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H乳化剂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75
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一、乳化剂的定义及作用1. 乳化剂的定义乳化剂是一种能够使两种不相容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物质的添加剂。
乳化剂能够在水和油脂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使其分子互相包裹,从而形成胶体颗粒,使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不分离。
2. 乳化剂的作用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促进分散和稳定:乳化剂能够使不相容的液体分子混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胶体粒子,使其在液体中分散并稳定。
(2)改善流动性:乳化剂能够减少液体的粘滞程度,改善流动性,使得食品更加顺畅地流动,更具有口感。
(3)提高口感:乳化剂能够使食品更加光滑、细腻,口感更加丰富。
(4)增加保存时间:乳化剂使得食品的外观和口感更加美观,能够有效地延长其保存时间。
二、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 乳化剂在蛋糕、饼干等烘焙食品中的应用在蛋糕、饼干等烘焙食品中常常需要加入脂肪和水等不相容的液体。
添加适当的乳化剂能够使脂肪和水更好的混合在一起,提高烘焙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2. 乳化剂在沙拉酱、鲜奶油等乳制品中的应用在制作沙拉酱、鲜奶油等乳制品中,添加乳化剂能够使液体成分更加均匀的分布在整个乳制品中,从而使得口感更加细腻,质地更加柔滑。
3. 乳化剂在蛋黄酱、牛排酱等调味品中的应用添加乳化剂能够使调味品中的油脂和其他成分相互混合并且保持稳定,防止分层,从而使得口感更加柔和,味道更加浓郁。
4. 乳化剂在冰淇淋、巧克力等甜品中的应用在制作冰淇淋、巧克力等甜品中,如果不添加乳化剂,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成分,很容易导致它们的凝固并形成油脂颗粒。
添加乳化剂可以使线粒体的包裹率更高,从而减少它们的凝固,并使其口感更加丰富。
三、乳化剂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1. 乳化剂的选择在选择乳化剂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适合的PH值:乳化剂的适用范围必须在PH范围内,一般来说,对于酸性食品应选用酸性乳化剂。
(2)能够和食品材料相容:乳化剂不应与食品材料产生反应或相互不相容。
一、什么是食品乳化剂?乳化剂是怎样达到乳化效果的?食品乳化剂: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乳化剂分子结构的两亲性特点,使乳化剂具有了使油、水两相产生水乳交融效果的特殊功能。
在乳化液中,乳化剂分子为求自身的稳定状态,在油水两相的界面上,乳化剂分子亲油基伸入油相,亲水基伸入水相,这样,不但乳化剂自身处于稳定状态,而且在客观上又改变了油、水界面原来的特性,使其中一相能在另一相中均匀地分散,形成了稳定的乳化液。
二、举例说明食品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如乳化剂在冰淇淋生产中的作用冰淇淋混合料中加入乳化剂的作用可归纳为:(1)乳化,使脂肪球呈微细乳浊状态,并使之稳定化。
(2)分散,分散脂肪球以外的粒子并使之稳定化。
(3)起泡,在凝冻过程中能提高混合料的起泡力,提高膨胀率,并细化气泡使之稳定化。
(4)保型性的改善,增加室温下冰淇淋的耐热性。
(5)贮藏性的改善,减少贮藏中制品的变化。
(6)防止或控制粗大冰晶形成,使冰淇淋的组织细腻。
乳化剂在冰淇淋中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的生产阶段,乳化剂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在配料、均质阶段,乳化剂起的是促进脂肪分散、稳定乳浊液的作用;在老化阶段促进脂肪附聚作用;凝冻阶段则是促进脂肪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乳状液失稳或破乳,从而控制脂肪的附聚。
附聚的脂肪球排布在微小的空气泡上,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形成冰淇淋的骨架,这是一种能使气泡稳定,提高保型性和保藏稳定性,并赋予良好口感的组织结构。
三、什么是HLB值?计算HLB值的方法有哪些?研究HLB值有何意义?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 值越大,其亲水性越强, HLB 值越小,其亲油性越强,为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必须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基于HLB值)。
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改善食品的质感、延长保质期、增加营养价值等目的,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了各种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色泽、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特性而添加的物质。
本文将介绍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安全性。
一、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的种类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主要包括增稠剂、乳化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甜味剂、色素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添加剂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1. 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黏度和稠度的物质,常用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海藻酸钠等。
增稠剂主要用于制作果冻、果酱、糖果等食品,能够增加食品的口感和质感。
2. 乳化剂:乳化剂是一种能够使油水混合物均匀分散的物质,常用的乳化剂有卵磷脂、甘油脂肪酸酯等。
乳化剂主要用于制作乳制品、沙拉酱、冰淇淋等食品,能够使食品更加细腻和口感更好。
3.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一种能够延缓食品氧化反应的物质,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抗氧化剂主要用于制作肉制品、油脂类食品等,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稳定食品的色泽。
4. 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食品腐败和变质的物质,常用的防腐剂有硫酸盐、亚硝酸盐等。
防腐剂主要用于制作肉制品、果蔬制品等,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5. 甜味剂:甜味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甜味的物质,常用的甜味剂有蔗糖、蜂蜜、甜菊糖等。
甜味剂主要用于制作糖果、饮料等食品,能够增加食品的甜味而不增加热量。
6. 色素:色素是一种能够改变食品颜色的物质,常用的色素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色素主要用于制作糕点、饼干、饮料等食品,能够增加食品的色彩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二、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的作用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改善食品的质感、延长保质期、增加营养价值等。
具体来说,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如下:1. 改善食品的质感:食品添加剂能够增加食品的黏度、稠度和口感,使食品更加细腻、口感更好。
食品添加剂名词解释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色素:食用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天然色素:主要从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
人工合成色:用化学原料在化学反应器中以一定的反应条件经化学反应生成的着色物质。
天然等同的色素:人工化学合成的在化学结构上与自然界发现的色素完全相同的有机色素如β-胡萝卜素等。
生色团(生色基或发色团):凡是有机分子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内(200~800nm)有吸收锋的基团都称为生色团。
助色团(助色基):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发色,但与发色团相连后,可使整个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此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
护色剂:本身不具有颜色,但能使食品产生颜色或使食品的色泽得到改善,加强或保护的食品添加剂,也叫发色剂或呈色剂。
护色助剂:能够促进护色剂护色的物质为护色助剂。
漂白剂:能破坏或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色素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食品添加剂。
香精:由香料、溶剂或载体以及某些食品添加剂组成的一类具有一定香型和浓度的混合体。
香料:能够散发香味的挥发性物质,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食品香精,并使食品增香。
天然食品香料是指完全用物理方法从动植物原料(不论这类原料处于天然状态还是经过了供人类食用的加工过和处理)中获得的具有香气或风味的化合物。
天然等同食品香料:用化学合成方法得到或天然芳香原料经化学过程分离得到的物质。
人造食品香料:指那些尚未从供人类食用的天然产物中发现的香味物质(即其化学结构是人造的)。
芳香物质: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
溶剂:可为食用乙醇、蒸馏水、丙二醇、精制食用油和三乙酸甘油酯等。
含量通常占50%以上,这些溶剂可使香精成为均一产品并达到规定的浓度载体:可为蔗糖、葡萄糖、糊精、食盐、SiO2等,主要用于吸附或喷雾干燥的粉末状食用香精中。
精油:以芳香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如花蕾、果实、种子、根、茎、叶、皮等)或分泌物为原料,采用压榨、冷磨、萃取、水蒸汽蒸馏、吸附等方法,提取得到的由萜烯、脂环族、脂肪族等组成的混合物。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摘要:乳化剂在食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综述了乳化剂的乳化原理;乳化剂的应用;乳化剂的功能以及食品中常见的几种乳化剂;并预测了乳化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乳化剂;食品工业;应用.乳化剂作为一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工业中的需求量约占添加剂的50%[1]。
基于其表面活性性质和与食品组分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不仅在各种原料混合、融合等一系列加工过程中起乳化、分散、润滑和稳定等作用,而且还可以改进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比如,它可以使食品舌感润滑、保持质感,还被用作蛋糕的起泡剂、豆腐的消泡剂等。
在面包生产中,乳化剂可以保护淀粉粒,防止老化,从而使面包食感得到改良,并在防氧化、抗菌和品质等方面得到改善。
乳化剂的种类繁多,天然乳化剂有卵磷脂、皂素、蛋白质分解物等;人工合成的则有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等。
乳化剂不只是单一物质,为了各种用途及相乘效果,也有各种混合乳化剂,其特性以和HLB值(亲水、亲油性), 表示,亲水基为0时,HLB值为0,而亲水基100%时,HLB值为20[2]。
据统计,现代食品乳化剂有136种,我国允许使用的乳化剂有29种,用量最大的依次为: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大豆磷脂。
1. 乳化剂的乳化原理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既有亲水基团,又有亲油基团,两者分别处于两端,形成不对称的分子结构。
可将两种不溶物质“吸附”在一起。
1.1 液体物料中的乳化原理在两种不相混合的液体中(如油和水),乳化剂分子能吸附于液体界面上,并定向排列,亲水基团指向水相,疏水基团指向油相,通过乳化剂的“架桥”作用,使水和油两相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1.2 固体物料中的乳化原理乳化剂与食品中的蛋白质、淀粉、脂类作用,改善食品结构。
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的醛、酮或多羟基醛、酮的缩合物。
由于单糖及配糖链的结构特性,故碳水化合物能够形成亲水和疏水区域,因此,乳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即通过氢键产生的亲水相互作用及由疏水键产生的疏水相互作用。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3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3章食品乳化剂二、教学要求1.掌握熟悉食品乳化剂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食品乳化剂的作用机理;3.掌握食品乳化剂的HLB的概念;4、掌握食品乳化剂的基本性。
三、学习目的本章主要讲述食品乳化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食品乳化剂的定义及其分类,掌握食品乳化剂的作用机理,掌握HLB的概念,掌握常用食品乳化剂的基本特性及应用,了解食品乳化剂的应用现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章的重点是食品乳化剂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难点:本章的难点是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五、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讨论、讲授等2、辅导手段:自习辅导;习题指导。
3、学时分配:2学时;5 教学内容:第3章食品乳化剂3.1 食品乳化剂的定义食品乳化剂是能使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如油和水)中的一种呈微滴状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的一类添加剂。
食品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各成分单独存在时均为独立相。
如水、油为液相;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为固相;将水、油脂放在—起时。
它们不相溶,独立地分成两个相,若加以搅拌,则形成—相以微粒分散在另—相的体系,称为乳状液,如图3-1所示。
所形成的新体系由于两液体的界面积增大,在热力学上是足不稳定的。
为使体系稳定,需要加入降低界面能的物质,即乳化利。
乳化剂大都为表面活性剂,其主要功能是起乳化作用。
食品乳化剂能稳定食品的物理状态,改进食品的组织结构,简化和控制食品的加工过程,改善风味、口感,提高食品质量,延长货架寿命。
食品乳化剂在食品工业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能使两种以上互不相溶的溶液形成稳定的混合体系,从而为开发丰富多彩的食品新品种提供了前提条件。
3.2 食品乳化剂的分类食品乳化剂从来源上分可分为天然食品乳化剂和人工食品乳化剂;从两相中所形成的乳化体系的性质分又可分为水包油型(O/W,Oil/water)和油包水型(W /O,Water/Oi1),如图3—2所示。
食品乳化液通常是由互不相溶成分构成的多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