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_中央民族大学考研网
- 格式:pdf
- 大小:100.89 KB
- 文档页数:5
亚洲(西亚除外)新闻史概述一、东南亚新闻传播业鉴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而形成的若干特点(一)新闻传播政策呈现“自由主义加权威主义”的特色,经常在自由主义与专制统治之间摆动(二)广播电视业和通讯社以国家控制为主(三)引人注目的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迅速(四)当权者控制华人新闻传播业印度新闻史1、印度发展新闻传播业的主要障碍印度古代信息传播以宗教为主要内容,诗和散文为主要的传播方式,这一传播传统至今对印度的社会信息传播(包括新闻传播)仍有影响。
数千年里几十个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较大王朝在印度实习统治,造成印度的语言文字和宗教繁多,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十分困难,这是印度产生现代新闻业最为直接的障碍。
《印度时报》前身是1838年创办于孟买的《孟买时报》。
1861年改为现名。
属于达尔米亚财团所有。
该报当时在英属印度是商业大报,报道新闻较为客观和全面,印度现代历史著作对它的引证较多。
达尔米亚接受后的该报基本亲英,也多少有一些温和的印度民族主义倾向。
主要读者是社会中层知识分子、海外华侨。
印度报业托拉斯简称印报托,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
前身是1910年建立的印度联合通讯社,1919年被路透社收买,成为其附属机构。
印度独立后,印报托接替了印度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在印度的业务,于1949年2月正式发稿。
该社是印度报业老板合股企业。
国大党一党长期执政时期,该通讯社带有半官方性质。
现在是较为独立的印度各报社组成的非营利性合作组织,总部在德里。
Zee TV为民营电视台,总部在孟买,以文化接近性抢走了大批观众。
1999年,Zee TV的广告收入是9000万美元,与国家电视台持平,是星空卫视的两倍。
Zee TV电视网不仅在印度本土发展,1995年还在英国落地,从而成为欧洲地区第一个亚洲频道。
1998年,Zee TV又落地美国和非洲。
Zee TV目前覆盖全球120个国家,有超过5亿观众。
Zee TV附属的Zee 娱乐公司,是伊索集团的一部分。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及国家广电政策的变化日本新闻史读卖瓦版德川幕府时期的新闻传播形式。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40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I.考查目标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涵盖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广告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与新媒体概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新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传播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熟悉广告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相关知识,了解基础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一)必答题为9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1.新闻学历史、基本概论与理论约为30分。
2.传播学历史、基本概念与理论约为30分。
2.广告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约为10分。
3.新媒体传播约为20分。
(二)选答题为60分,考生须在三道试题中选取二道作答。
三道题分别考查新闻传播学、广告学和新媒体传播的内容。
考生若多题做答,按成绩低的2题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一)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三)分析论述题3道题(三题中选做二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新闻史与新闻学基础理论【考查目标】1.了解中外新闻业的发展历史。
2.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知识、概念与理论。
3.能够运用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西方新闻业历史1.西方报纸发展的三个阶段2.世界主要通讯社3.世界主要报纸4.世界主要广播电视机构5.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6.1996年美国新电信法的影响7.19世纪中叶开始的大众化传媒时代8.2010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媒体发展的情况二、中国新闻业历史1.古代的邸报2.19世纪上半叶西方报刊在中国的简单情况3.解放前中国的主要民营商业报纸4.1949年前中国国民党的主要传媒5.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传媒6.1949年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改革的基本情况7.四级办广播电视8.西新工程9.中国传媒媒体融合的情况三、新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1.新闻的定义与新闻要素2.新闻本源3.新闻与信息4.新闻与宣传5.新闻与舆论6.新闻价值7.新闻真实8.新闻客观性原则9.新闻框架与新闻选择10.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11.新闻出版自由12.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13.新闻专业主义14.中国新闻事业工作的基本原则15.新闻制度相关理论(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第二部分:传播学基本概念与理论【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传播学理论及历史的基本概念。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央民族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4年成立汉语言文学系,1993年更名为中国汉语言文学系,设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2002年执行学院建制,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现发展成为兼有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多种人才培养层次的文科学院。
学院现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文艺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俗学、新闻理论、新闻实务、广告学9个教研室和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等。
学院在校本科生882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48人(含留学生);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38 人拥有博士学位,教授 21人、副教授17人、讲师 20人,博士生与硕士生导师 43人。
一、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考研招生目录招生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招生专业: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9人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招生专业:050302传播学招生人数:8人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考试科目: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 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 619新闻传播史论④ 820新闻传播实务备注: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二、中央民族大学考研参考书目新闻理论部分1、新闻理论教程(第二版),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3、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传播理论部分1、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新闻史部分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白润生,郑州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史部分1、全球新闻传播史(第二版),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业务课1、新闻采访学(第三版),蓝鸿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新闻编辑学(第二版),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社5、新闻评论,马少华,中南大学出版社6、电子媒介新闻教程,饶立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中央民族大学复试分数线分析:1.从历年数据来看,中央民族大学传播学考研报录比在10:1左右,且报名人数和分数线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准备报考的考生一定要早作准备,科学备考。
2010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23新闻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23新闻史论一、名词解释(4×5分)1.王韬2.BBS3.刻板成见4.公民新闻二、简答题(4×10分)1.舆论形成。
2.美国新闻自由的过程。
3.论报馆有益于国事的内容。
4.公正性。
三、论述题(四选三,3×30分)1.论述建国前民营报纸。
2.论述新华日报在党报史上的作用。
3.论述媒介融合在未来的走向。
4.论述传受关系如何实现。
参考答案: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23新闻史论一、名词解释(4×5分)1.王韬答: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1867年,王韬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1869年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
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
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
1883年,王韬将其部分政论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BBS答: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BBS翻译成中文就是电子公告牌系统。
是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执行下载数据或程序、上传数据、阅读新闻、与其它用户交换消息等功能。
许多BBS由站长业余维护,而另一些则提供收费服务。
现在的BBS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信息量大,人们可以查询到几乎涉及所有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信息;信息更新快,每个BBS站点的信息随时都处于不断更新中,BBS的普通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交互性强,使用者可以阅读他人关于某个主题的最新看法,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贴到公告栏中。
XXX-202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XXX-2021中央民族大学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新祥旭邓老师说解业参考书新闻传播史论、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新闻传播实务《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赵玉明、艾红红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延伸阅读) 新闻理论部分1、新闻理论教程(第二版),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别太适合跨专业的同学初次阅读,杨保军老师用哲学的视角来解构新闻学理论。
作为本科学了三年新闻学的我,一些章节读起来都较为吃力。
其中第五章新闻挑选标准,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第八章新闻传媒,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第十章新闻自由,第十一章新闻道德需要着重阅读、明白、经历。
从2008年后的新闻学部分试题基本出自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建议去圣才网上买一本此书的配套课后习题解答。
2、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适合跨专业同学首次阅读,陈力丹老师把新闻学的重点内容用非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述,比较容易明白。
但系统性别是非常强,是一本通识读物。
3、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本书看一看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就脚够了。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9 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史论I.考查目标新闻传播史论考试涵盖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新闻理论约 45 分;中外新闻传播史约 45分(其中外国新闻传播史部分约15 分);传播学基础史论约6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题型结构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分析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新闻理论【考查目标】1. 理解与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能结合实际来理解新闻学理论,能运用新闻学理论来分析具体新闻实践和新闻现象。
2. 理解和掌握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 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研究主要流派和各自特点。
一、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一)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二)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三)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四)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二、新闻、舆论与宣传(一)新闻的定义和内涵(二)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三)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四)新闻的特性与功能三、新闻传播(一)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二)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三)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四)新闻传播模式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一)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二)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三)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四)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五)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五、新闻传播事业(一)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二)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三)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四)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五)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一)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二)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三)新闻法治的内涵(四)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七、新闻传播环境(一)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二)新闻传播与科技(三)新闻传播与经济(四)新闻传播与政治(五)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考查目标】1. 理解与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
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
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
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
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
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
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
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19)新闻传播史论(820)新闻传播实务参考书目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史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五个知识领域。
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
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及其他新闻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与新闻现象的历史概况,能对其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并能从历史观照现实,运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
外国新闻史是通过对世界各国不同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与发展历史的考察,探索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道路,并进而建立一个反观、思考、研讨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建设的外在参考系统。
通过对外国新闻传播史基本内容的学习,能够提升专业素质,开阔专业视野,参考与借鉴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优秀经验,达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习目的。
新闻理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
《新闻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板块:本体论部分重点阐述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认识论部分重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阐述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功能以及新闻自由调控;方法论部分着重阐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播电视史论考核内容包括广播电视发展历史、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广电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外广播电视发展沿革的基本过程与重点阶段,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广播机构、著名人物、重大事件及现象,并能运用历史视角对其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能够在中外广播电视发展的对比参照中找到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并能运用历史经验对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状态与具体现象进行判断分析。
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I.考查目标
新闻传播史论考试涵盖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一)必答题为15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新闻理论约60分;中外新闻传播
史约60分,其中外国新闻传播史部分占15分左右;传播学基础理论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5选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5选4题,每小题10分,共40
分;分析论述题5选3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Ⅲ.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新闻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与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能结合实际来理解新闻学理论,能运用新闻学理论来分析具体新闻实践和新闻现象。
2.理解和掌握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研究主要流派和各自特点。
一、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新闻内涵分析
(二)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新闻传播
(一)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当代新闻传播业的基本特征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
(一)新闻自由的实质与内容
(二)新闻自由的来源与发展
(三)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四)新闻自由的实现
(五)新闻控制的实质与特征
(六)新闻控制的方式
(七)新闻传播自律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与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能结合实际来理解传播学理论,能运用传播学理论来分析具体案例。
2.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研究主要流派和各自特点。
4.能从媒介和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理解传播和传播学,并具备一定的批判和思辨能力。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中外新闻史上的重要史实(包括人物、事件、刊物和机构等)。
2.正确理解中外新闻史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中外新闻史上出现的报刊类型、报道流派和新闻思潮,并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对具体现象进行分析。
一、中外新闻史的宏观特征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年至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世纪末至20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九、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年)(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