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徐汇区高三语文一模详细答案及评分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16.19 MB
- 文档页数:16
2014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2015.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经典谁说了算王乾坤①很难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去经典”还是“趋经典”的时代。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不太吝啬“经典”名词的时代。
那么,什么是经典?经典由谁说了算?②通常的回答是:权威说了算或大众说了算。
但深通艺术之堂奥的人既不看重权势的眼色,也不在意大众的褒贬,他们心里明白:权威认定、大众评判也许不可或缺,但一切有形的人为裁判只有在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才可能是有效的。
换言之,他们在乎的或敬畏的,是文学本身的法权。
③文学的自然法不是任何一种成文的文学法则,而是一种无形的天则。
“俯察人事,仰观天则....。
”人事俯身可察,天则是需要仰观的。
由“自然法”来言事物的合法性本是天经地义。
可是在文明史上,天经地义的天则被各种偏见所干扰反倒成了常态。
五花八门的政治观、道德观、科学观、文化观、历史观以种种集体偶像的强势向文学越权,任意在这个领域封号经典,成了由来已久的“常态”。
④现当代,影响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有两种思潮:一是认为世界是按照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定律演进的,二是认为权力可以决定一切。
这两种思潮交合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优胜在于权力,劣汰在于无权力。
于是,话语权如拜物教一般左右着创作家和评论家,从事文学艺术的匠人们使出浑身解数,不顾一切地调动可能的权力让自己的声音足够强大,最好是压倒一切成为中心。
⑤可惜,话语权或其他权力决定论不能解释中外文学的经典史,只要检索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巨匠们弱势的社会身份或话语权状况就能验证。
□⑥那么进入文苑的小说多得是,为什么能被认定经典的是此而不是彼?是谁在进行这种无形的筛选?答案只能在文学合法性中寻求。
2015届高三联考卷(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2015届高三联考卷(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D解析:(应是侵害者受损,而不是受损可以侵害)2.B解析:(强加因果,“在环境领域没有明确提出产权概念”和“人们普遍认为环境这种无形之物可以无偿或廉价获取”不构成因果关系。
)3.C解析:(“我国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属于“政府干预”,而非“运用环境产权”)4.A解析:(亡,通“无”,没有)5.B解析:(B的两个“以”都是“因”。
A他定语后置标志,C于是竟,D将近尚且)6.C解析:(“对有疑问的案情便不予治罪”错,应是从轻治罪)7.(1)于是太守杀了一头牛,亲自前往孝妇的坟前祭奠,同时在她墓前立碑表彰她的孝行,天上立刻下了大雨,当年这个郡五谷丰登。
郡中人因此对于公更加敬重。
(关键词:祭、表、孰、大敬重)(2)于公对他们说:“请你们把闾巷门稍微扩建得高大些,使它能通过四匹马拉的高盖车。
我处理诉讼案件积下很多阴德,不曾发生过蒙冤的案子,所以我的子孙中一定会有发迹的人。
(关键词:少、高大、容、治狱)8.体现了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到黄昏的阴暗凄冷的秋季景象。
(4分)9.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1分)表现了词人羁旅漂泊、思念家乡又得不到亲人音讯的孤寂凄苦的感情。
(3分)10.甲:半壁见海日,迷花倚石忽已暝。
乙:俯察品类之盛叶上初阳干宿雨空中闻天鸡。
熊咆龙吟殷岩泉,见贤思齐焉千岩万路不定,栗深林兮惊层巅。
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尊还酹江月苟余情其信芳11.准确地状写出了天空高远、春风和煦的环境特点;渲染了和谐安宁的气氛;为下文两位老汉的出场和争吵作了伏笔和铺垫。
12.“装”、“搅和”等动作掩盖的是钟老汉紧张的心理,突出了他的精明老练而又不服输的形象。
将两位老汉比作被菜叶卡住脖子翻眼珠的鸭子,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两老汉在事实面前的狼狈神态。
13.参考示例:以“天上有一只鹰”为题好。
小说中两老汉为天上到底是不是鹰而争辩,以此为标题,起线索作用;与开头和结尾都形成照应;制造了最大的悬念,引人入胜,更能突出小说的主题意义。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I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
3.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选择题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非选择题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9分)①理想的书房,春秋佳日,窗明几净,从窗纱透进庭前花草的芬芳和室内书香汇合,花间的蜂喧,使人觉得生意盎然。
夏日,庭前蝉声聒.耳,浓荫蔽地,檐前垂着斑竹堂帘,室中则清凉无暑,这个季节室中楠木樟木和老屋的黄松梁柱都散发浓郁的香味,使书香倍增。
冬日阳光满屋,盆梅水仙的清香配合书香经久不散。
但书房如果安放火炉,则书香和梅花水仙都为之色香骤减。
隆冬季节只好在取书时盘桓.片刻略享轻福,即携书回到温室阅读。
具备上述条件,则群书永远静静地散发着书香。
明刊本的书来欣赏,一股幽香当然是嗅觉的享受。
(节选自朱家溍《我家的藏书》)1.第①段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1)聒.耳(2)盘桓.A.(1)guō(2)héng B.(1)guō(2)huánC.(1)kuò(2)héng D.(1)kuò(2)huán2.文中画线词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窗明几净B.浓荫蔽地C.书香倍增D.略享轻福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虽仍B.也就C.虽就D.也仍4.依据第①段内容,概括“群书永远静静地散发着书香”的条件。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8题。
(12分)微博为什么不是好的说理形式徐贲①今天,微博已经成为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
2015年广州市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1)【文言翻译】(7分)①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
[3分。
“疏”“亟”各1分,大意1分。
]②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
”[4分。
补出“退”的主语1分,“目”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1分。
](2)【信息筛选】(3分)杨雍建废除了土司跪拜巡抚的旧例,不仅询问疾苦,还招待酒食。
他尊重(或:关怀)土司,使土司对他心服。
[3分。
三点具体事例,答对一点1分,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得2分;分析1分。
]【参考译文】杨雍建,字自西,是浙江海宁人。
顺治十二年中进士,被授与广东高要知县。
当时正有战事,总督王国光驻军高要县。
军队征集民夫,官吏担心民夫逃跑,把他们绑起来押在官署之中。
在除夕之夜,杨雍建让民夫搬到堂下的廊屋中居住,撤去肴馔祭品送给民夫食用。
军队索要榕树枝制作绳子来点炮,军中的官吏宣读文书征收,言语不逊,雍建鞭打了他。
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疏推荐。
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顺治十六年春,清世祖顺治驾临南苑打猎,杨雍建上疏谏言:“前些日子因为皇上身体不适,传旨正月在太庙祭祀,派遣官员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体恢复康健,就亲自前去太庙祭祀,这是非常重视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
但是回宫不久,又驾临南苑打猎,天气还很寒冷,到郊外原野上驰骋,恐怕不是谨慎起居的方式。
再说古时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各有规定的时间。
如果野兽突然出现,马受惊狂奔,惊了您的车驾,怎么能不考虑万一的情况呢?”奏折呈入,皇上大怒,宣召杨雍建入朝觐见,告诉他自己狩猎是阅兵习武的用意。
杨雍建奏报回答不失常态,皇上才怒气消解。
当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共同镇守广东,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
况且两藩王共同镇守,供应繁多。
现在四川、贵州安定了,希望调移一位藩王镇守安抚那里,让广东百姓休养生息。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2015.1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
(17分)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①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
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
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②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xuàn()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
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
而是称之为“寡头”。
③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
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
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
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
(完整版)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含答案)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含答案)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2014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5。
1考生注意:1。
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孟论学》)2。
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3。
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暮云平。
(《观猎》王维)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5.___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
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
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是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
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
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
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
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
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是什么?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
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
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
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
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
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
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
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上海市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4.12一阅读题 8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被高估的民国学术①近年来,随着“民国热”的升温,一批“民国范儿”的故事流传日广,更成为影视作品的新宠。
与此同时,一批民国的“学术大师”如出土文物般现身,或者被媒体重新加冕。
于是在公众和年轻一代的心目中,民国期间成了大师众多、高峰林立的学术黄金时代。
②其实,民国期间的总体学术水平如何,具体的学科或学人处于何种地位,有哪些贡献,还是得由相关的学术界作出评价,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知名度,更不能“戏说..”。
③那么,今天应该怎样看民国期间的学术呢?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篇章,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关键性时期,也是现代学术体系创建的阶段,各个学科几乎都产生了奠基者和创始人,并造就了一批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大师。
的学术天才,或许要经过相当长的年代才可能被超越,甚至永远不被超越,民国时期也是如此。
⑤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情况,到了今天,民国的学术往往会被高估。
因为每门现代学科几乎都是从那时发轫或成长的,今天该学科的专业人员,除了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外,一般都是由当初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一代一代教出来、传下来的,这些创始人、奠基者自然具有无可争辩的、崇高的地位。
解放后留在大陆、以后成为大师的学人,大多是在民国期间完成了在国内外的学业,已经崭露头角。
尽管他们的成就大多还是在解放后取得的,但也被看成民国学术水平的代表。
⑥历次政治运动的消极影响和破坏作用更加剧了这样的高估和偏见。
有的学科和学人因学术以外的原因被中止或禁止,形成了二三十年的空缺,以至到了改革开放后这门学科恢复,还只是民国时期的成果独领风骚,一些学者的代表作还是当初的博士、硕士论文。
例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本来早就应该被他自己的新作或他学生的成果所超越,但由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社会学科被“断子绝孙”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科彻底取消。
徐汇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还不仅此。
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1)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2)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
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
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
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
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
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
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
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
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
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足什么?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
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
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
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
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
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
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
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
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