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保留模型特征的自适应分层算法_李文康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6
专利名称:一种自适应权重的多视图判别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同来,刘双印,张万桢,徐龙琴,郭建军,曹亮,尹航,李锦慧
申请号:CN202111218365.8
申请日:20211019
公开号:CN114037931A
公开日:
202202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权重的多视图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数据集不同视图的无向权重图,并计算出拉普拉斯矩阵Ls;基于希尔伯特‑施密特独立性准则
(Hilbert‑SchmidtIndependenceCriteria,HSIC)对不同视图数据进行一致性约束,并计算出约束矩阵T;结合共识的低秩稀疏表征学习方法对投影矩阵P进行优化;引入权重参数并根据每个视图数据包含的信息量自适应地赋予相应的权重;构造最终的自适应权重的多视图判别模型;通过求解目标模型,求得模型最优的多视图投影矩阵;对测试集样本进行判别分析,运用KNN算法获取图像识别的准确率。
本发明针对于在噪声污染的图像数据能够保持不同视图的一致性结构,具有很强的准确性以及鲁棒性。
申请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地址:51022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江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层次聚类多任务学习的人类行为识别李云红;郑婷婷;王震亚;王延年;惠史科【摘要】为了实现对人类行为的有效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聚类多任务学习(HC-MTL)的人类行为识别方法.采用正则化最小二乘法制定目标函数,并对模型参数和分组信息这2个潜在的变量进行联合优化.使用聚类范数正则化方式进行多任务学习,并求解任务相关性,进而对人类行为进行有效识别.该方法打破了所有行为是独立的个人学习的假设,通过任务聚类的方式建立起多任务之间的关系,共享同类任务之间的相关信息,提高了人类行为识别的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与聚类多任务学习方法(CMTL)和鲁棒多任务学习方法(RMTL)相比,HC-MTL方法可以发现任务的潜在相关性,有助于诱导群体多任务学习.通过同一类任务之间的共享信息,减少了误差,并提高了行为识别的精确度.%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recognition of human behavior,the method based on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ulti-task learning(HC-MTL) is proposed. Using the regularized least square method,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formulated,and the two potential variables of model parameter and grouping information are jointly optimized. The multi-task learning is conducted and the task relevance is solved with the clustering norm regularization approach,then the human behavior is effectively recognized. The method breaks the hypothesis, i. e. , all the behaviors are independent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through the way of task cluster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task a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mong similar sharing tasks are established,thus the accuracy of human behavior recognition is enhanc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clustered multi -task learning method( CMTL) and robustmultitasking learning method( RMTL) ,the HC-MTL method can discover the potential relevance of the tasks and help to induce the group multi-task learning,through sharing information among the same types of tasks,the error is reduced and the accuracy of behavior recognition is improved.【期刊名称】《自动化仪表》【年(卷),期】2017(038)010【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行为识别;多任务学习;任务相关性;层次聚类;任务分组【作者】李云红;郑婷婷;王震亚;王延年;惠史科【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01;TP391人类行为识别[1-4]是视频监控、多媒体内容分析和数字娱乐等多种应用的基本构件。
基于分层门控神经网络的长文本摘要相似度模型
宋金洋;陈亮
【期刊名称】《工业控制计算机》
【年(卷),期】2024(37)6
【摘要】长文本特征抽取是语义理解和关键信息抽取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从长文本中抽取有效信息并进行长文本之间的相似度计算一直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门控神经网络的长文本摘要相似度模型。
该模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基于BiLSTM的摘要生成,在BiLSTM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多头注意力机制,使模型可以提取到更加深层次的特征;(2)基于摘要的文本相似度计算,将传统的相似度分类模型转变成回归模型,采用多层BiLSTM对生成的摘要进行特征提取并加入自适应因子作为门控,控制每层BiLSTM信息量的输出。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对长文本的特征提取,同时能够基于提取出的特征,利用余弦距离进行相似度比较。
【总页数】4页(P58-60)
【作者】宋金洋;陈亮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基于分层信息过滤的生成式文本摘要模型
2.基于门控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的中文文本情感分析模型
3.基于关键n-grams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模型
4.基于编码器共享和门控网络的生成式文本摘要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介绍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特征融合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将不同层次的特征进行整合以提高模型性能。
最近,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进行深入的探讨。
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的概念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是一种神经网络结构,用于自适应地融合多层次的特征。
传统的特征融合方法通常是通过简单的操作(例如相加、拼接等)将不同层次的特征进行融合。
而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通过学习权重来自适应地融合特征,从而提高模型的表示能力。
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的优势•灵活性: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能够自适应地学习权重,从而适应不同任务和数据的特点。
这种灵活性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高性能:相比传统的特征融合方法,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能够更充分地利用不同层次的特征信息,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
这种高性能使得模型在各种计算机视觉任务中表现出色。
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的实现1. 多层次特征提取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首先需要进行多层次的特征提取。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来提取图像的低层次和高层次特征。
这些特征具有不同的语义信息,为后续的特征融合提供了基础。
2. 特征融合在获得多层次的特征之后,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将对这些特征进行融合。
传统的特征融合方法包括简单的操作,例如将特征进行相加或拼接。
而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通过引入学习参数,从而能够自适应地融合特征。
这些学习参数可以通过反向传播算法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模型能够自动地学习到最佳的特征融合权重。
3. 自适应权重学习为了实现自适应的特征融合,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引入了自适应权重学习机制。
这个机制通过学习权重来自适应地融合特征。
具体来说,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将学习到的权重应用于不同层次的特征,从而将它们融合成一个更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表示。
这种自适应的权重学习机制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任务和数据的特点。
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的应用自适应特征融合结构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基于最小树切割的自适应聚类方法
李玉鑑
【期刊名称】《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33)003
【摘要】为了简单有效地对数据集进行结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树进行聚类的算法(MSTCA).其基本思想是在最小树中切割所有大于一定阈值的边,对数据集进行子类划分,同时对较小的子类进行合并.MSTCA产生的聚类结果在不考虑子类次序时是唯一的,对它的递归调用还可在若干不同粒度层次上形成数据集的聚类结构.计算实验表明,MSTCA不仅能为具有各种不同聚类形状的数据集自适应地选择较好的聚类个数,而且只需简单的参数选择就能准确地分析出数据中存在的合理聚类和例外样本.
【总页数】6页(P331-336)
【作者】李玉鑑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多媒体与智能软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
【相关文献】
1.基于自适应PSO和混合转换策略的X结构Steiner最小树算法 [J], 刘耿耿;陈志盛;郭文忠;陈国龙
2.硬脆材料切割过程中基于线锯速度的切割力自适应控制 [J], 安蓓;李淑娟;郝政;赵雯;王嘉宾;梁列
3.基于聚类方法和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多模型自适应控制 [J], 唐伟强;龙文堃;孙丽娟;黄小丽
4.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多模态特征自适应聚类方法 [J], 敬明旻
5.基于颜色空间分层非监督自适应聚类方法的研究 [J], 张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自适应果蝇算法的神经网络结构训练
霍慧慧;李国勇
【期刊名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年(卷),期】2016(33)1
【摘要】针对模式分类问题,提出基于连接结构的自适应果蝇优化算法(SFOA),用于同时训练神经网络结构和权值.新算法采用基于连接结构的等长个体编码,后期映射为不同的网络结构;在嗅觉搜索阶段采用自适应步长,实现全局与局部搜索能力的平衡.最后通过3个经典的模式分类数据库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新算法实现简单,时间代价小,有效地删除冗余连接,提高了神经网络的训练效率及分类能力.
【总页数】4页(P15-18)
【关键词】果蝇优化算法;神经网络;自适应步长;模式分类
【作者】霍慧慧;李国勇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3
【相关文献】
1.基于自适应变异果蝇优化算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布里渊散射谱特征提取 [J], 张燕君;刘文哲;付兴虎;毕卫红
2.基于自适应花授粉算法的BP神经网络结构优化 [J], 卞京红;贺兴时;范钦伟;伊宝民
3.基于果蝇算法与自适应性遗传算法组合优化神经网络的光伏电站短期出力预测[J], 任家铭;李灿;姚李孝
4.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结构优化算法 [J], 席亮;王瑞东
5.基于双神经网络结构的新型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算法 [J], 毛炳强;孙铁良;孙凌祎;陈鹏;高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年模式学习台词AI综述专栏| 国内近三年模式分类研究现状综述的学习台词一、引言模式是指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测性、可度量性和可区分性的信息;模式识别是对模式进行分析与处理,进而实现描述、辨识、分类与解译[1]。
用机器模拟实现人的模式识别能力,是智能信息处理的重要任务。
模式分类是模式识别的核心研究内容,相关问题包括模式描述、特征提取和选择、聚类分析、分类器设计等。
本文将主要介绍近三年国内在模式分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国内的研究特色,给出研究趋势和重大科学问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聚类和概率密度估计是模式识别的基本问题,与分类器设计、特征提取、特征选择等问题密切联系。
近年来,聚类方法研究主要集中于集成聚类、多视图聚类、子空间聚类等方向上。
具体地,中山大学的赖剑煌教授等提出了基于稀疏图和概率轨迹分析的集成聚类方法、基于因子图的集成聚类方法、以及基于最大积信念传播的多视图聚类方法。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李学龙教授等提出了一种重赋权判别嵌入K-均值多视图聚类方法。
西北工业大学的韩军伟教授等发展了一个基于双边K-均值方法的快速协同聚类模型。
在子空间聚类方面,清华大学的朱军教授等提出了一种贝叶斯非参数子空间聚类方法,中科院自动化所的赫然研究员等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论的子空间聚类,北京大学的林宙辰教授等提出了基于张量低秩描述和稀疏编码的子空间聚类方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焦李成教授等[2]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稀疏谱聚类方法。
特征提取是高维模式分析的重要工具,是避免维数灾难的重要方法。
在特征提取方面,近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
浙江大学的何晓飞教授等[3]提出了一种称为A-最优投影(A-Optimal Projection,AOP)的特征选择方法,中科院计算所的山世光研究员和陈熙霖研究员等[4]提出了一种多视角判别分析方法。
在子空间学习方面,浙江大学的何晓飞教授等[5]采用一种称为可微分散度判别准则来构建子空间学习模型,可适用于大规模局部特征维数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