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2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1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 )一、填一填。
(23分)1.乐乐家的电表9月底的读数是518千瓦时,10月底的读数是602千瓦时,乐乐家10月份用电( )千瓦时。
2.一辆自行车,现价500元,比原价降低了280元,原价是( )元。
3.用5,4,0组成不同的三位数。
(1)能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
(2)组成的三位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3)组成的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和是( ),差是( )。
4.千位上的7比百位上的7多( )。
5.在里填上“>”“<”或“=”。
300+500700-300240-200240-20180+20230-306.先找规律,再填一填。
(1)A,B,C,A,A,B,C,A,A,B,C,A, , , , 。
(2)△,○,○,△,○,○,△,○,○, , , 。
(3)820, ,620,520, 。
(4)225,250,275, , 。
7.一本故事书共有237页,小明看了139页,还剩( )页没有看。
二、连一连,送小动物回家。
(10分)三、计算题。
(13分)1.直接写得数。
(5分)540-500=130+700=760+500=580-40=700-80=2.用竖式计算。
(8分)433+267=980-259=708+397=1000-216=,错的画“✕”,并改正过来。
(6分)5 0 7- 2 7 93 3 8( )改正3 2 7 + 5 9 0 8 1 7( )改正五、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分)4 - 4 2 4 7 12 - 6 7 2 4 16 5 +7 1 0 0 8六、解决问题。
(39分)1.小剧场共有500个座位。
(5分)一年级 248人 二年级247人先算一下小剧场的座位够不够坐。
如果够坐, 空多少个座位?如果不够坐,还差多少个座位?2.(8分)(1)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 (2)买1张床比买1个书柜多花多少元?3.(10分)(1)要买200块糖,可以怎样买?(想出两种买法)(2)如果每种糖各买2袋,够500块吗?4.小明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3.2.1三位数的加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八1---4题,不进位、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教学提示: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和已有经验,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自己的探索,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算法。
然后,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对这些算法加以对比和甄别,选出最好的或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准备:口算卡片、演算纸、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开火车”)。
40+20= 70+100= 200+400=300+800= 30+60= 1000+300=400+50= 400+400= 700+200=80+20= 700-200= 70-20=2、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法。
(板书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口算练习一能复习前面学过的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二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能引入新课,为新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1)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快来看!(出示例1的主题图。
)(2)仔细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看图后说出钢笔有220支,铅笔260支。
(3)师问: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该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和同桌的说一说。
(5)师指名说你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问题解决(二)(西师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用图形表示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
3.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少减去(加上)多少等于多少”这一简单方程式
二、教学重点
1.能够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用图形表示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少减去(加上)多少等于多少”这一简单方程式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
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目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导入
教师进一步说明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并举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减法解决。
3. 教学
1.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简单地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先了解问题所述,确定需要求解的未知量,选择相应的加减法,最后计算得到答案。
2.图形表示法
教师通过图形表示法给出了一道加减法与图形的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3.简单方程式
教师讲解简单方程式“多少减去(加上)多少等于多少”的含义,并通过例子引导学生练习使用简单方程式解决问题。
4. 练习
教师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并使用图形表示法和简单方程式解决部分问题。
5.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加强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形表示法和简单方程式的介绍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巩固和反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问题解决第1课时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情境去思考和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加减法运算和口诀。
2.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加减法问题。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
2.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问题中。
教学内容1. 加减法口诀加法口诀1.数量相加,和是多少。
2.数量有交集,先去掉。
3.加0不变,切记牢。
减法口诀1.数量相减,差是多少。
2.不够借一位,向高位借。
3.减0不变,切记牢。
2. 问题解决教学步骤:步骤一:探究问题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
例子一:小明有8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剩几个?例子二:小红的钢笔卖了5支,现在还有3支,原来有几支?步骤二:解决问题通过讲解加减法口诀和示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运算符号进行计算,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子一解题过程:8 - 3 = ?1.先写出算式:8 - 3 = ?2.判断运算符号,由于是减法,应该在8的下方写下减号“-”。
3.从3这个位数中寻找与8相加等于多少的数字,找到5后写在下方。
4.将两数相减即可:8 - 3 = 5例子二解题过程:5 + ? = 31.先写出算式:5 + ? = 32.判断运算符号,由于是加法,应该在5的下方写下加号“+”。
3.从5这个位数中寻找与3相减等于多少的数字,找到2后写在下方。
4.将两数相加即可:5 + 2 = 33. 锻炼提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子一: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了4个,送人了2个,还剩几个?例子二:小红的钢笔原来有8支,现在还有5支,卖了多少支?教学总结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口诀,学会了使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第5课《问题解决》大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学生互评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3.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
这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1)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
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2.小兔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
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还剩多少个?3.王师傅做了80个面包,第一次卖了17个,第二次卖了25个,还剩多少个?4.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5.动物园有熊猫4只,有猴子是熊猫的3倍。
问一共有熊猫和猴子多少只?6.图书馆有90本书。
一年级借走20本,二年级借走17本,问图书馆还有多少本书?7.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问二.一班有学生多少人?7.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问一共能坐多少人?9.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10.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有买来4张,问现在有多少张?11.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发给二年级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乒乓球?12.小熊捡了9个玉米,小猴检的是小熊的4倍,他们一共捡了多少个玉米?13.食品店有85听可乐,上午卖了46听,下午卖了30听,还剩多少听?14.操场上原有16个同学,又来了14个。
这些同学每5个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多少组?15.小明买了3个笔记本,用去12元。
小云也买了同样的6个笔记本,算一算小云用了多少钱?16.体育室有60副羽毛球拍。
小明借走了15副,小亮借走了26副,现在还剩多少副?17.一小桶牛奶5元钱,一大桶牛奶是一小桶的4倍,买一大一小两桶牛奶共需要多少钱?18.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19.王老师在文具店买了5张绿卡纸,15张红卡纸。
红卡纸是绿卡纸的多少倍?20.二年级一班有20名男生,22名女生,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几名同学?21、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2、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3、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组收集了29个易拉罐。
2020年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计算1500+600时,想:1500加上600是2100,也就是两千一百。
2、比800多300的数是1100;40比340少300.3、估算729+106时,把729看作700,106看作100,和约等于800.4、估算961-249时,把961看作1000,249看作250,差约等于750.5、最大三位数添上1是最小的四位数。
6、笔算减法算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高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在这一位上加10再减。
7、一个数加200是654,这个数是454.8、498减去一个数等于300,这个数是198.9、计算420+270-180时,先算420加270得690,后算690减180得510.10、1090,1080,1070,1060.二、判断(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x”)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高位算起。
√2、1050比276多784.x3、笔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再减。
√4、在减法算式中,检验被减数是否正确,用减数减差即可。
√5、最小的五位数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x6、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交换被减数、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7、口算180-150=30时,想15个十加上3个十是18个十,也就是180.√8、在27的后面添上一个,这个数和原来数的和是2727.x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B)算起。
2、口算670-400时,应想(B)。
3、被减数和减数都减少100,差(A)。
4、420比80多(B)。
5、检验减法的方法是(A)被减数+差。
6、甲数是180,甲数比乙数多30,乙数是(A)210.7、889-506≈(C)400.8、一个加数增加100,另一个加数减少100,和(B)不变。
9、比最小的四位数少369的数是(B)631.10、在加法中,和()任意一个加数。
精品资料
问题解决(二)
教学反思
根据11版《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3是做跳绳的实际问题,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算一算两种跳绳各能做几根,而是对做绳的根数没有做任何要求和限制,开放的空间比较大,方法灵活多样。
由于绳子全长10m,长绳每根4m,短绳每根2m,3个数都较小而且比较易于口算,教学时教师运用了尝试列举的方法,也就是猜想验证的方法,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在上课应老师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