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内容 二、单元要求(一)课标要求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2.阅读与赏析: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读。
能较熟练地使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3.表达与交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新。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刚起草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4.梳理与探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的语文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社统编教材修身正己,扬中华美德单元 组织形式课时信息序号 第一学段 课时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略读课文,识君子风度 1导新定向,明基础之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2探究写法,品君子风骨 1馥郁香馨,彰高洁志趣 《驿路梨花》《短文两篇》2事必躬亲,显君子之风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3 苦中真乐,担责任使命《最苦与最乐》4比较分析,亲君子之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 3 学习选材,润美德之心 1 精选材料,写真情实感 怎样选材 4 躬行实践,写君子风范 1孝亲敬老,传中华美德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自然单元重组单元学习经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观舞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积累语句,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魅力,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完感想颇多,反思自己的课有得也有失。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语言优美,用词丰富、比喻迭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给人以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享受。
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
冰心以她高超的语言技巧,把卡拉玛姐妹优美酌舞蹈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视觉形象。
为深入理解、把握文意,应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深人体悟形体语言的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关于中国舞蹈和印度舞蹈的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诵读感知文意,研读精彩句段。
知识迁移课堂延伸,丰富素养。
一、情境导入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片断,请大家用心欣赏这段舞蹈,观后试着说一说你的感受。
(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印度舞蹈《柠檬树》)师:观赏这段舞蹈后,大家内心的感受怎样呢?哪位同学试着用一二句话描述你刚才观看的这段舞蹈或是谈谈你观后的感受。
师:同学们,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可当要我们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这种美好的享受时,许多同学为难了。
那么,如何将这种艺术享受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呢?(稍停)同学们不用着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希望学习这篇文章后,大家会有许多收获。
(屏幕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你从副标题中获得什么信息?二、作者回顾冰心(1900—1999)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
古老的《诗经》就吟唱着儿女因父母早逝不能报答父母恩德的哀伤。
2.将“孝”之成语、名言、故事、诗文等,分小组展示3 视频展示《孝心无价》4.学生自察,回答问题。
请学生真实地回答下列问题,并给自己打分。
PPT显示:(温馨提示:下面1—4、6题中的“他们”是指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1.你一定知道一些明星的生日和星座,可你知道他们的生日和星座吗?2.在他们生日的时候,你主动送上祝福了吗?主动拥抱过他们吗?3.你知道他们的身高、体重吗?4.你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5.你知道父母做什么工作吗?他们的劳动强度有多大,工作时间有多长?6.你主动为他们端过茶、盛过饭、洗过脚吗?7.你主动帮父母做过哪些家务?8.你无理顶撞过父母吗?朝父母无端发过脾气吗?9.节假日里你是忙着和同学玩耍,还是一定要抽时间陪伴父母?10.父母对你的希望,你是怎么对待的?5 分工合作,组织“孝”活动.学生看完图片后,交流汇报。
3.学生打分,汇报交流。
辅备人修改意见:生:在采访爷爷奶奶时,我了解到祖辈们的人生经历和具体事迹,被他们身上的一些精神品质所感动,更加钦佩他们了。
这次的采访活动增强了我与家人之间的间的情感交流,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先辈们的一些历史,让我有生:在这次践行“孝”的活动中,我做了许多表达孝心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赚钱的不易,更能体谅他们了。
我也了解到平时我不经意说的话难过了。
现在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父母对我的一些事情也能够理解了。
我发现,只要我们多和父母沟通,他们就会非常开心。
个人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这一活动,引发学生的反思,加深学生对“孝亲敬老”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孝亲敬老”就是要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9.板书设计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请学生从“孝”的三个层次,制订一份“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方案,方案要包括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活动的具体内容等,下节课交流展示。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2.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在自主反思、体验感悟的学习中,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学会对父母以及其他亲人感恩。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变得自信、大胆,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唤醒学生们心中的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对父母以及老人感恩,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在自主反思、体验感悟的学习中,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教材分析:本篇出自人教2011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着力于培养学生感受中华美德,陶冶情操,这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本篇从课文内容而言,它很贴近学生实际,来自于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各个方面。
联系现在社会上的孩子普遍娇生惯养,不知感恩父母,教师需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感人点滴,意在让学生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实现情感教育目标;从课文的性质而言,本篇是综合性学习课,需要借助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普遍都不错,而且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给的爱多了,反而使很多孩子缺乏了爱的能力,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
父母的爱学生不能体会,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而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思想教育,以至于现在很多学生形成了不懂得孝亲敬老、自私冷漠的性格。
本节课引导孩子们理解父母和长辈,感受父母的关爱,尊敬老人,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爱,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孝亲”主题的漫画歌曲、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小游戏和奖品,教师和自己父母的合影照片,编排小品,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形式有唱歌、朗诵、演小品、讨论交流、讲故事、说成语名言等。
教学策略:采用“活动激趣——情感体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
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大家都觉得满足”的理解。
“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的含义。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关于月亮的诗文:2、小结:月亮一直是我们的话题,无论是古人的吟诵中,还是在今人的赞叹中,她总是充满着神秘,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将随着贾平凹去追寻月的足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
(板书课题:月迹介绍作者)二、朗读课文,自主感知: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归纳文章的线索:月迹。
文章的重点:寻月亮。
三、合作探究,品味文本:问题: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明确: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2、明确寻月过程:(寻月所见和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很失望;(指名朗读)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有桂树,有嫦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指名朗读)(板书:院中望月——争执)善解人意的奶奶给每人一杯甜酒,指出每人酒杯中都有一个月亮,喝下去,月亮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目标1.认识读书的重要意义,提高阅读兴趣。
2.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提高阅读的品位。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他人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感受,提高读书水平。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你换阅读吗?你看过这些书吗?你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籍?课外阅读时,你会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二、学习活动活动一:爱读书,了解国民阅读状况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相关专业机构在这一天会发布上一季度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
阅读“资料一”“资料二”,根据其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1.仔细阅读“资料一”,尝试用三段文字分别表述每个图表所包含的内容,注意用语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
写好后,组内交流,修改完善,形成一份比较完善的文字稿,在班上展示。
知识链接:如何分析图表数据(1)理解图表类型条形图: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折线图:显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趋势。
饼状图:显示各部分占整体的比例。
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观察图表元素标题:明确图表的主题。
轴标签:了解横轴和纵轴代表的数据。
图例:理解不同颜色或形状代表的类别。
数据点:直接从图表中获取的数据。
(3)分析图表内容数据趋势:观察数据随时间或类别的变化趋势。
数据分布: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数据关系: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
预设:(1)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增幅稍高于纸质图书阅读率。
(2)年国民阅读量保持总体稳定,通过“听书”和“视频讲书”方式读书成为新的阅读选择。
(3)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手机移动阅读成为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分别设计“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的图表,准确、直观地呈现资料中的文字信息。
统编版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德泽长青,律己躬行——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1.学习略读的方法,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聚焦重点内容,理解人物形象、作者情感、主要观点等,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2.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批注评价性语句,关联事件,结合生活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发表自己的心得;3.撰写主题为“德泽长青,律己躬行”的公益宣传片的故事素材、宣传语和拍摄脚本。
二、思维目标比较、分析课文,从选材、组材、中心三个角度梳理课文的不同写法,培养分析思维与整合思维。
三、价值目标制作主题为“德泽长青,律己躬行”的美德公益宣传片,弘扬美德,陶冶情操,树立更高的道德修养追求,修身正己。
核心任务制作一段主题为“德泽长青,律己躬行”的美德公益宣传片。
学习壹立德:略读,提炼品质贰厚德:细读,学习写法肆弘德:整合,制作宣传片叁明德:评价,挖掘意义第一课段立德:略读,提炼品质(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段学习资源本单元四篇课文核心任务略读四篇课文,概括文章大意,提炼文中的美德和品质。
1.学习略读的方法,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2.通过聚焦评价性语句,理解人物形象、作者情感、主要观点等,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学习任务例,填好每篇文章的“略读信息梳理表”,记录你通过略读所获取的信息。
例,填好每篇文章的“略读信息梳理表”,记录你通过略读所获取的信息。
示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略读信息梳理表人物所叙事情叶圣陶先生待人厚文字方面为吕叔湘描标点;与“我”商酌修润文字日常交往恭送客人;给“我”回信律己严总的用语方面主张写话;重视简洁写作的各个方面力求完全妥帖2.选择性阅读,聚焦评价性语句,理解人物形象、作者情感、主要观点等,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1)阅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评价性语句(议论句),概括人物形象、主要观点。
阅读方法:关注段首句和结尾句。
示例:“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了解和运用同义词、反义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体味思想情感。
4.揣摩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技巧。
5.学习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积累相关文言字词,能翻译全文。
6.感受古代文化艺术的高超,进一步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7.根据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
8.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开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感受、认识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戏剧文化。
9.课外阅读《长袜子皮皮》:奇怪的淘气者的故事(瑞典)林格林林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6.社戏17.安塞腰鼓1.用热情、激昂、奔放的语气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通过默读、做批注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3.从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运用,短句的运用,排比、反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角度,品析本文的写作特色、语言魅力与思想内涵。
4.模仿《安塞腰鼓》,借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方法,进行合理的想象,描写一段难忘的场面。
18.竹影1.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或教师的讲解,了解丰子恺其人、其画、其文。
2.通过听读、圈画要点,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揣摩优美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技巧,重点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引导学生会用自己的爱心和眼睛,主动地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
4.根据表达的中心,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19.观舞记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能找出描写卡拉玛姐妹舞蹈特点的语句,并从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入手赏析本文对舞蹈艺术的优美生动的描写。
3.模仿课文第一部分,以“假如”开头,围绕一个中心,用排比修辞仿写几个句子。
4.比喻或排比的写法,描绘一个能表现某舞蹈特点的片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邓稼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
2、品味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
教学过程:1、文学常识库。
走进作者: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相关资料(1)关于“两弹一星”(2)关于邓稼先二、基础知识园1)书写和注音元勋.xūn 选聘.pìn 殷.红yān 孕.育yùn 鲜.为人知xiǎn 妇孺.皆知rú难堪.kān 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无垠.yín(2)词语解释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三、朗读训练营1、听录音,正音。
2、自由读,读熟。
3、展示读,读精。
四、课文探究站合作学习问题组:(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答: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答::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了解和运用同义词、反义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体味思想情感。
4.揣摩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技巧。
5.学习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积累相关文言字词,能翻译全文。
6.感受古代文化艺术的高超,进一步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7.根据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
8.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开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感受、认识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戏剧文化。
9.课外阅读《长袜子皮皮》:奇怪的淘气者的故事(瑞典)林格林林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6.社戏
17.安塞腰鼓
1.用热情、激昂、奔放的语气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通过默读、做批注的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3.从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运用,短句的运用,排比、反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角度,品析本文的写作特色、语言魅力与思想内涵。
4.模仿《安塞腰鼓》,借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方法,进行合理的想象,描写一段难忘的场面。
18.竹影
1.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或教师的讲解,了解丰子恺其人、其画、其文。
2.通过听读、圈画要点,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揣摩优美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技巧,重点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引导学生会用自己的爱心和眼睛,主动地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
4.根据表达的中心,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19.观舞记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能找出描写卡拉玛姐妹舞蹈特点的语句,并从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入手赏析本文对舞蹈艺术的优美生动的描写。
3.模仿课文第一部分,以“假如”开头,围绕一个中心,用排比修辞仿写几个句子。
4.比喻或排比的写法,描绘一个能表现某舞蹈特点的片段。
20.口技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积累相关文言字词,能翻译全文。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3.感受古代文化艺术的高超,进一步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积累词汇,背诵文言文。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