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74.00 KB
- 文档页数:36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随着有色金属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为了规范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规范化。
1.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的意义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是为了规范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确保项目的安全、高质量和长期性而制定的,标准在保障有色金属工业的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体系将有助于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2.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的主要内容(1)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应该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前、中、后的各个阶段的验收内容和标准。
(2)建筑工程施工前的验收包括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到位,施工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及工程必需的技术标准等。
(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验收包括工程的材料、设备、工法、施工人员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等。
(4)建筑工程施工后的验收包括工程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安全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建筑环境是否达到相关标准等。
(5)要制定完整的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体系,并及时更新,通过比较分析各阶段验收结果及时修正质量问题。
3.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的实施(1)建筑工程施工前、中、后的以验收为主的质量管理模式将发挥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2)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和验收应该由专业的质检人员来进行,质检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验收标准来执行,并及时发布质检报告。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评标准体系的实施需要各参与方的支持和内部培训。
4.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的评估标准(1)向相关部门提供工程的验收报告及相关材料,验收部门根据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对其进行评估。
(2)在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评估中,应该严格审核建筑工程的材料及设备的质量、验收记录、验收文件、技术标准、施工方案等。
有色金属质量评估标准与检验方法有色金属作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评估标准与检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有色金属质量评估标准与检验方法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一、有色金属质量评估标准有色金属质量评估标准是根据有色金属的特性和使用要求而制定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成分标准:有色金属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影响巨大。
化学成分标准包括主要元素的含量要求、杂质元素的允许含量以及其他有害元素的限制要求等。
2. 机械性能标准:有色金属的强度、硬度、延展性等机械性能对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机械性能标准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硬度等指标的要求。
3. 物理性能标准:有色金属的物理性能直接关系到其在特定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物理性能标准涵盖导热性能、热膨胀系数、电阻率等指标的要求。
4. 表面质量标准:有色金属产品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其美观度和耐用性。
表面质量标准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平整度、氧化膜厚度等指标的要求。
5. 其他特殊要求标准:根据不同有色金属的特殊用途和行业要求,还会有一些特殊要求标准。
例如,对于用于食品加工的铜制品,可能会有对铅、镍等有害元素的更严格限制。
二、有色金属检验方法有色金属的质量评估离不开可靠的检验方法,常用的有色金属检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对有色金属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
2. 机械性能测试法:机械性能测试法是对有色金属进行强度、硬度、延伸性等机械性能测试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拉伸试验、硬度测试、冲击试验等。
3. 物理性能测试法:物理性能测试法是对有色金属进行热传导性能、电导率等物理性能测试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热传导系数测定、电阻率测定等。
4. 表面质量检验法:表面质量检验法是对有色金属表面粗糙度、平整度、氧化膜厚度等指标进行检验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表面粗糙度测定等。
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 总则1。
0。
1为适应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保证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
0.2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制酸及加工类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评定,是有色金属工业各专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统一标准。
1。
0.3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检验评定的要求不得低于本标准合格的规定。
1.0。
4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检验评定的要求高于本标准规定时,尚应符合技术文件及合同文件的有关要求。
1。
0.5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定义2。
0.1 安装 lnstallation在施工现场对各类设备和结构完成制作、装配和固定到正确位置从而构成一个技术装备系统,并最终形成生产能力的过程.2。
0.2 制作 production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加工及成型的总称。
2。
0.3 装配 assembly对解体运到施工现场的大型设备,按图纸要求将零部件进行组合、连接或紧固的过程.2。
0。
4 定位 location按工艺设计布置图确定其空间位置的工艺过程。
2。
0.5 直线度 straightness被测形状对理想直线的偏差,主要有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和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2.0。
6 平面度 flatness被测表面对理想平面的偏差,是表面在各个截面内直线度偏差的综合.2。
0。
7 垂直度 perpendicularity实际平面、直线或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垂直(90°)的程度.2.0。
8 铅垂度 vertical degree of被测表面与大地水准面间的垂直度。
2.0。
9 同轴度 concentricity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同轴的程度,主要有孔与孔、孔与轴、轴与轴的同轴度。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修订试行)1. 总则1.1 为了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保证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1.3本标准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执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
2. 基本规定2.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施工综合质量的检查、评定、考核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按本标准附录1的要求进行检查记录。
2.2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
按规定必须检验的均应实行见证取样送检。
凡涉及工程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相关专业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3)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
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质量应报工程质量监督站核验。
2.3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实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
本标准中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评定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2.4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等级评定:(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2003-12-23发布 2004-01-01实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主编单位: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批准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施行日期:2004年1月1日2003 北京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中色协产字[2003]162号关于试行《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通知有色金属行业各企事业单位、工程质量监督站:《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已由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编写印刷,现决定从二OO四年元月一日开始在本行业内试行,各有关单位的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中贯彻执行该“验评标准”。
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特此通知。
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抄报:国家发改委前言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一直沿用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计委于1988年联合审定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至310-88系列标准。
国家建设部于2001年7月发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系列标准,2002年1月实施,88标准废止。
随着有色金属工业专业工程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本行业建筑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工作不能完全适应50300系列统一标准,凸显出有色金属工业应有自己的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行业标准的必要性。
本标准是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结合了有色金属工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实际情况,为适应“国家优质工程审定与管理”的需要,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系列标准,由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编制完成。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审委员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总结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强化过程控制、完善检测手段、适度提高质量标准”的指导思想。
先由山西铝业监督站编写出初稿,总站进行了改编,形成征求意见稿,并经四上三下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由编审委于2003年11月审查定稿。
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目录1 总则2 术语、基本规定2.1 术语2.2 基本规定3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原则、评定标准和程序3.1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原则3.2 安装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标准3.3 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标准部件及设备4 设备基础4.1 设备基础验收4.2 放线就位和找正调平4.3 地脚螺栓4.4 垫铁4.5 灌浆5 标准部件5.1 联轴器的装配5.2 液压站安装5.3 液压管道安装5.4 液压系统调试6 风机及泵6.1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安装6.2 轴流式通风机安装6.3 罗茨风机安装6.4 风机的无负荷试运转6.5 离心泵的安装6.6 叶片泵和柱塞泵安装6.7 HB、HK标准立式斜流泵的安装6.8 荷兰矿浆泵(TZMP800、TZMP2000)安装6.9 泵的试运转管道安装7 工业金属管道7.1 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撑件7.2 管道加工7.3 钢制管道焊接7.4 钢制管道安装7.5 铝及铝合金管道焊接7.6 铜及铜合金管道焊接7.7 不锈钢、有色金属管道安装7.8 弯管和补偿器安装7.9 铸铁管道安装7.10 管道的检验设备及管道的绝热8 设备及管道的绝热8.1 固定件和支承件的安装8.2 捆扎、拼砌式绝热层8.3 缠绕式绝热层8.4 充填绝热层8.5 粘贴绝热层8.6 浇注、喷涂绝热层8.7 可拆卸式绝热层8.8 伸缩缝及膨胀间隙8.9 防潮层8.10 金属保护层8.11 毡、箔、布类保护层8.12 抹面保护层通用设备9 除尘设备9.1 除尘器壳体加工9.2 除尘器壳体焊接9.3 除尘器壳体安装9.4 袋式除尘器内部构件安装9.5 干式静电除尘器内部构件安装9.6 干式静电除尘器振打系统安装9.7 湿式静电除尘器内部构件安装9.8 陶瓷管式冲击除尘器安装9.9 除尘器试运转10 固体输送和计量设备10.1 固定带式输送机安装10.2 翻转式皮带机安装10.3 斗式提升机安装10.4 板式和链式输送机安装10.5 螺旋输送机安装10.6 气垫输送机安装10.7 悬链式输送机安装10.8 电子皮带秤10.9 输送和计量设备试运转氧化铝设备11 破碎设备11.1 颚式破碎机安装11.2 旋回破碎机安装11.3 圆锥破碎机安装11.4 辊式破碎机安装11.5 破碎设备试运转12 转子式翻车机12.1 转子安装12.2 托轮装置及传动装置安装12.3 平台及压车机构安装12.4 转子式翻车机试运转13 翻车机附属设备13.1 卷扬机安装13.2 迁车台安装13.3 摘钩平台安装13.4 卷扬机及摘钩平台试运转14 堆料机14.1 行走机构安装14.2 回转机构安装14.3 前臂架及变幅机构安装14.4 尾车进料皮带机安装14.5 堆料机试运转15 取料机15.1 行走轨道及桥架安装18.3 水力旋流器安装18.4 水力旋流器试运转18.5 振动筛安装18.6 振动筛试运转19 回转窑19.1 托轮轴承组组装19.2 承托装置安装19.3 筒体运输段、吊装段的加工19.4 筒体焊接19.5 筒体安装19.6 传动装置安装19.7 挡轮及液压装置安装19.8 窑头罩、窑尾罩安装19.9 燃料喷管装置安装19.10 回转窑试运转20 冷却机20.1 承托装置安装20.2 筒体安装20.3 冷却机试运转21 管道化溶出设备21.1 隔膜泥浆泵安装21.2 熔盐炉安装21.3 熔盐泵安装21.4 溶出管段制作21.5 管道化设备试车22 高压溶出设备22.1 套管加(预)热器加工22.2 套管加(预)热器焊接22.3 套管加(预)热器安装22.3 压煮器(溶出器)、闪蒸槽、水冷器、脉冲缓冲器安装22.4 压煮器搅拌装置安装22.5 压煮器搅拌装置试运转23 沉降槽23.1 槽体加工23.2 槽体焊接23.3 沉降槽安装23.4 搅拌装置安装23.5 搅拌装置试运转24 过滤机24.1 平盘过滤机安装24.2 立盘过滤机安装24.3 叶滤机安装24.4 筒式外滤真空过滤机安装24.5 袋滤机安装24.6 板框压滤机安装24.7 带式过滤机安装24.8 过滤机试运转25 分解槽25.1 槽体加工25.2 槽体焊接25.3 分解槽安装25.4 搅伴装置安装25.5 搅拌装置试运转26 蒸发器26.1 蒸发器安装26.2 强制循环泵试运转27 脱硅机及低压溶出器27.1 脱硅机及低压溶出器安装28 气态悬浮式焙烧炉28.1 炉体钢部加工28.2 炉体钢构件焊接28.3 焙烧系统非标设备安装28.4 燃烧器(燃烧站)安装28.5 冷却床安装29 机械搅拌槽安装29.1 槽体安装29.2 桥架安装29.3 搅拌器安装29.4 槽盖安装29.4 机械搅拌槽试运转30 工艺钢结构30.1 工艺钢结构螺栓连接30.2 框架、通廊工艺钢结构加工30.3 工艺钢结构焊接30.4 框架工艺钢结构安装30.5 通廊、桁架工艺钢结构安装碳素设备31 阳极成型设备31.1 振动筛安装31.2 配料称安装31.3 预热螺旋安装31.4 混捏机安装31.5 冷却螺旋安装31.6 振动成型机安装31.7 悬链式输送机安装31.8 阳极成型设备试运转32 阳极焙烧设备32.1 焙烧多功能天车安装32.2 组机/清理机安装32.3 极堆垛天车安装32.4 阳极焙烧设备试运转33 阳极组装设备33.1 工频炉安装33.2 步进式浇筑机安装33.3 电解质清理机安装33.4 残极压脱机安装33.5 磷铁环压脱机安装33.6 铝导杆矫直机安装33.7 残极破碎机安装33.8 阳极组装设备试运转34 阴极设备34.1 电煅炉安装34.2 反击破碎机安装34.3 悬辊式磨粉机安装34.4 500吨残极破碎机安装34.5 搅刀混捏机安装34.6 旋转料室电极挤压机安装34.7 混合凉料机安装34.8 碳块带锯机安装34.9 碳块组合铣床安装34.10 热媒加热炉安装34.11 阴极设备试运转电解铝设备35 电解槽壳35.1 端头板制作35.2 长侧板制作35.3 摇篮架制作35.4 底板制作35.5 槽壳焊接35.6 电解槽壳安装35.7 格子板安装36 上部结构36.1 大梁及水平罩板制作36.2 门型立柱制作36.3 电解槽上部结构焊接36.4 电解槽上部设备安装36.5 电解槽上部结构设备试车37 铝母线37.1 阳极母线制作安装37.2 软带母线制作安装37.3 阴极母线制作安装37.4 过道母线制作安装37.5 密封罩板制作37.6 铝母线检查测试(试车)38 电解多功能天车38.1 电解多功能天车安装38.2 电解多功能天车试运转39 氧化铝贮运及供配料设备39.1 浓相输送管制作安装39.2 风动溜槽安装39.3 压力罐加工焊接39.4 压力罐安装39.5 超浓相溜槽安装39.6 风管制作39.7 风管安装39.8 物位仪表安装39.9 储运及供配料系统试运转40 净化系统设备40.1 储气罐安装40.2 气力提升机安装40.3 排烟管制作40.4 排烟管安装铝铸造设备41 混合炉41.1 炉体制作41.2 混合炉安装42 母线水平铸造机42.1 母线水平铸造机安装42.2 母线水平铸造机组试运转43 连续铸造机组43.1 铝锭铸造机安装43.2 冷却水输送机安装43.3 铝锭堆垛机安装43.4 铝锭成品机安装43.5 连续铸造机组试运转44 连铸连轧机组44.1 连铸机安装44.2 连轧机安装44.3 校直机安装44.4 切断机组安装44.5 卷线机组安装44.6 连铸连轧机组试运转炉窑砌筑45 碳素煅烧炉45.1 底部粘土砖45.2 硅砖45.3 顶部粘土砖46 敞开式碳素焙烧炉46.1 炉底46.2 炉墙47 密闭式碳素焙烧炉47.1 炉底47.2 炉墙47.3 炉盖48 气态悬浮焙烧炉48.1 予热器48.2 燃烧器48.3 旋风冷却器49 回转窑49.1 予热段(浇筑料)49.2 予热段(砖砌)49.3 烧成段(浇筑料)49.4 烧成段(砖砌)49.5 冷却段(浇筑料)49.6 冷却段(砖砌)50 电解槽50.1 电解槽铺底50.2 阴极碳块组装50.3 阴极碳块安装50.4 槽周围砌筑50.5 扎固51 铝混合炉51.1 炉底51.2 炉墙51.3 炉顶52 矿热电炉52.1 炉底52.2 炉墙52.3 炉顶53 反射炉53.1 炉底53.2 炉墙53.3 炉顶54 鼓风炉54.1 本床54.2 前床55 回转熔炼炉55.1 端墙55.2 周围墙56 闪速炉56.1 沉淀池56.2 反应塔56.3 上升烟道57 卧式转炉57.1 端墙57.2 周围墙设备及管道的涂装58 工艺管道及非标设备涂装58 1工艺管道及非标设备涂装1 总则1.0.1 为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和等级评定,保证有色金属工业安装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1.1为了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保证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适用于于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质量等级测评。
1.3本标准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执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
2.基本规定2.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施工综合质量的检查、评定、考核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按本标准第三章1的建议展开检查记录。
2.2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1)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当展开现场环评。
按规定必须检验的均应当推行缔造采样下架。
凡牵涉工程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当按有关专业的工程质量环评规范的规定展开TGP50,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普遍认可。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3)有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当展开更替检验,并构成记录。
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普遍认可,严禁展开下道工序施工。
(4)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质量应报工程质量监督站核验。
2.3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推行质量等级测评制度。
本标准中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测评分成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2.4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等级评定:(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当合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及有关专业环评规范的规定。
(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出席工程施工质量环评和质量等级测评的各方人员应当具有规定的资格。
(4)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附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工程质量检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凡在有色金属行业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相关人员,以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资质申请、考核认证等业务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活动”(以下简称质量检测),是指工程质量的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色金属行业的规定,对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抽样检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现场加工设备的见证取样检测;对建筑结构质量安全性鉴定检测;对工程质量事故的鉴定检测;对工程质量纠纷及投诉的鉴定检测和已有厂房及相关建筑的可靠性鉴定等。
本规定所称检测机构是指接受委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等有偿服务,并能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非独立法人的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账目,独立核算),并经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技术类中介机构。
第三条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实行工程质量检测,必须实行有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第四条在有色金属行业内从事工程质量检测的机构应取得有色金属行业认可的合法资质,有专业配套的技术人员和开展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设备。
从事工程质量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有有色金属行业认可的合法资格。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管理第五条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负责对检测机构进行审核认定并颁发资质证书;负责组织对从事工程质量检测的各类人员的资格认证等。
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下属的监督站负责对所监督的建设项目上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评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领域的质量管理,鼓励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奖属部级工程质量奖,评审对象为有色金属行业内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方、中型新建和扶政工程项目。
获奖工程应是质量好、工艺先进;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工程项目。
第三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奖每年评审一次,由工程项目的创建单位自愿申报,经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站推荐后通过初审、复审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评审委员会评定产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向获奖工程约有关创建单位颁发奖牌或优质工程证书。
第四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评审管理办法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制定。
评审工作由申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评审委员会实施,具体工作由设在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二章评审范围第五条凡有色金属行业企、事业单位按规定程序批准立项报建的大、中型新建工程和技改工程均可申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
主要包括:一、工业建设项目:1、新建、扶改大、中型工程项目;2、投资在4000万元以上,具有重要功能并直接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工程;3、科技含量高,施工工艺新颖,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对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具有良好影响的工程。
二、其他工程1、建筑面积在50000平方米以上,总体质量好的住宅小区,且设施配套,小区内道路、绿化完成;2、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单体高层住宅;3、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或投资在4000万元以上的公共建筑工程;第六条以下工程不列入评审范围:一、境外企业承包并进行施工管理的工程;二、竣工后被隐蔽难以检查的工程;三、保密工程;四、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而存在质量隐患的工程;五、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过四级(含)以上重大安全事故的工程。
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促进文明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试行办法》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结合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是指对参与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在施工现场的建设行为的综合评价。
第三条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有色金属行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的管理工作。
各有色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施工现场综合考评的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参与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均应遵守本办法,接受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
第二章考评主要内容及评分第五条综合考评的对象原则上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管理总承包单位和施工单位,重点是施工单位。
综合考评组织单位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第六条对建设单位的考评内容主要是:项目核准(许可)手续、监督注册、招投标活动、质量及安全管理条例的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文件与档案管理。
第七条对监理单位的考评内容主要是:单位资质及人员、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施工准备阶段及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监理。
第八条对项目管理总承包单位的考评内容主要是: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招投标活动、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的整理与归档等。
第九条对施工单位的考评内容主要分为: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等方面。
第十条对各方的综合考评满分为100分,95分及以上为优秀,70分及以上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具体的评分项目及评分标准见附件一《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综合考评(一、二、三级)指标表》。
第三章考评办法第十一条项目综合考评,尤其是大型和特大型项目,至少每季度应组织一次;其他项目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具体情况决定,可适当延长或缩短考评间隔。
有色金属工业
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保证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1.3本标准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执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
2. 基本规定
2.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施工综合质量的检查、评定、考核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按本标准附录1的要求进行检查记录。
2.2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
按规定必须检验的均应实行见证取样送检。
凡涉及工程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相关专业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3)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
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质量应报工程质量监督站核验。
2.3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实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
本标准中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评定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2.4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等级评定: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GB50300-2001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并按本标准要求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10)单位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核定。
2.5检验批的质量检验,应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在下列抽样方案中进行选择:
(1)计量、计数或计量-计数等抽样方案。
(2)一次、二次或多次抽样方案。
(3)根据生产连续性和生产控制稳定性情况,尚可采取调整型抽样方案。
(4)对重要的检验项目当可采用简易快速的检验方法时,可选用全数检验方案。
(5)经实践检验有效的抽样方式。
2.6在制定检验批的抽样方案时,对生产方风险(或错判概率α)和使用方风险(或漏判概率β)可按下列规定采取:
(1)主控项目:对应于合格质量水平的概率α和β均不宜超过5%。
对应于优良质量水平的概率α和β均不宜超过3%。
(2)一般项目:对应于合格质量水平的α不宜超过5%,β不宜超过10%。
对应于优良质量水平的α不宜超过3%,β不宜超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