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优秀word范文 (5页)
- 格式:docx
- 大小:18.93 KB
- 文档页数:5
第4.3课时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__相等__;(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相等__;(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垂直__;(4)平面镜成的像是__虚__像.对称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注意: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而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原理:__光的反射__.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3. 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5.实验中尽量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确保物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11. 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得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的原因: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②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③玻璃板太厚;15.用灯泡代替蜡烛好处的评估: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另一支蜡烛和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平面镜是一种平整的表面,其反射面是根据数学规律定型的。
平面镜在单一颗粒体内或是虚拟的反射镜面,通过反射光来成像。
平面镜的特点包括:1.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 理想镜像:镜面所成的像与实物同侧;3. 镜面成像:像的大小位置与实物相同;4. 径线追踪:光线的反射路径与入射路径相对称。
二、物体的位置与像的位置1. 物体在镜子的前面当物体在镜子的前面时,镜子内的光线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从而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成一个相似三角形,物体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成比例。
2. 物体在镜子的后面当物体在镜子的后面时,镜子内的光线同样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形成实像。
实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成一个相似三角形,物体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成比例。
三、像的性质1. 放大:当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增加时,像的大小也随之增加;2. 缩小:当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减小时,像的大小也随之减小;3. 正立:当物体与镜子的高度相等时,像是正立的;4. 倒立:当物体与镜子的高度不相等时,像是倒立的。
四、成像规律的应用1. 利用镜子成像规律可以设计反光镜和望远镜等光学设备;2. 镜面成像规律还可以应用在摄影、摄像、照明等方面。
五、平面镜成像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简单的实验装置,观察平面镜的成像规律;2. 实验材料:平面镜、小灯泡等;3. 实验步骤:将小灯泡放置在平面镜的前面,观察反射得到的虚像。
六、常见问题及解答1. 为什么镜面反射会得到虚像?虚像是光线反射后在感知上得到的信息,它是光线反射所产生的结果。
由于平面镜的光线是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发生反射,所以造成了虚像的出现。
2. 平面镜真实的成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真实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反射形成的实际的像,在光学中也称为实像;而虚像是指通过光线的反射,但并不存在实际的像,只是观察者感知到的图像,因此在光学中也被称为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平面镜①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
例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能看做是平面镜。
②镜子中的样子叫做像。
③平面镜的特点:平面镜的表面是平整光滑的;从平面镜中能看到物体的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总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3、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
4、平面镜的应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
二、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虚像的初步概念。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四、知识拓展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②典型光路③填表: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①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②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化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F FF F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③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a 、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知识点总结
一提到物理,很多同学们都觉得它很枯燥,繁琐。
为了扩展大家的物理知识小编准备了这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知识点总结以供参考。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
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这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知识点总结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物理!。
第15课 平面镜成像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2.会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3.认识“虚像”;4.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现象;5.了解生活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例子。
1.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通过光的反射作图解答平面镜成像规律;3.初步建立“虚像”的概念;4.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答实际问题。
知识点01 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
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
如图。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3.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4.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5.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知识解析】平面镜成像原理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
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s’叫做s的虚像。
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
2.解释: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
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反射。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所有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平面镜成像》①基本定义:平面镜成像就是镜子里会出现和镜子前物体模样一样的像。
比如说咱照镜子,镜子里的自己就是平面镜成的像,有点像影子,但又不是影子,物体和像的样子是一样的。
②重要程度:在物理学科里可重要了,是光学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对于理解反射现象、虚像概念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说实话之前要是不知道光咋传播的,理解平面镜成像就有点难。
因为平面镜成像就跟光的反射规律密切相关,了解这个基础,才能更好搞懂平面镜成像。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里用处太多了。
像咱每天用镜子整理仪表,还有一些舞蹈教室、理发店,到处都是镜子,为的就是方便人们看自己的像,汽车的后视镜也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能让司机看到后面的情况。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光学这个大板块里,它就处于那种基础又关键的位置。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这个分支下很重要的一块内容。
②关联知识:和光的反射定律关联紧密,因为平面镜成像原理其实就是光的反射,像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些知识点都是息息相关的。
而且与虚像概念关系也很大,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这一知识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重难点在于理解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这个关系。
按我的经验,很多人容易觉得像离镜子的距离和像看起来的大小好像和实际不相符。
- 关键点:关键就是得明白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这个性质,这个对称包括大小、位置等各方面。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常考内容,甚至在高中物理也偶尔会涉及到与之相关的题目。
- 考查方式:大多是以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形式出现。
比如让你判断像的大小、位置关系,或者让你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平面镜成像就是物体在平面镜中被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简单说,光打在镜子上反射后,看起来就像在镜子后面形成了一个假的物体,这个就是像。
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必备的初二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21、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2. 虚像:实际光线的____________线会聚成的像,_______成在光屏上。
3. 平面镜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
(4)像是_______。
请回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什么不用厚玻璃板?b)如何确定像与物的大小相等?c)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d) 如何证明像是虚像?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作图要画_______、标清_______,平面镜的背面画上_______。
实际光线画_______,虚像、法线、光的反向延长线画_______。
知识点三:平面镜的利用(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附答案: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2. 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是虚像。
请回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 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答: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 为什么不用厚玻璃板?答:会出现重影,不利于测量物距与像距c) 如何确定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答: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或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确定像的位置,把完全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平面镜前,通过平面镜看镜前物体的像,把另一物体放在镜后像的位置。
d) 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答:未点燃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始终无法与像重合,因为虚像钻进桌子里面或在空气中。
e) 如何证明像是虚像?答:将光屏放在虚像后面,然后眼睛要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像是否能呈在光屏上。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2.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 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初二镜面成像知识点归纳总结镜面成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当光线经过反射后在镜面上形成的像。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有关镜面成像的知识。
本文将对初二阶段涉及的镜面成像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是一种平整的镜面,镜面呈现出平滑的面貌,没有弯曲或凹凸的特点。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如下:1. 成像位置:平面镜的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和观察者位置有关。
观察者与物体的连线经过平面镜后,在镜面背后与观察者-物体连线相交的位置即成像位置。
2. 成像性质:平面镜成像呈现出的是虚像,虚像与实物相对称,并且与实物大小相等。
3. 视线和光线关系:视线是指观察者的眼睛与成像位置之间的连线。
在平面镜成像中,视线与光线互相平行。
二、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是一种厚在中心处较薄的透镜,它的两面均为曲面。
凸透镜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如下:1. 成像位置:凸透镜有两种成像位置,即物体位于凸透镜近焦点处或物体位于凸透镜远焦点处。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近焦点处时,成像位置为凸透镜的远焦点处,成像是放大且正立的。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远焦点处时,成像位置为凸透镜的近焦点处,成像是缩小且倒立的。
2. 成像性质:凸透镜成像呈现出的是实像。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为放大且正立的实像;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为缩小且倒立的实像。
3. 光线与透镜的交互作用: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光线的折射规律,我们可以确定经过透镜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从而确定成像位置。
三、凹透镜成像凹透镜是一种厚在中心处较厚的透镜,它的两面均为曲面。
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如下:1. 成像位置:凹透镜有两种成像位置,即物体位于凹透镜近焦点处或物体位于凹透镜远焦点处。
当物体位于凹透镜近焦点处时,成像位置为凹透镜的远焦点处,成像是缩小且倒立的。
当物体位于凹透镜远焦点处时,成像位置为凹透镜的近焦点处,成像是放大且正立的。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
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
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
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
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
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
通过上面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总结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
识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