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五世界现代史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作业帮过关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567.00 KB
- 文档页数:10
模块五世界现代史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早期的世界1. 第一次世界大战迸发的根来源因与影响分别是什么?2.十月革命的特色是什么 ?意义有哪些 ?3. 凡尔赛—华盛顿系统的本质是什么?4.列表比较苏俄 ( 联 ) 不一样期间的经济政策。
5.列举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11 / 2参照答案:1. 根来源因 :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均衡。
影响: 历时 4 年多 , 使 30 多个国家、约15 亿人口 ( 超出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 卷入战争 , 烽火燃遍了欧、亚、非三洲 , 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巨大灾害; 战争中使用了好多新式武器, 造成大批人员伤亡, 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 多万 ;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从根本上摇动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兴起的重要标记;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 进一步促使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悟; 为社会主义革命创建了条件, 出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特色 : 中心城市暴乱 , 武装争夺政权。
意义 :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 成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场面 , 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 , 对 20 世纪的历史进度产生了深刻影响; 推进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帝国主义列强依据战后新的实力对照从头分割世界所形成的新的国际次序。
4.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①推行余粮搜集制 , 中①农业方面 : 用粮食税取代余①经济上 : 高度集中的计主要小公司国有 , 撤消自由内容粮搜集制。
划经济系统。
( 或特贸易。
②工业方面 : 同意本国和外国②政治上 : 高度集权的政点 )②国家集中分派全部资本家经营中小公司。
③商业方面 : 推行自由贸易。
治系统。
生活必需品。
①为捍卫重生的苏维埃政权供给了必需的①在必定的历史阶段发挥物质基础。
主题四冷战结束后的世界1.[2018信阳二模]“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
”其评价的是( )A.冷战B.两极格局C.经济全球化D.政治多极化2.[2017洛阳一模]赵英在《技术演进与全球化》中指出:“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材料认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步的主要因素是( )A.大量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建立B.经济军事强国的引领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D.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可3.[2016河南B卷]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
其中,1969年以前成立的有6个,1970—1979年成立的有6个,1980—1989年成立的有20个,1990年以后成立的有69个。
这些数据说明( )A.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加速B.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力C.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体D.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力量4.[2019原创]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道:“今年年初,我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作了讲话,后来又出席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
在这些不同场合,我同有关各方深入交换意见,大家都赞成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B.强权政治左右着世界的发展C.中美两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中国已成为世界的领导者5.[2018广东]2016年英国公投数据显示,51.9%的人同意“脱欧”。
2017年全民公决,决定“脱欧”。
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1日起向欧盟输美钢铁加征25%的关税。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模块五世界现代史
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影响分别是什么?
2.十月革命的特点是什么?意义有哪些?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4.列表比较苏俄(联)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
5.列举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参考答案: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影响:历时4年多,使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卷入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洲,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巨大灾难;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特点:中心城市暴动, 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帝国主义列强按照战后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所形成的新的国际秩序。
4.
5.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主题三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1.[2017重庆A卷]《新全球史》中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
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
”它表明( )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D.冷战的目的是遏制苏联2.[2018江西]“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二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
”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罗斯福新政B.实行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D.成立华约3.[2018乌鲁木齐]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下列图片中体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是( )A B C D4.[2018郑州八中三模]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军力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B.美苏争霸的需要C.华约实力的展示D.两极格局的形成5.[2018郑州一中三模]纵观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30年美苏的军备竞赛过程,是一种军事技术先质量升级然后数量急剧增加的螺旋式竞赛模式。
这种相互攀比升级的结果是,苏联从原先在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方面的劣势发展成70年代与美国处于均势的局面。
材料强调的是( )A.军备竞赛是维护和平的手段B.科技是美苏对峙的强大支撑C.对峙局面必然导致军备竞赛D.军备竞赛发展打破美苏均势6.[2019原创]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提出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美国和苏联那样强大,但是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却是如此有力……可以在天平上投入自己的砝码。
可见,欧洲联合的意义是( )A.消除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B.促进欧洲政治民主化进程C.使欧洲取得世界主导地位D.提升欧洲各国国际影响力7.[2018郑州一中三模]《试论英国迟至1973年加入欧共体的原因》一文说道:“(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低的,英国的经济实力也降至第五位。
课题:世界现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学目标:1、识记: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②(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③《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④苏联的新经济政策;⑤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⑥苏联模式;⑦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⑧埃及的华夫脱运动;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2、运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和影响。
4、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着重要的影响;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导入提问“美国南北战争原因和历史意义?其中扭转战局的重大事件是什么?【①1861-1865年南北战争的原因是:其根本原因是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种植奴隶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导火线)是1860年11月,林肯就任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②历史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扭转战局的重大事件: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其内容是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其作用是解放了黑奴,广大黑人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63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8-12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63—64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一战前世界形成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分别以德国和英国为首),其实质是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其影响:20世纪初,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模块五世界现代史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2017苏州]下图是“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图中所代表的军事侵略集团是( )A.三国协约B.三国同盟C.轴心国集团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2018郑州适应性训练]“最后通牒:‘向帝国提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词。
至迟7月25日星期六晚上6时答复。
”文中的“帝国”指的是( ) A.沙皇俄国 B.德意志帝国C.英国D.奥匈帝国3.[2018北京]2018年9月,下图中的纪念碑将在伦敦揭幕,以纪念9.6万中国劳工,他们在100年前支援协约国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是( )A.英国内战B.拉丁美洲独立战争C.印度民族大起义D.第一次世界大战4.[2018濮阳一模]19世纪英国外相巴麦尊曾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帝国主义军事同盟的建立B.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持C.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军备竞赛5.[2017河南B卷]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主义为由,宣布美国中立。
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
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A.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B.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C.一战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D.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6.[2016河南B卷] 下图是1984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和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曾经的凡尔登战场手挽着手的历史场景。
下列对此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加强联合,共抗美苏B.历史警示,和平未来C.携手与共,繁荣欧盟D.大国联手,图霸欧洲7.[2018沈阳]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
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是( )A.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B.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C.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D.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8.[2017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三模]“以前,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革命,但是,过去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同……相比拟。
过去发生的革命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劳动人民依然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
”材料中的“……”指的是( )A.1861年改革B.二月革命C.十月革命D.新经济政策9.[2017扬州]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军舰(下图左)上的大炮发出了震撼世界的怒吼,起义部队潮涌般冲进反动政府最后的堡垒(下图右),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这件事发生于(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打冬宫A.巴黎B.彼得格勒C.伦敦D.华盛顿10.[2018陕西]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说:“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
”“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C.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11.[2019原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下列对劳合·乔治的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德国的实力被削弱B.1919年的和约是指《凡尔赛和约》C.劳合·乔治反对签订和约D.劳合·乔治担心和约会引起德国的复仇12.[2018开封二模] 日本出版的《如果日本同美国发生战争》一书指出:“日本帝国也只有当它的根延伸到大陆上的时候才能够继续生存和生长,它离开了大陆就必然会死亡。
可是美国却残忍地企图砍掉这些根,并企图取代日本并在东亚大陆上推行自己的帝国主义。
”这些言论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出现的(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珍珠港事件D.雅尔塔会议13.[2018海南]1922年2月的华盛顿,美国国务卿休斯难掩得意之色:“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休斯所说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B.《四国条约》C.《九国公约》D.《五国条约》14.[2018濮阳一模]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希望收回山东的主权,但由于日本的种种阴谋以及列强间的勾结与妥协而未能如愿,直到华盛顿会议山东问题才得以最终解决。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均有损中国主权B.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D.均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15.[2018洛阳一模]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引人注目:汽车产量快速增长,轿车进入小康家庭;收音机的拥有量大幅上升;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电话开始进入富有家庭。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繁荣原因的是( )A.工业革命的推动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罗斯福新政开始了国家干预经济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6.[2018岳阳]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1936年新宪法D.农业集体化17.[2018黄冈]据斯大林的《在粮食战线上》一文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
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18.[2018南京]“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
”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结束沙皇统治B.恢复国民经济C.实现农业集体化D.防止生产过剩19.[2018安阳二模]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这一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A.解决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B.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C.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D.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20.[2018孝感]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
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
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
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21.[2018郑州外国语中学三模]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C.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22.[2018潍坊]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千米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A.实行计划经济B.经济比例失调C.产品质量低劣D.资源消耗严重23.[2019原创]小阳同学在进行主题复习时绘制了一个年代尺,下面所示是年代尺的一部分,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年A.国际工人运动B.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亚非拉的奋起D.一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24.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根本目的是( )A.防止爆发革命B.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C.取得印度自治D.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5.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B.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C.埃及争得彻底独立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26.[2018河北改编](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15 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三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
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1分)(2)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
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提示:需答对四个成因)(5分)27.[2018安徽改编](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材料二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
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材料三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毛泽东《论新阶段》(1)“这本书”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3分)(3)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例,阐释材料三的观点。
(2分)1.[2019原创] 1917年直接为战争服务的产业工人的比重,英国为46%,法国为57%,俄国为76%,意大利为64%,美国为31.6%,德国为58%。
军工生产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B.带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C.使交战双方只发展军工产业D.使交战双方倾力为战争服务2.[2019原创] 观察图片,其内在联系是( )炮轰后的凡尔登攻占冬宫A.一战激化俄国国内矛盾,导致二月革命爆发B.攻占冬宫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一战的爆发C.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导致十月革命爆发D.十月革命后,俄国参加一战,成为战胜国3.[2019原创]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