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件中班美术《有趣的圆圈》ppt课件 一等奖幼儿园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404.50 KB
- 文档页数:7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圆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材,主要围绕“有趣的圆圈”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认识圆形》,详细内容为: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感受圆形的特征,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并说出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圆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球、饼干等)、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圆形的特点,引导幼儿感知、理解。
(2)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圆形作品。
3. 幼儿操作(10分钟)(1)幼儿在画纸上用画笔画出圆形。
(2)幼儿用剪刀剪下圆形,并粘贴在另一张画纸上。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供不同大小的圆形卡片,让幼儿进行配对练习,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有趣的圆圈”。
2. 旁边列出圆形的特点:没有角、边界曲线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在家里找出一个圆形物体,并画下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环节,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可以尝试让幼儿用圆形进行创意拼贴,拓展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圆形的特点。
2. 教学过程中的讲解与示范: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圆形特点及制作圆形作品。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圆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
赛讲课获奖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在规定的图形上添画成不同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彩笔画纸投影仪圆形教具(特制)(两个圆形虚线处缝合,再在圆形的面上绘图。
教师演示时要快,像是变魔术,幼儿会很感兴趣。
)
三、活动过程:
1、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进入活动场地,以手形游戏导入课题,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2、以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激发幼儿想像力和创造力,想象出于圆形相象的物体。
3、通过幼儿书空添画和投影添画,引导幼儿举一反三,进行其它几何图形变通思维,构画出与其相象的物体,激发幼儿绘画欲望。
4、与孙悟空比本领的形式,进行绘画作业。
5、讲评,展示优秀作品。
结束部分:
我们带着自己的作品与孙悟空去比赛。
活动延伸:。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圆圆的圈圈》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优质获奖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圆形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实物:一个圆圈的图片人手一张。
2、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圆圈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一个圈圈)
这个圈圈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这个圈圈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花猫、小朋友……)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圆圈圈,变秋千,小朋友、小花猫和我一起玩的真开心!。
《有趣的圆圈》中班优秀主题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圆形,知道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圆形的喜爱,激发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形图片、圆形实物、圆形玩具、圆形贴纸等。
2.环境准备:布置教室,将圆形物品摆放在显眼位置。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形状。
(2)教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圆形呢?”2.探索环节(1)教师分发圆形图片,让幼儿自己寻找教室里的圆形物品。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找到的圆形物品,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3.操作环节(1)教师分发圆形贴纸,让幼儿在纸上自由粘贴,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圆形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展示环节(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圆形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巩固圆形的特征。
(2)教师提出:“圆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圆形呢?”五、活动反思1.教学效果本次活动通过实物、图片、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教学亮点(1)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2)利用圆形物品,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圆形的应用,培养观察能力。
3.教学不足(1)部分幼儿在操作环节中,对圆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2)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过于紧凑。
4.改进措施(1)在下次活动中,加强幼儿对圆形的认识,通过更多实例来巩固知识点。
(2)合理调整教学环节,保证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有趣的圆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形状世界》第三节《有趣的圆圈》。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圈形状,了解圆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和描述能力;学习用语言表达对圆形的认识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圆圈这一基本形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圆形物体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形状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圆形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圆圈形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球、饼干、硬币等)、圆形卡片、画纸、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具中的圆形实物,引导他们发现圆圈的特点,如“圆滚滚的”、“没有角”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圆形卡片,讲解圆圈的定义,让幼儿了解圆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和画笔,尝试画出一个圆形物体,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所画的物体。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圆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圆圈》2. 内容:圆圈的定义和特点圆形物体的生活应用描述圆形物体的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圆形物体,用画笔和画纸记录下来,并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圆圈这一基本形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圆形物体的细节,以便更好地进行描述。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形状识别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圆形物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