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英语翻译误区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西方文化差别背景下英语翻译技巧翻译其实不是纯真地变换语言文字, 而是一种跨文化社交行为。
不一样民族之间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民俗民情等方面差别较大, 因此我们应认识中西文化差别,找到中西文化适合的切入点, 灵巧运用翻译技巧 , 以此来防止翻译误区, 使得翻译出来的语句更切近原文意思。
一、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一 ) 翻译概括详细而言 ,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变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
换言之,翻译是借助不一样的语言文字再现原话者的正确意思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翻译的过程中 , 为了翻译正确 , 不行任意增减。
翻译人员的职责在于变换文字, 可是不得改变其原意。
因此 , 表达性和正确性是翻译的两种重要因素。
表达性则是保证文字简单被世人所理解 , 正确性则是翻译的基础必需条件[1] 。
(二 ) 文化概括当前为止 , 文化还没有被正确立义 , 十九世纪四十年月 , 有名学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试试采纳唯心主义重要观点, 将文化定义为其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表达形式。
我国现代人类学者则提出 , 文化是指某一特定人群的活动、感觉、思想与妆扮的全部方式。
(三 ) 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活动包括了翻译。
翻译有益于促使译语文化的发展, 同时遇到译语文化的影响。
在人类社交活动中, 翻译饰演侧重要角色 , 处于当先地位。
翻译有益于促使文化沟通、丰富人类文化、建立精神文明国家。
从微观层面而言, 翻译又有利于提升我们专业素质、文化涵养, 保证职业生涯顺利实现 , 使得我们使用和学习外语的能力提升。
二、东西文化差别背景下英文翻译常有误区(一 ) 拼写错误剖析我国公共场所英语表记语翻译得悉, 拼写错误层出不穷, 只需略微拥有英语能力的人都能易如反掌地发现拼写错误, 这是一种最初级的错误。
比如,“卫生间”的正确翻译为 Toilet, 但是本质生活中 , 人们广泛将其翻译为 Tolet、Tolleet。
(二 ) 汉语拼音取代英译若我们对城市的各个街道予以认真的察看, 能够发现随地都存在利用汉语拼写来对英语翻译予以代替的状况。
英译汉中常见的翻译误区及其翻译策略——以⼀词多义现象为例
英译汉中常见的翻译误区及其翻译策略——以⼀词多义现
象为例
付林艳;谭俊义;陈志南;雷利琴;张珊珊
【期刊名称】《新教育时代电⼦杂志(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词多义现象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多义词,其各个义项之间彼此不同却⼜相互联系,⽽且往往新旧词义并存.在如今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英语语⾔学习者不免会需要进⾏英汉互译,不少学习者往往会陷⼊⼀些常见的翻译误区.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翻译这些词汇的时候绝不能直接应⽤其常⽤语义以图⽅便.因此,本⽂主要以⼀词多义现象为例,对英译汉中常见的翻译误区及翻译策略进⾏研究.
【总页数】2页(201-202)
【关键词】⼀词多义;翻译误区;翻译策略
【作者】付林艳;谭俊义;陈志南;雷利琴;张珊珊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3001;江西科技师范⼤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3001;江西科技师范⼤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3001;江西科技师范⼤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3001;江西科技师范⼤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3001
【正⽂语种】中⽂
【中图分类】
【相关⽂献】
1.浅谈英译汉中常见的问题及翻译策略 [J], 何丽霞。
英语翻译的常见误区英语翻译是很多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然而,很多人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翻译出现偏差或错误,进而影响工作或交流效果。
本文将介绍英语翻译的一些常见误区,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误区一:直译与意译不分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很多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死板地按照原文进行直接翻译,而忽略了意译的重要性。
事实上,英语翻译中所涉及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很大,直接翻译可能会导致翻译不准确或难以理解。
解决方法: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需要根据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意译。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一些词语,或者进行常识性的补充说明,以使翻译更加准确、清晰、易懂。
误区二:词语字面意思理解不准确有些词语在英语中可能有多种意思,但是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多重含义。
这种情况下,对于英语文章的翻译可能会出现偏差或不准确的情况。
解决方法:在对于原文的理解上,需要充分了解英语单词的多重含义。
不要仅仅只看到词语的表面意思,而忽略了其隐含的多种意义。
有时候,需要查阅相关的词典或者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来扩展自己对于英语单词含义的认识。
误区三:语法结构理解混淆英语的语法结构往往与中文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
有时候,特别是在翻译长句时,很容易把原文的语法结构混淆。
解决方法:在对于原文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理解英语的语法结构。
可以使用在线翻译工具或者专业的英语学习教材,来加强自己对于英语语法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英语翻译的技巧,比如分句、分段和使用标点等,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语翻译的技巧。
误区四:文化背景与时代差异理解不足英语翻译的另一个难点就在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差异。
很多英语文章中的文化和习惯深处,可能会让翻译的人不太容易理解。
解决方法: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和时代背景。
可以通过阅读英语文献、观看英语电影或者在英语国家待一段时间等方式,来拓展自己对于英语文化和时代背景的了解。
浅析新词翻译的几点误区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交流的频繁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词汇层出不穷,翻译新词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翻译新词也存在一些误区,下面就几点常见误区进行浅析。
一、直译误区有些新词汇的意思很明确,翻译的时候无须深入理解就能直接翻译出来。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简单的词语翻译是无法准确表达原文中的意思的。
直接翻译可能会对句子产生歧义或使读者难以理解。
例如,“Face time”这个词语在中文中可以直接翻译为“面对面交流”,但其实它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软件,应该翻译为“FaceTime视频通话”才算准确。
二、客观理解误区很多时候,新词汇的意义和背景都与外部环境、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关。
因而,将其客观理解是不可少的。
比如说,“sext”这个词汇在英语中既可以指发性短信,也可以指发送裸照。
如果不了解相关背景,翻译为“发信息”是正确的,但这样翻译会使得读者更难懂,因为仅仅提到了信息,没有涵盖到“性”的含义。
三、符号翻译误区很多新词汇在表达上用到了符号,例如“@”、“#”等,这些符号在英文中可能有特定的含义,但在中文中则不是这样的。
因此,翻译时不能直接翻译符号,而是应该结合上下文进行符号解析。
例如,“#MeToo”这个标签,中文可以翻译为“#我也是”,它的含义是支持女性的反性骚扰和性侵犯的运动,这样翻译可以更加贴近原文的含义。
四、语境误区有些新词汇在原文中的语境是很重要的,如果翻译的时候未能理解语境,则容易将误解或引起歧义。
例如,“mukbang”这个韩国词汇,英文中一般翻译为“吃播”,但是在韩语中,它的意思是“吃饱”。
因此,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语境,可能会产生误解。
总之,翻译新词汇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尤其要注意语言的特征和文化差异,才能准确翻译。
正确翻译新词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一项文化交流的任务。
走出中国式英语作文的三大误区“为什么我的词汇量如此丰富却仍然写不出能让阅卷老师满意的作文?”相信不少同学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对此,有英语老师分析指出,词汇量的多寡往往并不是一篇英语作文质量好或者坏的关键。
许多同学即便很努力地去准备作文,但最终分数仍然不理想,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陷入了某种写作的误区。
本篇文章特为我们列举了比较常见的三种英语写作误区,希望能帮广大学生“对号入座”,并施以针对性的改进。
误区一:用中文思维串联英文词汇一些同学在绞尽脑汁也写不出英语作文的情况下,会先按照题目写一个中文稿出来,然后再借助电子辞典翻译出一篇所谓的英语作文。
还有一些同学习惯性地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英语作文。
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中国式英语作文。
在这样的作文里,我们常常读到以下这类用中文的语法和英语单词拼凑出来的句子:“When Iwas a child,my parents very love me。
”(正确表达:When Iwas achild,my parents loved me very much)。
解决之道:强化语法要想流利的掌握一门外语,你需要能够使用该语言思考。
而将中文式思维转变为英语思维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语法知识。
很多同学的词汇量很丰富,但是对于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却并不明白。
而这些恰恰是语法知识所能告诉我们的。
哪些词要用在句中,哪些词应该用在句尾,语法里都有相应的规定。
一旦用错了位置就会写成英国人看不懂的英语作文。
另外,对于词汇所存在的不同的形态也应该注意。
误区二:过分“精雕细琢”而忽视了“大局”不少同学在写英语作文时,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优美的文笔”上面。
因此,他们不停地用电子辞典搜集华丽的词藻,并运用难度颇高的句式,以期能让自己的作文“技高一筹”。
但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会弄巧成拙。
太生僻的单词同学们运用起来并不能得心应手,而且使用太复杂的句型也常常会出错。
解决之道:用平常心表达平常事要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逻辑、词汇和语法等多种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写作任务,但并不苛求学生去做标新立异的创作。
中英翻译⾥的常见误区中英翻译⾥的常见误区 有学⽣认为是词语句型⽤得不够好,但其实根源在于:汉英翻译过程中的“中式思维”。
下⾯总结⼀些中英翻译⾥常见的误区,⼀起来看看吧! 1. 单词意思配对=能⽤?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知道怎么翻的词。
翻遍字典,终于找到那个跟中⽂意思对应的英⽂单词,很开⼼就⽤了。
可是,意思匹配就能⽤了吗? 看两个例⼦: 【例1】(⽼⼈发挥光和热后)像渣滓⼀样被扔到在⼀旁。
They were thrown away like dregs of society. “A word is known by the company it keeps.”汉英语⾔差异很明显的⼀点是,英语的单词并不独⽴使⽤,⽽是有⼀定的搭配跟语境的。
例1中的“dregs”在Collins Dictionary中的解释是“The dregs of a liquid are the lastd rops left at the bottom of a container, together with any solid pieces that have sunk to the bottom.”,⽽“dregs of society”则指 “the people who you consider to be the most worthless and bad”,显然原⽂中的“渣滓”既⾮“液体沉淀物”,也⽆“⼈渣”这样的贬义⾊彩,⽽是指“useless/ unwanted/ waste”。
因此,在查到英⽂单词之后,建议先查看其英⽂释义及相关例句,弄清楚该单词的常⽤搭配及适⽤语境,再⾏使⽤。
2. 忠实原⽂=有啥说啥? 严复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位列第⼀的“信”,指的是忠实原⽂。
基于此原则,有学⽣往往中⽂怎么说,英⽂就怎么说,忽视了中英语⾔思维的差异,让译⽂变得赘余且难懂。
1)repetition 在汉语中连续使⽤某个词语是常事,英语则不然。
切记:英语翻译的十大误区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英语翻译的十大误区,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记笔记贪多贪全考生记笔记往往是前面记得很详细,后面来不及,因此翻译出来的东西是虎头蛇尾。
笔记不宜过多,过多的笔记会干扰对大意的把握,特别是英译汉部分。
一般来说,口译笔记应记录一些重要的概念、逻辑关系以及一些孤立的、难以记忆的内容,比如数字、专有名词等。
2.“卡”在生词一段录音中往往总是有一些难词或生词,许多考生就“卡”住了,没有跳过去听完全文,而继续停留在这一个词上,结果影响了对全文的理解。
一般来说,口译段落中难词或生词的意思很容易从上下文中猜出。
如一次口译考试出现这样的句子,“Beautiful parks and gardens leak onto interesting lanes and footpaths,while houses and buildings of old times stand magnificently on the hills of t he city.”很多考生卡在“leak onto”,但从上下文,我们可以猜出大概的意思是“到处是”,如果猜不出这个意思,就可简单地说“美丽的公园里有一些趣味盎然的小路”。
3.“卡”在长句口译考试针对的是正式场合的翻译,因此英语的句子有时会很长,有时一段话只是一句句子。
平常要注意书中的定语从句和包含分词短语的长句。
另外,考生可以调整句子的排序,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4.不熟悉口音试题往往采用英语母语国家各种人员的录音,考生如果听录音少,就会感觉不适应。
考生要熟悉连读、爆破等语音知识,平常要多听录音和看原版片和中央电视台的SUNDAY TOPICS,上海电视台的NEWS AT TEN等。
5.不熟悉听力内容不熟悉听力内容,就导致思考的时间太长、无法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翻译。
口译考试相当于小型的口译实战,因此考生应注意观摩和学习口译案例,如观看记者招待会和一些英语访谈节目,如DIALOGUE。
英语翻译中常见误区及纠正方法Common Misconception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Methods of CorrectionTransl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requires not only a strong command of both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but also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and contextual nuances of both languages. However, even the most skilled translators can fall into common pitfalls and make mistake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some common misconception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discuss effective methods to correct them.One common misconcep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 is to translate words directly without considering their contextual meanings. For example, the phrase "break a leg" in English is a well-known idiom that actually means "good luck" or "do well." However, if a translator were to translate it literally, non-English speakers would be confused. To avoid this mistake, translators should always consider the idiomatic and contextual meanings of the words or phrases they are translating and use equivalent expressions in the target language.Another misconception is the belief that there is only one correct translation for a given word or phrase. In reality, contex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For instance, the English word "bank" can refer to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or the side of a river. The correct translation would depend on the context in which it is used. Translators should always analyze the context and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Additionally, translators sometimes rely too heavily on translation software or online dictionaries, assuming that they provide accurate and reliable translations. While these tools can be useful, they often lack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subtleti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nuances.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for translators to use these tools as aids rather than relying solely on them. Double-checking translations and consulting with native speakers or subject matter experts can help ensure accuracy and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automated tools.Furthermore, a common mistak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is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of names and titles. Sometimes, translators may mistakenly assume that names should be translated based on their individual meanings rather than preserving their original forms.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name "张伟" might be translated as "Zhang Wei" in English, instead of trying to translate each character separately. By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form, translators can retain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identity of names.To correct these misconcep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hat translators can employ. Firstly, continuous language learning and cultural immersion are essential. Translators should regularly update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stay informed about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both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This will enable them to fully grasp the meanings and nuances embedded in the source text and accurately convey them in the target language.Additionally, developing a strong network of native speakers and subject matter expert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and guidance. Consulting with these individuals can help clarify any doubts or uncertainties in thetranslation process. Collaboration and feedback from others who are well-versed in the languages and subject matter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translation accuracy and quality.Furthermore, revising and proofreading the translated text thoroughly is crucial. Translators should carefully review their work to catch any errors or inaccuracies. It is also helpful to take breaks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come back to the text with fresh eyes. This allows for a more objective perspective and improve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In conclusion, English translation is a complex task that requires not only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cultural understanding. By avoiding common misconceptions such as direct word-for-word translations, embrac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and using translation tools judiciously, translator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quality of their work. Continuous learning, collaboration with native speakers, and thorough proofreading are also effective methods to correct mistakes and enhance translation outcomes. With these strategies in place, translators can confidently navigate the challenge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deliver accurate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translations.。
中國式英語翻譯誤區
1. 我没有经验。
I have no experience.
应说: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at.
Note:I have no experience这句话听起来古里古怪,因为您只需要说:那方面我懂得不多,或者这方面我不在行,就行了。
I am not really an expert in this area.
2.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应说:The price is right.
Note: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
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在这组句子中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3.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What’s your job?
应说::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
Note:what’s your job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
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顺带说一下,回答这类问题时不妨说得具体一点,不要只是说经理或者秘书
4. 用英语怎么说?
How to say?
应说: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Note: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这决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
同样的句子有:请问这个词如何拼写?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请问这个单词怎么读?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5.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应说:Sorry but 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来表示您很忙,这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说法。
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事情要做,躺在那里睡大觉也是事情。
所以您可以说我很忙,脱不开身:I’m tied up.还有其他的说法:I’m I can't make it at that time. I’d love to, but I can’t, I have to stay at home.
6. 我没有英文名。
I haven’t English name.
应说: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
Note:许多人讲英语犯这样的错误,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可能是语法功底欠缺,因为have 在这里是实义动词,而并不是在现在完成时里面那个没有意义的助动词。
所以,这句话由肯定句变成否定句要加助动词。
明白道理是一回事,习惯是另一回事,请您再说几话:我没有钱;I don’t have any mone y.我没有兄弟姐妹;I don’t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我没有车。
I don’t have a car.
7. 我想我不行。
I think I can’t.
应说:I don’t think I can.
Note:这一组然是个习惯问题,在语法上称为否定前置,这就是汉语里面说“我想我不会”的时候,英语里面总是说“我不认为我会”。
以后您在说类似的英语句子的时候,只要您留心,也会习惯英语的说法的,
8. 我的舞也跳得不好。
I don’t dance well too.
应说:I am not a very good dancer either.
Note:当我们说不擅长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英语里面通常用not good at something,英语的思维甚至直接踊跃到:我不是一个好的舞者。
9. 现在几点钟了?
What time is it now?
应说:What time is it, please?
Note:What time is it now这是一个直接从汉语翻译过的句子,讲英语的时候没有必要说now,因为您不可能问what time was it
yesterday, 或者what time is it tomorrow? 所以符合英语习惯的说法是:请问现在几点了?还有一种说法是:How are we doing for time?这句话在有时间限制的时候特别合适
10.谦虚的态度
应说:I am not 100% fluent, but at least I am improving.
Note:有人开玩笑说,全中国人最擅长的一句英文是:My English is poor.实话说,我从来没有遇到一个美国人对我说:My Chinese is poor. 无论他们的汉语是好是坏,他们会说: I am still having a few problem, but I getting better.
当您告诉外国人,您的英语很poor,so what(那又怎么样呢),是要让别人当场施舍给我们一些英语呢,还是说我的英语不好,咱们不谈了吧。
另外一个更大的弊端是,一边不停的学英语,一边不停地说自己的英语很poor,这正像有个人一边给车胎充气,又一边在车胎上扎孔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