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文档-可编辑

编制单位: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O一八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项目概况 (5)

1.2建设单位概况 (7)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9)

2.1项目建设背景 (9)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3)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6)

第三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18)

第四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19)

4.1市场分析 (19)

4.2 市场前景 (22)

4.3 市场营销方案 (23)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6)

5.1总体建设内容及规模 (26)

5.2工程完成情况 (28)

5.3下一步建设内容 (29)

5.4 产品方案 (29)

5.5培训方案、培训内容 (29)

第六章项目实施进度 (31)

第七章总体布置、原料消耗及供应 (33)

7.1布局与平面布置 (33)

7.2 平面功能分区 (34)

7.3原料消耗及供应方案 (35)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36)

8.1 环境评价适用标准 (36)

8.2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 (36)

8.3 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39)

第九章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 (41)

9.1编制依据 (41)

9.2 项目能源消耗 (42)

9.3 节能措施 (45)

第十章劳动安全与消防 (49)

10.1 劳动安全 (49)

10.2消防 (50)

第十一章工艺技术、设备、工程建设方案 (54)

11.1 玉石加工工艺方案 (54)

11.2 设备方案 (55)

11.3 工程规划方案 (56)

11.4 建筑方案 (59)

11.5 结构设计方案 (62)

11.6给水排水工程方案 (64)

11.7 采暖、通风设计方案 (67)

11.8电气工程方案 (70)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2)

12.1投资估算 (82)

12.2资金筹措 (86)

第十三章财务评价与分析 (87)

13.1 财务评价内容及编制依据 (87)

13.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87)

13.3 成本费用估算 (88)

13.4 销售收入及利润计算 (89)

13.5 财务评价 (89)

13.6 不确定性分析 (90)

13.7 财务评价结论 (93)

第十四章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94)

14.1 组织机构 (94)

14.2劳动定员及培训 (95)

第十五章项目管理、招标方案 (97)

15.1项目管理 (97)

15.2 招标方案 (98)

第十六章社会影响评价 (100)

16.1社会效益分析 (100)

16.2 社会适应性分析 (101)

16.3 社会风险分析 (101)

16.4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 (102)

第十七章结论及建议 (104)

17.1结论 (104)

17.2 建议 (105)

附: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表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项目法人:

建设地点:

建设工期: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24个月)

1.1.1项目建设目标

实现文化与产业融合,推进XX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以地产“红汉玉”矿产资源为依托,融入敖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传统工艺和创意设计,加工制作各种民族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旅游纪念品,打造“XX”文化品牌。同时,通过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培养玉石加工高端专业人才、建立玉石加工专业队伍。把“XX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工艺美术产品加工、制作、销售一体

1.1.2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35亩,总建筑面积19360.00平方米。

(一)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在2018年12月已经全部完成,总建筑面积

19360.00平方米,其中涵盖了320个商厅,

4、XX民族工艺品创意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培训中心,面积1290平方米。

(二)附属工程

室外配套工程、管线、绿化、硬化等工程。

(三)机械设备

玉石工艺品加工等机械设备、吸尘排污、给排水系统设备、展销馆装修布展设备和配套公用工程设备。

1.1.3项目进展情况

工程于2017年8月开工建设,截至7月末,完成厂区三通一平,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XX民族工艺品原料库、粗加工车间基础工程。

项目完成投资350万元。

1.1.4下一步主要建设内容

(一)土建工程

1、XX民族工艺品原料库、粗加工车间主体及装修工程。

2、XX民族工艺品精雕车间,基础、主体及装修工程。

3、XX民族工艺品展销大厅,基础、主体及装修工程。

4、XX民族工艺品创意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基础、主体及装修工程。

(二)附属工程

室外配套工程、管线、绿化、硬化等工程。

(三)机械设备

玉石工艺品加工等机械设备、吸尘排污、给排水系统设备、展销馆装修布展设备和配套公用工程设备购置与安装。

1.1.5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已经完成投资350万元,尚需投资265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筹1650万元。

1.1.6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加工玉石、奇石400吨,制作销售民族工艺品4万件,年可实现收入600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706.34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6.68万元,增值税208.52万元,净利润529.76万元。投资利润率达23.54%,投资利税率24.10%,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5.19%,投资回收期5.38年。

(二)社会效益

XX民族工艺品加工制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展示XX近万年文明史研究、开发、利用的基地,对打造“XX”品牌,开发玉石工艺品、创意产品、旅游纪念品,促进敖汉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项目通过玉石工艺品加工制作、复仿创意制作、销售,可安排就业人员80人,同时,可带动120人从事相关产业的发展,年培训玉石加工人才1000人。

1.2建设单位概况

1.2.1公司简要概况

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500万元。下辖XX文化文物展览馆、XX奇石协会,拥有以XX文化为主的史前文物藏品千余件套,有玉石(透闪玉)矿1处。

公司经营的主要项目有“XX”研究开发和“XX”民族工艺品加工销售,民族旅游纪念品研发,民族民俗文物展览、交流,奇石收藏展销。公司现有员工80人(包括季节工),其中管理人员15人,下设办

公室、财务科、生产科、市场研发科。

1.2.2公司财务状况

2013年末,公司净资产1117万元;2017年,公司净资产3048万元。

1.2.3法定代表人

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高玉萍,女、现年49岁、是一位开拓进取,精通工艺品加工制作业务的实业家。自公司成立以来,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带出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为敖汉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XX简介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XX地处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位于XX市东南部,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苏木、3个办事处,总人口60万,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第一大旗。处环渤海经济圈,距京、津、唐、沈、大、锦等大中城市的距离都在500公里以内,是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地区。XX素有“绿色敖汉”、“金色敖汉”、“人文敖汉”之称。

绿色敖汉山川秀美,生态文明。XX生态建设举世瞩目,全旗有林面积5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5%,人工牧草面积125万亩,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温家宝总理曾于1997年、2001年、2009年三次来XX视察工作,并对生态建设作出重要批示。 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XX“全球五百佳”荣誉称号,为敖汉走向世界提供了绿色名片。

金色敖汉地域广阔,资源丰富。XX资源丰富。境内有金、银、铁、钨、钼、铜、煤等矿产30余种,各类矿床、矿点200余处,矿产资源遍布全旗各地,储量十分可观。目前探明远景储量黄金126吨、铁2亿吨、铜30万吨、钼15万吨、铅锌15万吨、煤炭1.5亿吨、萤石1000万吨、油页岩2.5亿吨。现年产铁精粉250万吨以上,年产黄金

5吨以上,是自治区第一产金大县,金陶公司是自治区最大的黄金企业,XX黄金是内蒙古首家本土黄金上市公司。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XX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金字招牌,全面提升了XX的知名度。

人文敖汉历史璀璨,文化厚重。境内有近1万年序列的七种史前文化,以敖汉地名命名的有小河西、兴隆洼、XX、小河沿四种史前文化。兴隆洼、夏家店、城子山、红山等各具特色的文化遗址4000余处,遍布全旗。城子山祭祀遗址,燕长城,辽、金、元代武安州遗址等9处遗址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旗博物馆藏有5000余件(套)历史文化珍品,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位居第一。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把敖汉赞誉为“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XX被学术界公认为全国文物大旗,是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中心。

2012年在兴隆沟遗址发掘出土的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红山文化陶塑人像,震动了考古界,被专家誉为中华祖神。兴隆沟遗址发掘出土的黍和粟碳化标本,说明XX是中国古老农耕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2012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XX内发掘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将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由于该遗址时代早、面积大、保存好,被学术界誉为“华夏第一村”。经中外专家学者认定,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石龙为中国最早的实物龙,该遗址出土的玉玦是世界上最早的玉器,且是红山文化“玉龙”的前身,因此,兴隆洼遗址被誉为“龙祖玉源”。

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

期间,全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加财政收入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科教兴旗、开放活旗”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城镇化建设进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做大经济总量,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敖汉。

2013年,XX委与旗政府相继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全旗文化旅游产业的意见》、《关于印发XX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XX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截止2013年底,全旗共有5类文化产业,有经营户386家,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年产值13亿元。其中较大文化产业有:XX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小河沿文化旅游区、蒙中药文化产业园区、敖汉温泉文化旅游区、敖汉文博产业园区。

尽管XX文化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发展较快,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适应,文化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国民经济的总量比例仍然较小,文化产业缺乏品牌建设,人文敖汉缺乏承载载体,这就需要我们立足XX实际,科学谋划XX战略性文化产业。

2.1.2发展文化产业的政治背景及政策依据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能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十六大报

告中全面分析了“关于文化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等,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伟大号召,强调“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9年国务院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把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等作为今后的重点任务予以明确。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思想,制定了发展目标。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活、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

力。会议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XX市、XX 政府也将文化产业列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相继制订与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及文化产业发展政策。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10年,XX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提出,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2013年8月,XX市政府制定《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围绕与自治区政府“8337”发展思路,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我们这次研究的XX民族工艺品加工制作项目,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符合中央、省、市、县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的政治背景清晰明了,政策依据充分。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XX是史学界公认的玉文化源头,用玉历史悠久,各个文化时期均

有用玉历史。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遗址出土了玉玦;距今7000年XX 遗址出土了玉斧、玉人;6000-5000年红山文化时期有玉龙、玉鸮、玉斜口筒形器等;40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有玉钺、玉璜等。目前,敖汉境内已出土的玉器达500余件。原来普遍认为,敖汉地区出土的玉器,制作玉器的材料可能为岫岩玉。但近几年,在田野调查中,XX 大甸子村大瓜翅遗址、丰收乡骆驼营子遗址、双井董家营子遗址及新发现的贝子府镇柳北西红山文化遗址均有玉器坯料出现,推断是专门制作玉器的场所。这一发现,说明敖汉地区可能存在制作史前文化玉器的矿源。

为了印证这一推断, 2009年以来,围绕XX境内史前文化时期遗址点,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了实地调查,累计行程6万余公里,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玉矿源矿物标本。把采集到的矿物标本进行理化分析,并与博物馆馆藏的XX相关遗址采集到的文物标本进行比对,同时聘请地质专家、宝玉石专家及考古专家进行论证,明确敖汉地区存在玉矿,玉料属透闪石软玉。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XX料与辽西地区史前玉器综合考察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佐证了敖汉地区是史前文化时期的用玉玉源之一。XX的发现,为史前玉器玉料来源“就地取材”说法提供了重要依据。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说:“一直以来认为兴隆洼、红山时期的玉器材料来源是岫玉,所以XX的发现有着独特作用,它将证实有许多XX 器是用当地玉料制成的,玉料的来源像史前文化一样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

2013年1月初,XX政府邀请内蒙古地质专家王子祥、邢春斌等对透闪玉矿区进行科学普查,专家指出,敖汉地区地层属元古界建平群,

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模式同辽宁岫岩一致,成矿条件范围达50公里许,矿藏丰富,透闪石含量大于90%,最高可达99%,发色以黄绿色、豆绿色、青白色居多,多半透明,油脂光泽,硬度6.5左右。

XX政府对XX的发现极为重视,制定了玉石产业规划设想。以XX 厚重的玉文化为底蕴,力争将XX打造成为中国北方玉石文化中心、中国北方玉雕中心。建设打造三大基地,即:中国北方最大玉源石生产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玉源石体验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玉文化传媒基地。建设两大市场,即:中国北方最大玉石加工市场、中国北方最大玉石交易市场。规划一个产业园区,即:XX石文化产业园。

依托“全球环境500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世界品牌,发挥“华夏第一村”、“龙祖玉源”、“红山文化主要玉源在敖汉”等文化品牌优势,做大做强XX石产业,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全力打造XX石品牌,开创XX文化产业新天地。

发展XX石文化产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现“文化兴旗”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此为载体,加快其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有利于加强珍稀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实现XX 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带动创业、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XX知名度,创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XX跨越式发展。

XX民族工艺品加工制作项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项目建设,就是传承历史,发展历史,打造“XX”文化品牌,再现8000

年玉文化的辉煌。可以说,该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其建设的必要性明显,意义重大。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地方政府重视

XX人民政府一贯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对XX民族工艺品加工项目给予了积极支持,依据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旗政府将原博物馆租赁给该公司,解决了项目建设用地,并纳入XX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统一调度管理。把XX民族工艺品加工项目,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特色鲜明、主题多样、功能配套、资源互补的”发展格局。旗文体广电局、发改局、城建局、土地局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为项目的实施大开绿灯,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为项目上马出谋划策,融通投融资渠道,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2.3.2建设单位具有充足的矿产玉石资源

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现有XX石矿1处(拥有探采权),公司聚集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文化创意人才、玉石雕刻工匠。公司拥有的XX石资源,依托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的研发、设计,融入史前文化的底蕴,借助传统工艺和创意,可制作出各种工艺精湛、巧夺天工的作品,从而为市场提供类别丰富的文化创意工艺产品、旅游纪念品和民族工艺制品等。

2.3.3具备项目实施的条件

本项目建设,符合XX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地址环境优雅,场

地平整,给排水、供电、供暖、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后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XX民族工艺品加工制作项目,是必要的,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XX民族工艺品加工制作项目,地址在XX新惠镇石羊石虎山脚下,占地14.38亩。项目符合XX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项目区给排水、供电、供暖、道路等基础设施,适宜本项目建设。交通便利,人文与旅游资源富集,人口密集、商贸发达、水电资源供应充足、通信便捷、环境优美,工程所需地方材料可就地取材。整个项目建设的良好内外部环境已形成,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已完全具备。

该项目建设符合中央、自治区文化产业投资方向,符合旗委、旗政府提出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国民经济比重,打造XX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强旗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和谐敖汉、人文敖汉的民心工程,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第四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4.1市场分析

4.1.1XX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1、文化旅游市场现状

XX旅游业起步较晚,客源市场存在辐射范围小、市场结构单一、出游方式受限等特点。旅游业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配套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市场资源被闲置的问题。据旗旅游经济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旗接待游客42万人次。依据“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国际、国内兼顾,适度超前发展”的指导方针,依据XX文化旅游市场现状、消费结构以及XX旅游产品结构变动趋势等因素,需对全旗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整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踏上快车道。

(1)基础市场

XX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蒙东、辽西、环渤海等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独特的“史前文化”与周边其它旅游区具有互补性,拥有较大的吸引力。交通十分便利,半日车程可涵盖广大地区,基于上述两点,基础市场应当立足于蒙东地区的锡林郭勒盟、XX市、通辽市等,辽西的锦州、盘锦、朝阳、阜新和葫芦岛五市,环渤海经济圈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等主要城市。

(2)拓展市场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以及东部的呼伦贝尔、乌兰浩特等城市。随着内蒙古自治区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完

善,XX的交通越发便利,可以吸引临近省份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包括东北三省、京津都市圈、陕甘宁夏等省份,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区域城市密集,人均收入高,出游能力和出游意识强。XX独具的人文资源、自然生态与与上述地区皆体现出差异化,

客源市场的游客向往领略XX的沙漠风光、生态休闲、民族风情等独特旅游资源,同时也对辽文化、玉龙文化、蒙元文化充满着好奇。通过特色产品的开发和服务设施的完善,积极争取该地区客源。

4.1.2XX文化旅游产业动态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XX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草原青铜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美丽神奇的旅游资源,巨大的市场开发前景,吸引着国内外有识之士的目光。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丰富全市人民文化生活,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水平,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XX市通过地方政府加大开发力度,广泛招商引资,着力推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全市文化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XX旅游业占GDP 的比重维持在6%以上,2010年旅游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92%。预测未来更长的一段时期内,XX旅游产业还将保持惯性增长态势。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特色小镇要求申报创建指南doc资料

特色小镇要求、创建指南、申报流程和详细申报材料 一、特色小镇基本要求 定义: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面积:3-5平方公里(4500-7500亩),目前政策对7500亩上限没有强加限制核心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1500亩) 总投资额:3年30亿元到50亿元 运行:各方参与者联合成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统筹特色小镇的重要机构。 产业方向:发展国家政策扶持的七大产业和十大历史经典产业 二、特色小镇创建指南 1、服务政府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离不开开明、服务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导不越位,这是成功的母体。 2、核心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突出"特而强"。 "特",是指每个特色小镇都要锁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

的特色产业来建设。即便是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强",是指要每个小镇要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到小镇来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 3、产业驱动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要"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 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 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 4、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活",就是建设机制活。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对于国家的改革试点、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 5、和谐社区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在这里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康养旅居特色小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康养旅居特色小镇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重大引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贯彻“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精神,深入推动以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以及财政改革为重点。在此基础上,为了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多次发文要求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根据《财政部PPP模式操作指南》的要求,PPP项目的操作主要包括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和项目移交五个阶段,共19个步骤。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项目识别阶段中,分为4个步骤: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第一个步骤项目发起,需提供项目建议书;第二个步骤项目筛选,新建、改建项目需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实施方案、产出说明;存量项目需提供项目公共资产历史材料、产出说明、初步实施方案;第三个步骤物有所值评价,需提供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第四个步骤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需提供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项目准备阶段需提供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采购、项目执

行、项目移交阶段具体材料见下表:PPP项目各阶段需要的文件资料

康养旅居特色小镇PPP项目建议书 康养旅居特色小镇PPP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康养旅居特色小镇PPP项目实施方案 康养旅居特色小镇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康养旅居特色小镇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康养旅居特色小镇项目概况 1.1.1康养旅居特色小镇项目名称 1.1.2康养旅居特色小镇项目性质 1.1.3康养旅居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单位 1.1.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1.1.5康养旅居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地点 1.1.6康养旅居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1.7康养旅居特色小镇项目运营模式 1.1.8康养旅居特色小镇项目建设进度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8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江南古镇周庄,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项目选择在某某县草沟镇于城村新汴河沿岸区域内,主要是依托该区域附近独具特色、三面环水的生态农业环境和得天独厚的交通环境(距343国道旁及明徐高速出口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基础环境,有力的保证了项目经营效果。充分利用项目区内的荒地、苇地、滩涂等低价格、低产业密度用地,建设新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

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 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科技元素、文化内涵、生态特色、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呈现产业发展“特而精”、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设形态“小而美”、运作机制“活而新”的鲜明特征。为加快打造体现河北特点、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特色小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建设特色小镇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特色小镇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孕育出的新事物,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基层的探索和实践。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破解资源瓶颈、聚集高端要素、促进创新创业,能够增加有效投资,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建设特色小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特色小镇是改革创新的产物,也是承接、推进改革的平台。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创业者的创新热情和潜力,也能推动政府转变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开发建设格局。 (三)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特色小镇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特色产业再造,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既能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既能带动工农业发展,又能带动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能推动产业加快聚集,又能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形成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四)建设特色小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是联接城乡的重要节点和产城人文一体的复合载体。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能够推动产业之间、产城之间、城乡之间融合发展,有利于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功能定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速农民就地城镇化进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独具魅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样板。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坚守发展和生态底线,注重特色打造,注重有效投资,注重示范引领,注重改革创新,加速要素集合、产业聚合、产城人文融合,努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城乡统筹新平台,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 (二)建设要求。 1.坚持规划引领。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景区的“区”,一般布局在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及交通轴沿线,适宜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地域。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以连片开发建设为宜。特色小镇规划要突出特色打造,彰显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态特色,形成“一镇一风格”;突出功能集成,推进“多规合一”,体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突出节约集约,合理界定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格

生态风情小镇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

生态风情小镇旅游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风情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GB/18972-2003)》;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建设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建设 (汇报稿) 20xx年x月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 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

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9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 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 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 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 江南古镇周庄, 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 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 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 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 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 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 “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 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 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 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 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 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 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 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 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 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6) 1.1 项目概况 (6) 1.1.1 项目名称及性质 (6) 1.1.2 项目选址 (6) 1.1.3 项目建设、运营及投资单位 (6) 1.1.4 项目简介 (6) 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7) 1.2.1 公司概况 (7) 1.2.2 经营情况 (8) 1.3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9) 1.4 项目研究结论 (9) 1.4.1 项目定位及发展目标 (9) 1.4.2 项目建设内容 (10) 1.4.3 项目实施进度 (11) 1.4.4 项目投资规模 (11) 1.4.5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11) 1.4.6 研究结论 (13)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15)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5) 2.1.1 市场背景 (15) 2.1.2 政策背景 (16)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 2.2.1 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 (17) 2.2.2 形成特色文化传承的需要 (18)

2.2.3 促进山南区发展的需要 (18) 2.2.4 促进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9) 2.2.5 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 (19) 2.2.6 建设“健康中国”的需要 (20) 第三章市场分析 (22) 3.1 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22) 3.1.1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22) 3.1.2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保健品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西藏旅游业市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西藏旅游业发展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 西藏旅游业发展前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项目优势与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项目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市场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人才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 技术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 产业链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5 区位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项目定位、规模与发展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项目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特色小镇建设商业计划书

2017年12月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 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

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某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某风情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特色小镇创建导则

河北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 第一条总则 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要求,为加快打造一批体现河北特点、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特色小镇,助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和旅游强省建设,特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申报条件 (一)产业定位:特色小镇要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兼顾皮衣皮具、红木家具、石雕、剪纸、乐器等历史经典产业。每个小镇要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明确一个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突出“一镇一主业”。 (二)规划布局:以现有城镇、景区、产业园区为依托,根据产业和人口聚集发展趋势和连片开发条件,合理确定规划布局。一般位于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及交通轴沿线,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严格划定小镇边界,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规划要注重特色打造,突出“一镇一风格”。 (三)有效投资: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商品住宅项目和商业综合体除外),金融、科技创新、旅游、文化创意、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的总投资额可放宽到不低于15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第一

年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 (四)功能定位:立足特色产业,培育独特文化,衍生旅游功能以及必需的社区功能,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有机融合。一般特色小镇要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4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建有特色小镇公共服务APP,提供创业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展示等综合功能。加快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 (五)运作方式: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要有明确的投资建设主体,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尽可能采取企业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的发展模式。政府引导和服务到位,统筹做好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统计数据审核上报等方面工作。 (六)综合效益:创建过程中能够带动和形成大规模有效投资,建成后能够创造大量的新增税收、新增就业岗位、营业收入,集聚一大批工商户、中小企业、中高级人才,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条申报材料 (一)规划方案: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包括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如已经开工的要有实景图,明确特色小镇的四至范围、产业定位。 (二)建设计划:有分年度的投资建设计划,明确每个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投资额、投资计划、用地计划、建设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建议书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建议书(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立项

https://www.doczj.com/doc/8613731022.html,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用途: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途;报送发改委立项、审批或备案、申请土地、申请国家专项、申请补贴、上市募投、企业工程建设指导、企业节能审查、对外招商合作、环评、安评等。 【报告名称】: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键词】: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收费标准】:根据项目复杂程度等方面进行核定,请致电详细沟通 【服务流程】:初步洽谈—-签订协议—-多方面地深入沟通-—编制执行—-提交初稿—-讨论修改—-排版印刷—-交付客户 【完成时间】:3-7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电子版格式+精美装订印刷版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 【报告说明】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核心提示: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特色小镇建设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特色小镇建设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特色小镇建设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特色小镇建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实操指南x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实操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 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 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

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咼新、咼端、咼质、咼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 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五)投资机制创新。规划须倡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坚持高强度投入和高效益产出,谋划一批新的建设项目,且1年内启动项目建设,3至5年内建成。 第四条规划衔接: 《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与所在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规”进行衔接。 所在镇(区)为中心城区范围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2ORR-2O20》。 所在镇(区)为非中心城区范围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纳入所在镇(区)总体规划。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五条组织领导: 建立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分管副市长担任副召集人,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第六条专家领衔与咨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