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隔壁-黄土高原区表土磁化率特征及其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8
黄土高原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对稀土农用效果的影响刘普灵;田均良;李雅琦;琚彤军
【期刊名称】《中国稀土学报》
【年(卷),期】1995(13)2
【摘要】用中子活化法(INAA)测定了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类型土壤(表层)104个样品中8个稀土元素(La,Ce,Nd,Sm,Eu,Tb,Yb,Lu),初步探讨了该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区域分布及对稀土农用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接近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含量:主要类型土壤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为:灰褐土,娄土>黑垆土,黄绵土>灰钙土,与土壤粘粒含量相似,由东南向西北呈下降趋势:该区较适合于农用稀土的推广应用。
【总页数】4页(P155-158)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稀土元素;稀土;肥效
【作者】刘普灵;田均良;李雅琦;琚彤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3.61;S143.72
【相关文献】
1.南方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状况与稀土农用效果的关系 [J], 万强;宁加贲
2.不同侵蚀强度下崩岗表层土壤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J], 赵纪涛;陈志彪;陈志强;姜超;区晓琳;任天婧;方芸芸
3.湖州表层土壤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J], 陈江;毕京博;许健;周顺
4.酸雨胁迫及稀土农用条件下菠菜及其土壤中稀土元素的赋存 [J], 严重玲;洪业汤;林鹏;王世杰;梁洁;李裕红;陈英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表土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陈雅敏;宋效东;刘峰;叶明亮;张楚;张甘霖【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24(61)2【摘要】土壤磁化率是古环境重建的常用代用指标,对表土磁化率与现代环境的关系研究有助于理解磁化率产生差异的原因。
当前,区域尺度上土壤磁化率变化成因认识尚不清楚,限制了磁化率作为古环境重建重要代用指标的精准应用。
本研究系统调查了青藏高原的254个样点表层(发生层A层)土样,测定土壤磁化率和其他土壤属性,结合母质、气候、地形和植被等数据,阐明青藏高原地区土壤磁化率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1)不同母质类型之间,表层土壤磁化率(χ_(lf))无显著差异,百分频率磁化率(χ_(fd)%)差异显著,表现为黄土和砂页岩风化物>冰碛物和结晶盐风化物,其他母质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地利用之间,表层土壤χ_(lf)无显著差异,χ_(fd)%差异显著:森林和旱地>草地>荒地。
(2)各因子对土壤磁化率影响表现为植被>理化性质>地形>母质。
(3)空间分布上,χ_(lf)与χ_(fd)%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降低的趋势。
此外,χ_(lf)和χ_(fd)%的空间分布规律与青藏高原植被分区相吻合。
因此,磁化率能更好地指示植被空间分布。
【总页数】11页(P361-371)【作者】陈雅敏;宋效东;刘峰;叶明亮;张楚;张甘霖【作者单位】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地理科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青藏高原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空间分布3.现代土壤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壤影响因素分析——以桑干河阳原段为例4.青藏高原东部表土磁化率特征与环境意义5.青藏高原地表土壤重金属元素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现代土壤磁化率分析及其古气候意义通过对全国166个现代表层土壤样品的磁化率分析,发现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土壤磁化率是随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的增高而增高的。
而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土壤磁化率是随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的增高而降低的(其临界范围大致在年均温15℃左右、年均降水量1100mm左右)。
新疆及周边地区表层土壤磁化率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比较复杂。
文中还建立了4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并对洛川坡头黄土剖面S_1—S_0的120个样品的磁化率值进行了古温度、古降水量的估算。
黄土磁化率黄土磁化率是指黄土中磁性矿物的含量和性质。
它是黄土古地磁研究的重要参数,也是黄土年代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黄土磁化率的形成黄土磁化率的形成与黄土的成因密切相关。
黄土主要由风积物组成,风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磁性矿物。
这些磁性矿物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等。
磁性矿物的含量和性质决定了黄土的磁化率。
黄土磁化率的分布黄土磁化率的分布与黄土的分布规律相一致。
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黄土磁化率一般较高。
而在黄土分布较少的地区,黄土磁化率一般较低。
黄土磁化率的应用黄土磁化率在古地磁研究和黄土年代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古地磁研究黄土磁化率可以用来研究黄土的古地磁方向和古地磁强度。
黄土的古地磁方向和古地磁强度可以用来推断黄土沉积时的古地磁场方向和古地磁场强度。
通过对黄土古地磁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磁场的历史变化,并可以用来确定黄土的沉积年代。
黄土年代学研究黄土磁化率可以用来研究黄土的年代学。
黄土磁化率与黄土的沉积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黄土沉积的时间越长,黄土磁化率就越高。
通过对黄土磁化率的研究,可以确定黄土的沉积年代。
黄土磁化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黄土磁化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来测量黄土磁化率。
这些新的方法提高了黄土磁化率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
同时,研究人员还对黄土磁化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黄土古地磁研究和黄土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黄土磁化率的未来展望黄土磁化率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在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开发新的方法来测量黄土磁化率,并对黄土磁化率的形成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同时,研究人员还将继续利用黄土磁化率来开展黄土古地磁研究和黄土年代学研究。
这些研究将为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新的认识,并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典型断面表土磁学特征研究夏敦胜;陈发虎;马剑英;刘秀铭;张卫国;王训明;魏海涛【期刊名称】《第四纪研究》【年(卷),期】2007(27)6【摘要】在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区域沿接近降水量最大梯度线方向系统采集了表土(包括沙漠和土壤)样品,详细研究了其环境磁学、粒度和有机质含量等环境替代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断面表土中的强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并含有赤铁矿.阿拉善高原表土中磁性矿物颗粒多为多畴(MD),总体含量偏低,磁性矿物中硬磁组分含量较高;黄土高原区表土中磁性颗粒多为准单畴(PSD),总体含量偏高,磁性矿物中软磁组分含量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干旱地区,频率磁化率与降水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常用的磁化率不能较好地反映降水量变化.本研究指示在干旱地区应用单一磁化率指标解释环境变化需要谨慎.【总页数】8页(P1001-1008)【作者】夏敦胜;陈发虎;马剑英;刘秀铭;张卫国;王训明;魏海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41.74;X123【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西部典型古土壤与黄土的磁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J], 贾佳;夏敦胜;魏海涛;刘现彬;毛学刚2.黄土高原典型土壤全氮和微生物氮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J], 党亚爱;李世清;王国栋;邵明安3.基于ArcGIS的晋北黄土高原区典型频率年降水量分布特征研究 [J], 吕雁翔4.基于ArcGIS的晋北黄土高原区典型频率年降水量分布特征研究 [J], 吕雁翔5.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分形特征研究 [J], 蔡凌雁;汤国安;熊礼阳;Kamila Justyna Lis;谢婷;李亚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昆仑山黄土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增强机制昝金波;杨胜利;方小敏;李香钰;王九一;张涛【期刊名称】《第四纪研究》【年(卷),期】2010(030)001【摘要】成壤过程中形成的细颗粒的软磁性矿物被认为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地区,尤其是靠近沙漠边缘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源区对黄土磁化率的影响要远大于成壤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典型黄土堆积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日前,我们在西昆仑山北侧钻取了一根长达671m的岩芯,这为研究极端干旱区黄土的岩石磁学性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本文对第一期黄土钻探得到的207m岩芯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昆仑山黄土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针铁矿、赤铁矿;该地区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源区粗颗粒的软磁性矿物含量的影响,成壤作用形成的细颗粒磁性矿物对磁化率的贡献极小;磁化率、粒度在0.5Ma左右急剧升高和变粗,主要与气候干旱化加剧有关.【总页数】8页(P46-53)【作者】昝金波;杨胜利;方小敏;李香钰;王九一;张涛【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8.41;P941.74【相关文献】1.东秦岭地区黄土堆积的岩石磁学特征及磁化率增强机制探索 [J], 赵军;鹿化煜;王晓勇;张红艳;王社江2.塔里木盆地南缘8.5ka以来的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变化机制 [J], 吕爽;韩文霞;张涛;韩凤清;卢胜城;马学海;张志高3.巴基斯坦Bahawalpur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磁化率变化机制研究 [J], 何玲珊;刘秀铭;马明明;毛学刚;A.R.Tabrez;吕镔;綦昕瑶;师永辉4.天山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增强机制 [J], 滕晓华;张志高;彭文彬;昝金波;方小敏5.我国南方红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增强机制 [J], 邓黄月;高悦;郑祥民;杨立辉;任少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9, 7(6), 456-463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ojnshttps:///10.12677/ojns.2019.76055Review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oilMagnetic SusceptibilityFujun Xia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Received: Sep. 22nd, 2019; accepted: Oct. 7th, 2019; published: Oct. 14th, 2019Abstract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reflect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materials in soil and magnetic strength. The use of 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a simple, fast, economic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studying soil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report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great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soil science, loess-paleosol, sediment, soil pollution, soil erosion and paleoclimate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Keywords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Soil土壤磁化率的研究与应用综述夏富君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19年9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7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4日摘要土壤磁化率是反映土壤中磁性物质的基本特征及磁性强弱的重要指标,运用土壤磁化率是研究土壤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一种简便快捷、经济、准确的方法。
黄土高原50万年来黄土磁性特征空间变化及其机制黄土高原50万年来黄土磁性特征空间变化及其机制黄土高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地质类别,其黄土具有独特的磁性特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黄土的磁性特征及其变化机制的研究也逐渐加深。
本文将重点探讨黄土高原50万年来黄土磁性特征的空间变化以及相关机制。
黄土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氧化铁和白云石等矿物,其中氧化铁是影响黄土磁性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黄土中的矿物颗粒会接受到地磁场的影响,通过记录并保留下来,形成磁化强度与方向。
在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的作用下,黄土层中磁矿物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总体呈现从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分布,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东部的黄土厚度相对较薄,而西部的黄土则相对较厚。
根据之前的研究,50万年来,黄土磁性特征的空间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阶段指的是40万年以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黄土的磁性特征表现为强磁化和明显的磁方位性。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大量物质的淤积和沉积。
同时,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也改变了黄土层中磁矿物的分布,进而影响了磁性特征的形成。
中期阶段指的是40万年到20万年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黄土的磁化强度和方位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季风气候的变化和沉积速率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季风气候变得更加湿润,导致了黄土层的物质输送速率加快,从而影响了磁性特征的形成。
晚期阶段指的是20万年以来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黄土的磁性特征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季风气候的稳定和黄土层的逐渐稳定形成。
此外,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也在这个时期减弱,对黄土层中磁矿物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
总之,黄土高原50万年来黄土磁性特征的空间变化是与地壳运动、构造活动和季风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的磁性特征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质变化和环境演变过程,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综上所述,黄土高原50万年来的黄土磁性特征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沉积岩古流向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确定及其构造意义裴军令;孙知明;李海兵;司家亮;潘家伟;刘静;刘雪刚;赵越【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08(24)7【摘要】古流向的确定是重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过程的有效方法,而磁化率各向异性作为古流向恢复的可靠信息载体在室内沉积实验和具体工作中已得到认可.本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地层鸟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80块样品开展了磁组构研究,磁面理与磁线理图、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与磁化率椭球体形状因子图直观地说明研究对象均具有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的特点,代表了原生沉积组构特征.柯克亚剖面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则恢复了三个时期的古流向.古流向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显示了重要的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信息.乌恰群与阿图什组、阿图什组与西域组之间的古流向的改变反映出西昆仑山北缘具有西早东晚的构造隆升过程.【总页数】8页(P1613-1620)【作者】裴军令;孙知明;李海兵;司家亮;潘家伟;刘静;刘雪刚;赵越【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实验室,北京,100081;武警黄金第八支队,乌鲁木齐,83005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8.44;P588.212【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走滑边界的侧向扩展——甘肃北山晚新生代走滑构造与地壳稳定性分析 [J], 郭召杰;张志诚;张臣;刘畅;张宇;王驹;陈伟明2.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 [J], 黎敦朋;赵越;刘健;潘燕兵;裴军令;何哲峰3.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 [J], 王伟涛;张培震;郑德文;庞建章4.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新生代构造活动——兼论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形成过程的指示意义 [J], 王志才;张培震;张广良;李传友;郑德文;袁道阳5.柴西红沟子地区晚新生代岩石磁学特征及对青藏高原北缘隆升的响应 [J], 张涛;胡思虎;刘栋梁;高军平;孟庆泉;方小敏;宋春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帕米尔地区黄土磁化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陈杰;杨太保;曾彪;何毅;王琳栋【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16(0)4【摘要】通过对地处西风区的中国境内帕米尔剖面进行磁化率的研究,并与研究区剖面其他常用气候替代指标粒度、色度、CaCO3(%)和TOC等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帕米尔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的差异性。
研究表明:帕米尔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平均值低于黄土高原典型剖面。
粒度组成以粉砂(4-63μm)为主,磁化率与细颗粒物质呈负相关,与粗颗粒物质呈正相关。
色度a*,b*,L*及磁化率的关系表明该区由于所受控的物质种类不同,使磁化率同红度a*呈负相关,而与亮度L*呈正相关关系;碳酸钙和有机质对磁化率影响较小,贡献微弱;由于沉积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对磁化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该区磁化率增强机制存在着空间差异性。
【总页数】9页(P761-769)【关键词】磁化率;粒度;色度;帕米尔;增强机制【作者】陈杰;杨太保;曾彪;何毅;王琳栋【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3【相关文献】1.天山北麓地区博乐黄土磁化率、粒度特征与古气候意义 [J], 孙焕宇;宋友桂;李越;陈秀玲;OROZBAEV Rustam2.中国帕米尔地区黄土上部色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J], 陈杰;杨太保;曾彪;何毅;冀琴3.大连市长兴岛地区黄土剖面磁化率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J], 刘大齐;李永化;魏东岚4.辽宁地区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王晓磊;崔东;胡塔娜;李娜5.影响中国黄土磁化率差异的多因素评述 [J], 李志文;李保生;孙丽;温小浩;邱世藩;吕映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一、本文概述《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对古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
黄土高原,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地貌景观,其独特的黄土沉积序列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信息。
通过对黄土粒度组成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为古气候重建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首先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和黄土沉积的基本情况,包括黄土的分布、厚度和形成过程等。
随后,文章详细阐述了黄土粒度组成的概念、分类和测定方法,以及粒度组成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黄土粒度组成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如干湿交替、季风强弱等。
本文还综述了近年来黄土粒度组成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包括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的粒度组成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
文章也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如粒度组成的解释性、不同气候因素对粒度组成的影响等。
本文展望了黄土粒度组成在古气候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改进测定方法、提高解释精度、拓展应用领域等。
通过对黄土粒度组成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更准确地揭示历史气候变化的规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特征黄土高原的黄土沉积,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貌现象,其粒度组成特征携带了丰富的古气候信息。
黄土粒度,主要指的是黄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包括砂粒、粉砂和粘土等。
这些粒度的大小及其比例,不仅反映了黄土的形成过程,也揭示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的黄土粒度组成具有显著的特点。
在垂直剖面上,黄土的粒度分布呈现出由底部到顶部逐渐变细的趋势,即所谓的“粒度倒转”现象。
这一特征表明,黄土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历过强烈的粉尘搬运和沉积过程。
特别是在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风力作用强烈,能够携带大量粉尘颗粒物,并在特定区域沉积下来,形成黄土。
黄土高原黄土的粒度组成还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
北疆黄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揭示末次冰期以来古风向的变化程良清;宋友桂;孙焕宇;宗秀兰;OROZBAEV Rustam【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18(41)4【摘要】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AMS)被认为是重建古风向变化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新疆地区的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相对薄弱。
通过对新疆塔城盆地库尔托别剖面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和磁化率分析古风向和风力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塔城地区末次冰期以来以东南风为主,剖面从下至上,可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12~14 m):对应MIS3c时期,磁组构特征受水流作用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东南风。
第2阶段(6~12 m):对应MIS3b时期,出现西南风,但主要还是以东南风为主。
第3阶段(4~6 m):对应MIS3a早中期,以东南风为主,西南风逐渐消失,并且风力强度逐渐减弱。
第4阶段(0.5~4 m):对应MIS3a晚期和MIS2早期,表现为东南风,风力强度波动较大。
第5阶段(0~0.5 m):磁组构特征受成壤作用影响强烈。
【总页数】9页(P771-779)【关键词】磁化率各向异性;塔城黄土;磁组构特征;古风向【作者】程良清;宋友桂;孙焕宇;宗秀兰;OROZBAEV Rustam【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3【相关文献】1.敦煌伊塘湖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揭示的末次盛冰期以来湖面变化 [J], 赵丽媛;鹿化煜;张恩楼;王晓勇;弋双文;陈英勇;张红艳;吴波2.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中伊利石结晶度的变化与古环境 [J], 贾伟丽;彭淑贞;张伟;郝青振;韩军青;郭正堂3.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组构特征及其指示的古风向 [J], 黄孝刚;孙继敏4.中原邙山黄土与末次间冰期以来古季风特征 [J], 蒋复初;王书兵;赵志中;傅建利5.靖边黄土剖面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J], 王攀;张培新;杨振京;石迎春;宋超;郭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化率及其环境意义
刘青松;邓成龙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2009(052)004
【摘要】作为地质与环境演化过程的替代指标,磁化率被广泛地用来研究各种与古气候和环境演化相关的问题.然而,磁化率的复杂性和多解性常常被忽略.本文从磁化率的物理基础出发,系统地论述了磁化率的测量、影响磁化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磁性矿物的类型、粒径、温度、频率和外加场等),简要介绍了磁化率在海陆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页数】8页(P1041-1048)
【作者】刘青松;邓成龙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8
【相关文献】
1.许昌市清潩河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闫慧;李满园;朱德颍
2.近8000年来珠江口沉积物磁化率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J], 冯钰婷;彭诗云;谢辉;孔德明;赵辉
3.中国东部表土磁化率与现代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其环境意义 [J], 谷永建;李玉梅;韩龙;苏鑫
4.青海湖湖东沙地全新世风成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杜婧;鲁瑞洁;刘小槺;吕志强;陈璐
5.江苏中部海岸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粒度与磁化率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刘德政;夏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表土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魏海涛;夏敦胜;陈发虎;金明;王训明;贾佳;刘现彬【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09(32)5【摘要】在新疆地区采集了331块表土样品,分析了样品的磁性特征(磁性矿物种类、磁性矿物含量和粒径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结果指示新疆地区表土磁性特征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北疆样品中磁性矿物总体含量较高,以单畴和假单畴颗粒的磁铁矿、磁赤铁矿等软磁性矿物为主,南疆样品中磁性矿物含量较低,硬磁质含量稍高,单畴颗粒矿物所占比重较北疆低;伊犁地区样品的磁性矿物在组成上与南疆样品更为接近,但成壤相对较强,超顺磁颗粒含量高。
新疆地区表土磁性特征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疆地区环境因子的区域差异,尤其是年均降水的不同。
【总页数】8页(P676-683)【关键词】环境磁学;表土;磁化率;新疆【作者】魏海涛;夏敦胜;陈发虎;金明;王训明;贾佳;刘现彬【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3【相关文献】1.腾格里沙漠边缘表土磁学性质及其意义 [J], 李平原;陈渠;刘秀铭;刘植;吕镔;郭雪莲;赵国永;马明明;郭晖;丰华2.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表土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刘勇3.发育于石英岩之上的表土磁学性质及其环境磁学意义 [J], 李勇;李海燕;白凌燕;秦炎福;官邦贵;吕跃凤4.新疆喀纳斯景区道路沿线表土环境磁学特征 [J], 邓海英;陈学刚5.川西地区表土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 [J], 陈梓炫;吕镔;郑兴芬;马兴悦;何梅菊;赵国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