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和平利用核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阶段背景成就或表现“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如:
一、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空间科学技术和核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不少重大突破,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多颗卫星、发射了多颗航天器,并凭借发射的航天器实现了如人造月球、火星探测等重大技术成果;
二、科技应用:新中国成立后,从物质生产到文化创新,从农业到城市社会,科技都在推动着社会发展,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在我国大量普及,智能手机也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科技管理: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通过实行科技层次认证,推动科技资源有效匹配,还有对科技服务业的健全法规,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发,使科技的发展更加高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创新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创新成就:
- 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快速增长: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稳居世界第二,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数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 建设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01个,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480家。
- 布局新一轮大科学装置:包括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和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
这些创新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也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发展原因及其历史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科技成果主要有:1961年制造出1.2万吨水压机,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4年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83年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1984年我国首次发射定点卫星同步实验通信卫星成功,1985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我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从“两弹一星”成功到载人航天事业所经历的成功历程,反映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载录了一个在历史大跨越中自信与豪迈,印证了一个伟大正在实现伟大腾飞的光辉历程。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它带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民族独立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发展是民族独立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保障;科技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环境、国家政策关系密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技术的新阶段。
1999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我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实现了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的探险之路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94年,我国与互联网正式连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后,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5G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核能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
200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
此后,我国核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个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7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大赛中击败了许多国家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3年,我国成功解析了人类基因组,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该项目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哪些差距?请举例说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中,包括
发射“东方红一号”、“飞天一号”等卫星,在核爆炸、核反应堆、火箭等领域取得突破,以及建成自行设计制造和调试试验的世界首屈一指的空分装置等。
自主研制的商用飞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欧洲联盟的运输航空认证,显示出了中国航天科技在世界航空航天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还有较大差距。
首先,我国目前在四大
领域(也就是信息处理、芯片制造、网络和传感器)和总体环境中排名较低,技术水平也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此外,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转变差距仍旧较大,在高科技产品(如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绿色能源,以及新的电子技术和机器人等)的领域,我国的技术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
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科技领域的差距,但我们也有许多可喜的成就。
比如,我国也已经投资大量的资源,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建立完善的数据网络和智能技术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新中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其他国家相
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开发新的科技,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环境。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元勋”——邓稼先★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1966年,装有核导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5、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聂海胜、费俊龙)★7、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这种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p94~96)1、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并附上《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思路。
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1986年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解决,不可拖延。
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2、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
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核社会的深刻变化。
一、科技战略的发展1、建国初①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②制定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3、文革后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年表新中国成立后,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按时间顺序列举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年表:(一)1950年代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科学院的成立为中国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1956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中子机”,它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国家。
1958年: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第一枚原子弹,实现了核武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二)1960年代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64年: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第一颗氢弹,实现了氢弹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三)1970年代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红旗一号”,它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机,填补了国内计算机领域的空白。
1974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为世界医学界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中国药物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
(四)1980年代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新星一号”,它具有体积小、性能稳定等特点,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个人计算机时代。
1985年:中国科学家高锟与其团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微波导航卫星,实现了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重大突破。
(五)1990年代1996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标志着中国进入卫星导航领域,为建立独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
1997年:中国科学家于敏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它在全球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早两天就有小伙伴问我:老师你不整理建国后取得的科技成就吗?答曰:一定会整理!整理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真的挺感动。
我们国家短短几十年能够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真的不容易。
值得我们去了解!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远远不止这些,选择的依据有三点,第一是初高中历史书中介绍过的,二是各种行测考试考过的,三是对于我国、对于世界有开创意义。
如果有遗漏,欢迎补充。
我是按照时间整理的,虽然时间我没有加粗,也不需要死记,但是大致的脉络还是要知道,行测比较喜欢考时间排序。
一、1953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鞍钢无缝钢管厂压制成功。
无缝钢管是航天、地质、石油、机械等工业行业必须的基础材料,能够生产无缝钢管,标志着我国向工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二、1954年7月,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首次试飞也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架飞机的成功,是我国在航天领域跨出的重要一步。
三、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正式通车。
这条公路全长1,160千米,全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
四、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长春一汽”是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建立于1953年7月15日。
该厂的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出产于1958年9月28日。
五、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内存储量为1024字节。
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04型交付使用,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
六、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在原子弹理论、结构设计,以及各种零部件、组件、引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七、1965年,由钮经义、龚岳亭、邹承鲁、邢其毅、汪猷等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蛋白——结晶牛胰岛素。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科技成就自打新中国成立后,咱们这片古老的大地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科技方面,那真是让人竖大拇指,直呼“厉害了,我的国”!要说这伟大科技成就,那可是数不胜数,咱们就挑几个说说,保证让你听得心潮澎湃。
首先得聊聊那“两弹一星”。
想当年,咱们国家刚成立不久,国际局势那叫一个复杂,外国列强虎视眈眈。
但咱们中国人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愣是靠着智慧和汗水,把原子弹、氢弹给造出来了,还有咱们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那可是咱们国家飞向太空的第一颗卫星,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咱们的航天路。
这“两弹一星”的成功,那真是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咱们中国人也能挺直腰杆,扬眉吐气了!再来说说那杂交水稻。
提起袁隆平爷爷,那可是咱们的老熟人了,他的杂交水稻那可是解决了咱们国家的粮食大问题。
以前啊,老百姓吃饭可是个大问题,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自从有了杂交水稻,粮食产量那是噌噌往上涨,咱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袁隆平爷爷那可是咱们的大功臣,他的名字那可是响彻云霄,咱们得好好谢谢他!还有啊,那高铁的发展也是让人惊叹不已。
以前啊,出个远门那可是真不容易,火车慢得跟蜗牛似的,还得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一样。
但现在呢?高铁那可是嗖嗖地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个小时就到了,那叫一个方便快捷。
咱们现在出行,那真是享受啊,坐着高铁看风景,心里那叫一个美!还有航天领域,那更是让人骄傲得不行。
从神舟五号杨利伟叔叔第一次飞上太空,到后来的嫦娥奔月,再到天宫空间站的建立,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那可是蒸蒸日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现在啊,咱们国家的航天员都能在太空中生活好几个月了,那可是真正的“上九天揽月”啊!这些科技成就啊,那都是咱们中国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们不仅让咱们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也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咱们得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努力奋斗,让咱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1)航天技术在火箭方面,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经发展为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可以覆盖低轨道、中高轨道和高轨道等太空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到9.2吨,其中低轨道最高运载能力高达9.2吨,高轨道运载能力最高达到5吨。
长征系列火箭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基本上具备了发射世界上不同轨道、不同重量卫星的能力,是世界航天发射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高技术产品。
在人造卫星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三大系列50多颗各种轨道卫星,而且掌握了技术复杂的卫星回收技术和地球同步卫星控制技术。
继著名的两弹一星之后,目前我国已经拥有50多颗在轨卫星,并且掌握了复杂的卫星回收技术和地球同步卫星技术。
在载人航天方面,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同样令世人为之瞩目。
载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航天发射场、着陆场和航天测控与通信七大系统,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密集。
我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全国3000多家单位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先后参与研制、建设和实验。
十年来,工程技术人员继承并发扬中国日益成熟的航天技术,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之路,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了信息、材料、能源等新兴学科的整体水平。
2000年,我国先后两次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一号和二号宇宙飞船,在世界上仅次于美俄之后。
2002年3月25日,我国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神舟”三号宇宙飞船,并且获得了圆满成功。
“神舟”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神州”五号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
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同时也表明我国利用飞船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在大型建筑方面,1957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这是我国长江第一桥;1968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
(2)在核工业和核技术方面,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3)在航天技术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成功发射了多种性能的人造地球卫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实验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4)在生命科学方面,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21世纪又研究发现了SARS病原体。
(5)在物理学研究方面,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在纳米技术材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
(6)在水利枢纽工程方面,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21世纪初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也基本建成并开始并网发电。
(7)在电脑研究方面,1997年每秒钟能运算100亿次的“银河—III”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8)在农业科学方面,1937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国家,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贡献。