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阻等效法“秒杀”一类变压器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136.77 KB
- 文档页数:6
变压器的多个副线圈等效电阻法变压器的多个副线圈等效电阻法,说起来听着有点复杂,其实仔细一想,没那么难。
说白了,就是通过一些巧妙的办法,找到变压器中多个副线圈的“总电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电流如何在这些线圈之间流动。
你知道的,变压器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玩意儿,它有主副线圈,电压升降都依赖它们的相互配合。
那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如何通过等效电阻的方法,搞懂这些副线圈的作用。
咱们先从变压器说起。
变压器里面的副线圈,简直是电力传输的“幕后英雄”,不过,它们可不是随便搞搞就能起作用的。
你知道的,一个变压器可能有一个、两个,甚至多个副线圈,作用就是将主线圈的电压变化传递到各个副线圈,进而实现不同的电压输出。
咋说呢,副线圈的数量和绕法,决定了电压转换的比例,也就影响了变压器的性能。
那这时候,搞清楚副线圈的电阻到底有多大,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是怎么工作的,还能帮助我们预测一些性能指标。
那么问题来了,多个副线圈怎么才能弄清楚它们的等效电阻呢?哎,这就是技术活了!你得像拆盲盒一样,找出每个副线圈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每个副线圈的电阻当作是一个独立的“小电路”,然后将它们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得到一个整体的“等效电阻”。
这时候的“组合”其实就是一种“串联”或者“并联”的关系。
每个副线圈在电流流过时,都会带来一定的电阻,电流就像跑步一样,遇到电阻就减速。
这就需要咱们利用这些电阻之间的关系,算出一个总的“综合电阻”,这样才能更准确地预测电流的流动状态。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已经皱起了眉头。
别担心,我来给你捋一捋。
如果这些副线圈是串联的,那它们的等效电阻就像是把每个人拉成一条长队伍,电流要一个个地走过去,所有电阻就像一条长长的路,加在一起;如果副线圈是并联的,那就像是大家一起走捷径,电流能同时走多条路,这时等效电阻就会“变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合力”。
这些关系一旦搞清楚,接下来的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要用等效电阻法呢?好嘛,这就得从变压器的实际应用说起了。
用 两种等效法 解高考中的理想变压器问题陈笃杰㊀唐王雅斌(漳州市第三中学ꎬ福建漳州363000)摘㊀要:解决理想变压器交流电路问题有 两种等效法 等效电阻法和等效电源法.介绍了两种等效方法的推导过程ꎬ并通过对近几年相关高考题的例析ꎬ体现利用 两种等效法 解题的便捷性和优越性.关键词:理想变压器ꎻ等效电阻法ꎻ等效电源法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0-0138-03收稿日期:2023-01-05作者简介:陈笃杰(1977-)ꎬ男ꎬ福建省漳州人ꎬ本科ꎬ中学高级教师ꎬ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ꎻ唐王雅斌(1980-)ꎬ女ꎬ福建省漳州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㊀㊀在解决含理想变压器的交流电路问题时ꎬ学生一般采用常规思路即根据原副线圈的电压㊁电流关系及电路规律进行分析.由于电路㊁回路稍复杂ꎬ就会涉及较多的关系式和物理量ꎬ往往陷入繁琐的推导和计算中ꎬ尤其是当原线圈回路中有串联电阻时ꎬ学生更是费时费力且易出错.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利用 两种等效法 深入挖掘理想变压器的原理ꎬ把原副线圈的两个回路简化成一个回路来处理ꎬ此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体会 等效思想 的应用ꎬ又能领会 大道至简 的知识本质ꎬ对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ꎬ特别是物理观念的形成和科学思维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1].下面分别介绍含理想变压器交流电路的 两种等效法 等效电阻法和等效电源法.1 两种等效法 的推导1.1等效电阻法如图1所示ꎬ从原线圈a㊁b端向副线圈看去ꎬ虚线框内的部分视为等效电阻Rᶄꎬ且Rᶄ=U1I1ꎬ因U1U2=I2I1=n1n2ꎬR=U2I2ꎬ以上各式联立可得ꎬ等效电阻Rᶄ=(n1n2)2Rꎬ设k=n1n2ꎬ则Rᶄ=k2R图11.2等效电源法如图2所示ꎬ从副线圈a㊁b端向原线圈看去ꎬ虚线框内的部分视为等效电源ꎬ原线圈串联一电阻rꎬ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ꎬ对原线圈回路有E=U1+I1 rꎬ因U1U2=I2I1=n1n2ꎬE=n1U2n2+n2I2n1rꎬ变形后U2=831(n2n1)E-I2 (n2n1)2rꎬ与U2=Eᶄ-I2 rᶄ对比可得:等效电源电动势Eᶄ=n2En1=En1n2ꎬ等效电源内阻rᶄ=(n2n1)2r=r(n1n2)2.设k=n1n2ꎬ则Eᶄ=Ekꎬrᶄ=rk2[2]图22 两种等效法 在理想变压器问题中的应用例析㊀㊀近年高考中含理想变压器的交流电路问题均以选择题形式出现ꎬ突出分析能力的考查.若学生掌握两种等效法 ꎬ就会从更高更宽的视角来看待变压器问题ꎬ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例1㊀(2021年山东卷第9题)输电能耗演示电路如图3所示.左侧变压器原㊁副线圈匝数比为1ʒ3ꎬ输入电压为7.5V的正弦交流电.连接两理想变压器的导线总电阻为rꎬ负载R的阻值为10Ω.开关S接1时ꎬ右侧变压器原㊁副线圈匝数比为2ʒ1ꎬR上的功率为10Wꎻ接2时ꎬ匝数比为1ʒ2ꎬR上的功率为P.以下判断正确的是(㊀㊀).图3A.r=10Ω㊀㊀㊀B.r=5ΩC.P=45WD.P=22.5W解析㊀如图4所示ꎬ把左侧变压器(虚线框内)作为等效电源Eᶄ=7.5V(13)2=22.5Vꎬ其中原线圈回路的电阻为零ꎬ可认为电源的等效内阻为零.把右侧变压器和负载电阻R(虚线框内)作为等效电阻Rᶄꎬ把导线上的总电阻看作一个定值电阻rꎬr与Rᶄ是串联关系.图4开关S接1时ꎬRᶄ=(21)2R=40Ω①P=I2Rᶄ=40W②I=0.5AEᶄ=I(r+Rᶄ)③①②③得r=5Ω开关S接2时ꎬRᶄ=(12)2R=2.5Ω④I=Eᶄr+Rᶄ⑤I=3AP=I2Rᶄ⑥联立④⑤⑥得P=22.5W故正确选项为BD.评析㊀本题采用 两种等效法 将输电电路的三个回路简化为一个回路ꎬ相对应的物理量也随之减少ꎬ计算过程变得简洁明了.例2㊀(2022年湖南卷第6题)如图5所示ꎬ理想变压器原㊁副线圈总匝数相同ꎬ滑动触头P1初始位置在副线圈正中间ꎬ输入端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变电源.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Rꎬ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9Rꎬ滑片P2初始位置在最右端.理想电压表V的示数为Uꎬ理想电流表A的示数为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㊀㊀).931图5A.保持P1位置不变ꎬP2向左缓慢滑动的过程中ꎬI减小ꎬU不变B.保持P1位置不变ꎬP2向左缓慢滑动的过程中ꎬR1消耗的功率增大C.保持P2位置不变ꎬP1向下缓慢滑动的过程中ꎬI减小ꎬU增大D.保持P2位置不变ꎬP1向下缓慢滑动的过程中ꎬR1消耗的功率减小解析㊀如图6所示ꎬ把变压器和电阻R1(虚线框内)作为等效电阻Rᶄꎬ与滑动变阻器R2及电源构成闭合回路ꎬ设电源电动势为E.图6A㊁B选项中ꎬ保持P1位置不变ꎬ则等效电阻Rᶄ不变ꎬP2向左缓慢滑动时ꎬR2减小ꎬ电流I增大ꎬ由U=E-I Rᶄ得ꎬU增大ꎻ又由能量守恒可知等效电阻与原电路消耗的功率相等ꎬ电流I增大ꎬRᶄ消耗的功率增大ꎬ即R1消耗的功率增大.C㊁D选项中ꎬ保持P2在最初位置不变ꎬR2=9R不变ꎬP1向下缓慢滑动时ꎬ副线圈匝数n2减少ꎬ由Rᶄ=(n1n2)2R1得ꎬRᶄ增大ꎬI减小ꎬU=I R2也减小ꎻ把R2视为电源内阻ꎬRᶄ即为外电阻ꎬRᶄ增大的过程中ꎬ其消耗的功率可按 电源输出功率(外电路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来解释ꎬ如图7所示.因n1n2比值从原来的21随n2的减少而一直增大ꎬ又Rᶄ=(n1n2)2R1ꎬ则Rᶄ从原来的4R开始一直增大ꎬ而后超过R2=9Rꎬ故Rᶄ(R1)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本题正确选项为B.图7评析㊀本题只对理想变压器采用 等效电阻法 .如果把变压器㊁R2和电源作为 等效电源 ꎬ一来是因R2可变或变压器匝数比的变化ꎬ会导致等效内阻变化ꎻ二来是会将问题由简变繁.本题只在R2不变时ꎬ仅对电路进行等效ꎬ把R2视为电源内阻.因此ꎬ有些问题只利用 一种等效法 就能解决ꎬ而有些问题则要联合利用 两种等效法 .3总结与建议通过高考题的例析ꎬ可以感受到 两种等效法 的优点在于通过 等效 使变压器 消失 ꎬ避开变压器原㊁副线圈各物理量之间的繁杂的关系ꎬ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等效电路图ꎬ解题方法直观㊁简洁. 两种等效法 不仅让解题变得巧妙快捷ꎬ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建议在教学中渗透这两种等效方法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ꎬ拓宽学生的视野ꎬ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2021:4-5.[2]李小丹.两种等效法解决变压器问题的方法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ꎬ2017(5):41.[责任编辑:李㊀璟]041。
微专题 等效法处理交变电流变压器问题类型一 只有一个副线圈的理想变压器如图甲所示,我们可以将变压器与负载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的电阻R ′,即为a 、b 间的等效电阻。
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设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为R ′,在图甲中由变压器的电压规律U 1U 2=n 1n 2,解得U 2=n 2n 1U 1所以负载电阻R 消耗的功率为P =U 22R =n 22U 21n 21R在图乙中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为P ′=U 21R ′有P =P ′,解得a 、b 间的等效电阻为R ′=n 21n 22R 以上方法叫理想变压器等效电阻法。
类型二 含有多个副线圈的理想变压器如图所示,由等效电阻法我们可以将副线圈n 2、负载R 1与原线圈看为整体,等效为新电阻R 1x ,将副线圈n 3,负载R 2与原线圈看为整体,等效为另一个新电阻R 2x ,则R 1x 与R 2x 两端电压相同,均为原线圈输入电压U 1。
假设等效电阻R 1x 与R 2x 在等效电路图中的关系为并联。
令R 1x 与R 2x 中的电流分别为I 1x 与I 2x ,作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对n 2副线圈U 1I 1x =U 2I 2 由电压比有U 1U 2=n 1n 2 又R 1=U 2I 2,R 1x =U 1I 1x 则R 1x =(n 1n 2)2R 1 对n 3副线圈U 1I 2x =U 3I 3 由电压比有U 1U 3=n 1n 3又R 2=U 3I 3,R 2x =U 1I 2x 则R 2x =(n 1n 3)2R 2故多个副线圈的变压器问题,可以将每个副线圈与原线圈分别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电阻,作出等效电阻的并联电路图加以分析。
【例1】 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有电压为220 V 的正弦交流电源,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k ,则( )A .U =66 V ,k =1/9B .U =22 V ,k =1/9C .U =66 V ,k =1/3D .U =22 V ,k =1/3【例1】A【解析】根据电阻等效法,原、副线圈和负载电阻的等效电阻R ′=n 21n 22R =9R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功率P =I 2R ,又因为R 与R ′串联,电流大小相等,则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k =P P ′=R R ′=19,等效电阻R ′上的电压U ′=R ′R +R ′×220 V =198 V ,即为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关系U ′U =n 1n 2,所以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U =n 2n 1U ′=13×198 V =66 V ,故A 正确。
变压器电路巧用等效电阻一、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公式的推导如图a 所示,负载电阻R 接在变压器的副线圈上,图中虚线部分可以用一个电阻R '来等效替代,称为等效电阻,电路如图b所示。
所谓等效,就是输入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功率不变。
或者说,直接接在电源上的电阻R '和接在变压器副线圈上的电阻R 是等效的,由推算可知:11I U R =',22I U R =,由于2121n n U U =,1221n n I I =,联立得Rn n R ⋅='2221由上式可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不同,负载电阻反映的等效电阻R '和原来电阻R 不同,因而可以选取不同的匝数比,把负载电阻变换为需要的比较合适的数值。
这个方法叫理想变压器电阻等效法。
二、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公式的应用1.(2016年全国I 卷)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21R R 、和3R 的阻值分别为3Ω、1Ω和4Ω,电流表A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 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当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 ,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A.2B.3C.4D.52.(2015年全国新课标I 卷)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3,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有电压2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k ,则()A.66=U V ,91=k B.22=U V ,91=k C.66=U V ,31=k D.22=U V ,31=k 3.(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U 为正弦交变电压,R 为变阻器,21R R 、是两个定值电阻,A 、V 分别是理想电流表和理想电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闭合开关S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B.闭合开关S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C.开关S 闭合时,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小D.开关S 闭合时,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变大4.(多选)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其电动势为)(V 100sin 2220t u π=,交流电源内阻Ω=10r ,定值电阻Ω=1000R 与原线圈并联,滑动变阻器与副线圈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Ω=30m R ,已知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电流表和电压表为理想交流电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最上端缓慢移动到某位置时,开关S 分别接b a 、,电源输出功率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关接a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AB.开关接b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C.电源的输出功率相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Ω=25R D.开关接b 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Ω=10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5.如图所示,用理想变压器给滑动变阻器R 供电,设交流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 上的滑动触头P 向下移动时,图中四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1V 不变,2V 不变,1A 变小,2A 变小B.1V 不变,2V 不变,1A 变大,2A 变大C.1V 变小,2V 变小,1A 变大,2A 变大D.1V 变大,2V 变大,1A 变小,2A 变小6.(多选)远距离输电装置如图所示,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2是升压变压器的中心触头,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R 是输电线电阻,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恒定,当开关K 由2改接为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读数增大B.电流表读数增大C.电流表读数减小D.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减小7.(多选)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上分别接有阻值均为R 的电阻21R R 、,原线圈接电压有效值为U 的交流电源。
变压器中的等效电阻法
变压器等效电阻公式是R等于PkxUn^2(1000xSn^2)。
将这一等效电阻代替原有的几个电阻后,对于整个电路的电压和电流量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
如果副线圈接的是纯电阻负载Rx,原、副线圈匝数比值(变比n1n2)为n比1,那么该负载在变压器初级表现出来的电阻值为Rx的n的平方倍。
变
变压器等效电阻公式信息
在电力系统稳态里都有,有变压器的数学模型.Un和Sn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等效阻抗R等于Pk*Un^2(1000*Sn^2)X等于
Uk%*Un^2/(100*Sn)其中Pk变压器短路损耗百分之Uk短路电压百分
比对地导纳G等于P0(1000*Un^2)B等于百分之I0*Sn1设理想变压器原。
副线圈匝数为n1、n2,原副线圈电压为U1、U2,副线圈电阻为R,分析变压器问题,我们总是要把变压器分成左右两个电路来看待,现在我们将右边的电路等效,将其右边的电路等效后消去,变成左边的电路,变成一个单一的回路可以使得问题变得更简单。
变压器中原线圈的等效电阻公式是,R等于K方乘以R总,公式中K是变压比n1n2,R总是副线圈中负载的总电阻。
巧用电阻等效法“秒杀”一类变压器问题2014年新课标高考考纲中知识点“理想变压器”由“Ⅰ”级要求变为 “Ⅱ”级要求后,近两年高考中变压器问题在考查的难度上有所增加,有一类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频频出现,那就是在变压器原线圈中串入电阻,使问题变的很复杂,如果用常规解法,计算量很大,令学生感到望而生畏.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这类问题如果用电阻等效法进行计算,能降低难度,使问题简单明了,实现“秒杀“这类问题.下面就理想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做以分析.一、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公式的推导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n 、2n ,原、副线圈电压分别为1U 、2U ,副线圈负载电阻为R ,如图(a )所示,在变压器正常工作时,我们分析一下a 、b 间的等效电阻.先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1(b )所示,设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为R ',在图1(a )中由变压器的电压规律:2121n n U U = 解得:U n n U 2211=, 所以负载电阻R 消耗的功率为:Rn U n R U P 21212222== 在图1(b )中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为:P U R ''=12有P P '=,解得a 、b 间的等效电阻为:R n n R '=1222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在只有一个副线圈的理想变压器电路中,原线圈的匝数为1n ,副线圈的匝数为2n ,副线圈负载电阻为R ,则变压器的原、副线和负载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电阻R n n R '=1222,这个方法叫理想变压器电阻等效法.下面举例说明一下这个方法的应用.二、电阻等效法的应用 例1 (2016年全国1理综)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 1,R 2和R 3的阻值分别为3Ω ,1Ω ,4Ω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 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 .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A.2B.3C.4D.5解析 设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当开关S 断开时,负载等效电阻为()322R R kR += 根据欧姆定律()()[]32211R R k R I R R I U ++=+= 当开关S 闭合时,负载等效电阻为22R k R ='根据欧姆定律()()221144R k R I R R I U +='+=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3=k .点评 本题如果用常规解法就需要根据原、副线圈电压和电流比与匝数比的关系将副线圈中的电流和电压都用原线圈的电流和电压来表示,然后根据电压U 不变,列方程求出副线圈匝数之比,这种解法运算量较大;但如果用电阻等效法就会非常简单.例2 (2015年全国新课标I 卷)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 :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有电压为2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k ,则A .U=66V ,k=1/9B . U=22V ,k=1/9C .U=66V ,k=1/3D . U=22V ,k=1/3解析 根据电阻等效法原、副线圈和负载电阻的等效电阻:R R n n R 9 2221==',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根据电功率R I P 2=,又因为R 与R '串联,电流大小相等, 则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91k ='='=R R P P 等效电阻 'R 上的电压:V 198V 220 =⨯'+'='R R R U ,即为变压器原线圈上的电压 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关系:21n n U U =' 所以变压器副线圈上电压:V 66V 19831 12=⨯='=U n n U ,所以正确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如果用常规解法就需要根据原、副线圈电压和电流比将原线圈中的电流和电压都用副线圈的电流和电压来表示,然后列方程求出副线圈电压,再求出功率之比,这种解法运算量较大;但如果用电阻等效法就会变得简单明了,运算量小.例3 (2015年海南卷)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4:1,原线圈与一可变电阻串联后,接入一正弦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固定电阻的阻值为R 0,负载电阻的阻值R =11R 0,是理想电压表;现将负载电阻的阻值减小为R =5R 0,保持变压器输入电流不变,此时电压表读数为5.0V ,则A .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34VB .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24VC .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68VD .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48V解析 当负载电阻减小为R =5R 0 时,根据串联电路规律,R 两端电压为R 0 两端电压的5倍,电压表测量R 两端的电压为5.0V ,所以R 0两端电压为1V所以变压器负线圈两端电压:V 6V 1V 52=+=U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关系:2121n n U U = 解得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V 241=U 所以原线圈两端电压最大值为:V 34V 224==m U ,所以A 正确.根据电阻等效法,原来原、副线圈和负载电阻的等效电阻为:002221148)( R R R n n R =+=,等效电路如图(a)所示 根据电阻等效法,此时原副线和负载电阻的等效电阻为:002221224)( R R R n n R =+=等效电路如图6(b)所示又已求出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即电阻1 R 两端的电压为:V 241=U又因为变压器输入电流不变,即流过等效电阻1 R 和2 R 的电流相等所以电阻2 R 两端的电压,即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V 481211=='U R R U , D .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A D .点评 本题如果用常规解法就需要导出负载电阻变化前后副线圈电压表达式,从而得到变化前后副线圈的电压关系,再求出原来线圈电压的有效值,这种解法运算量较大;但如果用电阻等效法就能直接从等效电阻关系得出电压关系从而直接得到原来线圈电压的有效值,这样运算量大大减小.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在原线圈中串入电阻的问题用电阻等效法可以将电路化繁为简,降低难度,实现“秒杀”这类问题.。
等效思维在变压器电路中的应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和副线圈通过电磁感应联系在一起,互相影响,彼此制约,内部机制相当复杂。
在高中阶段,当原线圈输入电压一定时,相关问题采用原副线圈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加以分析,解决起来比较容易。
而在原线圈上串联有一个定值电阻的电路中,当负载电阻改变时,副线圈中电流也改变,原线圈输入电压与电流亦随之改变,从而又引起副线圈的输出电压改变。
此种情形下采用常规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来分析,解决起来非常繁杂。
此时,若将变压器适当等效,将变压器问题转化为恒定电流中的等效电路来分析,可以达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等效电阻法令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 1 、n 2,电压分别为U 1 、U 2,电流分别为I 1 、I 2 ,负载电阻为R 0。
自原线圈输入端ab 向右看过去,我们可以将变压器与负载看为一个整体,等效为一个新的电阻R x 。
如图1所示。
则图中 R x =U 1/I 1 ①此等效电阻R x 是用来描述对原线圈中电流的一个总的阻碍效果,包含变压器线圈的感抗。
但对理想变压器而言,R x 上消耗的功率与R 0上消耗的功率相等,实际上消耗功率的是R 0。
对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2121n n U U = ② 对原副线圈中的电流2211n I n I = ③则2222111I U n n I U R x⎪⎪⎭⎫ ⎝⎛== ④ 又022R I U = ⑤ 则 图1 b a b a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在推导后,将⑥式等效电阻值作为一个二级结论。
以上是只有一个副线圈的情形。
若在变压器中含有多个副线圈时,能否采用上述等效电阻的方法呢?作图如下图2所示。
由等效电阻法我们可以将副线圈n 2,负载R 1与原线圈看为整体,等效为新电阻R 1x ,将副线圈n 3,负载R 2与原线圈看为整体,等效为另一个新电阻R 2x ,则R 1x 与R 2x 两端电压相同,均为原线圈输入电压U 1。
则我们猜想等效电阻R 1x 与R 2x 在等效电路图中的关系可能为并联。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之电磁学篇11等效阻抗秒解变压器动态问题一.应用技巧1.变压器原线圈接有负载R 时,原、副线圈的制约关系依然成立,但电路输入的总电压U 不再等于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U 1,而是U =U 1+U 负载,显然U ≠U 1.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的功率也始终相等,但电路输入的电功率P 也不等于原线圈两端的功率P 1,而是P =P 1+P 负载.2.等效负载电阻法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公式的推导: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n 1:n 2,原线圈输入电压为U 1,副线圈负载电阻为R ,如图1(1)所示,在变压器正常工作时,求a 、b 间的等效电阻。
先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1(2)所示,设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为R '在(1)中由变压器的分压规律:2121n n U U =得:1122U n n U =,所以负载电阻R 消耗的功率为:在(2)中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为:R U P '='21因P P '=,所以等效电阻为:R n n R 2221='(重要结论)【例】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 1、R 2和R 3的阻值分别为3 Ω、1 Ω和4 Ω,A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 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
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当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 。
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解法一:能量守恒法:设原副线圈匝数比为k S 断开)()(322121R R kI R I IU P ++==①S 闭合 22122)4()4(4R kI R I IU P +==②①②得124P P =即:2222221648534I k I I k I +=+⨯)(化简得3=k 解法二:电流、电压关系法设原副线圈匝数比为k S 断开时k I I U U ==1221 由图可知kI R R kI R R I U 5)()(323222=+=+= 即Ik U 215=则I I k IR U U 35211+=+=①S 闭合k I I U U ==1221由图可知kI kIR R I U 442222==⨯= 即Ik U 214=则I I k IR U U 1244211+=+=②由①②得3=k 解法三:等效负载电阻法设原副线圈匝数比为k S 断开时等效负载电阻为23224)(kR R k R =+=则I I k R R I U 25)(21+=+=①S 闭合时等效负载电阻为222k R k R =='则I I k R R I U 214)(421+=+'=②①②得3=k 二、实战应用(应用技巧解题,提供解析仅供参考)特高压直流输电”,说明变压器可以直接对直流电进行变压作用.变压器在升压过程中频率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升高.在输电功率一定条件下,输电电压提高十倍,线路损耗功率将降低为原来的一百分之一.在上图中,用户接入电路的用电器越多,流过4n 的电流越大,由匝数比等于电流的反比B .给R 2并上一个等值电阻间换接频率更高的交流电D .ab 间换接电压为.原线圈电路中111U I R U =+,电压表读数将变大,变压器副线圈输出功率将变大.风速变大时,流过灯泡的电流变大.风速变大时,滑片P将向上移动.风速变大时,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变大.风速变大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变大.调节器可以控制变压器副线圈的滑片P上下移动,使灯泡始终保持额定电压.若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电流表的示数为10A,则线路输送电功率为.若保持发电机输送功率一定,仅将滑片Q下移,输电线损耗功率增加.若发电机输出电压1U一定,若用户数减少,为维持用户电压4U一定,可将滑片.若保持发电机输出电压1U一定,仅将滑片Q下移,输电线损耗电压增加阻值调到某值(不为零)时,将滑片P向上滑动,则2R消耗的电功率将增加阻值调到零时,将滑片P向上滑动,则2R消耗的电功率将增加向左缓慢滑动的过程中,I减小,U不变向左缓慢滑动的过程中,R1消耗的功率增大向下缓慢滑动的过程中,I减小,U增大向下缓慢滑动的过程中,R1消耗的功率减小.由题意可知,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则副线圈的电流为2一直变亮2一直变亮2先变亮后变暗2先变亮后变暗的发热功率不变B.电压表的示数不变A的示数变小的示数变大D.电流表2.副线圈两端的输出电压减小B .副线圈的输出电流减小消耗的功率变大D .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详解】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关系有11U n =,12I n =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2R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2:27,2R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2:25B .043U U =C .016U I R =【详解】根据欧姆定律可知UB .仅将1R 的滑片左移D .仅将触头N 下移.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电流与匝数关系有11U n =I n I n =向上滑动,则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向下滑动,则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向上滑动,当R=18Ω时,理想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有最大值。
利用等效电阻巧析一道变压器高考题作者:林达彬林一敏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5年第04期摘要:对2014福建高考物理试题第6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该题目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等效电阻;变压器;远距离输电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4-0067-22014年福建高考物理试题第16题为选择题,取材于“司南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4章第3节“迷你实验室”的电路图,考查了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的有关知识,不少考生选择了正确选项,但分析方法是有误的。
现对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试题及答案图1为模拟远距离输电实验电路图,两理想变压器的匝数n1=n42R,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当a、b端接入低压交流电源时A. A1、A2两表的示数相同B. L1、L2两灯泡的亮度相同C. R1消耗的功率大于R3消耗的功率D. R2两端的电压小于R4两端的电压本题正确答案为D。
2 错误分析得到正确结果由于高、低线路输送的总功率相等,当用高压输电时,输送的电流较小,故电流表A1的示数I1比A2的示数I2小,选项A错误;灯泡L1得到的功率比L2的大,故灯泡L1比L2亮,选项B错误;由于I12R是多余的,与题解无关。
3 深入探讨(1)关于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等效电阻R等(2)对本试题的深入探讨探讨结论如下:①由于kRL+2Rk2,故IL2②由于kRL+2Rk2,故P低(3)对本试题的正确分析由以上的探讨结论可知小灯泡L2一定比小灯泡L1暗,选项B错误;题中已知RL>2R,又n12Rk,因此A1、A2两表的示数I1参考文献:[1]张玉成,尚志远.处理远距离输电问题的“锦囊妙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0,(10):38.[2]夏志伟.远距离输电的模拟演示[J].物理教学探讨,2011,(11):73.(栏目编辑邓磊)。
巧用电阻等效法“秒杀”一类变压器问题
2014年新课标高考考纲中知识点“理想变压器”由“I”级要求变为
级要求后,近两年高考中变压器问
题在考查的难度上有所增加,有一类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频频出现,那就是在变压器原线圈中串入电阻,使问题变的很 复杂,
如果用常规解法,计算量很大,令学生感到望而生畏•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这类问题如果用电阻等效法进行计 算,能降低难
度,使问题简单明了,实现“秒杀“这类问题•下面就理想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做以分 析.
、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公式的推导
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 n 1、n 2,原、 副线圈电压分别为U i 、U 2,副线圈负载电阻为 R ,如 图(a )所示,在变压器正常工作时,我们分析一下 a 、 b 间的等效电阻.
先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 1 (b )所示,设变压器等效负载电阻为 R ,在图1 ( a )中由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在只有一个副线圈的理想变压器电路中,原线圈的匝数为
副线圈的匝数为“2,副线圈负载电阻为 R ,则变压器的原、畐U 线和负载电阻可以等效为
压器的电压规律:b D
U 2 “2
解得:U 2
所以负载电阻R 消耗的功率为:P
22
门2252
n 12
R
在图1 (b )中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为:
P'
U 12
R'
有P P ,解得a 、b 间的等效电阻为:
R'
n i ,
个电阻R' 戈 R ,这个方法叫理想变压器电阻等效法.
下面举例说明一下这个方法的应用.
n
圈中的电流和电压都用原线圈的电流和电压来表示, 圈匝
数之比,这种解法运算量较大;但如果用电 阻等效法就会
非常简单.
例2 (2015年全国新课标I 卷)理想变压器的
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3 : 1,在原、副线圈的回
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 原线圈一侧接有电压为 2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
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原、畐U 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为 k ,贝
U
然后根据电压 U 不变,列方程求出副线
A.U=66V k=1/9
B. U=22V, k=1/9 尺
C. U=66V k=1/3 D . U=22V , k=1/3
解析 根据电阻等效法原、 副线圈和负载电阻的等效电阻:
2
R 二R 9R ,等效电路
门2
如图所示
根据电功率P I 2
R ,又因为R 与R 串联,电流大小相等,
P R 1 则原、畐U 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
k — — -
P R 9
R
等效电阻R 上的电压:U
220V 198V ,即为变压器原线圈上的电压
R R
压都用副线圈的电流和电压来表示, 然后列方程求出副线圈电压, 再求出功率之比,这种解 法运
算量较大;但如果用电阻等效法就会变得简单明了,运算量小.
例3
(2015年海南卷)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4:1,原线圈与
一可变电阻串联后, 接入一正弦交流电源; 阻值F =11R),二是理想电压表;现将负 载电阻的阻值减小为
R=5R),保持变压器 输入电流不变,此时电压
表读数为5.0V , 则
A. 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 34V
B. 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 24V
C. 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 68V
D. 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约为
48V
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关系:
U 山 U n 2
所以变压器副线圈上电压:
n 2 1 U —U 1 198V
66V ,所以正确答案为 A .
m
3
点评本题如果用常规解法就需要根据原、
副线圈电压和电流比将原线圈中的电流和电
副线圈电路中固定电阻的阻值为 负载电阻的
解析当负载电阻减小为R=5R o时,根据串联电路规律,R两端电压为R)两端电压的5 倍,电压表测量R两端的电压为5. 0V,所以R o两端电压为1V
所以变压器负线圈两端电压:u25V IV 6V
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关系:
U i n i
U2 “2
解得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U i 24V
所以原线圈两端电压最大值为:U m 24 2V 34V,所以A正确.
副线圈和负载电阻的等效电阻
2
仏n i
为:R i 4(R R o)48R o ,
“2
等效电路如图(a)所示
根据电阻等效法,此时原副线和负载电阻的等效电阻为:
2
“i
R2 V(R R o)24R o
等效电路如图6(b)所示
又已求出此时原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即电阻R 1两端的电压为:U j 24V
又因为变压器输入电流不变,即流过等效电阻R1和R2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阻R 2两端的电压,即原线圈两端原来的电压有效值:U i 旦U i 48V , D .正
R2
确.所以正确答案为AD.
点评本题如果用常规解法就需要导出负载电阻变化前后副线圈电压表达式,从而得到
变化前后副线圈的电压关系,再求出原来线圈电压的有效值,这种解法运算量较大;但如果
用电阻等效法就能直接从等效电阻关系得出电压关系从而直接得到原来线圈电压的有效值,这样运算量大大减小.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在原线圈中串入电阻的问题用电阻等效法可以将电路化繁为简, 低难度,实现“秒根据电阻等效法,原来原、
杀”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