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搭建微探索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作为客户中心,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是否重视员工培训可预见其未来市场竞争潜力。
然而培训又不是简单的培训实施,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就会导致培训的随意性,就可能会使培训流于形式。
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是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培训又能够帮助员工顺利应对工作中的困难,掌握职业发展的技巧和方法,拥有实现职业发展的眼光和头脑。
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培训体系或者企业大学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并纳入议事日程。
培训体系建设难点
培训体系建设理论知识可参考的内容案例和书籍非常多,然而在实际搭建过程中,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其原因笔者总结如图1。
图1:培训体系建设五大难点
有些难点可以通过分析整理决策可以克服,有些确实需要管理层和培训体系建设参与人员精心去研究琢磨,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各客户中心的不同情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培训体系建设的前提
(1).建立完整的岗位体系。
岗位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是组织实施管理的重要保障,健全的岗位体系能够帮助员工明确角色定位,明晰发展目标,实现职业发展,同时也便于招聘、培训、薪酬和绩效等工作的有序开展(图2)。
图2:岗位体系全貌
(2).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块构建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需要中层的参与和高层的支持,模型构建是离不来归纳法、推导法和修订法的,现在越来越多。
•护理教育•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张文 张先庚 刘林峰 王红艳 郭勤 刘珊 田静 文志飞【摘要】 目的 探索构建科学、完整、可行的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准入、能力培养、资格认证、考核评价等提供借鉴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初步构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框架,然后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指标条目进行筛选完善,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
结果 纳入函询专家22名,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95.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7、0.890,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086、0.111(P<0.01)。
最终构建了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8项。
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能为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准入、能力培养、考核评价等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关键词】 职业院系;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德尔菲法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3.17.029Construction of job competence indicator system for nursing "dual-teacher" teachers of vocational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ZHANG Wen, ZHANG Xiangeng, LIU Linfeng, WANG Hongyan, GUO Qin, LIU Shan, TIANJing, WEN Zhifei (Sichuan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Chengdu, 610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complete and feasible indicator system ofnursing "dual-teacher"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ursing "dual-teacher"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job access, competence training, qualifi cation cer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 framework for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nursing "dual-teacher" teachers' competen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as initially constructed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group discussion, and then the indicator entries were screened and improved through two rounds of Delphi expertconsultation to determine the fi nal indicator system. Results 22 exper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sultation, and therecovery rates of the questionnaires in the two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 were 100% and 95.5%, the expertauthority coeffi cients were 0.887 and 0.890, and the Kendall coeffi cients of the two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were 0.086 and 0.111, respectively (P<0.01). The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dual-teacher" teachers' job competence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fi nally constructed, including 3 fi rst-level indexes, 12 second-levelindexes, and 58 third-level indexes. Conclusion The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dual-teacher" teachers in vocational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tructed by this study is scientifi c and reliable, and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nursing"dual-teacher"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job access, competence cultivation,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ursing; "Dual-teacher" teachers; Job competence; Indexsystem; Delphi method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立项项目(编号:GZY21B33);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编号:SCJG20A081);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人文社科课题(编号:2021RWSY56,2021RWSZL02)作者单位: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张文,张先庚,刘林峰,王红艳),成都中医药大学(郭勤,刘珊,田静,文志飞)第一作者:张文,硕士通信作者:张先庚,博士,二级教授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而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作[1-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contents •引言•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概述•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实施与监控•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实践案例目录CHAPTER引言当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员工胜任力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背景介绍目的与意义提高员工个体和组织整体的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CHAPTER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概述胜任力模型的概念与特点可发展性:胜任力模型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培训、实践等方式进行发展和提升。
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胜任力模型中的特质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密切相关,是区分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关键因素。
衡量性: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特质都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行为评估等方式进具体性: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特质都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能够清晰地描述员工在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优势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01促进员工自我发展和职业规划02提高组织绩效和竞争力03评估培训效果构建胜任力模型设计培训课程和方案根据员工的胜任力评估结果,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方案,包括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地点等方面。
实施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和对象评估员工胜任力现状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构建流程CHAPTER培训需求分析战略目标员工绩效目标确定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绩效目标现有能力评估需求分析分析员工现有能力与需求确定培训重点与优先级培训重点优先级排序CHAPTER培训课程设计制定培训计划与时间表明确培训目标分析员工胜任力现状设计培训课程制定时间表设计培训内容与形式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内容和员工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如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团队分享、案例分析等。
选择培训形式制定评估标准从企业内部或外部选拔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师资,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选定培训场地根据培训内容和形式,选择合适的培训场地,包括教室、会议室、实践场所等,确保场地设施完备、舒适、安全。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发展体系文/内蒙古电力供用电稽查局 赵海林 王怡博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培训发展体系,是建立员工的能力标准,对员工进行特定职位的关键胜任力的培养,以便提升员工能力,吸引及选拔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智力资本。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对供用电稽查工作职责提出新要求,围绕建设全新稽查工作部署,内蒙古电力供用电稽查局以“管控风险、提升管理、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推进全面建设信息化大数据支撑下的全新供用电稽查管理。
在全力推进稽查转型时期,新的稽查业务体系和稽查管理模式需要全面提升稽查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技能,亟需依托岗位胜任力体系的探索与建设,全面加强员工基本技能和管理知识培养,进而提升员工职业素质。
建设全新稽查管理亟需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围绕全新稽查管理探索和建立岗位胜任力责任制及评价标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已经成为稽查局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探索全新稽查职责需要员工丰富业务知识目前员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良莠不齐,而全新的供用电稽查职责要求员工必须全面掌握供用电稽查知识,因此通过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确定全新稽查知识维度,辨别员工知识掌握情况,并帮助员工扬长补短,持续提升岗位胜任力。
弥补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现状需加强多元化培训目前供用电稽查从业人员平均年龄40.8岁,其中40岁以上的员工占总人数的54%,老员工较多,对稽查业务的专业知识掌握较为单一。
需要通过构建岗位评价体系来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加强专业化培训帮助单专业老员工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改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推进个性化培训现有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各层次员工的个性需求,难以因人而异对员工长期发展提供导向性,需要通过岗位胜任力评价找出每位员工的职业短板,以便视其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分类培训。
如:对拥有较强理论知识,年富力强,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员工加大岗位实际操作培训力度,对有一定实际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业务骨干,要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对员工定期“充电”和知识的更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检验操作技能OSCE 体系的构建[摘要]医学检验人才岗位胜任力的核心是实践操作技能,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法建立胜任力为导向的多站式医学检验操作技能OSCE考核体系,对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岗位胜任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Constructing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clinical laboratory operating skills based on post competencyAbstract: Core post competence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alents is operating skills. We construct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clinical laboratory operating skills based onpost competency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which is ofsignificant meaning to develop clinical laboratory talents’ post competence.key words: Post competenc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system医学检验与临床的联系非常紧密,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医学教育,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发展非常迅速[1]。
2012年公布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目录”中明确统一规范原有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划归为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摘要]通过对护理岗位的调研,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岗位胜任力课程体系特色教材教学研究
护理胜任力是态度、知识、技能、人际交往和责任感的综合体,包括临床护理、评判性思维及科研、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领导管理力。
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独立处理和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能力及良好专业素质的教育。
关于护理胜任力培养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
本文仅就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谈些浅见。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护理人文课程体系由护理基础课程、护理桥梁课程、护理岗位课程、护理人文课程和公共课课程五大模块组成。
1.根据基础医学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整合护理基础课程模块。
护理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护理实用人体学”和“病因病理学”。
该模块根据培养护生临床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突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原有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
将”医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整合成“护理实用人体学”,将“寄生虫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整合成“病因病理学”。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坚持护理岗位“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服务性”的要求,如“护理实用人体学”课程中,“骨性标志”为“注射法”铺垫,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完成临床工作岗位任务奠定基础。
通过对基础医学“护理实用人体学”和“病因病理学”两门课程的整合,不但有效解决了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制短、课程多、学时少、任务重的矛盾;同时,更重要的是使课程突出高职特色,贴近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满足技能型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而使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促进了护生胜任力的培养。
2.根据护理岗位课程的要求,优化护理桥梁课程模块。
护理桥梁课程模块包括“健康评估”“护理药理学”和“临床护理基本技能”三门课程,该模块课程是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岗位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
护生通过“健康评估”“护理药理学”和“临床护理基本技能”等课程的学习,掌握病情评估、实施药物治疗、临床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培养护生临床护理、教育、咨询能力。
我们根据该模块课程的特点,遵循为护理岗位课程服务的原则,不断优化桥梁课程的功能。
“护理药理学”对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等内容进行强化,突出了课
程的实用性。
依据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能力—学习领域、情境、任务理念开发的“临床护理基本技能”课程,采用了“教、学、做、思”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健康评估”课程同样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最终目标,采取在医院真实情境中实施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重组护理岗位课程模块。
护理岗位课程模块包括“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和“老年护理”。
该模块打破了现行的临床二级分科界限,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对原有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课程进行重组。
如“成人护理”打破了原有临床二级分科的界限,按照人体整体观分系统阐述常见疾病的护理,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同时可以提高护生对疾病转化和人体健康的整体认识,促进了护生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
重组后的课程模块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遵循了“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要求,更加便于“教、学、做、思”教学模式的实施,全面提高了护生处理和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专业素质,为胜任临床护理岗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根据护理职业素质的要求,创设护理人文课程模块。
加强护生的人文教育,对于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培养护理胜任力,按照护理岗位对护生必备的人文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人文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护理人文课程模块包括“人际沟通与礼仪”“护理心理”“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管理”。
护理人文课程的整合,有效解决了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如“护理伦理与法规”课程为“护理伦理学”与“卫生法律法规”的整合课程。
通过对“护理伦理学”和“卫生法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将护理岗位工作中涉及的伦理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内容进行一体化教学,使护生明确护理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和伦理规范,从而有效解决因课时少而不能开设“卫生法学”这一缺憾。
此外,还可以避免原来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重复,如护患关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等内容。
为了提高人文课程教学的效果,我们积极探索改革人文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对护理人文课程的序化,使护理人文教育与护理基础课程及护理岗位课程教育同步进行。
第一学期开设“人际沟通与礼仪”,第二学期开设“护理心理”,第三学期开设“护理伦理与法规”,第四学期开设“护理管理”。
我们按照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组织人文课程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临床护理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PBL教学法等,极大地提高了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5.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改革公共课课程模块。
护理岗位服务对象是人的生命和健康,护理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
公共课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为护理岗位服务的原则。
公共课程模块以课程群为框架,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课程、身心素质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和英语课程四个课程群。
各课程群将原有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若干门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加以规划和整合,组成相应的课程群。
思想道德素质课程群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业指导、时事政治等;身心素质课程群包括体育、军事课、大学生心理发展与调适等;综合素质课程模块主要靠第二课堂完成,含各类竞赛、社团活动、科技讲座、文化沙龙、学生科研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制度、校风、学风建设等;英语课程群在原有基础英语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开发了实用护理英语。
公共课课程模块,以思想道德素质课程群为核心,身心素质课程群为辅助,以综合素质课程群贯穿、渗透于各课程教学之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并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公共课程的改革,促进了护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成效
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普遍认为,自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以来,我院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和职业素养有了质的提升。
新的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使护理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该专业已建成江苏省特色专业。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促进了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学院将不断努力,继续完善基于护理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护生的岗位胜任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戎蓉,吴瑛.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8(3).
[2]唐成和,常唐喜,杨留才,等.护理实用人体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
[3]常唐喜,侍杏华,高璀乡,等.构建护理课程体系打造护理专业品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