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2015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7.90 MB
- 文档页数:52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其具有调节代谢作用,允许作用,抗炎,抗休克,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等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挽救了无数的病人,但与其有关的各种不良作用亦造成不少问题,而且目前滥用严重,因此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迫在眉睫。
一、糖皮质激素的常见用药误区(1)把糖皮质激素用作退热药发热是人体针对病毒、细菌感染的防御反应,体温升高在一定范围内(不超过38.5℃)可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
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对致热源的反应并能抑制白细胞致热源的生成和释放,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医生为了尽快使患者体温明显降低,多选用激素(多为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然而这种退热作用并不持久,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下发热是由于病原体引起的,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促使感染扩散,使病情加重,延长自然病程。
在发热原因未明前,不可滥用,以免掩盖症状使诊断发生困难。
(2)用于预防输液反应输液反应主要是由致热源引起,糖皮质激素可抑制PEG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防止体温升高,可以有效缓解发冷、寒战、发热、出汗等输液反应。
有些医生为了预防输液反应,经常加入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如此使用不合理,因为激素本身也有致过敏的可能,并不是对因治疗。
(3)把糖皮质激素用作止痛剂因为激素能降低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浸润和渗出,并使细胞间质的水肿消退,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所以有些因风湿病引起腰痛、关节痛的患者,就长期将糖皮质激素当成止痛药,且盲目加量,这是不妥的,因为激素抑制机体防御机能,使自身正常免疫能力降低,易于加重感染,且长期大剂量应用不良反应较多。
(4)其它不合理比如把激素当作抗生素使用、局部滥用、用法不当、配伍不合理、制剂和给药途径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准确等方面。
二、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一) 严格掌握适应证1.严重感染与休克。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等。
3.过敏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等。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全套一、概述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苗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1)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具有调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等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类1按来源分为内源性的: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外源性的: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2、按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短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长效:地塞米松3、按给药途径分为口服、静脉、局部外用、吸入4、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区别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具有生理活性的是氢化可的松无生理活性,需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可的松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肝脏代谢转化发生代谢转换的部位肝脏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药代动力学吸收差异氢化可的松生物利用度高于可的松,因此同等疗效,氢化可的松的用量小于可的松代谢差异氢化可的松无需转化,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及急性或严重应激状态药效学与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同时具有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活性适用于生理替代疗治疗用于药理作用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副作用明显5、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的区别具有生理活性的是泼尼松龙无生理活性,需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泼尼松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代谢中相互转化发生代谢转换的部位肝脏药代动力学一代谢差异,肝功能障碍患者直接使用活性成分泼尼松龙药效学一作用完全相同,可等剂量交换6、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过敏作用抗毒抗休克作用内分泌系统疾病替代治疗、紧急情况抢救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多与自身免疫有关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等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联合化疗方案组分之一肾脏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伴有休克或与感染有关的脏器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7、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疾病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病史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骨折创伤修复期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8、药物相互作用避孕药、雌激素:药理作用增加或减少非苗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增加三环类抗抑郁药:毒性反应增加免疫抑制剂抗胆碱药排钾利尿药9、停药反应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样症状轻者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关节和肌肉疼痛重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危重者甚至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需及时抢救10、反跳现象长期使用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使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应恢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常需加大剂量,稳定后再慢慢减量I1糖皮质激素常见不合理使用主要类型遴选药品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重复给药。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和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风湿病、哮喘、过敏性疾病等。
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和药物滥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人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法用量存在误区。
本文将就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和合理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使广大患者更加理性地使用这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1. 长期连续使用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缓解炎症和症状,很多患者对其产生依赖性,因此容易出现长期连续使用的情况。
长期连续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副作用,甚至引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依赖症。
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长期连续使用。
2. 不规范的用药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不能盲目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
一些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便停止使用药物,而另一些患者则会不断增加用药剂量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这样的不规范用药剂量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使用,切不可自行增减用药剂量。
3. 不同途径的用药混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外用、注射等。
很多患者并不清楚不同途径用药的区别,盲目使用不当的途径进行用药。
以口服类糖皮质激素外用或是将外用类糖皮质激素口服等情况比比皆是。
这些错误的用药途径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增加患者的药物风险。
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应清楚自己所使用的药物的给药途径,并严格遵照医生的嘱托进行用药。
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1. 依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不可擅自增减用药剂量或者更改用药途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用药,如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 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医院激素类药物使用标准浏览:982 时间:2015-9-17 11:52:48激素类药物广义上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构造、作用原理一样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
狭义上讲通常是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
其他类激素类药物,那么常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生长激素〞等。
根据我院现有的激素类药物种类和使用情况,特制定以下用药原那么及管理制度。
一、我院糖皮质激素类品种: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
4.运发动慎用。
氢化泼尼松注射液中效10mg*2.0ml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需十分慎重,如确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或中效制剂。
老年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
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时易发生骨质疏松甲泼尼龙片中效4.0m g*30片糖尿病患者:引发潜在的糖尿病或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需求高血压病患者使动脉高血压病情恶化有精神病史者:已有的情绪不稳和精神病倾向可能会因服用皮质类固醇而加重因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并发症与用药的剂量和时间有关对每个病例均需就剂量疗程及每天给药还是隔日给药作出风险/利益评价应尽可能缩短用药期限慢性病的治疗应进展医疗观察长期大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可使皮肤试验结果呈假阴性,如结核菌试验、组织胞浆菌素试验盐酸曲安奈德注射液长效50mg*5.0ml1.诱发感染在激素作用下原来已被控制的感染可活动起来最常见者为结核感染复发在某些感染时应用激素可减轻组织的破坏减少渗出减轻感染中毒病症但必须同时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短期用药后,即应迅速减量停药、对诊断的干扰醋酸地塞米松片长效0.75mg*100片、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确有必要应用时,必须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长期服药后停药前应逐渐减量、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肝硬化肾功能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长5.0mg*1.0ml(1) 对吩噻嗪类药高度过敏的人,激素类药物使用原那么〔一〕严格掌握激素类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响。
a)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2. 【摘要】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
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前要权衡利弊,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方法、激素种类、剂量、疗程、减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的预防等,全面考虑治疗益处及不良反应极为重要。
3.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剂量;依赖;撤药综合征4.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半个多世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
几乎每一位临床医生都非常熟悉,不少医生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并形成了各自的激素用药习惯。
然而,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激素的现象却非常普遍。
而且在激素的用法上,的确还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因此,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虽然不是一个新颖的问题,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a) 1 糖皮质激素内科适应证[1]1.1 内分泌代谢病b) 急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生理替代剂量)、恶性突眼、甲状腺危象、亚急性甲状腺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生理量)、垂体性昏迷、抗胰岛素性糖尿病等,高钙血症。
1.2 感染性疾病c) 各种严重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时,也适用于寄生虫病引起异性蛋白反应而致症状严重者,如急性血吸虫病,结核性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有大量积液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炎。
1.3 血液病d) 过敏性紫癜、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1.4 心血管疾病e) 重症心肌炎、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5 消化疾病f) 吸收不良综合征、克罗恩病、暴发型肝炎(黄疸重)、特发性脂肪泻。
1.6 呼吸疾病g) 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婴儿)、哮喘、结节病、变应性肺泡炎、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1.7 肾脏疾病h) 肾炎肾变期急性肾功能不全。
1.8 风湿免疫病i) 所有系统性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血管炎性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等及部分关节炎累及内脏情况下,为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对这些严重疾病常常开始剂量很大,很快控制疾病,可的松1~2mg·kg-1·d-1,分次服用;严重患者,多数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常规用甲泼尼龙1000mg·d-1,连用3d。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摘要】糖皮质激素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药理作用广,不适当的使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糖皮质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作一总结,并就其合理使用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自问世以来,应用日益广泛。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糖皮质激素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感染、抗过敏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常被运用于治疗各类应激反应、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状态。
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不适当的使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糖皮质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作一总结,并就其合理使用提出几点看法。
1 激素滥用现状及危害近年来,由于多用、滥用和不当使用激素造成严重感染、结核播散、消化道出血、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并发症的病例越来越多。
临床上还能遇到一些患者长年服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造成了对激素的依赖;有的患者不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而擅自购药,造成了不良后果;相反,也有因激素的不良反应而用药不及时或剂量不足的,以致病情加重。
在临床中常见一些医生对发热的病例无论诊断明确与否都使用激素,有的还利用激素的“抗炎”作用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这样既达不到治疗效果,严重的还会延误和加重病情。
2 不良反应2.1 病毒扩散长期使用激素可降低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使病毒繁殖和扩散。
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使用激素可激发出血性水痘或继发性细菌感染而死亡。
某医院在收治43例严重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 32例使用激素,死亡21例(65.6% )[1],11例未使用激素者死亡1例(0.91%),故病毒感染性疾病应慎用或禁用激素。
2.2 溃疡穿孔大剂量长期应用激素,可引起胃及十二指肠出血和穿孔。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胃黏液分泌,加强蛋白质分解代谢和抑制蛋白质合成,使胃黏膜失去保护和修复能力,故能诱发或加剧溃疡病,甚至引起出血、穿孔的危险[2]。
试述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太原理工大学医院030024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
在临床工作中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而广泛应用,同时造成了大量的激素滥用现象。
一激素滥用的原因1医生方面:①对其药理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以及副作用都掌握不透。
②基层医疗单位诊疗条件差,许多疾病诊断不明,医务人员追求短期疗效,经济利益。
③患者方面:依从性差,满足于治标不治本的现状。
认为症状缓解就是最好的药物。
二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
在炎症初期,GCS 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
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
但须注意,GCS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
2免疫抑制作用:小剂量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抗休克作用:①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②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③抗毒作用:可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从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
④解热作用: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制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源的释放,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④其他作用: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增多,中性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
三禁忌症抗生素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感染、水痘、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妊娠早期、哺乳期、创伤或手术修复期、骨折、精神病患者。
四不良反应①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病、皮肤变薄等②诱发或加重感染②诱发或加重溃疡④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⑥诱发精神病和癫痫⑦抑制儿童生长发育五合理使用激素的基本原则㈠用药目的明确在不同的疾病中,应用激素的目的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