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个案的商业贿赂治理研究图文稿
- 格式:docx
- 大小:51.19 KB
- 文档页数:9
全国M P A c c 教学案例库案例编号:案例名称:西门子海外贿赂事件与反海外腐败法适用课程:《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选用课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或者《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 编写目的: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在道德-利益冲突时的道德决策原则和方法以及职业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通过本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企业中道德决策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文化和组织环境)的理解。
同时,在面临利益和道德权衡的伦理困境时,本案例也有助于他们在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此外,本案例资料也有助于学生掌握职业会计师针对客户的不道德行为是如何做出反应的。
知 识 点:跨国经营中的道德决策 反海外腐败法 职业会计师的职责关 键 词:海外贿赂 社会文化 组织环境 道德决策 会计师职业道德 案例摘要:作为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西门子近年来由于卷入海外商业贿赂案件中而备受世界瞩目。
尽管美国在1977年便通过了《反海外腐败法》,但在其他大多数国家,并没有类似的法律。
当某些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政府官员接受贿赂成为一种商业潜规则时,从道德意义上讲,跨国企业是否可以采取商业贿赂的办法以获得交易机会?审计师对于跨国企业的海外贿赂行为应该如何进行反应?这些问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提供单位:重庆大学MPAcc 中心。
案例作者:辛清泉,博士,重庆大学MPACC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任课教师。
编写时间:2009年3月。
全国例库西门子海外贿赂事件与反海外腐败法一、案情简介西门子,一个百年品牌,一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跨国巨头之一,却在近年来不断卷入海外商业贿赂的漩涡之中。
据美国证券委员会调查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起,西门子开始通过系统的不法行为,以向官员行贿方式在全球开展业务。
美国证券委员会称,西门子行贿行为规模惊人,总计为超过290个项目或销售向各国政府官员行贿,涉及委内瑞拉、中国、以色列、尼日利亚、阿根廷、越南、俄罗斯、墨西哥等国。
●经济法规论我国反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张晓涛2008年12月15日,西门子公司因同意支付13.45亿美元的罚款,结束了自美国《海外反腐败法》诞生以来全球最大的一笔因商业贿赂洐生的罚单。
西门子案表明,商业贿赂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的犯罪。
一、我国反商业贿赂犯罪法律法规梳理我国于1993年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次立法禁止商业贿赂行为。
1996年1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部门规章《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商业贿赂的内涵与外延。
将商业贿赂定义为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刑法将商业贿赂犯罪归于“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及“贪污贿赂罪”中。
商业贿赂罪涉及8种罪名:(1)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163条);(2)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第164条);(3)受贿罪(第385条);(4)单位受贿罪(第387条);(5)行贿罪(第389条);(6)对单位行贿罪(第391条);(7)介绍贿赂罪(第392条);(8)单位行贿罪(第393条)。
2008年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商业贿赂的主体也包括医疗机构中的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医生、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教师等,平息了司法界、理论界对教师、医生是否为商业贿赂犯罪主体的争论。
2005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除了对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予以保留外,其他的条款我国都遵照执行。
二、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一)反商业贿赂立法体系不完善,商业贿赂罪未能独立设罪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单行法律,反商业贿赂规定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中,法律体系散乱,上位法和下位法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内在的统一。
刑法虽然将八种犯罪纳入商业贿赂罪,但商业贿赂罪只是对商业流通领域内发生的贿赂行为的一种理论概括,仅具有学理研究意义,而并非一个独立的罪名。
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治理研究(西门子案)李福珍1指导老师:黄荣斌(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520)摘要:西门子全球贿赂案震惊海内外,涉案金额高达16亿欧元,中国成为了商业贿赂的重灾区。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商业贿赂丑闻频发,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凸显出我国在立法、监管以及市场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反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立法迫在眉睫,有必要对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尽快完善国内立法,打击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现象。
本文从典型个案,根源探究和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腐败商业贿赂治理西门子1.西门子腐败案的曝光事情起源于2006年9月初,意大利一个地方检察机关首先对西门子展开调查,指西门子在上世纪90年代为谋求意大利国有电信公司的订单,向意邮政部前高官实施巨额贿赂,金额达数千万欧元。
随后,该事件不断升级,调查审计涉嫌可疑资金不断增加,最后涉案金额高达16亿欧元,多名高管先后被捕。
因为中国腐败案的高发率,再加上过去的朗讯贿赂丑闻,从事件一发生,就开始有媒体关注西门子中国区是否涉及贿赂丑闻。
2美国司法部所属法庭文件显示,从1998年开始,西门子交通技术集团、输配电集团、医疗集团及两家美国子公司涉嫌向中国的某些官员和医生行贿,这些贿赂令西门子赢得23亿美元以上的订单。
这些年,西门子中国区无疑是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仅有一名受贿者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
2008年3月8日,松原医院一名放射科主任被法院定罪,他从西门子销售人员那里受贿6万美元,被判有期徒刑14 年。
如果说中国是西门子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不禁让人怀疑为什么只有一名受贿者接受了制裁。
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极具隐蔽性,被业内人士称为“完美贿赂”。
赞助受贿方的子女出国留学或为其安排工作,承诺待受贿方退休后聘请其担任自己企业的顾问等等。
2.西门子商业贿赂在中国的形成原因2.1西门子的原因2.1.1制度化1李福珍(1990—),女,工商管理专业2009级本科生。
商业经济评论经济导刊622011 / 03近年来媒体曝出的一系列跨国公司在华行贿事件,使得跨国公司在华的商业贿赂活动逐渐浮出水面。
跨国公司在华频繁曝光“贿赂病”凸显出我国在立法、监管以及市场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造成了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的蔓延,而且严重危害我国民族企业、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蚕食了我国的经济资源,恶化了经济环境。
跨国企业的商业贿赂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显著。
在这些案件中,德国西门子贿赂案,是德国经济史上涉案范围最广、金额最多的贿赂案件,涉案国家众多、案情复杂,其中涉及在中国的案件。
西门子中国行贿事件2006年11月,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显示,9家与中国业务有关的公司和个人被牵扯到西门子贿赂案中,这些公司和个人很可能是西门子非法咨询费的接受者,贿金从几万到600万欧元不等。
2007年6月,美国德普律师行调查小组对西门子中国展开调查,其中通信和电力是调查的重点。
2007年8月20日,西门子总部发言人安德里亚斯·施瓦伯承认西门子中国市场的确存在不正当的商业行为,西门子开始陷入“贿赂泥潭”,使得西门子的“贿赂门”事件在中国市场不断升级。
西门子在中国的公关可谓下足了工夫,仅2006年西门子在中国的公关费【关键词】 商业贿赂,西门子,法制化从西门子行贿案看跨国企业在华商业贿赂 文 |孙丹青用就高达1亿元以上。
为了拉好与政府的关系,西门子专门在广东、上海、山东等重点区域市场设立了副总裁级别的政府代表,目的就是打通自己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关通道,为业务的推进扫清障碍。
根据美国证监会的披露,从1998年开始,西门子交通技术集团、输配电集团、医疗集团及两家美国子公司涉嫌向中国的某些官员和医生行贿,行贿资金高达7000多万美元,这些贿赂使西门子赢得23亿美元以上的订单,涵盖医疗设备、高压输电线路、地铁列车和信号系统等领域。
治理跨国企业在华商业贿赂的对策不敢行贿受贿第一,完善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
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治理研究(西门子案)李福珍1指导老师:黄荣斌(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520)摘要:西门子全球贿赂案震惊海内外,涉案金额高达16亿欧元,中国成为了商业贿赂的重灾区。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商业贿赂丑闻频发,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凸显出我国在立法、监管以及市场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反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立法迫在眉睫,有必要对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尽快完善国内立法,打击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现象。
本文从典型个案,根源探究和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腐败商业贿赂治理西门子1.西门子腐败案的曝光事情起源于2006年9月初,意大利一个地方检察机关首先对西门子展开调查,指西门子在上世纪90年代为谋求意大利国有电信公司的订单,向意邮政部前高官实施巨额贿赂,金额达数千万欧元。
随后,该事件不断升级,调查审计涉嫌可疑资金不断增加,最后涉案金额高达16亿欧元,多名高管先后被捕。
因为中国腐败案的高发率,再加上过去的朗讯贿赂丑闻,从事件一发生,就开始有媒体关注西门子中国区是否涉及贿赂丑闻。
2美国司法部所属法庭文件显示,从1998年开始,西门子交通技术集团、输配电集团、医疗集团及两家美国子公司涉嫌向中国的某些官员和医生行贿,这些贿赂令西门子赢得23亿美元以上的订单。
这些年,西门子中国区无疑是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仅有一名受贿者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
2008年3月8日,松原医院一名放射科主任被法院定罪,他从西门子销售人员那里受贿6万美元,被判有期徒刑14 年。
如果说中国是西门子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不禁让人怀疑为什么只有一名受贿者接受了制裁。
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极具隐蔽性,被业内人士称为“完美贿赂”。
赞助受贿方的子女出国留学或为其安排工作,承诺待受贿方退休后聘请其担任自己企业的顾问等等。
2.西门子商业贿赂在中国的形成原因2.1西门子的原因2.1.1制度化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08年12月20日报道,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现金在运作手续上非常简便:没人问问题,不需提交文件,申请贿金的经理可以自行审批。
西门子个案的商业贿赂治理研究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治理研究(西门子案)李福珍1指导老师:黄荣斌(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520)摘要:西门子全球贿赂案震惊海内外,涉案金额高达16亿欧元,中国成为了商业贿赂的重灾区。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商业贿赂丑闻频发,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凸显出我国在立法、监管以及市场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反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立法迫在眉睫,有必要对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尽快完善国内立法,打击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现象。
本文从典型个案,根源探究和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腐败商业贿赂治理西门子1.西门子腐败案的曝光事情起源于2006年9月初,意大利一个地方检察机关首先对西门子展开调查,指西门子在上世纪90年代为谋求意大利国有电信公司的订单,向意邮政部前高官实施巨额贿赂,金额达数千万欧元。
随后,该事件不断升级,调查审计涉嫌可疑资金不断增加,最后涉案金额高达16亿欧元,多名高管先后被捕。
因为中国腐败案的高发率,再加上过去的朗讯贿赂丑闻,从事件一发生,就开始有媒体关注西门子中国区是否涉及贿赂丑闻。
2美国司法部所属法庭文件显示,从1998年开始,西门子交通技术集团、输配电集团、医疗集团及两家美国子公司涉嫌向中国的某些官员和医生行贿,这些贿赂令西门子赢得23亿美元以上的订单。
这些年,西门子中国区无疑是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仅有一名受贿者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
2008年3月8日,松原医院一名放射科主任被法院定罪,他从西门子销售人员那里受贿6万美元,被判有期徒刑14 年。
如果说中国是西门子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不禁让人怀疑为什么只有一名受贿者接受了制裁。
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极具隐蔽性,被业内人士称为“完美贿赂”。
赞助受贿方的子女出国留学或为其安排工作,承诺待受贿方退休后聘请其担任自己企业的顾问等等。
2.西门子商业贿赂在中国的形成原因1李福珍(1990—),女,工商管理专业2009级本科生。
2朱姝,《西门子贿赂案为何迅速和解,百年老店面临商业道德困境》,IT世道周刊2009年2月5日,第84页。
2.1西门子的原因2.1.1制度化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08年12月20日报道,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现金在运作手续上非常简便:没人问问题,不需提交文件,申请贿金的经理可以自行审批。
自1999年起,西门子还公然为贿款申请扣税,账面上大多做成“有益支出”。
从公司董事会到普通销售人员,都认为贿赂是“有用的费用”并列入公司的成本估算表中。
该公司最高层人士不仅认为贿赂“可容忍”,而且参与者还应受到“奖励”。
按照德国联邦犯罪调查协会发言人的说法:贿赂就是西门子公司的商业模式,它的贿赂行为已形成了制度化。
虽说西门子公司有这样扭曲的制度。
但是,即使在没有把贿赂当成有益支出的公司中,即使是老早就规定好的职业道德准则,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都没有真正地按这一“规矩办事”。
3即使是《海外反腐败法》出台较早、相关法律和制度比较完善的美国,也仍有26%的跨国公司没有对其商业活动和程序进行职业道德的内部评估。
2.1.2利益决定西门子的海外业务最高负责人基本都是德国人或者外籍国际经理人,往往缺乏时间精力去和大客户建立联系,通常都是选择第三方机构或者所谓的中间人来获取当地官方机构或者国有企业的大额订单,这就是贿赂的灰色地带,像西门子这样有实力的大公司,秉承“高投入,高收益”的理念,贿赂金虽重手,但是利益更丰厚,实力决定了大公司比其他小公司有更成熟的手段去完成商业贿赂,有效降低被查处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了可能性犯罪成本。
加上,西门子在中国地区的高管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慕尼黑总部的管辖,自行其事,权力很大,所以通过常规的监管制度无法发现,这又给跨国公司更多的自由和信心在全球范围内行贿。
跨国经营者一般都会在进入我国市场前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被很多跨国公司奉为金科玉律的就是要搞好中国的关系。
根据一份调查,接受访问的跨国公司中,有一半以上承认曾经在中国境内进行过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明显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但若坚守商业伦理道德,则很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几乎成了跨国企业普遍面临的商业困境。
对比伦理道德,似乎金钱会更加有吸引力,尤其那些贿赂成风的发展中国家,入乡随俗的同时,“潜规则”都浮上水面成为“前规则”。
2.2中国的原因4回想近年来这个百年老店的中国战略,确实一直在进行蹊跷地转型,出售手机业务,淡出家电业务,笔记本业务股份也被卖掉,转而向能源、交通、医疗进军。
比如西电东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和大连的城市地铁与3林肃娅,梁田,《论跨国公司对中国商业贿赂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年第29卷第4期4朱姝,《西门子贿赂案为何迅速和解,百年老店面临商业道德困境》,IT世道周刊2009年2月5日,第84页轻轨建设,包括青藏铁路这样的干线铁路和高速铁路领域,西门子都频获大单。
据我所知,广州地铁一号线就是西门子公司承建的,暂时不说它有没有向广州有关部门行贿,但是一些如此明显的举动,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事件的联系。
中国的社会环境确实具有行贿的便利性,这从透明国际组织的调查可略见一斑。
2.2.1经济环境中国处在发展中国家阶段,还在以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遇上全球金融危机,外资大量撤离,新《劳动合同法》又使本来非常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加大,跨国公司在中国已无投资优势,眼下应该尽量挽留跨国企业。
中国在一些行业所实行的高度行政垄断,使市场竞争未能得到充分发育,也给商业贿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外国企业在中国的行贿对象通常是大型央企国企,民营企业根本不值得去贿赂,因为他们不具备对市场的垄断权力。
受此压力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公司都纷纷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一新的挑战,甚至不惜以非法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因此,一些公司,包括一些着名的跨国公司都打开了“商业贿赂”这一“潘多拉魔的盒子”。
由此可见,不公平的竞争状态已经导致了“羊群效应”(Sleep—flock Effect),使更多的跨国公司也参与到“商业贿赂”活动之中。
2.2.2政治环境虽说中国共产党秉承优良作风,但是不排除部分干部对党章和法律的漠视和亵渎,私欲膨胀,官员贿赂成为了再平常不过的事,这样的腐败风气是长久以来形成的。
5中国对公权力约束宽松,为跨国公司行贿犯罪提供了实施空间。
经济转型阶段,中国各级政府控制和左右资源配置的权力仍然广泛存在权力稀缺、准入标准不明确、程序不透明等问题,这无疑为跨国公司行贿犯罪提供了有利时机。
在中国发生的犯罪行为最后都是被美国执法机关处罚后才得以暴露,由此可见,中国司法现状不容小视,从中国目前的立法状况看,中国不仅没有《海外反腐败法》,连涉及国内的《反商业贿赂法》和《反腐败法》等专门法律都没有。
仅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在其中蜻蜓点水,并且刑法上有严重的漏洞,远远不足以能够让花样百出的商业贿赂闻风丧胆,法律法规不仅不完善,而且有些地方政府有庇护外商行贿之嫌。
可想而知,中国的法制建设方面确实存在不少漏洞。
除开法制建设不说,就说简单的行业规范。
俗话说,行有行规,店有店约。
6现存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行贿犯罪的公司都有“除名”或禁止经营的规定,从商业道德上进行严格规范。
我们国家检察机关虽然建立了“行贿人黑名单”,但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他们需要跨国公司的投资带来技术和就业,哪会管跨国公司有行贿的污点。
5张阿红,《跨国公司在华行贿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07年第9卷第4期,第81页6刘书兰,周玲,《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存在的根源及对策分析》,武汉纺织大学,2011第一期,第35页表1 11家跨国公司在华行贿遭到美国制裁资料来源:数据由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提供3.商业贿赂的治理对策治理商业贿赂,国内外都需要出一份力量,根据上面论述的原因和根源,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只是有多大决心的问题。
既然中国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首先就得从国内出发,再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回想我们最高领导人说的一句老话:“打扫干清屋子再请客”!中国想要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发展经济,必须有决心治理商业贿赂。
3.1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16字方针表明了法治社会的前提必须是有法可依,想要治理商业贿赂,前提是必须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
7尽快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尽快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治理跨国公司商业贿赂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反商业贿赂法》中,应该有明确界定跨国商业贿赂、查处跨国商业贿赂行为的主管机关,有足够震慑力的处罚措施,行贿受贿人变相逃脱处罚的处理办法,对公司账目管理的责任规定;奖励举报措施等等。
3.2完善和强化惩罚机制7王建敏,陈华,《中国商业贿赂问题研究:以跨国公司为例》,山东经济学院法学院,2009年,第10卷第4期,第10页执法必严是在有了有法可依的前提上建立的,如果没有对法律法规的敬意,那法律的威慑力何在?一方面要加大查处力度,反贪局与相关部门必须一查到底,加强自身的约束力,依法从重从快惩处,显示法律的威慑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查处步伐,总结经验,加大惩处力度,以儆效尤。
更多的是应该与国际接轨,加大经济惩处力度,增加成本风险。
商业贿赂的对象通常是国内官员和国企员工,必须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建立合理的决策机制,修订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严厉打击受贿者,一个巴掌拍不响,必须两边治理,给予同样的惩治手段以示震慑。
3.3推进跨国公司行业自律建设鉴于跨国公司是商业贿赂的源头,有必要要求跨国公司制定公司内部的职业道德准则并严格执行,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跨国公司自律机制。
在跨国公司内部建立一套有效的合规检查制度,对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进行真实性、实地性调查,加强跨国公司的内控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等。
如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监管权的独立,针对行业特点建立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和企业行为准则,强化管理层关于内部控制的报告制,提高企业内外的透明度。
有必要对固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扬弃,不妨参考美国一些大公司管理层关于内部控制报告的做法。
3.4加强国际之间合作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增加了腐败贿赂的扩散,国际交易的频繁和交易手段的隐秘程度都给商业贿赂带来了机会,因此,国际间的监督对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监督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我国与其他贸易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打击商业贿赂行为,净化国际贸易环境。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一部全面的反腐败公约,作为缔约国之一,我国要深化政府间双边合作,参与并推动区域性多边合作和全球性国际合作,在反腐败能力建设、经验交流、人员培训、资金技术援助等方面,与国际公共组织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