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填空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6.30 MB
- 文档页数:7
中考选词填空解题技巧
1. 嘿,同学们!中考选词填空可别慌呀!就像搭积木一样,得找对合适的“小块”。
比如说,有个句子是“他__地跑过来”,那咱就得看看选项里哪个词最合适呀。
是“飞快”“慢慢”还是“迟疑”呢?这就得根据前后文来判断啦!要是前面说他很着急,那肯定选“飞快”呀!
2. 哇塞,选词填空的时候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哦!就好像在一堆宝藏里找宝贝。
比如“太阳__地升起”,你是选“缓缓”呢还是“迅速”呢?想一想每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样子,不就知道答案啦!咱得细心,可别挑错啦!
3. 哎呀呀,大家要记住哦,做选词填空就像选衣服,得合适才行!比如句子是“她的心情十分__”,那“高兴”“愉快”“悲伤”放进去哪个更合适呢?这就得结合整个语境啦!可别马马虎虎地就选了哟!
4. 嘿,中考选词填空也没那么难啦!就像走迷宫,找到正确的路就行。
像“鸟儿在__歌唱”,是在“空中”呢,还是“枝头”呢?想象一下鸟儿唱歌的场景,答案不就出来了嘛!是不是挺简单的呀?
5. 同学们呀,选词填空可不能瞎蒙哦!就像拼图一样,每一块都要放对位置。
例如“他__地看着远方”,是“专注”呢,还是“随意”呢?多琢磨琢磨呀,肯定能做对的!
6. 哇哦,中考选词填空也挺有趣的嘛!就像猜谜语。
比如“风__地吹着”,那“呼呼”“轻轻”“猛烈”哪个最合适呢?动动脑筋好好想想呀!难道还能难倒我们吗?
7. 哈哈,选词填空其实就是玩游戏呀!得把词准确地放进去。
像“她笑得
__”,那“灿烂”“开心”“甜蜜”选哪个?这得靠咱平时的积累和感觉啦!大家加油哟!我觉得呀,只要掌握好方法,中考选词填空一点都不难!咱都能轻松搞定!。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解题六种方法七个技巧完形填空是中考英语常见的题型之一, 即选择最恰当的单词或词组完成文章, 完形填空题的两空之间一般相隔7-10个词, 短文第一个句子一般不设填空题。
在此整理了中考英语必备完形填空六种方法七个技巧, 以供学习参考。
六种方法:一、主谓一致判断法在英语句子里, 谓语受主语支配, 启动此必须和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这就叫主谓一致。
我们在做完形填空题时, 会经常遇到要靠主谓一致判断法来确定选项的情况。
寻找其规律, 大致可分为三个原则: 即语法一致、逻辑意义一致和就近原则。
例: ....shor.tim.ag...tes.____.give.i.th.Unite.States....Th.result.showe.tha.i..perso.____..righ.breakf ast.h.o.sh.wil.wor.bette.tha.h.o.sh.wh.ha.n.breakfas....1. A.is B.are C.was D.were2. A.eat B.eats C.eating D.ate二、固定句式判断法固定句式, 就是英语中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型, 像: ther.be举行;not...until句型;I.takes/too.sb.+金钱/时间+t.d.sth.句型;It’.+形容词+(fo.sb.)t.d.sth,句型;too...to句型等。
记住并灵活运用这些固定句式, 在做完型填空时是很有用的, 可以轻松快速帮助我们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更快、更准的选择答案。
Everyon.need.friends.W.al.lik.t.fee.close.t.someone.____ug.an.d.thing.with...1.A.It B.He C.There D.Someone三、上下文暗示法上下文暗示法分为上文语境暗示法和下文语境暗示两种。
在做完型填空是, 我们会经常遇到此类题目, 若无上下文的提示, 我们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一些提示性的引导词判断上下文和空格部分的关系, 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中考语篇填空的做题技巧(一)中考语篇填空的做题技巧概述•中考语篇填空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理解文意和推理判断的一种题型。
•掌握一些技巧可以提高解题效率,正确填写答案。
技巧一:通读全文•先通读文章,了解大意和主题。
•注意文章的篇幅和难度,有助于判断选项的难易程度。
技巧二:找出关键词•查找空格前后的关键词,有助于推测正确答案。
•注意关键词的同义词、反义词或相关词语。
技巧三:根据语境进行推理•根据文章的语境和逻辑关系,推测空格处应填入的单词或短语。
•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技巧四:避免语法错误•根据空格所在句子的语法结构,判断应填入哪一类词性的单词。
•注意主谓一致、时态一致、名词形式等语法规则。
技巧五:排除干扰项•通过排除干扰项,缩小选项范围,增加正确答案的概率。
•注意选项的词义、用法和逻辑关系。
技巧六:运用上下文•利用上下文的线索,选择最符合文章意图和语境的答案。
•避免过于主观的选择,要与文章整体的意义相符。
技巧七:验算答案•在填写完所有空格后,通读整篇文章,确保填写的答案符合语意。
•需要特别注意整体的逻辑连贯性。
总结•中考语篇填空需要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掌握以上技巧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效率。
•需要多做练习题,提高对各种题型的理解和熟悉程度。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技巧八:注意选项的长短•注意选项的长短,通常较长的选项更有可能是正确答案。
•长选项往往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信息。
技巧九:注意句子的完整性•选项填入空格后,注意句子的完整性,确保语句通顺。
•需要注意配对的主谓或主语与宾语的一致性。
技巧十:关注文章的段落结构•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变化,例如引言、正文、结论等。
•根据段落结构可以推测出空格处应填入的内容。
技巧十一:注意词汇搭配和语法固定搭配•注意常见词汇搭配和语法固定搭配,避免填入不合适的选项。
•可以通过平时的积累和提高语感来巩固相关知识。
中考数学填空题四大解题技巧
一、直接法
这是解填空题的基本方法,它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它是解填空题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使用直接法解填空题,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熟练应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采取灵活、简捷的解法。
二、特殊化法
当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而已知条件中含有某些不确定的量,可以将题中变化的不定量选取一些符合条件的恰当特殊值(或特殊函数,或特殊角,图形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探求的结论。
这样可大大地简化推理、论证的过程。
三、数形结合法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数学中大量数的问题后面都隐含着形的信息,图形的特征上也体现着数的关系。
我们要将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通过形的形象、直观揭示出来,以达到"形帮数"的目的;同时我们又要运用数的规律、数值的计算,来寻找处理形的方法,来达到"数促形"的目的。
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等价转化法
通过"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将问题等价地转化成便于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中考完形填空技巧与策略完形填空作为中考英语试卷中的一道常见题型,是考察学生对上下文语义和语法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技巧与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准确答题。
本文将介绍中考完形填空的技巧与策略。
一、理解句子结构和上下文1. 首先,学生要了解句子结构的基本要素,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并了解常见的连接词如连词、副词等,这些对于理解句子意思至关重要。
2. 其次,阅读时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尤其是转折、因果、并列等关系词的使用,这有助于推断空白处所需的单词。
二、根据上下文大意选择答案1. 阅读全文后,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段落的大意,帮助理解文章主旨。
2. 针对某空白处,可以通过释义和派生词等辅助词汇帮助理解空白处的含义。
3. 学生可以通过排除法确定答案,将选项与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意思最接近或适合句子结构和语法要求的选项。
三、注意上下文的时态和语态1. 时态是完形填空中经常需要注意的一个重点。
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确定答案应该使用什么时态。
2. 语态也是一个重要考点。
学生要根据上下文判断,选择使用被动语态还是主动语态。
四、注意逻辑关系和连词的运用1.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逻辑关系和连词在完形填空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段落的上下文,学生可以推测某空白处所需要的连接词,从而确定答案。
2. 一些常用的逻辑关系和连词如转折关系的"but",并列关系的"and",因果关系的"because"等,学生要能够准确把握它们的用法。
五、关注形式词和修辞手法1. 在完形填空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形式词,如代词、副词、形容词等,学生要特别注意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2. 同时,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也会在填空中出现,学生要有意识地去寻找这些修辞手法。
六、多做练习和总结1. 解答完形填空题的最好办法是多做练习,熟悉各类题型和常用的技巧。
2. 每次做题后要进行总结,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强化,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语文选词填空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 嘿,要做好中考语文选词填空,首先你得好好理解词义呀!这就好比你得清楚每个工具是干啥用的。
比如说“安静”和“宁静”,一个强调没有声音,一个强调氛围的平和。
“教室里很安静”,“夜晚的乡村格外宁静”,这样不就区分开啦!
2. 还有啊,注意语境特别重要!别瞎填哦!就像你去参加派对得穿合适的衣服一样。
“在庄重的场合,大家都很()”,那肯定是“严肃”而不是“活泼”呀!
3. 千万别忘了词性哦!动词、名词啥的得分清楚。
“快乐地()”,那肯
定得填个动词呀,比如“奔跑”。
这就像拼图得找对形状才能拼上嘛!
4. 逻辑关系也不能忽视呀!句子前后得顺起来。
“他先去了北京,()又
去了上海”,那自然是“然后”呀,总不能是“首先”吧!
5. 多积累词语也是关键呀!你肚子里词儿多了,选择不就多啦。
就像你的玩具多了,玩起来就更有意思了!
6. 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哦!看看缺啥成分。
“()的天空”,那就是填个形
容词嘛,“湛蓝”“晴朗”不就可以选了。
7. 别着急呀,慢慢做,时间有的是!不然一慌张不就容易出错啦。
好比跑步,着急就容易摔倒呀!
8. 中考语文选词填空其实没那么难,只要你用心,肯定能搞定!加油吧,同学们!
我的观点结论:做好中考语文选词填空,需要理解词义、注意语境和词性、关注逻辑关系、多积累词语、分析句子结构以及保持耐心,这样就能提高准确率。
中考填空题解题技巧中考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以及句子结构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
正确解答填空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填空题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类型的考题。
一、审题解答填空题前,首先要仔细审题。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确定上下文的意思,从而推测出填空位置应该填入什么词语或词组。
二、上下文逻辑填空答案通常要与上下文逻辑一致,要符合文章的整体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推断上下文的信息来选取正确的答案。
三、词语辨析正确答案可能是多个相近的词语或词组中的一个,需要对这些选项进行辨析。
要注意它们的词义、语法搭配以及上下文的用词习惯,选取最合适的填空项。
四、语法运用填空题也是对语法知识的考查。
根据文法规则和习惯,判断填空位置应该使用何种时态、语态、语气等。
在填空时,要确保填入的词语与句子的语法结构保持一致。
五、句子结构观察句子结构有助于判断填空答案。
有时需要填入一个单词或短语以保持句子结构平衡;有时需要填入动词的正确形式来构成完整的谓语动词;还有时需要填入连接词或代词来保持句子的连贯性。
六、上下文词汇提示有时候,文章中的其他词语或词组能够提示出正确的答案。
可以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找出应该填入的词语。
例如,如果文章中出现了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那么填空位置可能需要填入一个表示类似关系的词语。
七、排除法如果实在无法确定答案,可以采用排除法。
通过对选项进行逐个排除,最终找出唯一正确的答案。
八、多读多练掌握填空题的解题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提高。
阅读各类文章,了解不同领域的词汇及其搭配,培养上下文推断能力和语感,同时也要多做真题,熟悉中考填空题的题型和要求。
通过掌握以上中考填空题解题技巧,同学们可以在考试中更有把握地回答这一题型。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同学们备考中考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英语完型填空7大解题技巧(一篇)中考英语完型填空7大解题技巧 1一、解题步骤第一步:要快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正确分析、归纳文章主旨。
第二步:在理解文章大意基础上,对每道题所给的词语进行剖析,考虑语境,上下呼应,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再根据自己最有把握的、最熟悉的短语、习惯用语、动词形式和句子结构等,先完成简单的,把难的留在后面。
第三步:再细读全文,集中精力解决难点,填补空缺。
第四步:答题完毕,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规律,再耐心通读全文,认真复查所选答案是否得当,语法是否正确,逻辑推理是否合理。
以下也是中考英语完型填空的步骤,供同学们参考:1 图可以帮助参考;2 答案线索一定在文中;3 完形又称障碍式阅读,可当作阅读题来做第一遍:3-5min:仔细读开头,结尾。
中间跳读,不看选项第二遍:如果遇到不会的题要做标记不要检查(修改),除非有铁证。
二、解题技巧1、前后照应利用上下文信息,选择或填写正确的词是完型填空解题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做四选一的完型填空时,我们有时会发现每一个选项从语法角度来讲都可以说得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细读上下文,正确答案会在上下文中得到提示。
试看以下例题:[例1]What do I remember about my childhood? There were good things and bad things. We used to live______ , and my parents always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to feed the cows and sheep.A. in a townB. on a farmC. on a busy streetD. in a cityB 本段主要讲作者回忆儿童时代所居住的地点。
从四个选项来看都是可能的,语法上都说得通。
但通过下文my parents always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to feed the cows and sheep.提示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生活在农村,正确答案选B。
中考语篇填空的做题技巧
中考语篇填空是考察阅读理解和语篇推断能力的重要部分。
下面是一些应用于中考语篇填空题的做题技巧:
1. 阅读整篇文段:在开始填空之前,先通读整篇文段,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把握文章的结构。
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关系。
2. 理解上下文内容:在填空的过程中,多读一两句附近的内容,寻找上下文的线索,从而推断正确的答案。
注意词汇、代词、逻辑连接词等,它们可能提示出答案或与答案相关。
3. 推断词义:遇到生词或不确定的词汇,可以结合上下文的描述、句子的语气和情节的展开推断其意义。
注意考虑词义的转换或延伸。
4. 处理空白的定位标志词:注意文章过渡词、引导词、指代词等,它们可以帮助你确定答案应该出现的位置。
5. 排除干扰选项:在选择答案时,不仅要注意选项与上下文的搭配
程度,还要仔细比较差异,排除无关、违反逻辑或语法错误的选项。
6. 积累语法和词汇知识: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和词汇搭配能够提高你对选项的判断和填写的准确性,所以一定要多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和练习。
7. 多练习和模拟考试:通过做大量的模拟考试和练习题,提高快速阅读、推断和选择正确答案的能力,逐步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最重要的是,多读多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
这样即使面对陌生的题材,也能够更加理解文章的意义, 轻松准确地填写语篇填空题。
中考语文复习中如何应对填空题的解题技巧近年来,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填空题在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填空题的解答常常成为他们在考试中失分的一大因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填空题,提高解题的技巧呢?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全面理解语段填空题通常出现在一篇语篇中,因此,理解整个语段是解题的基础。
在回答填空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仔细阅读整个语段,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通过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空格处应该填入的词语。
此外,可以根据主题词、指代关系、并列关系等线索来进行解题。
二、注意周围的提示词在解答填空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周围的提示词语或词性。
有时,文中的某些词语可以为我们提供关键的线索,帮助我们确定正确的答案。
这些提示词可能是具体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三、运用词语的搭配和语法知识在填空题中,我们还需要结合词语的搭配和语法知识来选取合适的答案。
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特定的搭配词组,如“面对面”的“面对”,“有机可乘”的“机可乘”。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语法知识,如主谓一致、动宾搭配、时态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选择正确的答案。
四、注重细节的把握填空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文中的细节进行把握。
因此,在解答填空题时,我们应该认真阅读文章的每个细节,并进行适当的判断。
细心观察文章的修辞手法、描述细节以及环境描写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答案。
五、积累常见考点在语文复习中,我们应该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和复习。
通过总结以往的中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考点。
针对这些常见的考点,我们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进行系统的练习。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反思,我们可以提高解答填空题的能力。
总之,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如何应对填空题的解题技巧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全面理解语段、注意周围提示词、运用词语搭配和语法知识、把握细节、积累常见考点等技巧,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解答填空题,提高语文考试的得分能力。
2013年中考填空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一、中考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填空题作为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在全卷中所占分值比例约为32%,因此掌握填空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对提高中考化学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纵观近年我省中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该题型有以下一些特点:I.知识覆盖面广、命题形式灵活多样填空题的考查内容与其他几种题型相辅相成,几乎覆盖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一级主题的各部分。
试题以基础知识为考查重点,但又尽力避免了对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等纯粹机械记忆的考查形式,而是采取了小、巧、活的考查方式,明题形式灵活多样。
例l (2012·北京)钙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儿童缺钙可能会导致(填“贫血症”或“佝偻病”)。
(3)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此反应可用于(填字母序号)A.吸收水分B.制熟石灰C.加热食物(4)熟石灰的化学式为,它可用于制备补碘剂Ca(C103)2,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5)“冰洲石”(主要成分为CaCO。
)制成的工艺品不能与盐酸接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考查内容涉及元素周期表每一个单元格的含义、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合价等相关知识。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熟石灰),同时放热,因此可用来作干燥剂以及用于食物加热。
答案:(1)40.08(2)佝偻病(3)ABC(4)ca(OH):+5《5)CaC03+2HCl==CaCl2+H20+C02↑2.立足基础、注重能力,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分析近年我省中考化学的填空题,可以发现试题均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学科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的考查,所以要想考出理想的成绩,同学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外,在试题设目的设计上,既有答案唯一的客观性设问,也有答案开放的主观性设问,因而试题功能的发挥比较灵活。
例2(2012·滨州)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做如下实验:(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后,溶液变为蓝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考查酸碱盐的有关性质及反应现象。
根据实验试剂可以判定出铁、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有气泡冒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沉淀生成。
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
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应该是紫色石蕊溶液的颜色变化,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应该向其中加入碱溶液。
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盐——碳酸钠,原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而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答案:(1)BD GH(2)Ca(OH)2+2HCl=====CaCl2+2H20(3)Na()H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紫色石蕊溶液(4)NaOH和Na2C03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让同学们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从化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会和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
例3(2012·重庆)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1)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2)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B.金属的耐腐蚀性C.金属的硬度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3)以上硬币中涉及到Fe、Cu、A1、Ni(镍),已知镍能够发生如下反应:Ni+H2S04==-H2↑+NiS()4 Fe+NiCl2=Ni+FeCI2,这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是四种金属的活动性有强到弱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解析:本题以日常生活中的硬币为背景,主要考查金属材料、决定用途的因素、反应类型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合成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主要包含合金和纯金属;金属发生置换反应时,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反应物中金属的活动性比生成物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答案:(1)金属材料(2)A(3)置换反应舢>Fe>Ni>Cu 。
二、复习建议1.强化“双基”训练构建牢固、系统的知识脉络是中考时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
例4(2012·河南)右图中,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致为40%。
甲的化学式为;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嘲薄畔固;丙的一种用途是。
解析:本题属于信息推断题,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从而推出答案。
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是甲烷,甲烷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氯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碳酸盐,碳酸盐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难溶固体碳酸钙,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CH4 C02+Ca(()H)22==-CaC03↓+H20 CaC03+2HCI==CaCl2+C02 ↑+H20等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 ’2.提高审题质量:学会运用阅读、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是提高中考化学成绩的有效手段。
在中考化学试卷的填空题部分,许多考生失分较多,其重要原因是没有审清题意,或无法从题目中获取在中考化学试卷的填空题部分,许多考生失分较多,其重要原因是没有审清题意,或无法从题目中获取有用信息。
例5 (2012·南宁)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
(5)t3℃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解析:本题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考查溶液的有关知识。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意义:①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③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其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就越多;⑤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答案:(1)t,(2)B(3)降低(4)t1℃<‘<t2℃(5)C3.注意积累素材选取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素材作为试题背景,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增加题目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初中阶段遇到的所谓新情境试题,有许多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热点作为试题素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素材,留意身边的化学(如社会热点、家中的生活用品中蕴涵的化学信息等都可以成为试题的素材)。
例6(2012·南京)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植物油B.醋酸C.蔗糖D.高锰酸钾(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4)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试管2收集的气体可用来检验。
(5)下列反应中,不能用来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A.H2和O2反应B.电解水C.H2和Cl2反应D.H2和CuO反应解析:本题以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为出题背景,考查水的组成、硬水和软水的检验以及生活中防止水体污染的方法。
第(5)题根据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确定水的组成。
答案:(1)D(2)A(3)肥皂水(4)氢气(H:) 带火星的木条(5)c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的试题越来越多,为同学们从亿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提供了机会。
这会使得学生的解题过程不再是一种被动的、被评判的过程,而变成了一种主动解决实际问题、展现自己才能的过程。
这类试题不但要考查同学们的化学基础知识,还要使同学们通过考试关注健康材料、环境、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等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所遇到的热点问题。
练习1.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回答。
(1)2个氮原子。
(2)3个硫酸根离子(3)硝酸银(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5)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2.古代诗词中往往蕴含有化学知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灰烬中含有的K2C03,属于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粒子具有——的性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B.“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4)“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古代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利用如图l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水的组成。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试管上方聚集无色气体,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l,经检验体是,此实验说明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2)饮用酸碱度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可用——测定水的酸碱度;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请你说出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3)自来水消毒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