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二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_2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2023年中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综合素质测评是指对中学毕业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的一项工作。
测评内容包括学业成绩、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实践能力、艺术修养等方面。
第二条综合素质测评是以发展为导向,以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和潜能为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综合素质测评应当科学、公正、公平,充分体现测评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多元发展需求。
第四条综合素质测评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各中学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测评,确保评价质量。
第五条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视为中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其升学、就业、选拔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第二章测评指标体系第六条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包括学业水平、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实践能力、艺术修养等五个方面。
第七条学业水平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学科能力和学科兴趣等。
第八条思想品德是评价学生德育素养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等。
第九条身心健康是评价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
第十条实践能力是评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
第十一条艺术修养是评价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主要指标,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能力。
第十二条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综合素质要求确定。
第三章测评方法第十三条综合素质测评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测评方法。
第十四条定量测评主要采用考试、实践操作等形式,通过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技能的实践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十五条定性测评主要采用综合测评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通过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艺术修养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十六条综合素质测评一般在学年内的指定时间进行,具体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博乐市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为有效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管理,促进高中新课程顺利推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实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充分体现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优化教育实践的功能,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本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逐步建立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以导向性、公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为评价原则。
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构(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长:陶涛副组长:王爱杰张晓玲孙新民孙鑫组成人员:刘环环沈玉红王文英蒙根王丽莎职责:负责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公示、上报。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长:刘环环组成人员:王丽玲年级组长全体班主任职责:负责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上报。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仲裁委员会。
领导小组长:王文英组成人员:科任教师、年级学生分会主席、副主席、各班团支部书记、班长职责:负责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负责接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过程中的咨询、申诉、调查、复议和以及纠正。
三、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一)评价内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方案》中的有关要求为基本依据,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要素、主要行为表现等三级,具体内容见《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细日表》(附件1,以下简称《细目表》)。
2023年二中年级综合考评方案一、考评目的和原则二中作为一所优秀的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我们制定了2023年二中年级综合考评方案。
1. 目的该考评方案旨在以全面、科学、公正的方式,对二中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成长空间和个人发展规划。
2. 原则(1)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业水平、品德表现、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2)全面性原则:考评范围涵盖课堂表现、学业水平、品德表现、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
(3)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求,设计个性化考评方案。
(4)公正透明原则:考评过程公开、公正,考评结果可查、可诉。
二、考评内容和形式1. 考评内容(1)学业水平考评: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等。
(2)综合素质考评:包括品德表现、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3)个人发展考评:包括参加社团活动、科技竞赛、文化艺术活动等个人发展情况。
2. 考评形式(1)学业水平考评:a.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进行,涵盖各学科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b.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小组讨论等,采用量化评分,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c. 课堂表现:老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综合素质考评:a. 品德表现:根据学生的诚信、友善、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
b. 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学生在小组活动、项目研究等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c. 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在科研、文创、创业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d. 实践能力:根据学生参加实验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3)个人发展考评:a. 参加社团活动:评价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成就。
b. 科技竞赛:评价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成绩和科技创新潜力。
c. 文化艺术活动:评价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成果和艺术修养。
高中班级学生个人素质评分细则1. 背景高中班级学生个人素质评分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成长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提升个人素质。
通过对学生的评分,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我管理能力。
2. 评分指标2.1 研究态度评估学生对待研究的态度和表现。
- 优秀(90-100分):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研究,主动寻求知识,勤奋完成作业,尊重老师和同学。
优秀(90-100分):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寻求知识,勤奋完成作业,尊重老师和同学。
- 良好(80-89分):基本上积极参与课堂研究,乐于接受新知识,完成作业较为认真。
良好(80-89分):基本上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乐于接受新知识,完成作业较为认真。
- 合格(70-79分):有时参与课堂研究,但不够主动,作业完成不够仔细。
合格(70-79分):有时参与课堂学习,但不够主动,作业完成不够仔细。
- 需要改进(60-69分):较少参与课堂研究,对知识研究不够积极,作业完成质量较低。
需要改进(60-69分):较少参与课堂学习,对知识学习不够积极,作业完成质量较低。
- 不合格(0-59分):基本上不参与课堂研究,对知识研究不感兴趣,作业常常未完成。
不合格(0-59分):基本上不参与课堂学习,对知识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常常未完成。
2.2 社交能力评估学生在与他人沟通、合作和交往方面的能力。
- 优秀(90-100分):与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协调良好,乐于助人,能够合作完成团队任务。
优秀(90-100分):与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协调良好,乐于助人,能够合作完成团队任务。
- 良好(80-89分):与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基本顺畅,能够合作完成一般的团队任务。
良好(80-89分):与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基本顺畅,能够合作完成一般的团队任务。
- 合格(70-79分):与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较为困难,合作完成团队任务时需要引导和帮助。
合格(70-79分):与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较为困难,合作完成团队任务时需要引导和帮助。
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
标题: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
引言概述:综合素质测评是评价个体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通过多方面的评价来全面了解个体的能力、品德和潜力。
为了确保综合素质测评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
一、测评内容
1.1 知识水平评价:包括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等。
1.2 能力素质评价: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1.3 品德评价:包括诚信、责任感、团队合作等。
二、测评方式
2.1 笔试:通过书面考试评估学科知识水平。
2.2 面试:通过面对面交流评估个体的能力素质。
2.3 综合评价:将笔试和面试成绩结合,综合评定个体的综合素质。
三、测评标准
3.1 知识水平标准:根据学科知识难度和范围确定评分标准。
3.2 能力素质标准:根据不同能力的表现情况确定评分标准。
3.3 品德标准:根据品德行为的具体表现确定评分标准。
四、测评工具
4.1 评分表:记录个体在各项评价指标上的得分情况。
4.2 评价问卷:采集他人对个体综合素质的评价意见。
4.3 观察记录:记录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
五、测评结果运用
5.1 个体发展指导:根据测评结果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
5.2 教育决策依据:作为教育机构和组织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
5.3 社会评价参考:作为个体在就业、升学等方面的评价参考。
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测评方法和细则,可以更准确地评价个体的综合素质,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发展指导和机会。
二中年级综合考评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作为一所优秀的学校,在学生综合考评方案的制定上也十分重视,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了以下的年级综合考评方案。
二、综合考评的目标二中的综合考评方案旨在:1. 通过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发展水平;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3. 倡导全员参与,形成共育共评的教育模式,促进师生家庭三方积极参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综合考评的内容1. 学业水平考核:学校将根据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业表现,包括平时作业、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综合评定学生的学术水平。
学业水平考核的结果将占综合考评总分的60%。
2. 实践能力考核: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通过选拔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社团、实验等,综合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考核的结果将占综合考评总分的20%。
3. 综合素质评定:学校将评定学生在思想品德、健康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评定方式包括班级评议、个人自评、家长评语等,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将占综合考评总分的20%。
四、考评方案的具体操作1. 学业水平考核:(1)每周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练习题、阅读任务等,作业占学期学业水平考核成绩的30%。
(2)每月设立一次小测验,覆盖当月学习内容的重点,小测验占学期学业水平考核成绩的40%。
(3)期中和期末考试分别占学期学业水平考核成绩的15%和15%。
2. 实践能力考核:(1)学校设立多个社团和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
(2)学生要参加一个社团或实践活动,并参与其中的相关比赛或活动。
(3)学校将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综合素质评定:(1)每个学期末,班级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班级评议。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1. 前言本细则旨在规范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衡量学生在学术、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素质,并为学生的学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2. 评价指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2.1 学术能力评价指标- 学科知识掌握程度- 研究方法和能力- 学术挑战和创新性- 学术论文和项目成果2.2 品德评价指标- 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 诚实守信和正直品质- 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参与- 友善和互助精神2.3 能力评价指标- 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研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3. 评价流程3.1 数据收集评价数据以多种方式进行收集,包括考试成绩、日常作业和实践项目成果、学科竞赛成绩、社会实践经历等。
3.2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使用标准化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性评价主要基于教师评语和学校评估报告。
3.3 评价报告学校将根据评价结果生成学生个体评价报告和班级、年级整体评价报告。
同时,学校要向学生和家长进行结果反馈和辅导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评价结果并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
4. 评价效果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帮助其全面发展。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有助于学生的学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目标的制定。
5. 评价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学校将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并确保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评价者应接受相关培训,并按照评价准则进行评价,避免任意评判和个人偏见的影响。
6. 综合素质评价的改进学校将定期评估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对评价细则和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7. 结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参考和指导工具。
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
2023年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1. 学业表现评价:1.1 学科成绩评价:综合考虑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等多个方面的成绩,公平评价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综合表现。
1.2 学业进步评价:对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效果、方法和态度上的改善情况。
2. 学习能力评价:2.1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独立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和掌握新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2.2 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评价:评价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
2.3 创新思维评价: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素养评价:3.1 社会责任感评价:评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程度,以及对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程度。
3.2 团队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合作和协作能力。
3.3 领导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组织和领导集体活动中的能力和表现。
3.4 心理健康评价:评价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压力调节能力等。
4. 体育与健康评价:4.1 体育锻炼评价:评价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参与程度和效果。
4.2 身体素质评价: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身高、体重、肌肉力量、耐力等指标。
4.3 健康知识评价:评价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5. 思想品德评价:5.1 遵纪守法评价:评价学生对校规校纪和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5.2 品德修养评价:评价学生的品德表现,包括诚实、正直、守信、勤奋等品质的培养程度。
5.3 社会交往评价:评价学生在社交中的表现,包括与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其他人群的交往能力等。
6. 实践能力评价:6.1 实践技能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6.2 劳动实践评价:评价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7. 综合评价:7.1 定期综合评价:根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定期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并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
7.2 年度综合评价:将学生全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二中年级综合考评方案一、考评目的和原则考评目的:通过对二中年级学生的综合考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考评原则:公平、公正、科学、有效。
二、考评内容及权重1. 学习成绩(权重:40%)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包括学科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学科考试成绩:根据学科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取成绩排名前20%的学生加分,排名后20%的学生减分,中间的学生不加不减。
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根据作业的准时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加减分。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有独立学习能力、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进行加减分。
2. 综合素质(权重:30%)综合素质是指学生的品德、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实践和文体特长等。
道德品质:评估学生的品德表现,包括诚实守信、友善乐观、团结合作等,进行加减分。
社会实践:评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和表现,包括义工服务、社团活动、校外实习等,进行加减分。
文体特长:评估学生的文体特长,包括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长表现,进行加减分。
3.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权重:20%)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维方法: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加减分。
创新能力: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包括学生的创新项目和创意作品等,进行加减分。
4. 考勤和纪律(权重:10%)考勤和纪律是培养学生自律和规范行为的重要方面。
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和纪律表现进行评估,进行加减分。
三、考评方式和流程1. 考评方式考评方式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高中生综合能力评价实施细则1. 背景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综合能力评价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中生的研究成绩虽然重要,但仅仅依靠成绩评价是不全面的,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评价高中生的综合能力,制定本实施细则。
2. 目的本实施细则的目的是全面评价高中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3. 评价指标高中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指标如下:3.1 认知能力- 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与推理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3.2 创造能力- 创意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自主研究能力3.3 沟通能力- 表达能力- 听取意见能力- 探究和交流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3.4 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 解决冲突能力- 领导与跟随能力4. 评价方法根据高中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指标,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综合考试- 项目展示- 小组讨论- 个人陈述- 研究档案评估5. 评价流程高中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流程如下:- 设定评价目标和指标- 定期组织综合考试- 安排项目展示和小组讨论- 考虑个人陈述和研究档案评估- 综合评价结果并制定个别辅导计划6. 综合评价报告根据高中生的综合能力评价,编写个别综合评价报告,包括详细评价内容和建议改进的方面。
7. 实施保障为了确保高中生综合能力评价的实施质量和公正性,需要以下保障措施:- 评价指标的公示和解释- 审核评价流程和方法- 培训评价人员- 完善评价管理制度8. 结束语高中生综合能力评价实施细则的制定,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流程,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鹤岗二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按照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着重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
(三)发挥评价过程的甄别激励、发展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
(四)实施细则力求科学、简单、操作性强,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二)坚持学业为主,全面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定量与定性、记实与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l 、组长:吴兴运
副组长:余建民武晓英
成员:王全鹤王俊杰
2 、主要职责:
制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
(二)成立学校综合评价业务指导小组
1、组长:余建民
副组长:武晓英
成员:闫淑芹闫浩峰王英秋王俊杰王全鹤全校各班主任
2、主要职责:具体负责学生学分的评定、登记和录入、建档等组织工作。
(三) 成立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
l 、组长:各班主任
成员:课任老师3-5人,学生5—7人
2 、主要职责: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的基础上,具体评价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评价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评价内容:
公民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和内容:
(1)公民素养: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2、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3、崇尚科学,学习民族与世界优秀文化,具有科学探索意识并努力实践。
4、能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信息,抵制不健康的信息,具有使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5、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富有正义感,扶弱助残,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2)、交流与合作:
1、乐于同他人交流合作,情真意切。
2、能清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和观点,理解他人观点。
3、主动参加团队活动,承担相应任务,乐与他人和谐相处。
4、主动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合作项目和计划,注意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分工协作。
5、合作遭到挫折或失败,不埋怨,不气馁,能主动承担责任。
(3) 、学习态度与能力:
1、认识到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主动参与探索性学习和探究性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持之以恒。
3、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能根据学科特点和规律分析问题,寻求新颖、独特、
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养成自我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4、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的帮助,不断提升自我。
5、在学科实验中形成收集材料、设计方案、选择工具、制作模型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动与健康
1、热爱体育运动,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将体育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自己
喜爱的运动项目,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发挥作用。
2、能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运动形式,提高心肺功能、有氧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
力、速度、反应时,控制体重。
3、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常识,按需要接种疫苗,按时体检,发现疾病及时就医,发现传
染病及时隔离。
4、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心胸开阔、活泼开朗、健康向上。
5、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兴趣爱好较广泛,好奇心强。
(5) 、审美与表现:
1、珍爱祖国优秀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
2、喜爱优秀文学艺术作品,能理解和感悟其艺术魅力。
3、掌握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具备辨别美与丑的感觉和直觉,能用口头和书面等形式评价自己
和他人的艺术作品。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展现艺术才能,展示艺术作品。
5、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对他人形象有正确评价,不盲从、不“追星”。
(6) 道德品质.
1、正确看待人生,学会规划人生。
2、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
3、学会感恩.感恩他人,感恩学校,感恩家庭,感恩社会。
4、举止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5、诚实做人,遵章守纪,热爱劳动,不追求奢侈,反对浪费。
五、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评定。
凡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合格。
凡有突出问题,如严重违规违纪受到学校留校察看及处分且处分未撤消的或受到法律制裁的等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有见义勇为等行为得到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集体财产、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2.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
凡基本符合标准者,视情况可得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得D;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
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得A。
凡得A等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1)在学习能力方面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得A:研究性学习成绩显著,得到社会的公认或权威部门的认可;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在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得C:每学期旷课累计达10节或考试作弊一次或多数学科成绩一般刚过及格线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得D:每学期旷课累计达15节或考试作弊二次(含)以上或两门(含)以上学科经补考仍不及格或理化生实验操作不及格等。
(2)在运动与健康方面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得A:国家三级及以上运动员;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六级水平;参加市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获单项前六名或集体比赛前三名主力队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得C:经常不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每学期无故缺席体育课达5课时;有吸烟、酗酒的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得D:基本不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每学期无故缺席体育课达10课时;多项体育指标不及格;多次出现吸烟、酗酒、彻夜上网现象三项累计5次的等。
(3)在审美与表现方面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得A:在校内外大型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获一等奖的);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的(含集体项目,合唱除外);参加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含集体项目,合唱除外);其他。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得C:经常穿戴怪异、染彩发、戴首饰;不爱惜艺术作品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得D:穿戴怪异、染彩发、戴首饰经教育不改正的;观看或传播淫秽、暴力、反动作品的;有意损坏艺术作品等。
五、评价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充分发扬民主,严格遵循评价程序。
1 、学生自评。
每个学生在学期末和毕业前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实事求是地给自己打出等级。
2 、同学互评。
每个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互评,为小组每个成员打出等级。
3 、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
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老师根据各项评价指标及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及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其中,公民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内容的评定由班主任老师与文化课教师负责,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分别由体育老师和艺术老师负责评定。
4 、学校审定及通知或公示结果。
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每位学生六方面的素质评定给与审核,并在学期末和毕业前,以书面形式将评价表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
各评价内容获得优秀或A 等的学生在校园内公示。
5 、若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或复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应在收到申诉或复议之日起7 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如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复议仍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
6 、评价结果由班主任统一记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张,并在六个学期表的基础上形成高中三年的总表。
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
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综合高中阶段各学期的评价结果( 高一、高二、高三各占30 %、30 %、40 %) 的基础上确定,所有评价均纳入学生成长档案。
对获得优秀或A等的学生给予全校公示,对不合格的学生通知其本人。
对产生异议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应及时予以复议,并给出最终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由学生具体记录和提供能够反映自身学习生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娱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与评价等。
学校应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包括每学期的评价表、三年的总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与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突出表现的材料,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材料。
成长资料进入学生档案。
六、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