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质谱基本原理与质谱仪
- 格式:ppt
- 大小:393.00 KB
- 文档页数:13
质谱分析与质谱仪质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通过质谱仪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特性。
本文将介绍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质谱仪的构成以及一些应用案例。
一、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质谱分析基于物质的离子化和离子的分析。
其基本过程如下:1. 样品离子化:样品通常需要离子化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电子轰击、电离辐射、化学反应等。
2. 离子分离:离子化的物质在质谱仪中通过电场力或磁场力进行分离。
根据离子的质量-电荷比(m/z)的不同,离子被分离并进入不同的通道。
3. 离子检测:离子经过分离后,被引入质谱仪的检测器中进行检测。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电子倍增器、光电多器件等。
4. 数据分析:最后,质谱仪会输出一系列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得到有关样品的信息。
二、质谱仪的构成质谱仪是进行质谱分析的核心设备,它由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三部分构成。
1. 离子源:离子源是将样品中的分子或原子转化为离子的装置。
常见的离子源包括电子轰击离子源(EI)、化学游离离子源(CI)和电喷雾离子源(ESI)等。
2. 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是将离子根据其质量-电荷比进行分离和测量的部分。
常见的质量分析器包括磁扇形质量分析器(MS)、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OF)和离子阱质量分析器(IT)等。
3. 检测器:检测器用于测量和记录质谱仪输出的信号。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离子倍增器、光电倍增管和光电多器件等。
三、质谱分析的应用案例质谱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
以下列举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1. 药物分析:质谱分析可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通过质谱分析,可以分析药物的组成、结构和代谢产物,进一步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代谢途径。
2. 污染物检测:质谱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如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等。
通过对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可以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依据。
3. 食品安全:质谱分析可用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毒素和添加剂等的检测。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1)1. 发展史质谱仪最早于 1913年由汤姆孙的学生阿斯顿等人制成。
2. 应用质谱仪是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量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粒子的仪器。
质谱仪最重要的应用是分离同位素并测定它们的原子质量及相对丰度,32以上的原子的精确质量是用质谱方法测定的。
质谱方法还可用于有机化学分析,特别是微量杂质分析,测量分子的分子量,为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提供可靠的依据。
由于化合物有着像指纹一样的独特质谱,质谱仪也广泛应用于地质、石油、医学、环保、农业等领域。
一.模型一1.基本构造下图是质谱仪的原理图核心部分有:①离子发生器(带电粒子注入器/电离室)A ,②加速电场U ,③速度选择器,④偏转磁场/分离器,⑤显示装置(照相底片)D 。
具体问题中可能是加速电场和偏转磁场的组合也可能是速度选择器和偏转磁场的组合,也可能是三部分的组合。
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设飘入加速电场的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量+q ,质量为m ,加速电场两板间电压为U ,偏转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
(1)运动粒子的电性? 加速电场两极板S 1、S 2的正负?由偏转磁场中的偏转方向即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结合v 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粒子电性;进一步可判断两极板S1、S2的正负。
(2)粒子出加速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粒子飘入时,速度忽略不计,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221mv qU =,得m qU v 2= ① 【结论】:可知带电粒子获得的速度v 与加速电压U 及粒子的比荷m q 有关。
(3)粒子速度选择器:使具有相同速度的粒子进入偏转磁场由qE qvB =,得v 、E 、B 满足BE v =. (4)带电粒子进入偏转磁场中,轨迹的半径?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在偏转磁场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rv m qvB 2= 故轨道半径qB mv r =,将①带入可得q mU B r 21=② 【结论】: ⏹ 可见,在同一批次实验中,在同一电场U 中加速,在同一磁场B 中偏转,粒子的比荷mq 决定了轨迹变径;在磁场中半径越大的粒子,q m 越大,但质量不一定越大。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质谱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质谱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质谱(Mass Spectrometry)是一种通过将化合物分子转化为离子并对离子进行分析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质谱的基本原理,包括离子化、质量分析和离子检测,并探讨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一、质谱的基本原理1. 离子化质谱仪通过离子源将分析物转化为离子,常用的离子化方法包括电子轰击、化学离子化和电喷雾离子化。
其中,电子轰击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高能电子轰击样品分子获得分子离子。
2. 质量分析离子化后的分子离子进入质谱仪中的质量分析器,常见的质谱仪包括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质谱过滤器和四级杆质谱仪。
不同的质谱仪原理不同,但都能将离子按照其质量-电荷比(m/z)进行分析和分离。
3. 离子检测经过质量分析器分离的离子进入离子检测器,常见的离子检测方法包括电子倍增器和离子多极检测器。
离子检测器能够将离子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并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形成质谱图谱。
二、质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 分子结构鉴定质谱能够提供准确的分子质量信息,通过质谱图谱的分析可以推断分子的结构。
例如,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可以推测分子中的基团类型和相对位置,进而确定分子结构。
2. 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质谱分析可以定性和定量样品中的化合物。
通过与数据库中已知化合物的质谱图谱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同时,利用质谱峰的强度可以进行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3. 反应机理研究质谱技术常用于研究有机反应机理。
通过追踪中间体的形成和分解,可以揭示反应的路径和可能的机理。
质谱还可以用于监测反应进程中产物的生成情况,进一步了解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
4. 药物研发质谱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鉴定药物的纯度和结构,同时还可以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为药物的设计、合成和优化提供重要信息。
5. 生物分析与代谢组学质谱技术在生物分析和代谢组学研究中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