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大--论居住区绿地绿化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29 MB
- 文档页数:7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居住区景观绿化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城市规划建设领域之一,其良好的景观绿化设计不仅能改善人们居住环境,营造美好的居住氛围,还能提升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生态平衡。
而植物是居住区景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居住区景观绿化的效果。
一、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能够完美地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具备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生命力。
比如,南方地区的居住区可以选择热带、亚热带广泛分布的植物品种,如芒果、香蕉、栀子花、牡丹等。
而北方地区的居住区可以选择生命力强、耐寒抗旱、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如银杏、松树、槐树、玉兰等。
二、考虑植物的功能,合理配置植物品种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应该考虑植物的功能,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
比如,可以在居住区中配置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草坪、灌木丛等,以增添居住区的美观度;还可以配置具有调节空气湿度、改善空气品质、减少噪音的植物品种,如仙人掌、龟背竹、吊兰等;也可以配置具有香味、药用价值的植物品种,如薰衣草、紫罗兰等。
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应该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布局植物,防止植物相互干扰,影响生长发育。
比如,应该注意植物的生长速度,合理配置植物品种,以保证植物相互平衡;还应该注意植物的成长习性,比如灌木丛、树木等应该布局在较开阔的区域,同时应该留有充分的空间,避免影响行人通行;草坪等植物品种则应该放置在较平坦的区域,以利于其生长。
总之,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以达到优美、健康、生态、宜居的绿化设计效果。
浅析居住区园林绿地种植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居住区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的场所,对城市生活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绿地种植设计作为绿地建设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居民对绿地的使用和满意度。
合理的绿地种植设计原则和要点成为了居住区园林绿地建设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居住区园林绿地种植设计的原则和要点进行浅析,希望能对相关的建设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种植设计原则(1)符合生态环境需求居住区园林绿地应当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符合生态环境的需求,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在种植设计中,应当注重选择符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植被类型的植物,达到最佳的生长和发展效果。
还要考虑植物的抗逆能力,以适应城市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如污染、雨水处理等。
(2)美观和宜人居住区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其种植设计应当注重美观和宜人,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重色彩搭配,形态搭配,以及季节性变化。
通过植物的艺术性处理,使得绿地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段都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美感,增加居民对绿地的喜爱程度。
(3)便于管理和维护在种植设计中,要考虑到植被的生长速度,适合的密度和形态,还要便于管理和维护。
一方面,植被密度过大会导致疏伐困难,给管理带来麻烦,植被的形态和种类选择也应考虑日常养护的便利性,比如选择不易生病的植物品种和符合节水要求的植物品种等。
(1)区域分区不同区域的用地功能和景观效果要求不同,因此在进行绿地种植设计时,应当将绿地区域进行合理的分区。
比如将休闲区、活动区、景观区、儿童游乐区等进行明确的划分和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植物配置和景观布局,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2)植物配置在种植设计中,植物的种类选择和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要注重植物的景观效果和观赏价值,选择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植物,以丰富绿地的景观效果;还要注重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功能作用,比如选择具有氧化污染、保持水源、防风固沙等功能的植物,以提升绿地的生态效益。
居住区公园(中心绿地)的设计居住区绿地既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绿化的重点,又是城市人工生态平衡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它的布局方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居住区的环境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一、居住区绿化的作用首先,绿化所用的植物材料本身就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还能保护环境卫生:吸收噪声、减少灰尘。
净化空气。
其次,植物及其绿化空间能为居民(特别是为老人、儿童)创造良好的游想社交环境: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居住区内容;另外在地震、战争等受灾时期还能起到疏散人口和吸附放射性物质等作用。
二、居住区绿地的分类居住区绿地按照使用情况可以分为:为整个居住区服务的居住区级绿地和为一个居住小区服务的居住小区级绿地。
(一)居住区级绿地l.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是为全居住区服务的有较大面积的整块绿地和带状分散的绿地。
整块绿地相当于小型公园,是公共绿地的主要部分。
为了有利于减小服务半径的距离,它常常规划在居住区中心地段,服务半径一般在800-1000m以内。
步行约10min可以到达,绿地内应有各个年龄组的游戏、休息用地,体育活动的场地与服务设施和绿化种植用地。
2.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是指居住区级公共建筑内的绿地,如少年之家、俱乐部、影剧院、图书馆、医院、旅馆等单位所附属的绿地。
3.居住区道路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是指联系居住区内夕区内各部分之间或居住小区外围的道用即居住区主要道路及次要道路上的沿街地。
(二)居住小区级绿地1.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居住小区公共绿地是为居住小区服的集中整块面积的公共绿地,包括运动地、儿童、青少年活动场地和老人休息地。
它的位置也常规划在居住小区中心段,服务半径300-500m,步行约10min 可以到达。
2.居住小区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小区单位附属绿地是居住小区级公共建筑内的绿地。
如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食堂、饮食店、锅炉房等单位附属的绿地。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居住区景观绿化是指在居住区内通过植物配置设计来打造美丽的环境。
植物配置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提升居住区的美观度和舒适度,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植物选择和设计技巧三个方面,对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进行浅谈。
植物配置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适宜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的植物。
其次是景观性原则,选择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的植物,如花卉、灌木和乔木。
再次是生态性原则,选择具有生态效益和生态适应性的植物,如空气净化植物、水生植物和蓄水植物。
最后是可持续性原则,选择生长快速、易于养护和更新换代的植物,以减少植物配置带来的维护成本。
植物配置设计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植物。
从美观度来看,可以选择具有鲜艳花朵和各类形态的花卉,如玫瑰、牡丹和郁金香。
从生态效益来看,可以选择种植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和吸收噪音的植物,如绿萝、仙人掌和银杏树。
从生态适应性来看,可以选择具有抗病虫害和适应干旱和寒冷等恶劣环境的植物,如仙人球、薰衣草和柏树。
从可持续性来看,可以选择具有生长快速和易于养护的植物,如多肉植物、金鱼草和榕树。
植物配置设计应注意一些技巧。
首先是植物的高低错落布局,可以通过在高楼附近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来打造垂直绿化效果。
其次是植物的色彩搭配,可以根据花卉和植物的颜色搭配,来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再次是植物与硬装结合,可以将植物与建筑物、花坛和健身器材等硬装融为一体,增加景观的整体性。
最后是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可以选择具有四季观赏效果的植物,如春季的樱花、夏季的荷花、秋季的红叶和冬季的黄梅,来给居住区带来不同的景致。
植物配置设计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选择植物、科学布局和巧妙搭配,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居住区景观绿化设计中,要注重植物配置设计的细节,从选择植物到布局设计,都要考虑多个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浅析居住区园林绿地种植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居住区园林绿地种植设计是指根据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特点,利用植物、地形、水体等自然元素,进行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以达到美化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点,才能确保设计效果的实现。
下面将分析一些关于居住区园林绿地种植设计的原则和要点。
第一、环境适应原则在居住区园林绿地的种植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植物的环境适应性。
不同类型的居住区,其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
比如在南方地区的居住区,可以选择热带植物,而在北方地区的居住区则应选择耐寒植物。
只有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才能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成活,从而确保居住区绿地的美化效果。
第二、形式美观原则居住区园林绿地的种植设计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形式美观性。
植物的外观形态和色彩搭配对于绿地的美化效果至关重要。
在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上,应注重植物的形态和色彩的搭配,创造出美观的视觉效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高度、茂密度等特点进行适当的搭配,使绿地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第三、功能多样原则居住区园林绿地的种植设计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功能性。
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防止土壤侵蚀等。
设计者应该根据绿地的位置和用途,在种植设计中合理布局不同功能的植物,使绿地具有多种功能。
比如在居住区的入口处可以种植观赏性植物,提升入口的美观度;在公共休闲区可以种植防尘、净化空气的植物,改善空气质量;在游憩活动区可以种植草坪、花坛等,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只有将植物的功能性考虑进去,才能让绿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第四、生态平衡原则居住区园林绿地的种植设计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平衡性。
合理的植物布局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各类鸟类、昆虫等生物栖息繁衍,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设计者应该根据绿地的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选择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创造出健康的生态环境。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居住区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
目前很多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存在着不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植物品种单一、缺乏景观层次感、缺乏季节性变化等。
开展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研究,对于提升居住区绿化品质、塑造美好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出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原则和方法,为居住区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改善和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植物配置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总结植物配置设计原则和方法,探讨植物配置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评估不同植物配置设计的效果,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提升居住区园林绿化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植物配置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也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进步与发展。
2. 正文2.1 居住区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居住区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在提升居住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美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的绿化可以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
绿化可以调节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供舒适的自然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居住区的绿化还可以增加社区的生态价值,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而且,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还能美化居住区的环境,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增加社区的整体价值。
居住区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和设计,加强绿化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居住环境。
2.2 植物配置设计原则植物配置设计原则是指在居住区园林绿化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合理搭配,以达到美化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的目的。
论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摘要总结了居住区绿地类型及配置原则,通过对长春某小区的调查,分析了该小区应用的主要植物种类及植物造景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如种植形式单一、群落层次不够、经济型植物应用较少等。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原则;种类;问题;吉林长春居住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度过,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作用。
居住区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居民使用的户外活动空间。
居住区绿化主要有功能性作用和美学作用,前者体现在绿化本身的遮阳、防尘、隔声、降温等方面,后者则是可利用园林美学原则,将植物的种类、形态、色彩等加以组合,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1]。
因此,植物的自然美、生态美成为居住区环境的绿色主调,植物景观成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
长春市小区绿地系统具备使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3个方面。
1 居住区绿地类型及配置原则1.1 道路绿化配置原则居住区道路绿化起着连接各类绿地的作用,植物配置不同于城市街道,可将乔木、灌木、草本花卉、地被植物结合起来,主路两旁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形式,可选择高大的乔木作行道树,如山槐、山桃、稠李等,可疏密相间地配置紫丁香、天目琼花、连翘、茶条槭等,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和增加绿色空间层次。
其他可根据不同的道路断面形式选择不同的种植形式。
1.2 宅间绿化配置原则宅间活动场地属于半公共空间,主要供幼儿活动和老人休息之用,其植物景观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可以用低矮的落叶灌木与落叶树球及花卉,采用丛植、群植、模纹花坛、盛花花坛、修剪艺术造型均可,形成有层次感、色彩丰富的景观,也可适当点缀几株秋色叶植物,如拧筋槭、五角枫、元宝枫,使立面的色调、层次丰富多彩,树冠线清晰而富于变化。
墙基和角隅可采用低矮的植物软化建筑线的生硬感,如小叶女贞、小叶丁香、榆叶梅等。
1.3 公共绿地配置原则公共绿地以植物材料为主,与地形、山水和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的空间,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的居民去休息、交往、娱乐等,亭子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等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小叶女贞、红皮云杉、红瑞木、风箱果;步行街绿地可用修剪整齐的金叶榆、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珍珠绣线菊等规则式布置,绿地内的坐凳旁可配置一些乔木,如稠李、黄檗、京桃可以起到遮荫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休闲广场除了水景、雕塑为主景之外,边缘可以设置树池供人们休息、乘凉。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住区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居住区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体验,而景观绿化作为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对居住区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进行一些浅谈,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师和决策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植物配置设计的基本原则要进行好居住区的植物配置设计,首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阳光、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配置。
要考虑植物的功能需求,包括美化、遮荫、净化空气等功能,在不同的区域和场所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
要考虑植物的景观效果,包括植物的形态、颜色、花期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在居住区的景观绿化中,常见的植物配置设计包括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公共绿地绿化等。
针对不同的场所和功能需求,需要进行不同的植物配置设计。
1. 道路绿化道路绿化是居住区景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遮荫、净化空气等功能。
在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设计中,一般需要选择耐旱、耐污染、抗风等特性的植物,如梧桐、法国梧桐、国槐等。
这些植物生长迅速,树冠茂密,能够有效地改善道路两侧的环境,并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适合作为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
2. 庭院绿化庭院是居住区的私人空间,其绿化设计需要考虑到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在庭院绿化的植物配置设计中,一般需要选择树木、灌木、花卉等植物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观赏植物,如玫瑰、茶花、木兰等,也可以选择一些果树,如柑桔、苹果、樱桃等,既美化了庭院环境,又能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
3. 公共绿地绿化公共绿地是居住区的开放空间,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其绿化设计需要兼顾美观性和实用性。
在公共绿地绿化的植物配置设计中,一般需要选择一些功能性植物,如草坪、灌木、地被植物等,能够形成开阔的绿地景观,并且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
农大西校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任务书
小区概况:该小区位于河北农业大学内部,属于教师家属院,主要居住人群为本校教师及家属。
面积32328㎡,为小型居住区。
由于年久失修,小区
内部绿化退化严重,居民缺少必要的休闲绿地,日常游憩锻炼需求得
不到满足。
设计要求:居住小区绿地规划与设计,要求具备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停车场的安置,绿地为本居住区的居民服务。
设计要合理、美观、适用。
注意各类绿地形式的过渡与统一。
成果要求:平面彩图1:500;局部景观效果图最少3个
附设计说明(合并为一张A1图纸)
制图过程:8周调查
9周汇报
10周一草
11周二草
12周交图布置下一个设计作业
交图时间:12周周三。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住区绿地作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居住区绿地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居住区绿地设计的规范。
一、绿地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绿地空间。
例如,设置足够的休憩设施,如长椅、亭子等,方便居民休息;规划合理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满足居民的运动需求。
2、生态优先注重保护和利用原有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选择本土植物进行绿化,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成活率,降低养护成本。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
3、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绿地不仅要美观,还要具备一定的功能。
如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区、老年活动区等,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如地形塑造、水景营造、植物搭配等,提升绿地的美观度。
4、整体性与协调性绿地设计应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相协调,包括建筑风格、色彩、布局等。
同时,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绿地布局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居住区内,应设置一定规模的集中绿地,作为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
同时,在各个组团或楼间,分散布置小型绿地,方便居民就近使用。
2、均匀分布绿地应在居住区内均匀分布,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在较短的距离内到达绿地。
这样可以提高绿地的使用率,让更多的居民受益。
3、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将绿地与居住区的公共设施,如幼儿园、学校、社区中心等相结合,既可以为公共设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又能方便居民在使用公共设施的同时享受绿地带来的舒适。
三、植物配置1、多样性选择多种植物进行配置,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形成丰富的植物层次。
不同植物的花期、叶色、形态等各不相同,可以营造出四季有景的效果。
论居住区绿地绿化设计
摘要
居住区绿地是居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绿地类型,对于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美化生活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文从本县居住区绿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道出了当前居住区绿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然后针对这一情形,列出了居住区绿化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及对如何改善居住区园林绿化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及措施
目录
1 引言 (2)
1.1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2)
2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
2.1调查地区 (2)
2.2调查内容 (3)
2.3调查方法 (3)
3调查结果 (3)
3.1花园里小区绿地绿化现状 (3)
3.2嘉苑华庭小区绿地绿化现状 (3)
3.3龙凤嘉园小区绿地绿化现状 (4)
4讨论与建议 (4)
4.1居住区绿地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4)
4.1.1功能与形式统一 (4)
4.1.2设计需经济实用 (5)
4.1.3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 (5)
4.1.4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 (5)
4.2对居住区绿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5)
4.2.1注重设计创新,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 (5)
4.2.2完善养护制度,加强绿化管理 (6)
4.2.3加大执法力度,惩治破坏绿化的违法犯罪行为 (6)
4.2.4加强全面绿化意识,提高公民爱护绿化成果的自觉性 (6)
5结语 (6)
参考文献 (7)
1引言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居住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提高设计水平,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1.1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居住小区绿地的科学设计,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休息放松环境,而且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
而绿化植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日晒,降低风速,也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居住小区内容,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绿地还能起到防火抗灾的作用。
2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1调查地区
本次调查的地区是迁西县的几个居住区。
经过几年的经济发展,迁西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政府对人民的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改善城区内的环境,城区的植物种类也日益增多。
2.2调查内容
调查的内容包括对迁西县居住区绿地绿化设计及植物生长方面进行调查。
2.3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迁西县居住区的绿地设计进行分析,找出居住区绿地设计中不符合设计原理、绿化现状等方面的问题,为今后居住区绿地绿化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调查方法主要是到各居住区中进行现场调查,拍摄现场照片,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结,其次是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3调查结果
城市绿化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环境,而不仅限于游乐。
据统计,居住区绿地面积已远远超过其它公共绿地面积,且增长速度很快,在创造了一定的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更深受小区居民关注。
3.1花园里小区绿地绿化现状
由图片中可以看出花园里小区居住区绿地利用率低,绿化设计缺乏地方特色,设计方法前篇一律,植物种类单一。
3.2嘉苑华庭小区绿地绿化现状
相比上一个小区来说,这个小区绿化还算丰富,不过大面积的铺设和种植草坪,使人们根本无法直接进入活动,草坪铺设过大,挤占了人们的活动休息空间。
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
3.3龙凤嘉园小区绿地绿化现状
绿化隔离带设计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为行人的出行带来不便;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居住小区缺乏专业人员养护,绿地草坪退化严重,杂草混生,病虫害防治跟不上, 绿化带内垃圾、枯枝未得到及时清理,乔灌木修剪不到位,造成植物生长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发挥美化、优化环境的作用。
4讨论与建议
4.1居住区绿地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4.1.1功能与形式统一
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
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4.1.2设计需经济实用
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物业管理也跟不上,导致植物的生长状况不良,因此更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耐瘠薄、抗性强的树种。
4.1.3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
北方地区常绿树种应不少于2/5,北方冬春风大,夏季烈日炎炎,绿化设计应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
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目前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
4.1.4居住区绿化要适地适树
居住小区房屋建设时,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就地掩埋,土壤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应对选择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结合种植速生树种,保证种植成活率和环境及早成景。
还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
4.2对居住区绿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居住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只要严格遵循总体规划的原则,体现绿化设计的最佳效果,实行规模施工程序,强化养护管理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宣传及执法力度,一定能使城市居住区绿化美化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4.2.1注重设计创新,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
绿化所需之地来源于规划,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只要努力追求,就能够争取更多的绿化用地。
规划要有超前意识,留出一定比例的待建用地。
另外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要注重创新,注重经济适用,注重管理,注重绿化设计手法。
儿童活动区内要做到树型丰富、色彩明快,一般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刺、无毒、无飞絮的树种。
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达乔木,为老人休息处庇荫,为晨练、漫步创造意境。
4.2.2完善养护制度,加强绿化管理
绿化成果向来是“三分种,七分管”,这也充分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小区绿化同样如此。
但就目前状况而言,“重建轻养”的现象比较普遍,更有甚者只建不管,把好好一块绿地弄得面目全非。
我们要总结推广好经验,对于管理不到位的单位,依法严加管制,同时,政府绿化管理部门也要加大监督检查。
4.2.3加大执法力度,惩治破坏绿化的违法犯罪行为
凡不按绿化法规缴纳相关费用的单位和个人,不予办理审批手续;凡是单位绿化尚未达标的,需从严审批施工项目;凡挤占破坏绿地的一律限期整改,让出绿地,由绿地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实施绿化,从而有效保护绿化成果。
4.2.4加强全面绿化意识,提高公民爱护绿化成果的自觉性
充分利用媒体打造声势,利用植树节设立宣传、资讯站,力戒有法不依的现象,坚持不懈地对群众进行绿化法规宣传、教育和引导。
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绿化的功能和作用,使绿化造福人类的思想家喻户晓。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文明素质,增强绿化意识,使大家自觉参加到绿化养护和保护公益事业上来,这将达到质的飞跃。
5结语
居住小区绿化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
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
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
[2]杨向杰.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住宅科技,1997.06
[3]李敏.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与时俱进[J].中国园林,2002.
[4]江石平,彭易兰.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03(3).
[5]杨松龄.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园林.2001(5):19-20.
[7]蔡丽明.对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几个要素的探讨.建筑知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