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诊断标准2018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392.50 KB
- 文档页数:49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要点一、概述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全球广泛流行,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其中肺结核是结核病最主要的类型。
(一)定义肺结核是指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包含肺实质的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 ~ 90%。
(二)分类1.原发性肺结核:指初次感染即发病的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由市结核。
3.继发性肺结核:由于初次感染后体内潜伏病灶中的结核菌复燃增殖而发病,本型是成人肺结核的最常见类型。
⑴浸润性肺结核:(2)空洞型肺结核:(3)结核球:(4)干酪性肺炎:(5)纤维空洞型肺结核:4.气管支气管结核: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的黏膜、黏膜下层、平滑肌、软骨及外膜的结核病,是结核病的特殊临床类型。
5.结核性胸膜炎:包括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
(三)流行病学我国疫情:据2010年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估计,结核病年发病100万例,发病率78/10万;全国现有活动性结核患者499万例,患病率459/10万;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72万例,患病率66/10 万;菌阻肺结核患者129万例,患病率119/10万;结核病年死亡人数5.4万例,死亡率4.1/10万万,地区差异大。
二、病因与机制(一)诱因或危险因素1.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结核痰菌阳性的患者。
2.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菌的微粒排到空气中而传播。
3.易感人群:影响机体对结核菌自然抵抗力的因素除遗传因素外,还包括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等社会因素。
(二)病理生理1.基本病理变化: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2.病理变化转归:结核病的早期渗出性病变可完全吸收消失或仅留下少许纤维条索。
肺结核诊断标准2018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复杂。
为了提高肺结核的诊断准确性和统一性,2018年发布了新的肺结核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一、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对于长期咳嗽、咯血和不明原因的低热,应高度怀疑肺结核。
二、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和CT检查是肺结核诊断的重要手段。
在X线胸片上,肺部结核病灶常表现为局部浸润、结节、空洞和钙化等病变。
而CT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范围,有助于肺结核的诊断和分期。
三、痰涂片检查。
痰涂片检查是肺结核的金标准之一,也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痰涂片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对于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皮下注射结核菌素后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情况,通过皮肤反应的大小和硬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素试验可以帮助筛查结核感染者,但并不能确定是否患有活动性肺结核。
五、基因检测。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序列,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诊断肺结核,并且可以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六、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用的检查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血液生化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辅助手段来协助肺结核的诊断。
总结。
2018年发布的肺结核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诊断依据,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痰涂片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基因检测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肺结核,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于疑似肺结核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尽早确诊并进行规范治疗,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核病诊断标准2018解读《结核病诊断标准 2018 解读》结核病,这个古老而顽固的疾病,一直以来都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准确、有效地诊断结核病,相关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18 年发布的结核病诊断标准,为结核病的诊断带来了新的依据和指导。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解读一下这个重要的标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更新结核病诊断标准。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比如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使得结核病的诊断更加精准和快速。
同时,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也在发生变化,以往的诊断标准可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情况。
因此,更新诊断标准是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时发现病例,控制疾病的传播。
2018 年的结核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临床症状方面,结核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持续两周以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
同时,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是结核病所特有的,其他疾病也可能有类似表现,所以不能仅仅依靠症状来诊断结核病。
影像学检查在结核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胸部 X 光片和 CT 检查是常用的方法。
典型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包括肺部的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等。
但对于一些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结核病的关键环节之一。
结核菌涂片检查是最基本的方法,如果在痰液、胸水、脑脊液等标本中发现抗酸杆菌,对于诊断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涂片检查的阳性率相对较低,而且不能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培养则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但培养周期较长,一般需要 2 8 周。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如 GeneXpert MTB/RIF 检测,不仅能够快速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还能同时检测利福平耐药情况,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除了上述常见的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