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一个数除以小数(例4)
- 格式:ppt
- 大小:6.68 MB
- 文档页数:22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3.4 一个数除以小数(例4)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中的3.4节——一个数除以小数(例4),这是我们人教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除以小数的概念,掌握除以小数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以小数的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们对除以小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分数除法混淆;重点在于学生们需要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为了准备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等教学工具,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除以小数的计算步骤和关键点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能够随时查阅和复习。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除以小数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并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和答案,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分享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生们对除以小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分数除法混淆。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学生们需要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让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除以小数的概念。
除以小数,实际上就是乘以它的倒数。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计算10除以0.5,我们可以理解为10乘以2,因为0.5的倒数是2。
这个概念是学生们需要深入理解的,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然而,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难点。
一个数除以小数例4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褚国昌中心小学梁石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小热身1、下列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了几位?1.2 0.18 0.125 3.085组织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2、算一算,比一比。
1.8÷3= 18÷30= 180÷300=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说出商不变的性质。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1、电脑出示中国结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结的历史和寓意,引出例题并板书课题。
(中国结的历史和寓意:距今约有十万年的历史,是中国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寓意着团圆、喜庆、吉祥、平安……。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例题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电脑呈现教材第28页例4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画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奶奶提出了什么问题?3、教师:要求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应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7.65÷0.85= (个)【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数学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观察并比较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今节课我们探讨“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方向,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3一个数除以小数1.说算法。
2.数学文化。
“中国结”是我国传统的编织艺术,起源于远古的结绳记事,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结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特别是在民间,它精致的做工深受大众的喜爱。
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P28页例4。
1.阅读与理解。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如何列式解决?【学情预设】预设1:已知编一个中国结需要0.85m丝绳,求7.65m丝绳能编多少个中国结。
预设2:学生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师:大家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有什么不同?【学情预设】除数是小数。
师: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1))2.分析与解答。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该如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预设2:用竖式计算。
可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同时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针对第二种方法,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并规范书写格式。
回顾与反思。
师:回顾刚才的计算过程,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如何计算。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将除数转化为整数时,要根据除数中小数的位数,将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
3.深入探究。
师:大家尝试计算例5:12.6÷0.28。
师:展示学生竖式,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引出例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过程,进一步促进知识方法的迁移,也让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通过学生独立尝试、交提问: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教师总结并板书4.归纳小结。
提问:一个数除以小数应怎么计算呢?小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8页例4及“做一做”、第29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一个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中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铺垫新知(一)故事激趣(回顾商不变性质)1.小故事:猴王分桃。
(PPT课件演示)花果山上桃子丰收了,猴王要给大家分桃子。
他对一只小猴说:“给你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吧!”小猴嘟囔着:“那么点!”猴王听了又说:“那就给你60个桃,平均分给30只小猴!”小猴说:“真小气!”猴王把手一挥:“好,给你600个桃,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满意了吧!”小猴子听了,高高兴兴地领桃子、分桃子去了。
分完桃子,小猴又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2.提问:你们知道小猴为什么又纳闷了吗?(二)铺垫新知(运用商不变性质填空)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PPT课件演示)(1)7.53÷0.3=()÷3;(2)300.3÷1.43=()÷143。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三)引入新课1.教师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除法,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教师由复习题引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2.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设计意图】故事激趣,既帮助学生回顾了商不变的性质,又为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做足准备,为学好本节课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一个数除以小数(2)-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概念,重点讲解当除数为小数时,如何正确计算商。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除法运算中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除法运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进行正确的计算。
2. 学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除法运算的步骤和例子。
2. 学生自备计算器,以便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2. 讲解:教师通过PPT,详细讲解除数是小数时的计算方法,包括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和具体的计算步骤。
3. 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除数是小数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2)2. 板书内容: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具体的计算步骤。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除数是小数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规则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巩固。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中的“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详解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进行正确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核心难点。
这个难点涉及到小数点的移动规则、计算步骤的准确性以及学生对于小数除法概念的深入理解。
教案:《一个数除以小数例4》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小数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则。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小数除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概念,复习小数的读写方法。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整数除法,那么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么计算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a. 将小数点对齐,保持数位对齐。
b. 从左到右依次进行除法运算。
c. 如果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面补0继续除。
d. 直到除尽为止,得到的商即为结果。
2. 通过例题演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
a. 举例:2.4除以3。
b. 演示计算过程,解释每一步的操作。
三、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应用(10分钟)1.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
2.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强调小数除以整数时的注意事项,如数位对齐、余数的处理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往往容易忽略数位对齐和余数的处理,导致计算错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一个数除以小数(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一个数除以小数(2),具体内容包括: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则,掌握计算方法。
2. 能运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小数除以整数运算规则的理解。
2. 小数除以整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运算规则。
2. 新课讲解: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讲解小数除以整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一个数除以小数(2)人教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包括导入、新课讲解、练习、应用、总结等环节。
作业设计1. 课本练习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学生是否掌握。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是否积极参与。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