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微滤膜处理浓盐水技术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17
管式微滤膜工作原理管式微滤膜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过滤微小颗粒的膜分离技术。
它通过利用膜的微孔结构,将溶液中的固体颗粒、胶体物质等分离出来,实现液固分离的目的。
管式微滤膜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过滤机理和操作模式。
1. 过滤机理管式微滤膜的过滤机理主要基于膜的孔径大小和颗粒的大小选择性分离的原理。
膜的孔径通常在0.1-10微米之间,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孔径的膜进行过滤。
当溶液通过管式微滤膜时,颗粒的大小大于膜孔径时,颗粒无法通过膜孔,从而实现了颗粒的分离。
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由于其尺寸较小,可以通过膜孔径,从而得到纯净的溶液。
2. 操作模式管式微滤膜的操作模式主要包括内压式和外压式两种方式。
内压式是指将待处理溶液通过管式微滤膜的一端注入,通过内部压力驱动溶液通过膜孔径,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外压式是指在管式微滤膜的外部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溶液通过膜孔径,实现分离。
两种操作模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内压式适用于较小流量和较高精度的需求,外压式适用于较大流量和较快速的需求。
管式微滤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 高效分离:管式微滤膜的孔径较小,可以有效分离微小颗粒,保证分离效果的同时,保留溶液中的有用成分。
2. 节约能源:管式微滤膜操作简单,不需要加热或冷却等特殊设备,从而节约能源。
3. 低成本:管式微滤膜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应用。
4. 易于清洗:管式微滤膜的结构紧凑,易于清洗和维护,可以循环使用,延长使用寿命。
5. 广泛应用:管式微滤膜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化工等行业,用于悬浮液的澄清、浓缩和纯化等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管式微滤膜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膜孔径选择:根据待处理溶液中颗粒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膜孔径,以实现有效的分离效果。
2. 操作模式选择:根据流量大小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模式,内压式或外压式。
3. 清洗和维护:定期清洗和维护管式微滤膜,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管式微滤膜氯化钠分盐
管式微滤膜是一种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氯化钠的分盐。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膜材料对溶液中不同组分的选择性透过的特性,将氯化钠溶液分离成不同浓度的盐水。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准备原料:首先需要准备含有氯化钠的溶液,溶液的浓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膜选择:选用适合氯化钠分盐的管式微滤膜,这类膜通常具有较高的盐水通量和对氯化钠的高截留率。
3.膜组件:将选择的微滤膜安装在膜组件中,膜组件的设计应能保证溶液在通过膜时实现有效的分离。
4.操作参数:操作参数包括溶液的流速、压力差等,这些参数会影响到分离效果。
通常需要通过实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分盐效果。
5.收集产品:经过微滤膜分离后的盐水,可以通过收集设备进行分盐。
通常情况下,分盐后的溶液浓度会明显降低,而透过膜的溶液则含有较高浓度的氯化钠。
6.膜清洗:为了保持微滤膜的分离效果,需要定期对膜进行清洗,以去除膜表面的污垢。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使用管式微滤膜实现氯化钠的分盐。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无污染等优点,适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
微滤膜的寿命和分离效果会受到溶液特性、操作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分盐效果。
工业废水零排放中的浓盐水处理技术介绍在工业零排放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对浓盐水的处理,由于在工业废水脱盐流程中必然会排出大量的浓盐水,因其中含有无机盐、重金属、化学制剂等大量毒害物质,为此必须要对浓盐水进行全面、有效的处理,继而确保工业废水真正地实现零排放。
一、工业废水零排放中浓盐水减量处理法1、浓盐水的软化针对纳滤膜、反渗透膜自身的功能及特性,决定其系统的运行效率、回收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种:胶体、悬浮物、结垢离子。
其中对于胶体、悬浮物的清除只需经过砂滤、超滤等工艺流程便可。
为此必须要对浓盐水中的结垢离子进行着重的处理,才能保证浓盐水能够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
在浓盐水中主要的结垢离子有:Ca2+、Mg2+、Ba2+、Sr2+,为了确保结垢成分被彻底的清除,较为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化学软化、树脂软化。
化学软化主要通过石灰- 纯碱软化法进行处理,首先将适量熟石灰放入到浓盐水中可将碳酸盐硬度清除,将碳酸钠加入其中可将非碳酸盐硬度。
石灰- 纯碱软化法可将浓盐水中大部分的Ca2+、Mg2+清除掉,并有效的减少SiO2的含量,同时还可将其中的Ba2+、Sr2+及有机物进行有效的清除。
但是石灰软化处理必须要采用上升流固体接触澄清器促使在高浓度下快速形成沉淀晶体,澄清器出水还要增设多介质过滤器,并对pH值合理调节后才输送至膜单元。
树脂软化可应用的方式有两种:钠离子交换法、氢离子交换法。
其中钠离子交换法通过钠离子置换将结垢阳离子清除掉,然后通过树脂交换饱和后用盐水再生。
此种方式存在的不足就是需要消耗大量盐分,还要对废水排放进行处理。
而弱酸阳离子交换法可对浓盐水进行部分软化,岂可节省再生剂的使用量,且氢离子交换法可将与碳酸氢根硬度相同的Ca2+、Mg2+、Ba2+、Sr2+等进行清除,换而言之就是能够与HCO3- 结合的结垢阳离子都可清除。
采用此方法在碳酸氢根含量较高的原水中获得的处理效果更为显著,若要进行有效的软化处理,就可将强酸阳树脂交换流程设置其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于弱酸树脂同一交换柱中,如此可大大减低再生剂的耗损量。
管式微滤膜氯化钠分盐管式微滤膜是一种用于分离氯化钠的膜技术。
它采用一种特殊的管状膜片,通过微细孔隙的过滤作用,将溶液中的氯化钠分离出来。
这种膜技术在水处理、海水淡化、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管式微滤膜由许多微小的管状膜片组成,这些膜片内部有着微细的孔隙。
当溶液通过这些膜片时,溶液中的水分子和较小的溶质可以通过膜孔进入膜片内部,而较大的溶质则被阻挡在膜片的表面。
通过这种方式,氯化钠可以被有效地分离出来。
管式微滤膜的分离效率取决于膜孔的大小和膜片的数量。
膜孔越小,分离效果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膜的阻力。
因此,在设计微滤膜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膜孔大小和膜片数量,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和通量。
使用管式微滤膜进行氯化钠分盐的过程主要包括进料、过滤和产盐三个步骤。
首先,将含有氯化钠的溶液送入管式微滤膜系统,通过适当的压力将溶液推动通过膜孔。
在过滤过程中,膜片表面的污染物和较大的溶质被阻挡在膜片表面,而水分子和较小的溶质则穿过膜孔进入膜片内部。
最后,通过控制溶液的流速和膜的数量,可以将溶液中的氯化钠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盐水。
管式微滤膜分离氯化钠的过程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对溶液的处理效率高,可以实现高效的分离。
其次,膜孔的尺寸可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当的膜孔大小。
此外,管式微滤膜还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能耗,可以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然而,管式微滤膜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膜片的污染和堵塞问题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
其次,膜片的成本较高,需要较大的投资。
此外,管式微滤膜对溶液中的颗粒物和沉淀物敏感,需要预处理来降低膜的污染风险。
管式微滤膜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氯化钠的膜技术。
它通过微细孔隙的过滤作用,将溶液中的氯化钠分离出来。
管式微滤膜在水处理、海水淡化、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管式微滤膜能够在分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POREX TMF管式微滤膜TMF管式微滤膜组件采用了独特的复合膜管:其PVDF膜能极好地与PVDF支撑管内壁交联或嵌入到PE支撑管内壁中与支撑管形成强劲的结合, 使膜管能在较高的运行压力和反洗压力下工作获得极高的固体去除效率和膜通量, 从而减少系统占地面积。
典型应用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膜材质PVDF膜的名义孔径(µm)0.05, 0.1, 0.5支撑管的名义孔径(µm)20, 100单只膜元件的膜管数(根)1.4、5、10、13、37、42膜管直径1英寸、1/2英寸PH值适应范围0-14最大跨膜压差(PSI)60(1英寸管), 120(1/2英寸管)膜元件规格13芯、PVC外壳1英寸管径, 膜孔径0.1um 进出水典型数据:种类进水出水TSS 104mg/l 0.5mg/lCU 50mg/l <0.2mg/l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TMF所体现的技术优势1.自动化程度高2.可靠的过滤水质(绝对的膜过滤)3.产水的质量适合用RO或离子交换进行回收制造高纯水4.可以间歇运动5.由于不需要快速沉降, 所以减少了水处理药剂的添加6.可以通过增加膜的数量来增加产水流量7、占地面积小产品优势宽流道管式膜0.1UM(主要用于电镀废水处理)最大的区别在于, 管式膜的流道比较宽。
NT -Micro 管式微滤膜NT-Micro 膜在半导体废水回用上的应用●概述半导体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从电玩、手机到航空、航天,半导体的身影无处不在的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国是生产半导体的大国,半导体的生产工艺要求高,涵盖光刻、精密切割和研磨等各种复杂工艺。
生产半导体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一个规模型的半导体厂每天的废水量可以在1 万方。
并且半导体生产具有要求的水质高,排放水不容易处理等特点。
半导体废水含有各种过度性质的金属如硅、锗等,同时还含有较高含量的氟,其废水兼有难以处理的较高浓度的COD。
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政府对工业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节能减排也越来越普及,为了达到政府的要求,废水回用就不得不提上了日程。
●半导体废水的传统处理方式废水处理的前处理及分流在整个的废水处理工程中起着不可缺或的作用。
在半导体生产工艺所产生的废水中,NT-Micro 膜重点处理的是如下两类废水:1. 切割研磨废水2. 酸碱废水进行相应的分类后就是对分类后的废水进行相应的处理过程,从传统的角度来讨论,基本上所有的处理过程都离不开最终沉淀的这个方式。
我们用图谱对半导体的预处理及沉淀的过程做如下的描述:●传统工艺在处理半导体废水方面的特点:1. 处理工艺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需要相当的劳动力从事废水的处理及操作。
2. 处理能力及负荷有限,当处理量增加时难以满足处理要求,唯一的做法就是新建池体设施以满足增容扩展的需要。
3. 处理排放只能满足一般要求或较低的排放标准,对于越来越高的排放要求难以适应。
4. 处理过程中PAM 是必须添加的物质,而PAM 的过量添加是制约废水回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5. SS 的难以控制也是传统工艺难以适应废水回用的另一个因素。
6. 鉴于场地设施等原因,设备维护保养比较繁琐,较为耗费劳动力。
以半导体酸碱废水为例,通过传统工艺所处理的标准要求:随着各种各样的回用设施的出现,在上述的排放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所谓的放流水或排放水的回用后,人们开始注意到了回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问题,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得不对回用这个看似简单的技术从新进行理解。
管式微滤膜在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管式微滤膜在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在电力发展的背景下,电厂的脱硫废水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废水处理成本高、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的处理方法势在必行。
管式微滤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过滤效率高、操作简便、节能环保等优点,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管式微滤膜在电厂脱硫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二、管式微滤膜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管式微滤膜是一种薄膜分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微孔直径较小的膜壳,将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沉淀物等截留下来,而将液体和溶解性物质通过膜壳,实现废水的分离和净化。
相比传统的过滤方法,管式微滤膜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过滤:管式微滤膜的孔径通常可控制在0.1-10微米之间,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微小颗粒;2.简便操作:管式微滤膜的操作相对简单,只需设置好参数,通过外部的压力差实现废水的过滤;3.能源节约:相比传统过滤方法,管式微滤膜不需要大量的能耗,能节约能源;4.环保性好:管式微滤膜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对环境无污染。
三、管式微滤膜在电厂脱硫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1.污水预处理脱硫废水处理前的预处理非常重要,而管式微滤膜在预处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管式微滤膜能有效截留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能够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整个废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脱盐处理脱硫废水含有一定的盐分,需要进行脱盐处理以满足排放要求。
管式微滤膜能将废水中的无机盐分和有机盐分净化,从而达到脱盐的目的。
通过调节管式微滤膜的操作参数,可以实现对不同盐分废水的处理,具有调节性能强的优点。
3.废水浓缩处理管式微滤膜在电厂脱硫废水处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浓缩处理。
在脱硫废水处理中,常常需要将其浓缩,以减少处理过程中的废物产出。
通过运用管式微滤膜,可以将脱硫废水中的水分去除,使其浓缩度提高,从而达到减少废物产生的目的。
管式微滤膜在废水回用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12-19T15:09:37.3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顾宇中[导读]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爱环吴世(苏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011 摘要: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成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日益严重,节水势在必行。
政府对工业废水的回用率也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管式微滤膜;废水回用1管式微滤膜系统组成管式微滤膜处理系统包括浓缩池、循环泵、管式微滤膜膜及膜架、清洗装置、相关控制阀门及匹配管道组成。
浓缩池里的废水通过泵提升进入管式微滤膜系统。
膜过滤是在压力和速度的驱使下,通过多孔膜使悬浮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错流、过滤的过程。
在每一个膜组列中,废水经泵抽送经过膜管的流速很高,与膜表面平行湍流,产生一个剪切作用,将沉淀在膜上的固体量最小化。
过滤之后的清水称为滤液或渗透液通过排滤液管送入收集池。
残留的称为浓缩液,包含悬浮固体物质流回到浓缩池里。
由此进行不断地循环。
2管式微滤膜系统的技术特点管式微滤膜可以作为RO系统的前处理,以免去常用的回用工艺流程上的几套过滤设备,比如沉淀池、多介质过滤,砂滤、炭滤和超滤等等。
在回用工艺流程它的优点在于:①替代上述常用回用流程链上的几套处理设施,使处理环节减少,并且节省体积空间。
②运行维护方便、简单,免去各项设备所需要的反冲洗工序,增加前处理系统处理的工作效率。
③拥有更加稳定的处理效率,不会饱和,不需要更换如石英砂、活性炭等易饱和的填料。
④完全不用担心金属沉淀物和有机物对膜的污染,因为管式微滤膜可以接受2~5%的酸和次氯酸钠浸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金属沉淀物和有机物污染进行化学清洗,清洗后即可恢复最佳原始理想通量,而不会随着运行和多次清洗,减少产水通量。
管式微滤膜简介与运用2014NT-Micro TMF管式微滤膜TMF管式微滤膜组件采用了独特的复合膜管:其PVDF膜能极好地与PVDF支撑管内壁交联或嵌入到PE支撑管内壁中与支撑管形成强劲的结合,使膜管能在较高的运行压力和反洗压力下工作获得极高的固体去除效率和膜通量,从而减少系统占地面积。
典型应用1、金属表面精整液中重金属的去除2、RO预处理降SDI3、结合石灰软化降低硬度4、含氟(F)废水除氟5、RO浓水回收6、电镀槽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7、食品饮料处理8、完井液中高浓度固体物质的去除9、硅晶体研磨切片工艺切削液回用10、焚化炉洗刷水中重金属的去除11、冷却塔排水再利用12、水处理系统中的盐水再利用13、化学、微电子、造纸工业废水处理膜材质PVDF膜的名义孔径(µm) 0.05,0.1,0.5支撑管的名义孔径(µm)20,100单只膜元件的膜管数(根)1、4、5、10、13、37、42 膜管直径1英寸、1/2英寸PH值适应范围0-14最大跨膜压差(PSI)60(1英寸管),120(1/2英寸管)膜元件规格13芯、PVC外壳1英寸管径,膜孔径0.1um 进出水典型数据:种类进水出水TSS 104mg/l 0.5mg/lCU 50mg/l <0.2mg/lTMF所体现的技术优势1、自动化程度高2、可靠的过滤水质(绝对的膜过滤)3、产水的质量适合用RO或离子交换进行回收制造高纯水4、可以间歇运动5、由于不需要快速沉降,所以减少了水处理药剂的添加6、可以通过增加膜的数量来增加产水流量7、占地面积小产品优势宽流道管式膜0.1UM(主要用于电镀废水处理)最大的区别在于,管式膜的流道比较宽。
较宽的流道有较好的抗污染性,流道越宽,液体在流道内的流速将会减小,膜元件两端差降低,达到一个最佳的过滤过程。
从我们工程经验来看,窄流道膜元件清洗频率和清洗的难度明显高于宽流道。
频繁的反复清洗会大大缩短膜元件的寿命。
第一章HEADWAER®超微滤膜技术综述1、微滤又称精密过滤,是滤除0.1~1.0μm微粒的过滤技术。
我公司自行开发的TMF微滤膜,是由超高分子聚合物(PVDF/UHMW-PE)制成的微孔滤膜,根据孔径大小分为0.1,0.2,0.45,1.0,10μm几种规格,结合微絮凝技术,将原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有机大分子、细菌、微生物等分离出来,使水净化。
微絮凝——微滤膜技术:水中含有悬浮物(粒径≥0.2μm)、胶体物(粒径在0.02~0.2μm之间)和溶解物,微絮凝技术即是往水中投加絮凝剂,利用络合离子形成、离子隅形成以及Zeta电位的降低等机理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凝结,形成矾花,通过微滤膜,将大于0.1μm的颗粒(包括矾花合悬浮颗粒)去除。
通过此项技术,可以将水中一部分小于0.1μm的胶体去除,对胶体其去除率为90%以上;对TOC、COD的去除率为50%以上。
我公司的管式复合微滤膜不同于其他的微滤膜,是由中性的超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管式膜,耐带电荷的絮凝剂的污染(即不产生吸附污染)耐悬浮固体。
采用这种微絮凝-微滤滤膜相结合的技术,可处理各种不同水质的原水,且通过絮凝吸附原理对有机物的综合去除率高于0.01μm的超滤膜。
2、超滤超滤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截留分子量为500~500,000左右,孔径为0.01μm~0.1μm,但两者没有对应关系。
为了在过滤精度和膜透过率之间找到一最优化平衡,在水处理行业中常用0.01~0.1μm的超滤膜,这种膜对应的切割分子量(能截留的分子大小)为10万道尔顿,这种孔径的超滤膜可去除高分子有机物,但不能去除水中的低分子有机物。
对于自然环境中的原水,有机污染物的分子量皆小于此值。
因此在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选用超滤的主要目的是要去除悬浮物、胶体,而不是去除有机物。
微滤和超滤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界限,从本质上讲,微滤和超滤属于筛分过滤。
HEADWAER®超滤膜与中空纤维超滤膜技术参数的比较*对于其他的超滤膜反洗周期为15~60分钟,但每天必须有1~2次加氯加强反洗即用含氯100ppm~200ppm的过滤水进行反洗。
表1污水水质全分析资料项目单位2008.9.252008.10.142008.11.172008.12.112009.1.152009.2.192009.3.11pH —8.38.397.968.167.847.057.15COD mg/L 314231255417148234235BOD mg/L 11163.213612641.359.176SS mg/L 111354243463352石油类mg/L 0.7910.25 1.680.1 2.52 2.87类大肠菌个/L >24000>24000>24000>24000>24000>24000>24000氨氮mg/L 52.84142.611.0579.4931.8947.97 5.749锰mg/L 0.060.050.010.090.060.060.06氯离子mg/L 16.610.114.71530.83912.2总硬度mg/L 221223255259254256210总碱度mg/L 248.8247129245205207220铁mg/L 2.320.330.460.610.590.540.49硫酸盐mg/L 8988.8991009798.6182溶解性总固体mg/L 470466225444346920768总磷mg/L0.1840.5311.8592.1171.851.7991.691工程概况陕西宝鸡热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改扩建项目,循环水补充水水源以本项目配套扩建的城市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
表1为电厂提供的污水水质全分析资料。
本工程一部分工业废水在厂区内采用分散处理的方式,另一部分废水进入厂外污水处理站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
按照环评要求,本电厂所有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
根据计算:反渗透浓盐水排放量较大,干灰调湿、输煤系统冲洗、煤场喷洒等无法全部复用,因此需对反渗透浓盐水进一步处理,以减少其排放量,力求达到环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