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庆旅游业发展十大亮点
- 格式:pdf
- 大小:66.85 KB
- 文档页数:1
从全域旅游角度看重庆旅游供给侧改革作者:罗安伟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2期一、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丰富重庆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2处(武隆喀斯特景区、南川金佛山),A级景区187个,其中5A景区多达7个(大足石刻、巫山小三峡—小小山峡、武隆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酉阳桃花源、万盛黑山谷、南川金佛山—神龙峡、江津四面山)。
拥有中国城市中最多的国家级古名镇,是享誉国内的“世界温泉之都”,有秀美雄奇的峡谷景观,更有避暑消夏、养生洗肺的山岳避暑地,有丰富的名胜古迹,更有世界前三的城市夜景。
重庆被称为是“中国最富有旅游资源”的城市之一,成为国际国内游客“非去不可”之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基础良好随着中国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重庆旅游业也同步实现了跨越发展,特别是重庆直辖和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重庆旅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国际国内旅游者有了相当的吸引力。
通过建设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多元化旅游经营、旅游宣传营销和旅游管理等六大体系,基本形成了山水都市、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三大目的地功能互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复合型旅游三类产品协调发展,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培育,国有、外资、民营三大主体共同参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三大效益综合体现的科学发展格局。
(三)影响日益扩大2012年,重庆成为全球十大最具潜力旅行地中国唯一入选城市。
2014年入选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北京、上海、重庆位列前3名),旅游接待人数达3.49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
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达3.9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51亿元,各项指标以2位数以上的增速逐年增长,预计“十三五”期末游客接待量将达到5.56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52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达到6%,旅游业将成为全市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
二、重庆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供给侧问题1.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目前重庆旅游仍然以传统的自然风景观光为主,景区产品同质化、初级化,“门票经济”仍是旅游收入的主导,养生、度假、休闲、娱乐以及商务等中高端特色产品相对缺乏或分布空间不均衡。
重庆旅游线路的类型特点与不足
特点:
1、重点突出
在休闲旅游方面,重庆比较注重打好“三峡牌”、“山城牌”、“温泉牌”、“人文牌”和“乡村牌”。
比如“三峡牌”上,重点推动云阳侏罗纪恐龙公园、奉节白帝城大遗址保护、万州天生城大遗址公园、“观光巴士”等项目建设。
“温泉牌”上,挖掘利用温泉资源,着重打造“世界温泉之都”品牌和气候养生国际旅游品牌。
“乡村牌”上,重点建设100个特色旅游镇、1000个特色旅游村,培育10000家乡村旅游规模经营主体,打造100个乡村休闲体验基地。
2、重视全域旅游
目前已经在加快编制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大力创新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养生养老、医疗健康、自驾车房车营地、精品民宿等新业态新产品。
3、重视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打造
重庆市不断升级休闲旅游度假产品,拓宽休闲度假的功能,目前已经建成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0个,未来各区县力争1-2年成功创建一批优质旅游度假区。
不足:发展不平衡、旅游产品供给缺乏,文化内涵挖掘利用不足等问题,亟需解决。
200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内陆开放高地和“五个重庆”[2]建设,同心同德,奋起应对,国民经济加快回升、持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6.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47.48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74.44亿元,增长13.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9%,上升0.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16元,比上年增长14.1%。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3]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7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1096.07亿元,增长18.8%,占全市的16.8%;渝东南翼完成356.17亿元,增长14.7%,占全市的5.4%;“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4]比上年下降1.6%,其中食品价格持平。
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下降23.6%、油脂下降19.1%、大米上涨8.4%、蛋类下降1.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0%。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单位:%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68.83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33.68万人,比上年减少1.8%;第二产业就业355.69万人,增长5.0%;第三产业就业579.46万人,增长3.4%。
重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分析一、旅游业对重庆国民经济效益分析:旅游收入是指旅游接待部门(或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旅游商品而获取的全部货币收入,它分为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
旅游收入对旅游目的地国民经济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1.、旅游收入的直接贡献,由于旅游收入会被纳入到地区经济收入核算中,所以旅游收入的增加会促进地区经济收入的增加。
2.、旅游收入的间接贡献,如旅游者的邮电通讯费、购物费、娱乐费等。
由于旅游业是与其他相关行产业高度相关的综合型产业,旅游消费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从而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因此旅游业会间接带动旅游目的地国民经济的增长。
从表5中可以看出,重庆市旅游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GDP、旅游业收入占GDP比例逐年呈递增趋势,2004年-2012年9年旅游业收入占GDP比例连续递增,但2013年比例下降0.58个百分点,而且2012-2013年均超过10%,但不足15%,说明重庆旅游业对GDP直接贡献存在但不显著。
从表6中可以看出,1990年-2013年重庆市旅游业收入占第三产业呈递增趋势逐年增加,2013年较2012年下降了3.29个百分点,而且2011-2013年均超过30%,直接说明旅游业对重庆第三产业的影响显著。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旅游业是重庆市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重庆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增长效果不显着。
二、重庆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效益分析1.从图表分析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所囊括的绝对不是一个产业的单独存在。
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房地产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批发与零售业等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结构包括了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所以旅游业的变化会波及与旅游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产业。
下面在收集的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与旅游收入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这些相关产业与旅游收入在绝对额、增长速度及相关比重几个方面进分析,并运用回归分析对旅游收入对相关产业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其相关关系。
2005年重庆市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017.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0%,实现旅游总收入301.12亿元,增长15.9%,其中,接待国际游客52.39万人次,增长20.6%;创旅游外汇收入2.64亿美元,增长30.2%。
2005年春节、“五一”、“十一”三大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415.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33亿元,分别增长13.5%和14.6%。
(《200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847.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346.18亿元,增长14.9%。
其中,接待国际游客60.32万人次,增长15.2%;旅游外汇收入3.09亿美元,增长16.8%。
三大“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649.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06亿元,分别增长16.5%和22.2%。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8085.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实现旅游总收入444.12亿元,增长28.3%。
其中,入境游客76.1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82亿美元,分别增长26.3%和23.8%;国内游客8009.3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13.65亿元,分别增长18.0%和28.6%。
全年公民申请出国(境)旅游人数25.7万人次。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1.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4.8%;实现旅游总收入561.53亿元,增长26.4%。
其中,入境游客8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分别增长14.5%和17.8%;国内游客10001.1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0.03亿元,分别增长24.9%和28.1%。
全年公民申请出国(境)旅游人数2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
(《200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1.2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实现旅游总收入703.23亿元,增长25.2%。
重庆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1、旅游资源概述重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始于重庆设立为直辖市以后。
1997年,直辖后的重庆市第一届党代会和人代会,做出了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重庆市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这一全新的产业定位,明确了旅游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开始迈入“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重庆市旅游资源丰富。
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
重庆市总体旅游产品体量庞大,等级较高(下表为截止2004年统计数据)。
位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宗教寺庙(院)教堂4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4个大、中型水库3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重庆市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2、重庆旅游业发展分析通过对重庆旅游市场的实地考察以及市民访谈,我们对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重庆旅游市场总结出如下几点特征:1)国内外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重庆市旅游总人数为5279.04万人次,比2003年增加23.16%;旅游总收入为259.77亿元,比2003年增加27.39%,相当于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3%。
其中:入境旅游者43.4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3亿美元,分别占全年计划的92.43%和87.12%;国内旅游者5235.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42.92亿元人民币。
2000-2004年重庆国际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2005是重庆旅游的“发展年”。
据重庆政府官方网站介绍:2005年1-9月,重庆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645.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29.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4%和14.93%。
重庆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以下是重庆的十大旅游景点介绍:1. 洪崖洞:以具有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是山城夜景的代表之一。
2. 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3. 武隆天生三桥: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壮观的石桥和天坑吸引了众多游客。
4. 万州天门山:以其奇特的地质景观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5. 磁器口古镇:保留了传统的巴渝民俗文化,有古色古香的街道和特色小吃。
6. 南山风景区:包括南山植物园、老君洞等景点,可以俯瞰整个重庆市区的美景。
7. 重庆动物园:集动物观赏、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动物园。
8.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
9. 巫山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是国家5A 级景区。
10. 酉阳桃花源:展现了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风貌,是一处宁静祥和的度假胜地。
这只是重庆众多旅游景点中的一部分,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之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进行选择。
此外,重庆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解放碑、朝天门、长江索道等。
导游词结束语导游词结束语1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X导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
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7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X导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X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导游词结束语2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王导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
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7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王导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王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导游词结束语3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王导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
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7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王导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王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9年度重庆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2.02•【字号】渝府发[2010]18号•【施行日期】2010.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9年度重庆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的通报(渝府发〔2010〕1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2009年,我市开放型经济取得了突破进展,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4亿美元,居中西部省(区、市)首位,增速全国第一位。
为鼓励先进,进一步推动我市对外开放工作,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渝委发〔2008〕2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和2009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考核结果,市政府决定对万州区等85个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要以受到表彰的单位为榜样,在2010年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发力,努力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确保实现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力争60亿美元和确保实现进出口总额120亿美元的目标。
附件:2009年度重庆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名单二○一○年二月二日附件:2009年度重庆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一、先进区县(开发区)(15个)万州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綦江县荣昌县忠县酉阳县北部新区二、先进部门(10个)市经济信息委市外经贸委市国土房管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国税局重庆海关重庆检验检疫局武警重庆边防总队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营管部三、先进企业(60个)(一)出口企业(30个)。
力帆集团隆鑫集团宗申集团重庆市汉斯?安海酉阳进出口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银翔集团重庆渝安集团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重庆诚信华荣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百力通(重庆)发动机有限公司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重庆鑫源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天铸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嘉陵集团对外贸易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国际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凯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重庆展新国际经贸有限公司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安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重庆嘉策实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团重庆市中基进出口有限公司重庆博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重庆神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重庆环松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普乐菲进出口有限公司重庆安第斯机电贸易有限公司重庆科勒银翔有限公司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重庆国际贸易中心(二)外商投资企业(10个)。
重庆市旅游产业的总体布局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作者:李春燕王珂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9期直辖以来,重庆市转变思路,着力推动旅游产业改革。
2016年,重庆市接待境内外游客达到4亿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45亿元。
接待入境游客316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6亿美元。
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旅游业呈现良好态势,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一、重庆市旅游产业的总体布局直辖以来,重庆市转变思路,着力推动旅游产业改革。
通过调整旅游战略布局,目前基本形成山水都市旅游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
突出主城区都市旅游以及精品景区打造,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山水都市旅游区”,把“两翼”分别打造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构建“一区两带”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
加强“一小时经济圈”内部以及各地区和“一小时经济圈”之间交通联系,加强渝东北与渝东南地区的跨区域旅游发展协作,构建一批新旅游环线。
同时,重庆充分发挥作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作用,全面深化跨省(区、市)合作,构建一批跨区域旅游精品。
联手湖北,实现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统一规划、统一营销、统一执法,共同争取国家出台支持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强西三角、渝川黔金三角、成渝经济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等重点区域合作,共同塑造区域旅游特色品牌。
针对本地市场,重点开发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促进“重庆人游重庆”。
针对中远程市场,加强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合作,加强与各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旅游线路产品开发。
争取将温泉之都、大足石刻、武隆大仙女山、乌江画廊、合川钓鱼城、天坑地缝、四面山、金佛山等纳入国家旅游线路。
二、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2016年,重庆市旅游行业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和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全力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成效。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29•【字号】渝办发[2011]306号•【施行日期】2011.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渝办发〔2011〕30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录一、发展形势(一)“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二)“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战略(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优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二)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三)加强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四)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五)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六)促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七)推进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四、重点建设项目(一)重点景区(点)建设项目(二)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项目(三)支撑性基础设施项目五、发展保障措施(一)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二)完善旅游业发展配套政策和措施(三)提升资金保障能力(四)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五)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重庆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期。
编制好《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重庆旅游业加快和率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的通知》(渝府发〔2011〕13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渝委发〔2010〕35号)编制,是指导重庆旅游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9名镇旅游主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旅游景点管理【发文字号】渝府发[2009]7号【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1.07【实施日期】2009.01.07【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9名镇旅游主题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9]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按照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第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十一五”期间实施旅游主题年活动方案的总体安排,2009年为名镇旅游主题年(以下简称名镇旅游年)。
现就开展名镇旅游年活动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认识(一)名镇旅游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作用。
名镇旅游主要以历史传承、新修如旧、修旧如旧、搬迁复建的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名镇或传统街区为旅游目的地,包括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体验购物等。
我市名镇资源富集,发展名镇旅游对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保护原生态自然与人文资源、推动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相互促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开展名镇旅游年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为指导,坚持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资源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示范带动、打造精品的思路,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种类齐全的名镇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名镇旅游发展,改善名镇的经济结构,实现旅游名镇资源保护、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市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开展名镇旅游年活动主要完成“三百工程”(即:启动建设100个名镇旅游项目、开展100项旅游营销活动、完成旅游项目招商引资100亿元),确保2009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0%。
(一)启动建设100个名镇旅游项目。
按照“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率管理”的思路,积极策划包装100个名镇旅游重点项目,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旅游服务功能、美化旅游景区环境、突出旅游文化特色、树立旅游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