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1
香薷栽培技术香薷,又称“薷荷”,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清凉解暑、疏风解表等功效。
香薷的主要产地在中国的华北、华中、东北及山东南部等地。
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栽培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香薷的栽培技术,帮助种植者了解如何进行香薷的种植和管理。
环境要求香薷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最适湿度为50%至70%。
它喜欢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暴晒和湿度过大的环境。
为了满足其最佳生长条件,我们需要为其提供以下条件:•土壤:香薷生长需要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
•光照:光照量充足,最好每天能晒太阳6至8小时。
•湿度:湿度要适中,避免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
•温度:香薷所处环境温度保持在15℃至28℃之间。
种植方法种子嫁接香薷单花较小,每一个果序之中只结这一个小花。
受到昆虫粘附,果实内所含种子即可传播。
香薷使用的种子以及育苗等非常数学多种方法承担。
口溶片皮性,就是种子皮心薄,发芽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种子不用过度清洗,也不宜太干燥和潮湿。
缩短生长期为了让香薷早生根、早开花、早结果,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措施来缩短其生长期,例如:•控制温度:在春季,可以将香薷盆栽放入温室,控制温度在25℃左右,使其更快生长。
•聚集泥肥料:将晾干的谷雨后淋在苗上,也会加速其生长。
•每两三天施一次有机肥料。
分株繁殖香薷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扩展。
当一篮土中有两个以上株,应该及时根据根部状况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分株繁殖,使其生长更加健康。
分株的所有过程中,最好采用木栓蛔虫钳或其他小钩子般的工具,避免错伤根部。
接地生根将香薷放入潮湿砂浆中约一周,会使其基部能更快向外生根,也可以进行控温来提高香薷在砂浆中生根的速度。
此后将其移植到盆栽中,再进行平常的养护工作。
养护管理养护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香薷的栽培质量。
下面是香薷的几个养护注意事项:保持湿度香薷喜欢湿润的环境,在养护过程中应该保持土壤的湿度,但不要让土壤过于潮湿,以免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香薷的栽培技术香薷是一种常见的芳香植物,其叶片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被广泛用于烹饪和草药制备中。
对于想要种植香薷的人来说,了解香薷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香薷的适宜环境、种植方法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给种植香薷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 适宜环境香薷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光照要求较高。
一般来说,香薷最适合在阳光充足、湿度适中的环境下生长。
对于土壤要求,香薷喜欢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pH值在6.0-7.5之间为最佳。
2. 种植方法(1)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开始播种。
先准备好肥沃的土壤,松土并平整表面。
将香薷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压实并覆盖薄层土壤。
最后用喷雾器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2)移植:当香薷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移植。
准备好盆栽或花坛,填充适宜的土壤。
将幼苗小心地从苗床上取下,移植到盆栽或花坛中,保持适当的间距。
3. 日常管理(1)灌溉:香薷对水分需求较高,在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是非常重要的。
但要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烂根。
一般来说,每周浇水2-3次,在早晨或傍晚浇水效果更好。
(2)施肥:在香薷生长期间,适当施肥能够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均衡肥料,每隔2-3个月施一次。
避免使用过量的化学肥料,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3)修剪:香薷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侧枝和花蕾,及时进行修剪可以促进其分蘖和侧枝的生长。
修剪时要注意使用锋利的修剪工具,将枯黄或过密的枝叶修剪掉。
(4)病虫害防治:香薷较为抗病虫害,但也需要注意防治。
定期检查植株是否受到蚜虫、白粉病等害虫的侵害,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收获与储存一般来说,香薷的叶片可以在植株长到15-20厘米时进行采摘。
将需要采摘的叶片从植株上小心地剪下,在避光通风的地方晾干。
晾干后,可将香薷叶片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容器中,以保持其香气和草药的有效成分。
总结香薷的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合理的管理,就能够获得健康茁壮的植株。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香薷,又名薄荷,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草本植物。
它的叶片含有丰富的精油成分,可以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因此在传统草药中被广泛应用。
香薷有着多种功效与作用,下面将为您介绍其中的一些主要特点。
1. 清热解毒:香薷含有较高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薄荷醇和薄荷腙,具有较强的消炎抗菌作用。
它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于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冒、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香薷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机体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毒素,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2. 驱蚊防虫:香薷的气味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于许多昆虫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
我们经常可以在家庭中使用薄荷精油来驱赶蚊虫。
此外,香薷还可以用于制作防蚊喷雾、防虫水等,在户外活动时能够有效地防止蚊虫的叮咬。
3. 改善消化:香薷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同时,香薷还可以缓解胃肠道的痉挛,舒缓胃肠道的不适感,对于消化不良、胃痛、肠胃胀气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缓解头痛:香薷具有镇痛和镇静的效果,可以舒缓神经紧张,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我们可以通过将薄荷油点涂于太阳穴部位,并进行轻轻按摩,可缓解紧张和供氧不足引起的头痛。
5. 促进呼吸道通畅:香薷具有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可以加速呼吸道的黏液代谢,帮助清除黏液,改善呼吸道通畅。
尤其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状。
除了上述功效与作用外,香薷还具有提神醒脑、舒缓焦虑、抑制嗜睡等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疲劳和压力。
此外,香薷还可以用于消除口臭、去除疣、促进伤口愈合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香薷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眼部刺激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香薷制品时,应遵循适量使用,避免长期过量使用,并注意避开眼部、口腔等敏感部位。
最好在使用前先进行皮肤敏感测试,确保自己对香薷不过敏。
总的来说,香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丰富的功效与作用。
不过,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体质不同,使用效果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香薷栽培技术香薷(学名:Mentha suaveolens),又称甜薄荷,属于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香薷具有清新的薄荷香气,常用于调制茶饮、烹饪佐料和药膳。
下面将介绍香薷的栽培技术。
一、土壤选择和准备香薷喜欢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较低,但喜欢中等肥沃、疏松透气的壤土。
在栽培前,应对土壤进行改良,将土壤杂质和杂草清除干净,确保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二、播种与繁殖1.播种时间:春季和秋季都是适宜的香薷播种时间。
在春季,可选择3-4月间进行播种;在秋季,可选择9-10月间进行播种。
2.播种方法:将香薷种子均匀撒在准备好的土壤表面,轻轻压实,然后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播种后每天喷洒水雾,保持湿度,直到出苗为止。
3.繁殖方式:香薷还可以通过插条或分株的方式进行繁殖。
插条可以选择香薷的茎尖部分,将其插入湿润的培养土中,保持湿润环境,待新根生长出来后,可移植到大盆或露地中。
三、养护管理1.水分管理:香薷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也不能过度浇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让水积聚在土壤表面。
2.施肥管理:在生长季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量的追肥,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薄荷类专用肥料,促进植株生长。
3.控制病虫害:香薷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一般情况下不易受到严重的病虫害侵袭。
如发现病虫害,可采用生物防治或者适量的农药进行治疗。
四、收获和储存1.收获时间:香薷的茎叶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进行收获。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的香薷在夏季可以开始收获,秋季播种的香薷则在冬季末春季初进行收获。
2.收获方法:用剪刀或手工将茎叶修剪下来,尽量不要拉扯植株,以免伤及根部。
收获后,将茎叶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后可用于制作干燥香薷等。
3.储存方法:将晾干的香薷放入密封的玻璃瓶或塑料袋中,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储存期间,注意防潮和防虫。
总结:香薷作为一种常用的草本植物,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土壤的选择和准备、播种与繁殖、养护管理以及收获和储存。
香薷怎么读
香薷[ xiāng rú]
基本解释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紫色,有灰白色的柔毛,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淡蓝色。
茎和叶可以提取芳香油。
全草入药。
详细解释
一年生或多年生芳香草本植物。
茎和叶可以提取芳香油。
全草入药。
宋赵叔向《肯綮录·香薷》:“药有所谓香薷者,薷字不见于《篇韵》,独《本艸》音柔,今人多不识此字,北人呼为香茸,南人呼香蕕,其实皆音譌耳。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香薷》:“香薷有野生,有家蒔。
中州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
”
香薷(学名:Elsholtzia ciliata (Thunb.) Hyland.)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密集的须根。
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棱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
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穗状花序,花梗纤细,近无毛,花萼钟形,花冠淡紫色,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
花期7~10月。
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海拔达3400米。
石香薷或江香薷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功效。
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香薷功效与作用香薷,学名为薷苓,为唇形科罗勒花属植物,俗称香薷草、堇前。
香薷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除了用于药用外,还常用于烹饪、香料和茶饮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1. 香薷的化学成分香薷的主要成分包括香薷酮、香草醚、茶多酚、单宁酸等。
这些成分常被提取并用于制药和化妆品工业。
2. 清热解毒香薷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香薷性味辛、温,归入胃、脾经。
其温性有助于疏通经络,有较好的驱寒作用。
香薷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的能力,能够抵抗细菌和病毒侵袭,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
3. 消肿止痛香薷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香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氧气供应和营养物质的供给,有助于消除疼痛和肿胀。
这一作用使得香薷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炎、扭伤、风湿和肌肉疼痛等疾病。
4. 安神定志香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
香薷中的香薷酮能够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起到镇静和安抚的作用。
因此,香薷常被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它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帮助人们恢复平静和放松。
5. 抗炎止血研究发现,香薷具有抗炎止血作用。
香薷中的香薷酮等化学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和红肿疼痛。
同时,香薷中的单宁酸还能够刺激血小板的聚集,促进止血,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6. 健脾开胃香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
香薷的辛味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帮助消化吸收。
因此,常用于帮助消化不良、胃寒、胃痛等症状的治疗。
7. 抗氧化香薷富含茶多酚和单宁酸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起到保护细胞免受损害的作用。
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防止衰老、提高免疫力,并对预防慢性病有一定的作用。
8. 护肤美容香薷常用于化妆品中,具有护肤美容的作用。
香薷中的香草醚具有收敛、抗菌、抗炎的作用,能够改善肌肤的状态,缩小毛孔,减少皮肤瑕疵。
香薷也常用于香水中,能够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9. 改善呼吸道疾病香薷对于呼吸道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香薷,学名为Mentha haplocalyx Briq.,是薄荷科薄荷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具有浓郁的芳香味道和清凉的口感,因此在饮食和草药中被广泛应用。
香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使用经验,被列为十大名草之一。
在古代草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香薷的记载,它被称为“河风草”,被人们尊为“百草之首”。
香薷一直以来都被广泛用于食品、药物和保健品方面。
它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许多重要的功效与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香薷的功效与作用,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优秀的草本植物。
一、消化系统的保健作用:香薷具有改善胃肠道健康的作用。
它含有大量的香薷酚和挥发油,能够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香薷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一些引起胃肠道感染的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
此外,香薷还可以减轻胃肠道炎症,缓解胃痛、腹泻等症状。
二、呼吸系统的保健作用:香薷对呼吸系统有益,能够缓解咳嗽、咽喉疼痛、扁桃体炎等症状。
它的挥发油成分能够刺激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促进呼吸道的排痰和清理功能。
另外,香薷还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减轻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炎症和病菌感染。
三、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香薷具有提神醒脑、缓解紧张和舒缓情绪的作用。
它的芳香味道可以刺激嗅觉神经,进而影响大脑的疼痛传导和情绪调节中枢。
香薷酚还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酶的活性,有助于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香薷还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症状。
四、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香薷对心血管系统有益,能够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香薷酚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香薷还可以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供应。
五、抗菌消炎作用:香薷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消炎作用。
它所含的香薷酚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此外,香薷的挥发油成分还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香薷治阴暑服用方法香薷,又称薷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散湿的功效。
在中医中,香薷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阴暑症状。
它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缓解躁热、口干舌燥、盗汗等不适症状。
本文将介绍香薷的功效、适用人群以及服用方法。
香薷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由阴暑引起的不适症状。
它富含挥发油、萜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有祛暑散湿、抗菌消炎的作用。
香薷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调节阴阳平衡、改善体质具有积极作用。
香薷适用于阴暑症状明显的人群。
阴暑是指夏季高温天气下,人体阴寒气虚,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常见的阴暑症状有口渴、咽干、大汗淋漓、烦躁易怒等。
如果体内阴虚阳亢,香薷可能不适合使用,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材。
香薷的使用方法有多种。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香薷煎汤饮用。
具体操作方法为:先取适量香薷,洗净后切碎,用清水泡发片刻。
然后将香薷和适量清水放入锅中,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15分钟左右。
最后将药汁过滤,留取药液饮用即可。
除了煎汤外,香薷还可以制成香薰膏、香薷茶等形式服用。
制作香薰膏时,可以将香薷捣碎或研磨成粉,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搅拌均匀,制成膏状。
接着可以将膏状香薷涂抹于患处,或者将膏状香薷涂抹于脚底,通过皮肤吸收起到调节阴阳的作用。
香薷还可以泡水喝,制成香薷茶。
制作香薷茶时,可将适量的香薷用开水冲泡,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其他天然甜味剂调味,即可饮用。
香薷茶可以清热解毒、祛暑除湿,不仅口感清香,还能帮助缓解阴暑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香薷属于中药材,使用时应遵循中医理论和医嘱。
在服用香薷的过程中,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剂量调整,避免过量或过度服用。
总之,香薷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清热解毒、祛暑除湿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阴暑症状,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在使用香薷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同时遵循中医理论和医嘱,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文/李松梅 云南省中医医院 副主任中药师本草养生32《中医健康养生》 2021年6月刊——香薷认识身边的中药香薷是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高约0.3~0.5米,有密集的须根,全株有特殊的香气。
茎通常从中部以上分枝,叶呈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穗状花序。
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印度、中南半岛和中国,欧洲及北美也有引种栽培。
在我国,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多生长在近3500米海拔的道路旁、荒地、山坡、林内或河岸边。
药用香薷为石香薷或者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
待夏季植株茎、叶茂盛和花盛时,选择晴朗的天气采割后,除去杂质,阴干备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薷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
“夏月麻黄”,用于阴暑香薷辛、微温,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暑湿感冒,出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者。
临床上常用于暑湿证、暑温高热引起的夏季发热,急性肠炎、菌痢、湿疹、“空调病”、牙髓病等。
《本草纲目》记载,“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故香薷有“六月麻黄”或“夏月麻黄”之称。
麻黄与香薷都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发汗之功善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是辛温发汗的峻品,多用于外感风寒、腠理闭塞所致的外感风寒无汗、头痛、脉浮紧等表实证,而香薷外能发汗解表,内能化湿和中,多用于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邪之阴暑证(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本草养生33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神疲倦怠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有两个以香薷为主药的常见方剂——新加香薷饮、香薷散。
前者由香薷、金银花、鲜白扁豆花、连翘、厚朴组成,有清热解表、祛暑化湿的功效,主治暑热内蕴、复感外寒证,证见发热头痛、微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数;香薷散由香薷、炒白扁豆、姜厚朴组成,具有发表散寒、祛湿和中的功效,主治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证,证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炮制方法香薷,又称紫苏,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广泛应用于中药和食品调料中。
香薷具有清香扑鼻的气味、辛辣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备受青睐。
在中药学中,香薷常被用于炮制,以增加其药效和适应病症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香薷的炮制方法,希望对您有所指导。
首先,为了炮制香薷,我们需要准备好新鲜的香薷叶子。
新鲜的香薷叶在药效上更为突出,因此请务必选择新鲜的香薷。
在采摘香薷叶时,我们应该选择清晨或黄昏时刻,这个时候香薷的药效最佳。
接下来,将采摘到的香薷叶进行清洗。
使用清水将叶子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尘土。
这样可以确保后续的炮制过程更为顺利和卫生。
清洗完香薷叶后,我们需要将其晾干。
将叶子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晾干。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到两个小时。
晾干后的香薷叶颜色会变得更加鲜亮,质地也更加柔软。
晾干的香薷叶接下来需要进行蒸馏。
将晾干的香薷叶放入蒸馏器中,打开蒸馏器的炉火,进行蒸馏。
蒸馏的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蒸馏时间大约为一到两个小时。
蒸馏完成后,我们需要将蒸馏得到的香薷叶进行压制。
将香薷叶轻轻放入压制器中,并施加适当的压力,使其变成压制的香薷叶块。
这个过程有助于进一步提取香薷的药效物质,增强其疗效。
压制完成后,我们需要对香薷叶块进行贮存。
将其放入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与湿气接触。
贮存的时间通常为一到两个月。
在此期间,香薷叶块会进一步发酵和成熟,这有助于提高其药效和稳定性。
炮制好的香薷叶块可以用来制药或用作食品调料。
在制药过程中,可以将香薷叶块研磨成细末,用于制作药丸、口服液等中药制剂。
而在食品调料中,我们可以将香薷叶块剁碎,加入各种菜肴中,增添风味和营养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香薷的炮制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环境的卫生与洁净。
同时,要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市场或药店购买香薷叶,以确保其质量和药效。
在使用或储存炮制好的香薷叶时,也要注意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综上所述,香薷的炮制方法包括采摘、清洗、晾干、蒸馏、压制和贮存等步骤。
香薷(《名医别录》)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地上部分。
栽培或野生。
主产于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以江西产量大,品质优,商品习称“江香薷”。
原植物野生于草坡或林下,或栽培。
一般土壤均可生长。
味辛,性微温。
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尿消肿。
临床一般生用,名称香薷。
【本草汇言】《名医别录》:味辛,微温。
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日华子本草》:无毒,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开宝本草》:味辛,微温。
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本草图经》:藿乱转筋者,单煮服之。
《本草衍义》: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
《汤液本草》:味辛,微温。
《本草》云: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本草衍义补遗》:属金与水,而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
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
又云: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
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
《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本草纲目》:主脚气寒热。
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然暑有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
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府也。
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又济之以热矣。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
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
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本草经疏》:香薷,丹溪谓其有金与水,然亦感夏秋之气以生者,故其味辛,其气微温而无毒。
可升可降,阳也。
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
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
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
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
孟诜谓其去热风,卒转筋者,煮汁顿服半斤即止。
为末,水调服止鼻衄。
香薷化湿的现代原理
1. 香薷的活性成分
香薷含有丰富的芳香油类成分,主要是香叶酚、香叶醚等,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及吸湿作用。
2. 直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
香薷挥发性成分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过多的水分子,起到吸湿的作用。
3. 抑制吸湿微生物的生长
香薷的芳香油可以抑制产生霉菌、毛霉菌等吸湿微生物的生长。
4. 改善通风favor湿度平衡
使用香薷可去除异味,利于开窗通风,加快空气流通,改善湿度平衡。
5. 调节室内湿度适宜范围
放置香薷时,根据吸湿效果可灵活调整数量,维持室内湿度在舒适范围。
6. 顾及可能产生的刺激性
香薷挥发油可能刺激呼吸道,使用时需注意通风,避免过量。
7. 可以与除湿设备配合使用
香薷除湿可以与电子除湿器配合使用,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8. 需要持续补充使用
由于香薷含油会散发挥发,长效除湿需持续补充使用。
请问香薷是什么用途的药香薷是中药材中的一种,也被称作香佩、香苏、清苏等。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唇形科香薷属。
香薷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一带,一般生长在水边、湿地、田间地头等潮湿的地方。
它的根茎粗壮,叶片扁平,花呈穗状,具有浓郁的香气,故得名“香薷”。
香薷在中药学中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中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具有许多药用功效。
下面将从香薷的性味、归经、药理作用、主要用途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说明其文化及药物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成果。
性味与归经:香薷的味辛、性温。
归肺、脾、肝经。
药理作用:1. 抗菌消炎作用:香薷对多种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研究发现,香薷中含有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抗炎止痛作用:香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香薷常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筋膜炎等炎症性疾病。
3. 利尿作用:香薷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够增加尿液的排泄量,从而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减轻肾脏的负担。
4. 促进消化作用:香薷能够增加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功能。
故而在临床应用中,香薷经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
5. 调经活血作用:香薷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舒缓经络,利于气血的流通。
因此,香薷常被用于治疗痛经、血瘀证等疾病。
主要用途:1. 香薷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胸闷等症状。
香薷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具有祛寒、发散表邪的作用,能够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咳嗽、鼻塞等不适症状。
2. 香薷能够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
香薷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筋膜炎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减轻疼痛,舒缓炎症反应。
3. 香薷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香薷中的挥发油等成分能够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对抗感染,加速康复。
4. 香薷可以用于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香薷能够刺激消化系统的分泌和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缓解胃部不适感,提高食欲。
香薷的鉴别方法香薷,又名紫花苣苔,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通淋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由于其与其他植物的形态相似,容易被误认,因此本文将介绍香薷的鉴别方法,以帮助读者正确识别该草药。
一、形态特征香薷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约20-30厘米。
叶子呈心形或卵形,叶面光滑,边缘有锯齿。
花序为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花色为紫色或淡紫色,花径约1厘米。
果实为长约1厘米的瘦果,具有条纹状纹路。
二、气味特征香薷具有清香味,有些人会觉得其气味类似于薄荷。
三、药材特征1.色泽:香薷的叶子为深绿色,花为紫色或淡紫色,果实为淡褐色。
2.质地:香薷的叶子柔软而有弹性,花和果实都有一定的硬度。
3.味道:香薷味道清香,略带苦味。
四、鉴别方法1.与其他植物的区别香薷与其他植物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花的形态和气味特征。
香薷的花为紫色或淡紫色,花径约1厘米,花序为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与其他植物的花形态有所不同。
此外,香薷具有清香味,与其他植物的气味特征也不同。
2.照射光线将香薷置于光线下照射,若叶子表面呈现出微微发亮的光泽,说明该草药的品质较好;反之,若叶子表面呈现出黯淡无光的状态,则品质不佳。
3.试味将香薷叶片放入口中,留意其味道。
优质的香薷味道清香,略带苦味,而劣质的香薷味道苦涩,口感不佳。
4.查看纹路香薷的果实具有条纹状纹路,若果实表面纹路清晰、显著,则说明该草药的品质较好;反之,若果实纹路不明显,则品质不佳。
五、注意事项1.香薷在采摘、干燥等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在购买时应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劣质品。
2.香薷的药材特征和鉴别方法仅供参考,具体鉴别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3.香薷虽是常见中草药,但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六、结语香薷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正确鉴别香薷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购买到优质的草药,并保证其药效的发挥。
希望本文介绍的香薷鉴别方法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同时也提醒大家在使用中药时要谨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香薷,又称作薷草或紫草,是一种具有丰富草本香味的植物。
它不仅在草药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而且在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也被广泛使用。
以下是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1. 抗菌和抗炎作用:香薷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等物质,这些成分赋予了它抗菌和抗炎的特性。
香薷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疮疖、湿疹等问题。
2. 止血作用:香薷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轻微的外伤出血,如割伤、擦伤等。
将香薷鲜叶捣碎后敷在伤口上,能够帮助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
3. 缓解痉挛:香薷具有镇静和镇痉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不适。
它可以用于治疗经行不调、痛经和肠道痉挛等问题。
4. 促进消化:香薷可以刺激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有助于消化食物和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它可以用于治疗胃胀、腹痛、食欲不振等问题。
5. 舒缓焦虑和压力:香薷具有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带来的身心不适。
将香薷鲜叶泡水喝,可以帮助放松神经和改善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香薷可能对皮肤敏感的人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香薷前应进行皮肤测试。
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过量使用香薷。
香薷注意事项香薷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作药用、调味或装饰花束等。
它具有许多天然的药用功效,可以用来缓解头痛、消化不良、神经紧张等。
然而,在使用香薷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避免不良反应或意外情况的发生。
首先,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来说,应谨慎使用香薷。
尽管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香薷对胎儿或婴儿有害,但为了确保安全,最好避免使用。
如果孕妇或哺乳期妇女需要使用香薷,请先咨询医生的建议。
其次,对于有特殊药物过敏史的人来说,也需要避免使用香薷。
有些人可能对香薷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导致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
在使用任何新药物或天然草本植物之前,请先进行皮肤过敏测试,以确保个人不会出现过敏反应。
此外,在使用香薷前,我们需要确保清洁和储存的环境卫生状况良好。
香薷常用来制作茶或炖汤,因此它的使用部分需要接触水或其他液体。
如果使用不洁净的材料或储存在不卫生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建议选择新鲜、干净的香薷,并将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如果香薷发霉、变质或出现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
此外,香薷应该适量使用。
虽然香薷具有一些药用功效,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不适或副作用。
尤其是在口服较大剂量的香薷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肝功能异常等问题。
因此,建议按照说明或医生的建议使用香薷,并且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
最后,香薷也有一些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同时使用香薷和其他药物时,应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
有些药物可能会与香薷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处方药,请在使用香薷之前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总之,香薷是一种常见的天然草本植物,具有许多药用功效。
然而,在使用香薷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特别是对于孕妇、婴儿、过敏体质人群,需要谨慎使用。
此外,还需要保持环境和储存的卫生,并遵循适量使用的原则。
最重要的是,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需要咨询医生的建议。
只有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享受香薷的益处。
香薷目录香薷的功效香薷的作用香薷的选方香薷怎么吃香薷配伍应用香薷的副作用性微温;味辛;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
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禁忌表虚者忌服。
香薷又称香戎、蜜蜂草,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果实成熟后割取全草,晒干,切段生用。
其味辛,性微温,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之功效,适用于夏季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兼有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症。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香薷的主要成分为香薷二醇、甾醇、酚性物质和黄酮甙等,有发汗解热、帮助消化、促进胃肠蠕动及利小便等作用。
香薷别名:香菜、香茅、香绒、石香茅、石香薷、香茸、紫花香茅、蜜蜂草、香薷、细叶香薷、小香薷、小叶香薷、香草、满山香、青香薷、香茹草、土香薷、土香草、石艾、七星剑香薷的功效【功用主治】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
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
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履巉岩本草》:截四时伤寒. 《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纲目》:主脚气寒热。
发汗解表用于暑湿感冒,多因夏季乘凉、饮冷或外感风寒所致,常与藿香、杏仁配伍。
祛暑化湿用于寒湿秽浊伤及脾胃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等证,可与白术、白扁豆、厚朴等同用。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取其发越阳气,通利水湿的作用,目前多用于夏季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
【性味】辛,微温。
《别录》:味辛,微温。
孟诜:温。
《滇南本草》:性温,味苦辛。
《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
《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阴大肠经。
香薷的作用抗病毒作用海州香薷水煎剂1:20 浓度时对病毒ECHO11 株有抑制作用。
抑菌作用本品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时,浓度在1:200-1 :1000的抑菌圈直径均为9mm。
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测定,当浓度为1:1.25时抑菌圈的直径为15mm,浓度为1:1.25-1:0.16时抑菌圈直径均为9mm。
石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
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香薷挥发油对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回肠自发性收缩活性皆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但对不同种属的动物的敏感性不同,相比之下,对豚鼠和家兔回肠的抑制作用较强,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6和7.6μg/ml,而对大鼠和小鼠的作用稍弱,半数有效量为14.2和35.1μg/ml。
对豚鼠回肠因鸡蛋清所引起的过敏性收缩和氯化钡所致的过敏性收缩均有对抗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其挥发油对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实验表明:香薷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灭活能力,灭活浓度1:1000~1:2 000;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浓度1:4 000~1:25 600.1:2 000香薷油同75%酒精在处理污水杂菌时有相近似的灭菌能力,6分钟灭菌率分别为99.2%,99.36%;香薷油的抑菌强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弗氏痢疾杆菌)高于碘液,但比呋喃西林及新洁尔灭为弱.香薷煎剂(1:20)在体外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病毒株和孤儿病毒(ECHO11)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镇静、镇痛、解痉江香薷、青香薷挥发油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痉作用。
海州香薷的作用较弱。
石香薷、江香薷、青香薷挥发油对家兔离体回肠的自发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能对抗组胺引起的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对回肠过敏性收缩也有抑制作用。
抑制炎症香薷饮对蛋清性足肿胀和耳部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镇咳祛痰石香薷挥发油对小鼠有镇咳和祛痰作用。
利尿石香薷挥发油有促进肾脏血管扩张充血,滤过压增大,而有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夏季感冒的头痛、肠胃不舒。
治疗肠炎菌痢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治疗高脂血症。
【剂量与用法】药典剂量:3~9g。
临床常用剂量:3~9g。
大剂量:香薷药质很轻,一般不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
香薷的选方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肢节倦怠,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白扁豆(炒)、厚朴(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两。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沸汤入盐点服。
(《局方》香薷汤)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两,蓼子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
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
(《圣济总录》香薷汤)治霍乱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两(炙),生姜十两。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须温。
(《救急方》香薷汤)治暴水风水气,水肿,或疮中水,通身皆肿:干香薷一斤,白术七两。
上二味捣术下筛;浓煮香薷取汁,和术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极良。
夏取花、叶合用亦佳。
忌青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僧深集方》香薷术丸)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
(《肘后方》)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
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
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
连进二服,很有效。
此方名"香薷饮"。
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水肿: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
此方名"香薷煎"。
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米汤送下。
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心烦胁痛。
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鼻血不止。
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香薷怎么吃香薷茶原料:香薷10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发汗解暑,行水散湿。
用途: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水肿;脚气。
香薷饮材料: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白砂糖20克做法: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养生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
适用于防治暑湿感冒、空调病。
茵陈香芦茶材料:茵陈蒿25克,香薷25克,芦根40克做法:将茵陈、香薷、芦根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养生功效:清热行湿,利尿消黄。
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薄荷香茶材料:薄荷4克,香薷3克,淡竹叶3克,车前草5克做法:(1)先将香薷、淡竹叶、车前草去除杂物,清水洗净。
(2)把香薷、淡竹叶、车前草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煎沸5分钟,然后,再放入洗净的薄荷,再煎5分钟即可。
养生功效:清暑清热、利尿。
益气鹌鹑蛋主料:鸭掌350克辅料:鹌鹑蛋200克,樱桃5克,油菜100克,香薷2克,虾仁70克,猪肉(瘦)70克,荸荠35克,鸡蛋清30克调料:淀粉(玉米)20克,味精2克,料酒15克,胡椒粉1克,盐5克,香油1克做法:(1)将樱桃洗净,去核,捣碎;(2)在鸭掌正面蘸少许生粉;(3)将虾浆70克、肉末70克、荸荠35克、蛋白1个混匀后抹在鸭掌上;(4)将鸭掌排放在一深碟内,将鹌鹑蛋打开;(5)逐个排放在鸭掌上,抹上浆,沾上香菜及樱桃末;(6)碟子放在蒸笼内用中火蒸8分钟;(7)将味精、酒、香油、胡椒粉、盐、高汤煮滚;(8)加生粉水勾芡后淋在鸭掌上,用青菜灼熟伴边。
益气鹌鹑蛋的制作要诀:虾将:虾洗净,去壳,剁茸,加入适量葱、姜汁调匀即可。
香薷粥香薷5克,粳米50克,绿豆50克,白糖适量。
先取香薷加适量水煎沸,去渣留汁备用。
后将米与豆加水同煮粥,熟时加入香薷药汁再煮沸即可。
一天内分2-3次凉食或温食,可防治夏季轻度感冒,能清暑热。
香薷配伍应用【配伍应用】配白术本品辛而微温,上能宣肺气、开腠理、达皮毛,下能通三焦、利水道,有彻上彻下之力;白术甘温,功专健脾运湿,安定中州,二者相伍配对,以香薷宣上导下.通利水湿为主,辅之以白术燥湿行水,合为宣散安中,利水消肿之良剂。
用于脾虚兼挟风邪犯肺所致的通身悉肿、小便不利之病症。
多用治急性肾炎浮肿。
配藿香本品辛温芳香,为发汗解表之上品,又能化湿和中,故有“夏月麻黄”之称;藿香辛温而不燥,化湿又能发表,善治暑湿为患,兼有醒脾之功。
二药配用,治夏令感冒挟湿,症见发热恶寒、胸闷、呕吐、腹痛等证。
配杏仁本品发汗解表,入肺、胃经,佐杏仁之苦降,助香薷开泄肺气,以逐暑湿之邪,香薷性刚强,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刚柔相济,尤宜治夏季风寒感冒表实证。
配白扁豆本品辛微温而芳香,有发汗解暑之功;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有“消暑”之效。
二药配用。
治暑令感寒吐泻,外感内湿,症见身热无汗、头痛、口渴、吐泻腹痛的夏令伤暑症。
配厚朴香薷辛温苦,有和中化湿之功;厚朴辛苦温,有除湿宽肠之用,二药配用,性味从辛、从燥、从苦组成,而能消食积、散痰湿,对有湿有滞有积者适宜,可治夏季暑湿泄泻、霍乱腹痛吐利。
【临床体会】关于治疗感冒本品原属辛温解表药。
对于夏季受凉饮冷引起的感冒,全身不舒,头痛,汗不出,泛泛欲吐,腹痛腹泻,香薷最为适宜。
香薷香气较浓,古人认为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上治头痛,下治腹痛,并能发汗,这与香薷挥发油具有镇痛和解痉作用有关。
香薷可制作香囊,冬春季节感冒流行时可作预防之用,夏天时可以开胃增食,尤其适用于小儿和老人。
关于治疗胃肠炎其对于轻的胃肠道炎症,功能紊乱,有胃不舒、恶心、食欲不香、轻度腹痛腹泻、舌苔白腻,尤其是夏天多食生冷食品所引起的,香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宜与黄连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关于利尿消肿本品有利水功效,有利尿作用,但自古以来并不用于慢性肾病水肿。
那么,香薷治疗什么样的水肿病呢?本品与麻黄相似,既治表证,又治水肿。
如:①既有上呼吸道感染,又有肾病水肿之急性肾炎,如《本草纲目》薷术丸,但这方面目前临床已经很少使用;②夏季感冒后小便很少,但并不浮肿,这既要解表,又要补充水分和利尿,这是香薷利水化湿的适应证。
《本草正义》上有一段论述,可作参考:“散水肿者,水溢于肤表,本宜发表以开鬼门,且肺气开泄,清肃之令顺其下降之常而小溲自畅,水肿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