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与喂养张雪辉
- 格式:pptx
- 大小:18.71 MB
- 文档页数:80
《小儿营养与喂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儿营养与喂养》教材的第三章“儿童营养需求与膳食指南”以及第四章“科学喂养与辅食添加”。
具体内容包括:儿童各年龄段营养需求、膳食指南解读、科学喂养原则、辅食添加的方法与时机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儿童各年龄段营养需求及膳食指南。
2. 学会科学喂养原则,为儿童提供合理营养。
3. 掌握辅食添加的方法与时机,为儿童顺利过渡到固体食物提供指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各年龄段营养需求的理解与运用、科学喂养原则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膳食指南的解读、辅食添加的方法与时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膳食宝塔模型、儿童营养挂图。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营养的关注。
2. 新课内容:a. 讲解儿童各年龄段营养需求,结合膳食指南进行解读。
b. 介绍科学喂养原则,举例说明。
c. 详解辅食添加的方法与时机,引导学生掌握。
3.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份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膳食计划。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儿童营养需求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儿营养与喂养》2. 主要内容:a. 儿童各年龄段营养需求b. 膳食指南解读c. 科学喂养原则d. 辅食添加的方法与时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个儿童各年龄段的营养需求。
b. 解释膳食指南中的“平衡膳食”原则。
c. 设计一份针对1岁儿童的科学喂养计划。
2. 答案:a. 1岁以内:充足蛋白质、适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适量维生素、矿物质。
13岁:充足蛋白质、适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充足维生素、矿物质。
36岁:充足蛋白质、适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充足维生素、矿物质。
b. 平衡膳食原则: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动植物蛋白互补;摄入适量的脂肪;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营养指导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马永霞(天水四零七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应用营养指导的作用。
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保健儿童,在我院诊治的儿童中纳入7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35例,前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营养指导护理干预,后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指导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社交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精细动作)、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儿童家长心理状态评分(焦虑程度、不确定感)、并发症发生率(口角炎、皮肤干燥、发育迟缓)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
结果:从生长发育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干预前,儿童家长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干预后,从并发症发生率、儿童家长焦虑程度、不确定感方面分析,实验组比参照组较低,互相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应用营养指导的干预效果显著,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营养指导;儿童保健;护理方法;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5-0019-04在人类的一生当中,处于儿童阶段时其生长发育速度最快,机体对于营养的需求也比较高,但是在这一时期,机体的免疫力也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尤其是当儿童出现营养不良时,可能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根据临床相关数据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中重度营养不良导致儿童死亡的几率比较高,对儿童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均产生极大威胁。
为此需要对儿童开展针对性保健护理措施,旨在改善儿童机体营养状况,解决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对改善儿童生活质量也有重要作用[1]。
本文旨在分析在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采用营养指导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教材的第三章“婴儿期营养需求与喂养”,详细内容涉及婴儿期的营养需求、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辅食添加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儿期的营养需求,认识到合理喂养对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 学会正确的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方法,掌握辅食添加的时机和原则。
3. 培养学生关注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提高家庭营养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儿期营养需求的特点,辅食添加的原则。
教学重点: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正确方法,合理喂养的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母乳、配方奶、辅食样品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用于计算婴儿所需营养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儿成长照片,引发学生对婴儿营养与喂养的关注。
2. 理论讲解:a. 介绍婴儿期的营养需求特点。
b. 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注意事项。
c. 介绍配方奶的选择、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d. 解析辅食添加的时机、原则及方法。
3. 实践操作:a. 模拟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际操作。
b.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符合婴儿需求的辅食食谱。
4. 例题讲解:讲解婴儿营养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婴儿每日所需营养素,并设计合适的喂养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婴儿期营养需求特点2. 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优点、方法、注意事项3. 辅食添加时机、原则、方法4. 婴儿营养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或亲友的婴儿设计一份合理的喂养方案,包括母乳、配方奶及辅食。
2. 答案要求:明确每日喂养次数、喂养量、辅食种类及添加量,计算婴儿每日所需营养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最新研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婴儿期营养需求特点2. 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 辅食添加的时机、原则及方法4. 婴儿营养计算方法一、婴儿期营养需求特点1. 能量需求高:婴儿期能量需求按单位体重计算,远高于成人。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婴幼儿营养与喂养》为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研究婴幼儿(0—3岁)营养及喂养的学科。
通过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实操训练的理实一体化模式,学生理解孕妇及婴幼儿生理特点,掌握孕期妇女营养需求及膳食原则、婴幼儿营养需求、婴幼儿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婴幼儿辅食添加及制作、婴幼儿食谱设计、特殊婴幼儿膳食安排的等内容,能够采取正确的姿势及手法进行婴幼儿喂养及护理,科学处理婴幼儿偏食、挑食问题,引导婴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具备基本的保教工作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早期教育教师做好准备。
三、课程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婴幼儿营养需求,母乳喂养姿势及常见问题,婴幼儿人工喂养姿势及常见问题,代乳品选择,辅食添加原则、顺序及目的,婴幼儿偏食、挑食的处理,特殊婴幼儿的产生原因、预防及膳食安排等内容,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婴幼儿生理特点进行婴幼儿辅食制作及一日食谱设计,科学、合理安排婴幼儿膳食,引导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解决婴幼儿营养与喂养中的常见问题。
1.知识目标(1)熟悉各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及过量导致的结果以及食物来源(2)了解孕期妇女及婴幼儿的生理特点(3)熟悉孕期妇女及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各营养素的需要量)(4)熟悉孕期妇女及婴幼儿各类食物(谷薯类、蔬菜水果、鱼禽肉蛋、大豆及坚果类、奶制品、油盐)的摄入量—参考中国居民膳食宝塔(5)掌握婴幼儿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喂样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喂养姿势)(6)掌握奶制品选择相关知识(婴幼儿配方奶粉选择要点)(7)掌握婴幼儿喂养中的常见问题(8)掌握婴儿期辅食添加原则、顺序、目的(9)掌握特殊情况或疾病婴幼儿的膳食原则及预防措施2.能力目标(1)能够科学安排孕期妇女及婴幼儿一日膳食(2)能够有步骤、科学的进行母乳喂养,解决母乳喂养中的常见问题(3)能够制作各阶段婴儿辅食并进行科学喂养(4)能够挑选合适的婴儿配方奶粉,并进行正确奶粉冲泡(5)能够引导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6)能够科学处理婴幼儿偏食、挑食(7)能够合理安排疾病或特殊状况下婴幼儿的膳食3.素质目标(1)具备婴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2)具备自我学习和时间操作的能力(3)具有实际问题的应对、处理能力(4)具有较高的营养喂养素质及心理调适能力4.证书目标(1)育婴员职业资格证(2)1+X证书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五、课程阶段性重点活动安排六、课程实施建议1.教材选用2. 教学方法建议(1)教师积极探讨符合本课程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除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现场教学、情景模拟训练、小组教学、案例教学、工作任务分析、操作演示、项目实训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变过去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