墓,冬至也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
苏州人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坟墓,烧纸、上香、献花等,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这也是传承家族文化和弘扬孝道的重要时刻。
5. 赛龙舟,冬至这一天,苏州的一些水乡地区会举办赛龙舟的
活动。
龙舟竞渡是苏州传统的民间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们会组成龙舟队伍,划着龙舟在水上竞速,欢声笑语中庆祝冬至节日。
总结起来,苏州冬至的节日风俗包括吃饺子、温泉浸泡、吃糯米饭、祭祖扫墓和赛龙舟等。
这些习俗既有民俗传统的延续,也体现了苏州人民对团圆、丰收和健康的美好祝愿。
这些风俗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庆祝形式,也展示了苏州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冬至的习俗(精选5篇)在苏州,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前夜被称为冬至夜,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冬至宴,而且还要吃一夜。
还有喝冬酿酒、吃团圆饭等习俗,跟每年春节一样隆重。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苏州冬至的习俗(精选5篇),希望有所帮助!苏州冬至的习俗1喝酒买卤菜类似守夜习俗据苏州民俗博物馆文博研究员沈建东介绍,在苏州传统民俗中,冬至夜媳妇必须回婆家吃冬至夜饭,家家挂祖先像,祭拜祖先,小辈还要到长辈处拜谒,称贺节、拜冬,一切礼仪都和过年一样,所以称“冬至大如年”。
同样,苏州人过冬至的传统饮食习惯也非常独特。
市民俗学会饮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沙佩智说,过冬至夜有一个俗语“有得吃,吃一夜;呒不吃,冻一夜”,即富裕之家要吃一夜,贫困之家只能干坐着冻也要冻一夜。
人们不甘心冻一夜,想吃一夜,所以就喝酒、买卤菜吃。
这跟中国人过新年的守夜习俗也类似。
馄饨吃掉“混沌世界”苏州人还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沙佩智介绍,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节人们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还一个清平世界。
中国烹饪大师顾水荣介绍,苏州乡下还流行吃“冬至团”,它又称为“稻窠团”,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
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由于一些冬至习俗将人们希望团圆平安的美好愿望和冬令饮食方式结合得非常紧密,容易保存下来。
现在像拜冬、穿新衣这样的冬至习俗淡化了,喝冬酿酒、吃团圆饭则成为苏州人过冬至最鲜明的标志。
团圆宴进饭店冬酿酒不过时现在,不少市民家庭中祭祀仪式渐渐淡化,而冬至夜“团圆”亲情在强化,不少家庭把“团圆宴”摆进饭店。
据市区各大饭店介绍,这两年,每到冬至夜,饭店预订情况相对火爆。
虽不及过年,但相比五到十年前的冬至,还是火了一把。
各色半成品套装也一应俱全,基本也涵盖老苏州家常的熏鱼、羊糕、牛肉等。
苏州人冬至吃什么呢苏州人冬至吃什么呢有人说是汤圆,也有人说饺子,其实都不是!那么到底苏州冬至吃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苏州人冬至吃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1、冬至团苏州人还有“冬至团”等说法,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
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
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据说在苏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点心,新一年又来临。
2、酒酿冬至夜,冬酿酒,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古城苏州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这冬酿酒一年只酿造一次,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
早在唐宋,古人的酒都是米酒、黄酒的雏形。
江南苏州的桂花冬酿酒是留存到现在中国人古老与本真的酒味道。
翻开典籍,桂花冬酿酒又称“三白酒”,即“以清泉水浸白糯米,以白面造麴酿成者”。
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酿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扑鼻。
斟酒入杯,酒香渐渐泛起、然后扩散,最后满室皆是暖暖的甜甜的香气,让人不饮先醉。
不过冬酿酒度很淡的,老少妇孺均能喝上两杯。
3、馄饨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
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美女西施就包了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
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
”为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气,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节人们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还一个清平世界。
4、羊肉“冬至进补,春天打虎”,是广泛流传于吴地的民间俗语。
老苏州冬至习俗
老苏州冬至习俗
冬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被确立的节气之一,在苏州一带地区,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按照《周历》,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来庆贺,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老苏州冬至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冬至盘
“冬至盘”是老苏州人在冬至节前互相馈赠的礼盒,过去有钱人家用的是红木做的食盒,一般人家用的是简单的竹编盘子,在“冬至盘”里面装着冬酿酒、糕团点心、红豆糯米饭等冬至吃的美食。
而近年来苏州人又流行起来的“冬至盘”,则综合当地习俗,包含“酒、饭、茶、团、果、腌制品”等食物。
冬酿酒
《清嘉录》记载:“乡田人家以草药糯米酿酒,谓之冬酿酒”,又称冬阳酒。
苏州人冬至夜一定要喝的酒,仅在每年冬至前酿造一次。
十月开镰的新米,配上光福秋后采撷的桂花,酿出的酒色清香冽、芳香怡人,最适冬日里佐食论风味。
赤豆糯米饭
苏州风俗冬至之夜全家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死后为疫鬼,残害百姓。
此子最怕赤豆,人们遂在冬至这一天煮食赤豆饭,用以辟邪祛病。
冬至团
团圆冬至团。
《清嘉录》有载: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芽、果、红豆沙、萝卜丝为馅。
卤菜
苏式酱肉、卤菜。
冬至茶
冬至虽雪寒料峭,天寒地冻,却一阳初生,阳气已在慢慢酝酿、暗暗流动,助长阳气可饮一些温性的茶品。
冬至盘中的'物品都有护阳、助体阳、升元气的功效:比如冬酿酒,
酒是百药之长,祛除邪湿助阳炁,桂花是温阳之物,有消除体寒的功效,冬至团内的萝卜丝也是滋助体阳的食品。
苏州冬至的风俗苏州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
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在苏州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首先,冬至是一个阖家团聚的日子。
在苏州,冬至夜也被称为“团圆夜”,家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
人们会在家里举行丰盛的家庭聚餐,桌上摆满了各种传统食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冬至团子。
冬至团子是用糯米粉制作的小吃,馅料有肉馅、菜馅等多种选择,口感软糯,深受人们喜爱。
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家人们会互相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其乐融融。
其次,在苏州的冬至习俗中,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
在这一天,许多人家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先人,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祭祖仪式中,人们会准备一些供品和香烛,向祖先表达孝心和思念之情。
这项活动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也是对家族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此外,在冬至这一天,苏州还有许多传统的民间活动。
比如,在乡村地区,人们会举行“送冬至盘”的仪式。
这个仪式是由村里的长者带领村民们向祖先献上供品,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在城市里,人们则会参加一些庙会、灯会等民俗活动,欣赏各种传统表演和手工艺品,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除了以上的习俗外,苏州的冬至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烧冬至香。
在冬至日这一天,许多人会前往当地的寺庙烧香祈福。
人们相信,在冬至日烧香可以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
这项活动不仅吸引了当地的居民,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与。
在寺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传统的建筑和文化遗迹,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同时,寺庙也会提供一些传统的素食供品,让人们在祈福之余也能品尝到美食。
除了以上的传统习俗外,苏州的冬至还有许多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活动。
比如,在苏州园林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与冬至相关的园林景观和文化展览。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美景和文化底蕴,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冬至这一节气的内涵和意义。
总的来说,苏州的冬至习俗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祭祖、家庭聚餐等活动,也有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