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5年备考指导左慧星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87
2015年山西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乡关何处【真题】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等;2.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书写4分。
(40分)【解读】从题目命制来看,今年的作文题与2014年一脉相承。
2012年的“的魅力”或者“魅力”的半命题作文,关注的是对“魅力”一词的精准理解,2013年的“我书”的半命题作文,关注的是对我与“书”之间的学习生活,到了2014年发生变革,延续多年的半命题作文改为材料作文,以材料为依托,以材料为引导,2014 年选取“曾参与的某一次语文活动”为考察重点,而今年则继续与山西高考接轨,将材料作文作为作文能力考察的手段,是为稳。
从写作内容上看,今年的作文更侧重于生活实际的考察。
2013年的“我书”的半命题作文,关注的是对我与“书”之间的学习生活,2014年的“曾参与的某一次语文活动”的材料作文,虽然在命题上发生变化,但依旧把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上,可今年的作文题明白了然地直指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让给学生没有畏惧感、疏离感,而是有亲近感、熟悉感,是为变。
审题关键点:给定的“传统节日”的选材范围,以“文化”为立意点,自拟题目,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经历。
命题的立意点在于引导我们关注日常生活的同时,能积极地传承传统文化,发现传统节日的内在魅力。
我们在这里提醒考生,要想写好“一个传统节日”,就要从以下3方面深入思考:1.审题。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审题是至关重要的。
要学会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信息,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内容。
该作文的核心词汇是“传统节日”,那么我们所知道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就不符合题意要求。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今后复习应对策略发表时间:2015-11-10T10:42:27.3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0期供稿作者:张文芳[导读] 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乡九年制学校最后,在平时教学中要将“勤”字刻在毕业班老师的心中,教师的“勤”来带动学生的“勤”,只有将这两个“勤”字有机结合。
才会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效果。
张文芳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乡九年制学校742100摘要:本文通过对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加以分析,结合当前中考语文复习实际,总结了一些中考语文复习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中考复习今年中考语文已落下帷幕,从试题的难易程度而言,遵循了考纲中提到的7∶2∶1的关系,题型设置仍然为五大板块,试题内容却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给九年级语文教师发出了一些信息,对我们今后语文教学及复习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掌握这些信息中包含的内容,便于明年中考前复习做到有的放矢,便于提高语文成绩。
现将这些信息归纳如下:一、试卷结构相对稳定,格式规范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引用、鉴赏评价五个能力层次在试卷中有不同的考查。
其中“语言积累与运用”近几年分值都在30分左右,题型有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修改、名著阅读、综合性运用和古诗文默写等,比较固定,都是以客观性试题出现,让学生加以选择。
而第一题有变化,但这种题型比较呆板,考的范围仍是语音中给汉字注音,其二,阅读与理解内容设置未改变。
与以往试题不同之处是,连续两年八年级或九年级文言文,就会交替变化。
但今年仍考初三语文,这让教师在复习时会出现文言文的误导。
现代文也如此,小说与散文逐年交替考试,今年仍然是散文。
为本人从08年试题分析到14年现代文试题设置,推断今年为小说内容,恰巧仍考散文,这给学生复习产生了误导,或许在考试中会出现丢分现象。
甚至词、诗、曲与平时复习完全一致,也未失分。
其三,综合性引用,所考内容与热点、生活常识在复习中变化较少,所占分值基本符合平时复习。
2015山西省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范文【真题再现】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等;2.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书写4分。
(40分) 【名家解读】 从题目命制来看,今年的作文题与2014年一脉相承。
2012年的“的魅力”或者“魅力”的半命题作文,关注的是对“魅力”一词的精准理解,2013年的“我书”的半命题作文,关注的是对我与“书”之间的学习生活,到了2014年发生变革,延续多年的半命题作文改 为材料作文,以材料为依托,以材料为引导,2014年选取“曾参与的某一次语文活动”为考察重点,而今年则继续与山西高考接轨,将材料作文作为作文能力考察的手段,是为稳。
从写作内容上看,今年的作文更侧重于生活实际的考察。
2013年的“我书”的半命题作文,关注的是对我与“书”之间的学习生活,2014年的“曾参与的某一次语文活动”的材料作文,虽然在命题上发生变化,但依旧把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上,可今年的作 文题明白了然地直指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让给学生没有畏惧感、疏离感,而是有亲近感、熟悉感,是为变。
【名家解读】 给定的“传统节日”的选材范围,以“文化”为立意点,自拟题目,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经历。
命题的立意点在于引导我们关注日常生活的同时,能积极地传承传统文化,发现传统节日的内在魅力。
我们在这里提醒考生,要想写好“一个传统节日”,就要从以下2方面深入思考: 1.审题。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审题是至关重要的。
要学会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信息,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内容。
该作文的核心词汇是“传统节日”,那么我们所知道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就不符合题意要求。
2014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5年复习策略中考语文复习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若面面俱到去复习,则如大海捞针,劳而无功。
某些阅读题的不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语文没法复习,考试靠运气。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凡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了解命题趋势,针对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复习的班级或个人,他的语文成绩是不错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积极探讨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发现问题又探讨,吸取众家之长,全面探讨语文中的各个专题。
现就2014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取得中考语文总复习的最佳效果提出几点体会,或许给学生一些启示,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整体评价:山西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严格依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山西省中考科目说明》命题,体现语文课程性质。
统观整套语文试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考查的内容基本覆盖了中学教科书所涉及的语文知识和对基本能力的要求,便于引导和促进语文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教师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教学的衔接起到了稳定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2014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的整体结构以稳定为主,稍有变化。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基础(25分)、阅读(45分)及写作(小作文10分,大作文40分);总分120分,150分钟完成;共24小题。
2014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考查的内容也是以稳定为主,重点考查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以考查基本能力为主。
第一部分基础这一部分共25分,约占全卷分值的20%。
其中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语音、错别字、词语运用、语法、语言表达和综合探究)10分,占全卷分值的8%,考查意图主要为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而古诗文默写15分,占全卷分值的12%,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经典名篇名句“会背”、“会写”、“会用”的能力。
2015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25分)1.(15分)默写(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3)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4),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7)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8)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
(9)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
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刚西下,”;李煜在《相见欢》中长叹道:“,是离愁”。
2.(2分)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悄qiǎo然褒bāo义词并行不悖bèiB.拮据jū 更gēng衣室举一反fǎn三C.倔jué强凹āo透镜诲huì人不倦D.滑稽jì荧yíng光屏别出新裁cái3.(2分)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4.(6分)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定方向选书目】“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
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作家:示例:冰心作品:示例:《繁星》《春水》【活动二:有步骤深探究】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
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
你的研究步骤是:示例:步骤一:网上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选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步骤二: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
2015中考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分析我校在四月8、9两天进行了初三的“一模”考试,深入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全面、深入、精细地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试卷依照山西省中招试卷的基本框架,由“基础”、“阅读”(“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三大板块构成,全卷24题。
试卷选材鲜活,题量适中,赋分合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命题严谨规范,导向明确,特点鲜明。
一、试卷解答情况(一)基础本大题共6个小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默写、字音、语法、病句、对联、名著等基础知识的把握,以及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掌握。
由于学生平时不注重积累,所以第1古诗文默写的失分较多,古典诗词默写有考生不会、丢字、别字、错字,乱对号等现象;特别是(3)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语法的题目,既达到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文能力的目的,又无形中对学生进行语法学习,有一定难度,学生失分较多。
第6题的名著阅读,虽考查的是常见的名著中的相关内容,但由于目前学生真正进行名著阅读的时间和效果是打着折扣的,大部分是应景式的“快餐式阅读”,导致对故事情节了解不细致,有些情节不清楚,因此此题的得分率极低。
二阅读(一)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的考查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
课内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篇目之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外语段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课内外衔接紧密,延伸自然,难度适中。
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句子的翻译、两文间的联系等。
诗词赏析选取的是杜牧《泊秦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诗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上。
试题难度不大,但由于文言词汇的积累不够扎实,导致翻译丢分严重,如10题。
审题不仔细,如12题要求回答的是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什么现实意义,但学生不能联系现实来说;因此古诗文的总体得分率与预期的要求还有距离。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由一个记叙文语段和一个说明文语段构成。
记叙文《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主要考查了理解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品味词语含义,分析在句子的含义与作用,人物描写方法、以及对学生自我体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稳中求精求新选拔导向并重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分析——2015年冬开始加大中考改革力度,不断拓宽思维格局,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与贯2010山西从年的中考5通性,精巧设题,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整体转型。
在持续更是在全国语文中考中并在全省引起了极大反响,改革后,山西语文试题已基本实现转型,年的中考试题命题形式更多的是照顾了所有学生,题型较为常2015有了一定的标杆作用。
年山西语文中考试题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做以2015规。
下面结合山西往年中考语文试题,对具体分析。
一、基础部分年开始变革,基础部分的考点设计没有固定的题序,考点灵活,2010山西语文中考从目的就是引导考一题中会涉及多个考查点,且基础部分的考点会在阅读或其他部分中渗透,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
分,考查范围只锁定在新课标规定题默写。
2015年的默写题仍延续12014年的151.的古诗文61篇。
(在ppt中呈现2015、2014的默写真题)题)(2015年山西1题)(2014年山西1 分)1.默写(15 1)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新颖传神,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8)“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李白《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范仲淹《渔家。
”酒酣胸胆尚开张”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浊酒一杯家万里傲》中“9()选择以下其中之一,默写省略的文言句子(不含标点)”《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四时俱备。
”《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青林翠竹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高峰入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项目变化2015年默写题是15分,从2014年开始,山西默写题的分值递增到15分,分值往年均是10分。
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命题情况分析张长亮谭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中考语文试卷承载着测查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任务,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文章收集了201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95套中考语文试卷,进行了定量研究和描述分析,讨论了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的特点。
中考语文命题情况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现状,对语文教学改革、试题命制和语文教学思路的转变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命制[中图分类号]G632.4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1604-0097-06DOI:10.13627/ki.cdjy.2016.04.017“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是人们向上流动的最重要的渠道”[1],与高考相比较而言,中考作为公民个体整个人生阶段的第一次较为重要的考试,也一直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中考测查的直接载体的中考试卷也因此而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
中考语文试卷承载着测查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任,是初中语文教学成果体现的重要参照。
就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而言,命题技术的掌握和使用相对容易,难的是对影响命题的政策导向因素、教学实情因素、社会认知因素、学科进展因素等的认识和把握[2]。
本研究共收集201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考语文试卷95套,所收集的试卷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全国不同的地区,能够反映出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试题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
在中考语文试卷的命制上,各省市自治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01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考语文试题在命题原则上基本保持一致,但由于地域之间的差距,在测试材料的选择上则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和差异,在试卷赋分、作答时间、试题数量、试卷题型等细节上更是各具特色。
一、命题情况统计中考语文试卷结构设置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试卷所测查的内容和能力点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