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

  • 格式:wps
  • 大小:75.54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

三、家庭治疗过程

四、治疗策略和技术

一、概述

(一)家庭治疗的形成与发展

(二) 家庭治疗的概念

(三)家庭治疗的视角与特点

(一)家庭治疗的形成与发展

1.家庭治疗的形成

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

阿克曼(Nathan Ackermann)创始人之一,“家庭治疗之祖”

贝尔(John E. Bell )家庭治疗之父,第一位正式的家庭治疗师

1952年,贝特森在加利福尼亚设立了精神分裂症项目组

杰克森和哈雷被公认为是对家庭治疗的发展产生最重要影响的人物

萨提亚也是这个小组中的成员后来成为在家庭治疗中展现出非凡魅力的领军人物

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鲍恩、梅纽钦等许多著名家庭治疗大师级人物

20世纪70至80年代,德国的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

2.家庭治疗的现代发展与趋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家庭治疗的发展有两个特点:

更加成熟;

各学派之间的交流与整合、折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家庭治疗在中国

从1988年起,海德堡小组的近十位著名治疗师都先后来中国,参加了国内首批系统式家庭治疗师的培训,同时接受国内的医生去他们那里学习、进修,开展学术交流。

1988年,由德国人玛佳丽(Margarete Haass-Wiesegart)和席加琳(Ann Kathrin Scheerer)女士发起,在万文鹏教授和赵旭东教授的组织和一批国内专家同道的参与下,在昆明举办了一期全国心理治疗讲习班。

从1993年起,李维榕也开始在香港讲授结构式家庭治疗。

1996年,米纽琴(Minuchin)来香港,成立了香港家庭研究所(Family Studies, Hongkong),在香港推广结构式家庭治疗。

从2001年开始,也在中国大陆举办结构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

2004年后,海灵格、Maria Gomori等家庭治疗大师先后到中国

(二)家庭治疗的概念

家庭治疗是针对家庭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改变不良关系和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1.家庭治疗定义

以家庭为单位,通过会谈、行为、作业及其它非言语技术消除心理病理现象,改善和促进个体和家庭功能恢复的心理治疗方法

2.家庭治疗的视角

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婚姻关系是形成整个家庭关系的轴心,婚姻关系不良,往往使父母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而家庭中的那个“发病者”,往往是不良婚姻关系或不适当的父母教养方式影响最深的一个家庭成员。他的症状是父母痛苦和家庭不平衡的一种求救信号,传递出尝试减轻、解决父母的痛苦,而造成成长扭曲的信息。

(三)家庭治疗的特点

1.着眼于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不着重分析和改变家庭成员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家庭功能的是否健全(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亲密感,适应性)

2.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

症状是家庭成员互动的结果、反映家庭系统的问题。(躯体症状、心理症状)

3.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酗酒的父亲)

二、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动力取向的家庭治疗

(二)系统式家庭治疗

(三)结构式家庭治疗

(四)经验式家庭治疗

(五)策略理论的家庭治疗

一、心理动力取向的家庭治疗

阿克曼坚守心理动力学看法,它整合了精神分析理论和系统理论,将家庭功能不良视为:家庭成员之间角色互补的失败

持续未解决的冲突

偏见的代罪羔羊

1、关注的重点:家庭成员如何界定自己的角色,当所有的成员都清楚的描绘出他们的角色及其对自己的意义时,家庭中的互动就可以平稳而顺利的进行,重新处理彼此间的联盟,建立新的家庭交流,酝酿角色关系中新的互补层次。

治疗师的目的在于提供再教育,通过沟通模式的改变,达成重组以解决家庭病态的冲突。

弗雷虻(Framon)指出:个体早年的客体关系的内射,会投射到现在的家庭成员之中,是成人努力要满足和补偿在孩童时代对客体关系的不满,也就是说,一个人现在的亲密伴侣、配偶和孩子,是过去(父母)内射的具体化。

2、治疗重点——夫妻间的婚姻治疗

看上去表面的问题与孩子有关,但是孩子的症状可能只是在转移对基本婚姻的注意力。治疗的基本模式是带领夫妻经过以下治疗阶段:核心家庭的联合治疗、夫妻间的团体治疗和多世代原生家庭会议。

英国精神分析家斯开勒(Skynner)提出了一系列投射系统的假设:有关系困扰的成人对他人形成的不真实的态度,是因为仍然对对方有期望,这是一种从孩童时代遗留下来的缺陷。这样的成人在选择伴侣时,根据彼此的投射系统,挑出至少是部分相符的人,即伴侣之间都具有对方在发展阶段受阻的投射,彼此间潜意识的寻求通过婚姻来满足各自失落的经验。

什么是“内在孩童”?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孩童”,很多人虽然长大了,却因小时候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或被伤害的经验,让人的内心还存留着脆弱、受伤、需要被关心的童稚小孩,这就是“内在孩童”。

疗愈内在孩童的重要性:

情感是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能量。这种能量不要刻意去逃避它,而要去深深地感受它,它才可以自然消失。相反,压抑发自内心的感情或装作满不在乎,那情感的能量会一直留在那里,你的情绪会经常被它左右和干扰。

内在孩童在心理学中的定义:

受过伤的内在孩童分为三个部分:

(1)被压抑的情绪

(2)没有满足的需求

(3)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幼儿决断)

3、治疗方法

(1)成人的自我与内在孩童探索

(2)深度释放内在的负面情绪

(3)满足那些没有满足的内在需求

(4)以成人自我状态对情绪的内在孩童进行自我照顾

(5)深层治疗,释放潜意识里的负面情绪

(6)重新梳理与父母的关系,停止不停的外求,作自己内在孩童的父母

(7)化解内在的冲突,与自己和解,建立全新健康的自我关系

这种不相容的投射系统造成的冲突,还会转而投射到孩子身上。因此,孩子往往会被父母作为挽救婚姻的代价。

在深层的内心,小孩子是潜意识中要挽救父母的婚姻或者家庭的。他认为在对将小孩看作病人的家庭进行治疗时,要辨认出这些投射系统,并从出现症状的孩子身上提出这些投射,将他们归还给婚姻关系,寻求更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治疗中,将家庭视为开放系统,治疗师会真诚介入家庭系统之中,允许家庭成员和他交换个人的信息,亲身体验家庭的痛苦和挣扎,从内部去了解家庭,努力促成家庭的澄清性沟通,对不适当的期望获得顿悟,调整家庭的结构,以及教导新的亲职技巧。

二、系统式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1、自我分化

2、三角关系

3、家谱图

1、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

鲍恩(M Bowen)理论的基础概念,指家庭成员区分自己理智和情感功能的程度,以及避免任何支配家庭的情绪融合的能力。自我分化达到最低程度即个体的理智与情感之间达到最大的融合时个体的功能是最差的。自我未分化程度越高,越无法区分出自己和他人,越容易被家庭里最具支配力的情绪影响,对家庭产生自动化的情绪依附,难以将个体从家庭中分化出来,成为影响功能的人。

2、三角关系(triangles)

鲍恩理论中另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在处于压力的情况下,二人关系中的参与者为了减低紧张和焦虑,重新获得稳定,常常会牵扯到第三者卷入,形成三角关系。而这个被卷入的第三者,往往是一个受害者。

3、家谱图

鲍恩的家庭系统治疗非常强调治疗师的客观和中立,避免卷入家庭三角关系,成为家庭情绪关系的第三者;

基于多世代传递(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的概念,在治疗中至少要涉及家庭三代关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