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基础沉降观测记录基础沉降观测是一种针对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
这种观测通常用于建筑物的施工前后,以评估其基础稳定性、预测未来的沉降量,并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制定合理的建筑方案。
以下是一个基础沉降观测记录示例,展示了观测的时间、地点、测量设备以及所得的数据。
观测时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观测地点:城市A地区一个高层住宅楼的建筑基础测量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沉降仪第一阶段观测(2024年1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1.2毫米,向南移动0.5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0.8毫米,向南移动0.3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1.0毫米,向北移动0.2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0.5毫米,向北移动0.1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2毫米-角点B:下沉0.1毫米-角点C:下沉0.3毫米-角点D:下沉0.4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0.3毫米的数据第二阶段观测(2024年7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2.5毫米,向南移动1.0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1.8毫米,向南移动0.7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2.0毫米,向北移动0.5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1.0毫米,向北移动0.3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6毫米-角点B:下沉0.3毫米-角点C:下沉0.8毫米-角点D:下沉0.9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0.8毫米的数据第三阶段观测(2024年1月1日):-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水平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向东移动3.8毫米,向南移动1.5毫米-角点B:向西移动2.5毫米,向南移动1.0毫米-角点C:向西移动3.0毫米,向北移动0.8毫米-角点D:向东移动1.5毫米,向北移动0.5毫米-水准仪测量建筑物四个角点的垂直位移,得到以下数据:-角点A:下沉0.9毫米-角点B:下沉0.4毫米-角点C:下沉1.2毫米-角点D:下沉1.3毫米-沉降仪测量建筑物中心位置的垂直位移,得到下沉1.1毫米的数据根据以上观测数据,可以发现建筑物的基础存在明显的沉降现象。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一、引言建筑物沉降是指由于地下土壤的压缩或沉积、荷载作用等原因,建筑物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下沉变形。
沉降是建筑物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沉降观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二、沉降观测设备和方法1.观测设备本次沉降观测使用的设备包括测沉点、测墩、水准仪、测斜仪等。
其中,测沉点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测墩用于测量地表的沉降情况,水准仪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程变化,测斜仪用于测量建筑物倾斜情况。
2.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准期观测,即在建筑物完工后,对建筑物进行首次观测,确定建筑物的初始沉降情况。
第二阶段是日常观测,即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定期对建筑物进行观测,监测沉降的变化情况。
三、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1.基准期观测数据在基准期观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位置的测沉点和测墩进行观测。
观测周期为每个月一次,观测时间为1年。
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月),沉降值(mm)--------,----------------,--------------A,0,0B,0,0C,0,0D,0,0E,0,0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基准期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建筑物在基准期观测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沉降情况,表明建筑物在初始阶段的沉降较小。
2.日常观测数据在日常观测中,我们每季度对建筑物进行一次观测,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观测点,观测时间(季度),沉降值(mm)--------,------------------,--------------A,1,2B,1,1C,1,3D,1,2E,1,1A,2,4B,2,3C,2,6D,2,5E,2,3A,3,6B,3,5C,3,9D,3,8E,3,6注:观测点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测沉点。
通过对日常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观测点A、B、C、D、E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说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沉降;b) 观测点C的沉降值最大,达到9mm,说明该处土壤的沉降较明显;c)建筑物沉降值的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土壤的压缩特性和荷载作用有关。
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例:
、沉降观测记录中的标高以
施工单位:(章)制图者:年月日
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例:
、沉降观测记录中的标高以
施工单位:(章)制图者:年月日
沉降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例:水准基点
、沉降观测记录中标高以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盛世华府二期工程27#楼
施工单位:(章)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盛世华府二期工程27#楼
施工单位:(章)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盛世华府二期工程27#楼
施工单位:(章)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记录:
监理单位:(章)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章)建设单位代表:
施工单位:(章)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盛世华府二期工程23#楼
施工单位:(章)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盛世华府二期工程23#楼
施工单位:(章)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盛世华府二期工程23#楼
施工单位:(章)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延津盛世华府二期工程23#楼
施工单位:(章)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记录:。
升压站建筑(综合楼)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上蔡县鑫光新能源150MWp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编号:GSGH-001测点测点相对标高(m)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1 1.221 1.2192 2 1.218 13 1.217 14 1.217 0 42 1.252 1.250 2 2 1.248 2 4 1.247 1 5 1.246 1 63 1.322 1.319 3 3 1.318 14 1.318 0 4 1.318 0 44 1.347 1.344 3 3 1.343 1 4 1.342 15 1.341 1 65 1.246 1.244 2 2 1.243 1 3 1.242 1 4 1.242 0 46 1.265 1.263 2 2 1.262 1 3 1.261 1 4 1.260 1 5工程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设备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仪器型号编号观测人高山高山高山高山校核人邹力邹力邹力邹力升压站建筑(材料库及车库)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上蔡县鑫光新能源150MWp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编号:GSGH-002测点测点相对标高(m)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1 1.321 1.318 3 3 1.317 1 4 1.317 0 4 1.316 1 52 1.352 1.350 2 2 1.3473 5 1.346 1 6 1.345 1 73 1.322 1.319 3 3 1.318 14 1.316 2 6 1.316 0 64 1.347 1.345 2 2 1.342 3 5 1.341 16 1.341 0 6工程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设备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仪器型号编号观测人高山高山高山高山校核人邹力邹力邹力邹力升压站建筑(SVG室)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上蔡县鑫光新能源150MWp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编号:GSGH-003测点测点相对标高(m)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1 0.221 0.2192 2 0.218 13 0.217 14 0.217 0 42 0.252 0.250 2 2 0.248 2 4 0.247 1 5 0.246 1 63 0.322 0.319 3 3 0.318 14 0.318 0 4 0.318 0 44 0.347 0.344 3 3 0.343 1 4 0.342 15 0.341 1 6工程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设备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仪器型号编号观测人高山高山高山高山校核人邹力邹力邹力邹力升压站建筑(35KV配电室)工程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上蔡县鑫光新能源150MWp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编号:GSGH-004测点测点相对标高(m)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1 1.322 1.3193 3 1.318 14 1.317 15 1.317 0 52 1.352 1.350 2 2 1.348 2 4 1.347 1 5 1.346 1 63 1.323 1.3194 4 1.318 15 1.318 0 5 1.318 0 54 1.347 1.344 3 3 1.343 1 4 1.342 15 1.341 1 65 1.346 1.344 2 2 1.343 1 3 1.342 1 4 1.342 0 46 1.365 1.363 2 2 1.362 1 3 1.361 1 4 1.360 1 5 工程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仪器型号编号观测人高山高山高山高山校核人邹力邹力邹力邹力升压站建筑(110KV户外装置)工程沉降观测记录(架构与独立避雷针)工程名称:上蔡县鑫光新能源150MWp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编号:GSGH-005测点测点相对标高(m)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1 -1.241 -1.2432 2 -1.244 13 -1.245 14 -1.245 0 42 -1.252 -1.254 2 2 -1.256 2 4 -1.247 1 5 -1.248 1 63 -1.322 -1.325 3 3 -1.326 14 -1.326 0 4 -1.326 0 44 -1.347 -1.350 3 3 -1.351 1 4 -1.352 15 -1.353 1 65 -1.246 -1.248 2 2 -1.249 1 3 -1.250 1 4 -1.251 0 46 -1.265 -1.267 2 2 -1.268 1 3 -1.269 1 4 -1.270 1 57 -1.275 -1.277 2 2 -1.278 1 3 -1.279 1 4 -1.280 1 5设备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仪器型号编号观测人高山高山高山高山校核人邹力邹力邹力邹力升压站建筑(主变压器、架构及设备支架)工程沉降观测记录(主变压器、架构、主变油池与事故油池)工程名称:上蔡县鑫光新能源150MWp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编号:GSGH-006测点测点相对标高(m)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1 1.251 1.2492 2 1.248 13 1.247 14 1.247 0 42 1.252 1.250 2 2 1.248 2 4 1.247 1 5 1.246 1 63 1.326 1.323 3 3 1.322 14 1.322 0 4 1.321 1 54 1.347 1.344 3 3 1.343 1 4 1.342 15 1.341 1 6工程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设备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仪器型号编号观测人高山高山高山高山校核人邹力邹力邹力邹力升压站建筑(附属设施)工程沉降观测记录(污水处理一体化、室外电缆沟、围墙与围栏、道路篮球场、挡土墙)表号:A12-85项目名称:盂县牛村镇5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编号:测点测点相对标高(m)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实测标高(m)本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1 0.221 0.2192 2 0.218 13 0.217 14 0.217 0 42 1.252 1.250 2 2 1.248 2 4 1.247 1 5 1.246 1 63 1.322 1.319 3 3 1.318 14 1.318 0 4 1.318 0 44 -1.347 -1.350 3 3 -1.351 1 4 -1.352 15 -1.353 1 65 1.246 1.244 2 2 1.243 1 3 1.242 1 4 1.242 0 46 0.265 1.263 2 2 0.262 1 3 0.261 1 4 0.260 1 57 1.256 1.254 2 2 1.253 1 3 1.252 1 4 1.250 2 68 1.765 1.763 2 2 1.762 1 3 1.761 1 4 1.760 1 5工程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设备状态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仪器型号编号观测人高山高山高山高山校核人邹力邹力邹力邹力。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日期: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地点:市中心商业区背景:该建筑物是一座高层办公楼,共有35层,建筑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
由于该地区所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且该建筑物周围存在地铁隧道和地下管线,因此需要进行沉降观测测量,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测量方法:为了准确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我们采用了共测点法和自测法相结合的测量方法。
共测点法是在建筑物周围选择一定数量的测点进行测量,以获取建筑物整体的沉降情况。
自测法是在建筑物内部选择若干个标志性的位置进行测量,以获取建筑物不同部位的沉降情况。
测量记录:根据测量方法,我们选择了建筑物周围的10个测点和建筑物内部的5个测点进行了沉降观测测量。
以下是我们在观测周期内的测量记录:建筑物周围测点:测点1:初始标高10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99.98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99.97m,总沉降量:0.03m。
测点2:初始标高10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99.99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99.96m,总沉降量:0.04m。
...测点10:初始标高10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99.98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99.99m,总沉降量:0.01m。
建筑物内部测点:测点1:初始标高5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50.02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50.00m,总沉降量:0.02m。
测点2:初始标高5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50.00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49.98m,总沉降量:0.02m。
...测点5:初始标高50.00m,2024年1月1日测量结果49.99m,2024年12月31日测量结果49.98m,总沉降量:0.01m。
测量结果分析: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建筑物周围的测点总体沉降量较小,最大沉降量不超过0.1m,建筑物整体结构安全。
沉降观测记录1. 引言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垂直方向的下沉变形。
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工程测量技术,用于监测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通过沉降观测记录,可以了解地下岩土层的物理性质,评估工程的稳定性,预测可能的地质灾害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文档将介绍沉降观测记录的基本内容、观测方法和数据分析。
2. 沉降观测记录的内容沉降观测记录包含了以下主要内容:2.1 观测地点和日期记录沉降观测的具体地点和日期,这有助于对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的沉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2.2 观测设备和方法记录使用的沉降观测设备和观测方法。
常用的沉降观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观测方法可以分为静态观测和动态观测两种,具体选择何种观测方法取决于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
2.3 观测数据详细记录每次沉降观测的测量数据,包括测量时间、沉降量和误差等信息。
测量数据可以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分析和比较不同观测点之间的沉降变化。
2.4 图表分析通过绘制沉降观测数据的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常用的图表包括线型图、柱状图和趋势图等。
图表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沉降的程度和速率,评估工程的安全性。
3. 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具体选用何种方法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来决定。
3.1 静态观测方法静态观测方法是通过在观测点上设置测点,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测点进行多次测量,得到沉降数据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静态观测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和GNSS测量等。
3.2 动态观测方法动态观测方法是通过使用传感器连续测量地表或建筑物的变形,实时获取沉降数据。
常用的动态观测方法包括激光测距仪、压力传感器和倾斜计等。
4.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是评估工程稳定性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关键步骤。
4.1 基本统计分析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平均沉降量、最大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工程设计和监测的参考依据。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是对地表或建筑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垂直位移进行测量和记录的过程。
沉
降观测常用于土地沉降、地基沉降和建筑物沉降等工程项目的监测和评估中。
记录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测点信息:记录观测点的编号、名称、位置、高程等基本信息。
2.观测时间:记录每次观测的日期和时间,并标明观测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3.观测方法:包括静态观测和动态观测两种方法。
静态观测是通过固定测点,采用水
准仪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动态观测是通过安装测点的结构感测器和传感器,实时或定期获取数据进行测量。
4.观测数据:记录每次观测所得到的沉降数据,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数据包括各观测
点的沉降量、测区的总体沉降量、沉降速率等信息。
5.观测记录:记录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和观测环境等相关信息。
沉降观测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及时监测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
项目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通过长期的观测记录,可以评估地层的稳定性和土地的沉
降趋势,为未来的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