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8
浅析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墙遗址公园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史和文化传承的见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加。
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如何合理利用城墙遗址,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规划设计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城墙遗址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景观,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遗址的特点和价值,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况,避免简单的修复和模仿,而应该注重创新和整合,将城墙遗址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活力,使之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公共享有空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通过分析城墙遗址公园的特点、规划设计原则、景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设施建设等方面,全面了解城墙遗址公园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城墙遗址公园的意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进行讨论,旨在提出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方案,促进城墙遗址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对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2. 正文2.1 城墙遗址公园的特点城墙遗址公园是城市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遗址,一般由城墙遗址、城门遗址、瓮城、城堡遗址等组成。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城墙遗址公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在城墙遗址公园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发展的演变,有助于人们了解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沿革。
城墙遗址公园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
城墙作为城市的重要景点,常常被人们视为城市的地标之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杜陵遗址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城市遗址公园是一种新兴的城市公园模式,其将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绿地有机结合起来,旨在通过保护、展示城市遗址,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遗址公园的建设,其中以西安杜陵遗址公园的建设最为著名。
本次研究旨在以杜陵遗址为例,探讨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相关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杜陵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研究,深入探讨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理念、方法和策略,为遗址公园的景观规划提供借鉴。
此外,通过对杜陵遗址公园的案例分析和现场调研,进一步了解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实际操作情况,为将来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对西安杜陵遗址公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其景观规划模式和理念;2. 对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理念、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3. 基于杜陵遗址公园的实际情况,探讨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实际操作问题;4. 对杜陵遗址公园的景观规划进行评价与改进研究。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历史和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
2. 实地调研法:对杜陵遗址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景观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景观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其他国内外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的景观规划模式和方法,为本研究提供借鉴。
五、预期成果1. 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介绍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并对杜陵遗址公园的实践进行评价和改进;2. 提出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的实际操作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将来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参考;3. 对遗址公园的景观规划提出可持续性发展建议,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本文概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是我国唐代大明宫遗址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
大明宫作为唐代最重要的宫殿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历史的变迁,大明宫遗址逐渐被埋入地下,保护和传承工作显得尤为紧迫。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规划,将大明宫遗址建设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遗产公园,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大明宫遗址的历史价值、地理条件、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在保护遗址原貌的同时,努力实现与现代城市生活的和谐融合。
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景观设计,打造一个能够展示唐代皇家文化魅力、满足现代市民休闲需求的国家级遗产公园。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的背景与意义、规划目标与定位、规划策略与原则、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景观设计与环境营造、文化展示与传承发展、交通组织与人流引导、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阶段建设与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
2、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大明宫作为唐代皇家宫殿的代表,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中,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价值至关重要。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年间,后经高宗、武则天等皇帝扩建修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见证了唐朝的兴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在规划中,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保护和继承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大明宫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承载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在设计上,我们应重点展示大明宫的文化多样性,并通过遗址保护、文化展览和教育活动,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一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建筑、宫廷生活、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该计划应包括对考古工作的持续支持,以及研究成果的系统组织和传播。
浅析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城墙遗址公园是指为了保护和展示古代城墙遗址而建设的公共公园。
在中国,许多古代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城墙遗址是这些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对于保护和传承古代城市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功能布局、景观设计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要点1.文物保护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对城墙遗址的保护。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规划设计应该尽量减少对城墙的破坏,保留原始的历史痕迹,使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古代城市的建筑风貌和文化氛围。
2.游客服务城墙遗址公园是为了向游客展示古代城市文化而建设的,因此规划设计要考虑如何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
应该设置导览标识、信息咨询点、卫生间、休息点等,方便游客了解城墙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在游览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服务保障。
3.配套设施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公园内的配套设施,例如公共停车场、游乐设施、餐饮店等,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停车、娱乐和休息条件,从而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服务水平。
二、城墙遗址公园功能布局1.城墙展示区城墙遗址公园的核心功能是展示城墙,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展示城墙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可以设置城墙遗址的介绍展示区,展示古代城市的建筑工艺、城墙的历史沿革等内容,通过图片、文字、模型等多种形式向游客展示城墙的魅力。
2.文化体验区除了城墙本身,城墙遗址公园还可以设置一些文化体验项目,如古装试穿、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古代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和参与感。
3.休闲观光区除了历史文化体验之外,城墙遗址公园还可以设置一些休闲观光设施,如观景台、休闲长廊、草坪广场等,供游客观赏城市的美景,休闲放松身心。
1.古风建筑城墙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出浓厚的古代城市特色,可以在公园内设置一些古风建筑,如牌坊、古亭、古桥等,营造出古代城市的风貌。
遗址公园节点设计方案遗址公园是对历史遗址进行保护、修复和利用的公共空间,为了更好地展示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遗址公园节点的功能和布局,使其成为游客参观、学习和休闲的理想场所。
首先,遗址公园节点的设计应该符合遗址的历史特点和地域环境。
如遗址公园位于古代城市遗址上,可以根据城市布局和遗址遗迹的分布,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和景观。
同时,应保留现有的纪念碑、石刻等文物,利用景观设计手法,突出遗址的历史韵味和独特之处。
其次,遗址公园节点的布局应兼顾功能和美观。
公园内应设立游客服务区、展示区、休闲区等。
游客服务区可以设置接待中心、票务中心、导览处和停车场等,以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
展示区应充分展示遗址的历史文化,并配备合适的展陈和解说设备,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遗址的背景和意义。
休闲区可以设置花坛、长椅、喷泉等,提供休息和欣赏景观的场所。
此外,遗址公园节点的景观设计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可以利用遗址周边的自然资源,如湖泊、山川等,打造与遗址相互呼应的景观。
同时,应加强植被绿化,保护和修复植物资源,增加公园的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如池塘、假山等,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
最后,遗址公园节点的设计还应注重交通和安全。
在公园内应设置合理的道路和交通标志,方便游客的出行和导览。
公园的安全设施也要完善,如防护栏、消防设备等,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遗址公园节点设计方案应注重历史文化的展示、功能的布局和景观的融合。
只有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一个引人入胜、富有魅力的遗址公园节点,为游客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观光体验。
元大都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手法元大都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手法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在元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
马甸附近士城墙高12.5米、宽31米。
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建德门遗址。
元大都城是元太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
大都城的城墙共 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
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
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传统。
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淀段,以成功地解决文物保护、园林绿化、污水截流等问题获得200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
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全长4200米,宽100米至160米,总面积47万平方米。
该改公园朝阳段还是北京新建应急避难场所的示范、教育基地。
设计人员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防灾避难手法,划定了市民应急避难疏散区,建立了应急简易所、应急供水装置、布设应急供电网,安装了应急通讯电话,设立了应急避难所标志。
据说公园具有抗御地震强度达8级的功能,是北京第一个减震防灾、应急避难的城市公园。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公园分为海淀和朝阳两段,全长9公里。
是北京城区内最大的带状公园,集历史遗迹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休闲游览于一体。
在黄亭子恢复了旧时"燕京八景"之一"蓟门烟树"景区,并建元代武士雕像。
沿墙有小月河,园内多植洋槐、松树,毛白杨和核桃树等树木。
“龙泽鱼跃”景区湿地园面积达17000多平方米,是城区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种有千屈菜、睡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游人置身其中,可感受到郊野风光的自然情趣。
沿河岸可以步行浏览自然风光。
的确是闹市中的一个好去处。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绿化覆盖率达73%,小月河将遗址公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北岸为绿化景点建设区。
浅析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变,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墙遗址是城市的历史见证,是城市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传承着城市的文化,因此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风貌维护和公园功能的结合。
本文将从城墙遗址的特点、规划设计要点和建设实践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城墙遗址的特点城墙遗址是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
城墙遗址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得到重视和保护。
城墙遗址通常包括城墙、城门、护城河等构筑物,这些构筑物的规模、形式和结构都反映了古代城市的防御体系和建筑技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城墙遗址还具有城市绿地、公园、游憩等功能,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场所。
二、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1. 保护性规划: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首先需要遵循保护性原则,尊重和保护城墙遗址的原始状态和历史文化价值,保留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合理利用城墙遗址的地形地貌特点,尽量减少对城墙遗址的破坏和影响。
2. 合理利用: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墙遗址的文化、历史和景观资源,合理利用城墙遗址的空间布局和环境特点。
可以在城墙遗址公园内设置文化遗产展示馆、历史博物馆、主题公园、休闲广场等设施,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
3. 生态环境: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注重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的结合。
可以在公园内设置绿化带、花草丛、湖泊等自然景观,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体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4. 文化活动: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要考虑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庆、演出展览、民俗表演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参与,活跃公园的文化氛围,增强公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5. 设施配套: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合理设置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如休息点、公共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等,方便市民和游客的游览活动,提升公园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遗址公园设计指南》今天咱们来聊聊遗址公园怎么设计呀。
遗址公园,就是有古老的遗迹在里面的公园哦。
那在设计的时候呢,得有个很有趣的大门。
就像我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大门就像是入口的魔法门。
比如说有的遗址公园大门是那种大石头搭成的,看起来就很有古老的感觉,就像穿越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走进公园,要有很多可以让人走的小路。
小路不要太宽也不要太窄,宽的话就不像在探索神秘遗址了,窄的话又不好走。
就像我们在森林里探险的小路一样,弯弯曲曲的。
可以用小石头铺成,这样走在上面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可有趣啦。
遗址公园当然要有遗址啦。
这个遗址得好好保护起来,不能让人随便破坏。
就像给宝贝盖上一个透明的罩子一样。
可以在遗址旁边放一些小牌子,上面写着这个遗址是做什么的呀,什么时候的呀。
比如说一个古老的房子遗址,牌子上就可以写“这个房子呀,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住的,那时候他们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呢”。
还要有休息的地方哦。
因为我们走累了就要坐下来休息。
可以是那种木头做的小椅子,像公园里常见的那样。
旁边最好有大树,大树的影子能给我们遮太阳。
想象一下,我们在大树下坐着,微风吹过来,多舒服呀。
植物也很重要呢。
可以种一些花花草草,还有大树。
花可以是各种各样颜色的,像彩虹一样。
春天的时候,花开了,整个遗址公园就变得香香的。
大树可以是那种很高很大的,像巨人一样守护着遗址。
比如说柳树,它的枝条长长的,像小姑娘的辫子,风一吹就飘呀飘的。
在遗址公园里面,还可以有一些小小的活动区域。
像一个小广场,小朋友们可以在那里玩一些简单的游戏,比如跳皮筋呀,丢手绢呀。
这样遗址公园就不只是看遗址的地方,还是我们玩耍的乐园呢。
水也是个很好的元素。
可以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里有小鱼游来游去。
小鱼的颜色花花绿绿的,在水里就像会游动的宝石。
池塘边可以有一些小石头,我们可以坐在那里看小鱼。
最后呀,晚上的时候遗址公园也可以很漂亮。
可以有一些小小的灯,灯光不要太亮,像星星一样闪烁着。
浅析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墙遗址公园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沉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城墙遗址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旨在保护和展示城墙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提升公园的景观品质和游客体验,实现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城墙遗址公园被视为连接城市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是城市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重要场所。
而城墙遗址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因此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有效保护和展示城墙遗址的文物价值,提升公园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也需要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为游客提供优质的观赏环境和便利的服务设施,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城墙遗址的历史渊源,体验到城市历史文化的魅力。
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城墙遗址公园将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和旅游景点,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魅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展示城墙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城墙遗址的文物,并提高公园的游客体验。
规划设计能够有效整合城墙遗址周边的环境资源,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为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推动城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实现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3 研究意义城墙遗址公园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研究,可以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于城市历史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城墙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也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城墙遗址公园也是城市的文化景点和旅游胜地,规划设计的完善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遗址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摘要:当前,随着人们针对文物遗址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遗址公园作为遗址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人类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针对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遗址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公园;景观;文化;规划设计1遗址公园概述针对遗址公园的定义,当前还没有统一的产生,所以,因为侧重点有差异,每个学者对于其解释也存在差异。
相关研究人员将其定义为:以保护遗址本体和遗址所在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为主,并挖掘遗址潜在文化内涵建造而成的具有特定文化意境的兼具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园类型。
从字面直观来看,遗址公园是历史遗址和公园建设的结合体,兼具“公园”与“遗址”二者的属性。
它在有效保护遗址主体、保证遗址真实性与完整性基础之上,把提取的有效文化元素与景观设计相融合,以此展现遗址历史内涵与文化特色,并将所受保护的遗址和周边环境为核心,以公园的形式进行一定的规划建设。
遗址公园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需求的同时,宣扬和传承历史文化。
2遗址公园的特点遗址公园是以遗址文化为主题展开的,以历史背景为依托,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精神内涵。
2.1独特性遗址公园各个设施的建设应基于各个遗址的本身做文章,较大程度符合其历史背景和遗址本身的场景。
同时,文化遗址作为公园的核心景观建筑要素,应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展现出该地区独有的精神文化和历史风貌,提高辨识度,避免千城一景的现象。
2.2主题性与公园和其他园林不同,遗址公园更具强烈的主题性。
每个遗址公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参考,为公园带来了特定的历史文脉因素。
因此,园中空间布局和景观节点等都围绕主题展开,遗址本体和文化景观设计中采用的元素符号都被串联,形成一个文化主题公园。
2.3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遗址保护模式更加贴合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遗址公园的保护模式不仅减少了对遗迹本身的破坏,相比博物馆保护等,更能让人切实地感受到此处遗址所具有的历史背景。
遗址公园平面规划方案引言遗址公园是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园,其规划需要考虑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公园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本文将就遗址公园的平面规划方案进行探讨。
遗址公园的概述遗址公园是以历史或文化遗产为依托、集文化、旅游、观光、娱乐、健身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公园。
在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公园环境艺术品的设计、公园景观的塑造等方面。
平面布局设计基本要求遗址公园平面规划方案的基本要求如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
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遗址公园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色。
•安全、便利、舒适。
在公园的规划建设中,需要考虑到游客的出行便利、游览安全和舒适度等方面,以提高公园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现代化和可持续性。
公园的规划建设需要考虑到公园的设施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以及公园的可持续性,以确保公园的长期性和持续发展。
具体方案•中央景点设计:以遗址文化为主题,按照主、次、枝干发展,针对每种文化要素进行分类开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中央景点。
中央景点应突出文化传承的主题,如历史遗迹、文化博物馆、纪念碑等。
•外围景点设计:为配合中央景点,采用廊式设计,保留遗迹,挖掘文化,在各个角落中设置独具特色的景点。
外围景点设计主要包括:游步道、自行车道、小型文化馆、餐饮区、安全岗亭等。
•小区景点设计:针对公园内的小区景点进行设计,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小区景点设计主要包括:儿童活动区、健身区、休息区、浪漫爱情区等。
•绿化规划设计:公园的绿化规划设计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地形、气候、土壤情况和文化特色等进行设计。
同时,应合理配置绿化植被,营造出好的景观效果。
建设管理为了保证遗址公园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应采取如下措施:•核心设计组织配备专项人员,统筹监督方案的实施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配置专业团队,实施建设过程管理和市政设施的建设,以保证遗址公园设施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城市遗址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摘要:以北京皇城根城市遗址公园为例,采用调研、实测、拍摄等方法获取一手资料,对皇城根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总结。
首次在学生课题中针对城市遗址公园成立较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学习与比较,初步总结出城市遗址公园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提供参考奠定基础,拓展新的思路,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建于明清北京城第二重城垣”东皇城根”遗址上,公园的设计主题为“绿色、人文”,其仿佛一道历史长廊,传承着古都北京的历史文脉。
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市政交通的基础上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为北京城市景观增添了优美的一笔。
公园南起东长安街,北至平安大街,西邻北河沿大街,东至东皇城根北街、南街,全长约2.8km,宽约29m,总面积7.5h㎡。
1背景分析
二十世纪末期,在皇城遗址处经考古研究发现了皇城墙的地基部分东皇城根(图1-1)。
自中华民国初年拆除后,皇城就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仅仅成为了城市的一段历史。
迫于皇城墙遗址保护
的需要和建设皇城根遗址公园的重大意义,皇城根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随之展开。
2遗址保护方式的选择
皇城根遗址地处北京城市中心,周围居民繁多、商业密集,紧邻北京旅游核心目的地,因此对于皇城根遗址的保护方式而言不宜建立博物馆或整体隔离区进行保护。
这些保护方式都不能很好地将遗址与城市有机地结合起来,且会对城市整体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设城市遗址公园就成为了皇城根遗址保护的绝佳选择。
其优点很多,一方面可以对皇城根遗址进行合理有效地保护,又不会对城市交通、整体规划造成影响;还能成为北京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为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历史风貌,为周边的王府井商业区提供园林休憩场所,让人们能够在体验到商业发展所提供的生活便利时还能享受到城市公园的优美环境。
当人们走进公园时,可以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交流、散步、运动、玩耍,调动全身的器官来感受并获取周围的环境信息,从而得到身心的解放与精神的寄托。
让皇城根遗址公园向人们讲述北京城市沧桑厚重的历史,唤醒人们对皇城的记忆,增进人们对古都文化的理解,让遗址的保护获得新的生机(图2-1,图2-2)。
总之,将皇城根进行遗址公园建设保护不仅能够对遗址本身进
行保护,还能在生态、环境、市政、交通、文化等方面起到诸多作用。
图1-1 皇城根遗址
图2-1 皇城根遗址露天博物馆式保护图2-2 时空对话雕塑小品3皇城根遗址公园景观分析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的景观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将自然引入城市,以植物营造绿色景观,改善城市中心地区的生态环境。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延续皇城文脉,营造独特的人文环境。
把握时代精神,以人为本,亲近自然,即可游赏,又可对遗址进行合理保护。
3.1总体布局
公园总体布局采用多节点,路径连通的的结构。
建设有三级节点,其中一级节点为地安门大街节点、五四大街节点、东安门大街节点和南入口节点。
二级节点为中法大学节点、东黄城根四合院节点,保留下来的老房子为补充节点。
除了主要节点,每隔大约150米即有一处小广场,为市民的各项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图3-1)。
每个节点体现了不同的主题与文化内涵并有着不同的主题,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再现历史遗存、创建新的景观特色,强调历史特征、城市文脉与皇城特色。
例如,南入口节点中天然的巨石加透空的北京皇城地图(图
3-2),是该公园点睛之笔;东安门大街节点建有两处露天皇城墙遗址展示的下沉广场;五四大街节点“翻开历史新的一页”雕塑建于广场上成为标志景观(图3-3);地安门大街节点复建了一段约30m 长的皇城墙,强调皇城根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
图3-2 皇城根遗址公园中不同样式的广场节
图3-2 北京皇城地图巨石图3-3 “翻开历史新的一页”雕塑
3.2功能分区
皇城根遗址公园其作为城市的绿色廊道,既体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又为居民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开放式休闲空间。
由于该园狭长呈带状,且地处北京文化核心区,故不能直接按照片状公园功能分区经验进行规划。
因此该公园主要以多节点的形式对公园进行功能分区。
节点作为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空间、文化与精神的内容。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在节点处做了大手笔,将景观设计与功能使用很好结合,从而形成多功能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在林荫较密集处放置较多板凳,供游人休息。
种植大量的乔灌木将公园与车行道路分割开,形成较为安静、密闭、私密的空间,适合人们进行聊天、下棋等活动。
树阵式种植下设坐凳、石桌、健身设施以及公用电话亭,不仅
适合老年人活动,也适合儿童玩耍。
增加景观小品与景观雕塑,增强了公园的艺术水平。
(图3-4)
林荫较处放置板凳分隔林带
图水珠形雕塑贴近儿童玩耍文化性浮雕
图3-4 皇城根遗址公园多功能空间形式
3.3景观营造及设计手法
皇城根遗址公园是中西结合式园林景观的典范,在景观营造上不乏二者的结合,如在公园中既有皇城墙的遗址、传统置石、四合院建筑,也有喷泉、跌水、树阵广场,并采用以自然式和规则式手法相结合的种植设计。
其特定的地理位置也要求了其景观营造和设计手法,应当是更强调几百年的文脉优势并借鉴现代城市设计手法,使其与城市协调。
要种植大量的植物、体现自然,把自然引进城市,对城市遗址进行公园式保护,并对皇城根遗址起到遗址缓冲区域的作用,极大丰富城市景观。
1.对遗址进行景观式保护
明清北京城第二重城垣“东皇城根”遗址现已挖掘出明皇城地基,因此在公园南端依城基高度做下沉广场,广场处做“金石图”雕塑配以叠水景观,并在遗址周围的缓冲区域中栽
植大量的植物,建设各种景观小品和雕塑,从而有效地通过景观式的保护将遗址保护起来,形成独特的遗址保护景观。
2.运用隐喻手法体现皇城特色
地处古都北京且建于昔日皇城城墙遗址处的皇城根遗址公园必然要展现皇城特色,这是由其双重身份决定的。
公园用红墙、黄瓦、白栏杆、灰砖的色彩隐喻北京皇城,反复运用红、黄、白、灰与园路铺装、植物色彩、景观小品以及市政设施上。
例如红砖及灰砖铺成的广场,红色与黄色的坐凳,甚至喷泉与植坛的边缘都是采用红色、黄色与白色。
让进入公园的游客直接感受到皇城的主题,并联想到皇城的文脉。
并且公园中所种植的植物也以绿色、红色、黄色与白色为主,将金叶女贞、紫叶小檗、桧柏等植物搭配种植形成彩色绿篱,以寓红墙黄瓦(图3-5)。
3.用象征手法体现文脉
象征手法是城市遗址公园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设计中所有的象征都必须符合遗址的历史文化,而皇城原有的风貌以及“御河”为皇城根遗址公园提供了丰富的象征对象。
因此水就成为了皇城根遗址公园中的主要象征文脉,如利用斜坡做成循环式的喷泉、叠水,在带状绿地以点线结合的方式设计人工涌泉和水溪(图3-6,图3-7,图3-8)。
总之,公园丰富、生动而且细致地用景观的方式阐述历史文化与人文特色,用景观种植改善城市态环境,使其成为突出城市特色、传承城市文脉、丰富公共活动的城市遗址公园。
3.4植物种植
皇城根遗址公园在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时,充分运用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绿篱、花坛、花境等种植手法,综合考虑到路两边的街景、建筑,从而使公园融入道路原有景观,产生丰富、舒适的效果。
在全园的一条主线、三个段、四个结点中,一条主线为自然式种植为主,较多运用成丛、成群散植,减少规则行列式种植,避免形成规则感。
但在节点及广场上主要是进行疏林广场式规则式绿化,可大大方便群众的活动。
以北京乡土树种及皇家园林中的珍贵树种作为主线的基调树种,如国槐、银杏、元宝枫、白皮松、油松、侧柏、竹子等。
配景中则有海棠、玉兰、丁香、杏梅等。
并种植新品种的花卉, 草坡则种植有绿色期较长的野牛草在广场中。
公园植物种植中还营造了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即“梅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枫秋色”“松竹冬翠”四季景观。
图3-5 红、黄、白、绿色隐喻在景观植物中的运用
图3-6 曲水流觞景观图3-7 循环式喷泉景观图3-8 水渠景观总而言之,皇城根遗址公园的植物景观主要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突出公园的整体风貌,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二是为植物组合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合理利用不同植物的自身特点,使公园内的植物群
落不仅为类丰富而且景观效果纷彩异成,营造出独特的园林植物景;三是考虑季节的变化,并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作者信息:徐英友、郦晓桐、李璐、吴衡,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